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卞伟 《内陆水产》1999,(12):19-19
问:乌龟的病害有哪些?答:乌龟的主要病害有:细菌性疾病(如白眼病、肠炎病、腐皮病、烂壳病)、真菌性疾病(如水霉病、肤霉病、预溃疡病)、病毒性疾病(如传染性肝病)、寄生虫病(如钟形虫、水蛭)、敌各(蛇、蟹、蚂蚁等)以及操作不当造成的死亡(肺呛水)。问:皂白眼病的病因?症状如何?怎样防治?答:病因:主要是水质污染后,感染细菌所致。症状:龟眼部发炎充血,逐渐变为灰白色并肿大,鼻粘膜继而呈灰白色,严重时双目失明,呼吸受阻,龟不摄食,最终死亡。防治:保持水质清洁,发病后将病龟高水放置阴暗处,以促使白色分泌…  相似文献   

2.
乌龟抗病力比甲鱼强,在人工饲养中也时有发病,特别是养龟池连养三年以上而未经定期消毒,且池水长期过深并换水少的情况下,引起水中溶氧量过低,水中单孢杆菌大量繁殖侵入乌龟(泥龟、草龟)体引发红脖子病。人工饲养中黄喉水龟、四眼龟偶见此病,较乌龟少见。龟中发病尤以炎夏及长期秋雨季节多见。病龟常见症状是发病初期腹甲下出现红色出血点,有时形成不规则血斑,龟咽部有时肿胀,甚至严重时脖子伸长后不能缩回,行动明显迟缓,  相似文献   

3.
乌龟肠炎病俗称肠胃炎 ,是龟病中较常见的疾病。病龟起初精神不振 ,食欲减少 ,粪便不成形 ,严重时呈蛋清状、黑色或生猪肝色 ,人工喂食时有吐食现象 ;后期眼球下陷 ,皮肤干燥松驰 ,无弹性、无光泽 ,最后衰竭死亡。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龙联村青年农民蒋卫月总结出以下防治乌龟肠炎病土偏方。蒋卫月在每年的 5~9月份每 2 0天喂一次地锦草药液 ,每 50kg龟每次用地锦草干草 1 50g或鲜草 70 0g ,煎汁去渣待凉后拌入饲料中喂服 ,用此方预防乌龟肠胃炎很好。若发现乌龟患肠炎病时 ,即用黄连 5g、黄精 5g、车前草 5g、马齿苋 6g、蒲公英 3g…  相似文献   

4.
正中华草龟,学名乌龟,属淡水水栖龟类。中华草龟是我国特有的龟类品种,由于中华草龟的龟板可提炼作特殊药用的龟胶,所以市场行情一直比较稳定,我国人工养殖中华草龟也方兴未艾。但近年来在人工繁养过程中因肠胃炎病死亡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为此,我们就中华草龟肠胃炎发生的主要原因和防治措施作一系统介绍,供养殖者参考。一、中华草龟肠胃炎的症状1.行为症状病龟无任何体表症状,但在行为  相似文献   

5.
薛志成 《齐鲁渔业》2002,19(4):42-42
乌龟肠炎病俗称肠胃炎,是龟病中较常见的疾病。病龟起初精神不振,食欲减少,粪便不成形,严重时呈蛋清状、黑色或生猪肝色,人工喂食时有吐食现象;后期眼球下陷,皮肤干燥松弛,无弹性,无光泽,最后衰竭死亡。下面介绍一种用土偏方防治乌龟肠炎病的方法。 每年的5~9月每  相似文献   

6.
一、水霉病的发病条件与发生季节常见的水霉病是因捕捞、运输、转池操作时引起鱼体表受伤、鳞片脱落造成,水霉菌侵入伤口,向内外长出菌丝,分泌毒素,引起组织溃烂,出现肉眼可见的白色棉毛状菌丝。鱼体表被寄生虫咬伤,或因饲料中营养不良引起表皮溃烂,水霉菌随溃烂部位侵入,也可引起水霉病。水霉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其是早春和冬季,越冬鱼种、鱼卵、鱼苗易染此病。同属真菌病害的鳃霉病多发生在5~10月水质恶化、发臭的鱼塘,也可用成都芳草药业有限公司研制的水霉净复合药防治。二、水霉净的使用方法:浸泡或泼洒1.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产》2000,299(10)
在养鳖生产中,钟形虫是较常见的病害,从苏醒到冬眠,整个养殖周期都可能发生,从稚鳖到亲鳖都会出现,因为甲鱼养殖中常见的水霉病和钟形虫病,二者的外部形态相似,肉眼所见都是“生毛”,因此,很多人误将钟形虫病认为是水霉病,延误了病害的治疗,现根据长期鳖病诊治的经验,对鳖钟形虫病与水霉病的辨别和治疗方法做一介绍: 一、钟形虫与水霉病的辨别 钟形虫与水霉病都是体外寄生,寄生体表都出现“生毛”症状,在低倍显微镜下,钟形虫为吊钟状的虫体,一个个相连成串;水霉菌则是长条状光滑的菌丝,显微镜检查能准确地区别开来,这里…  相似文献   

8.
乌鳢主要疾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德 《科学养鱼》2001,(4):30-31
一、水霉病  水霉病在乌鳢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都会发生。  1.病鱼症状  患病乌鳢鱼体消瘦,摄食能力降低,厌食,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仅体表局部有一些灰白色。以后,随着病原体的蔓延,体表出现点状血斑。病灶部位黑色素消褪,出现灰白色区域。鱼体失去光泽,离群独游,常滞留于水面、水草丛中、食台旁边。严重时,鱼体病灶部长出棉絮状的菌丝,组织坏死。患病乌鳢最后衰竭而死亡。  2.流行特点  水霉病在越冬期间较易感染,每年的 1月份即有少量发生,水温回升到 18℃左右,即 3~ 4月份,呈大量暴发状态,发病率高达 80%…  相似文献   

9.
<正>养殖乌龟时,只要进入10月底后,气温和水温加速降低,乌龟就开始深入池底淤泥,进入冬眠。这时如果我们把孵化出的幼龟放入温室龟池中饲养,把水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8℃以上,幼龟就不存在冬眠了,充分利用这个冬闲时间,使乌龟能吃、能生长,就可缩短乌龟养殖期,就可加倍提高乌龟的生产量和经济效益。现就温室培育乌龟种苗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光合 《齐鲁渔业》2002,19(3):32-32
金钱龟常见的疾病有以下几种:l 霉菌病 一般3个月的幼龟易得此病,因其皮肤较嫩,容易碰伤或咬伤,在水质严重污染时,即得此病。1.1 病状 在龟的甲壳、四肢、头部、尾巴等处出现白斑、表皮坏死或脱落。1.2 防治方法①将病龟隔离,全池用20%~30%石灰水消毒,然  相似文献   

11.
一、水霉病 症状:患鱼身体消瘦,摄食能力降低,鱼体发病初期,体表局部灰白色,严重时,遍布白色、棉絮状的菌丝体,有些病灶处伤口充血或溃烂,鱼体最后因衰竭而死亡。  相似文献   

12.
龟痘病与龟颈溃疡病和肤友病不同,龟痘病龟脖颈部位无明显擦伤史,形成以“痘”为中心的肿大,龟头缩进甲里时肿大部位无皱纹。病龟患病部位不象溃疡病和肤霉病那样生长白色絮状物,而是生有较硬的乳白色痘状物。病龟有活动迟缓,精神不佳等症状,多发于幼龟,按龟颈病没病和肤霉病治疗,病灶不能消除,这是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龙头阁动物养殖场建场20多年来首次见到的罕见疾病。该场场长蒋张林集20多年的养龟疗疾经验,请教省水产专家,对病、死龟分别进行了解剖研究,认为该病可能是一种类似禽痘病毒的新病毒和水霉、绵霉共同致发的龟痘病…  相似文献   

13.
稚鳖在捕捉、搬运过程中,由于操作不慎及相互撕咬,很容易受伤。这就容易引起多种疾病。但其中发病率较高,危害较大的,我认为还是毛霉病与水霉病。我市一养殖户由于稚鳖得这二种病后采取措施不当,致使死亡过半,造成很大损失。患毛霉病的病鳖四肢、裙边、颈部等处出现白斑,早期便呈现在边缘部分,后逐渐扩大而形成一块块的白斑,表皮坏死;患水霉病的稚鳖体表、四肢、颈部等处长出白毛,有时上面粘有泥土,是灰褐色。当稚鳖患这二种病时,治疗方法是很多的,但根据我的实践,最有效最方便的方法是:用万分之四食盐、万分之四小苏打(N…  相似文献   

14.
乌龟烂趾病是腐皮病的一种表现,为腐皮病发展到后期产生的爪脱落症状。爪脱落从前肢开始,严重时后肢也会出现爪脱落。遇此情况,有些养龟者认为没救,起放生的念头,有些养龟居民害怕此病病原对人会  相似文献   

15.
在广东省等南方地 区的冬季,当水温在15~20℃之间时,淡水白鲳幼鱼易患小瓜虫病、白皮病。越冬期间淡水白鲳易患腐皮病、水霉病、车轮虫病等。现将这几种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小瓜虫病病鱼体表出现大量黏液,严重感染时,在水中呈白云状。防治:鱼种进池前,镜检鱼的体表及鳃,发现有小瓜虫时,每立方米水体用2克亚甲基蓝加水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洒3天。二、白皮病初发病时病鱼体表、背鳍、尾鳍、颌部轻微发白,发白处鳞片一碰即脱。严重时鱼体失去平衡,在水中打转,游动缓慢,或头朝上、尾朝下挂于水面。发病到死亡时间短,3天内…  相似文献   

16.
许星鸿 《内陆水产》2003,28(3):30-32
乌龟具有食用、药用、观赏等多种用途,而且行情好、售价高,所以近年来养龟业得到迅速发展,但同时乌龟病害的发生也日益频繁,给养殖者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一些乌龟常见病的防治方法,以供参考。1细菌性疾病1.1腐皮病(烂皮病)病原单孢杆菌。症状病龟颈部、四肢、尾部、裙边等处皮肤糜烂、发白,严重时组织坏死,有时爪脱落、骨骼外露,最终死亡。流行情况饲养密度较大时,龟互相撕咬导致受伤,如水质污染易引发此病。防治采用合理的放养密度,大小规格分开;每15天用30克/米3生石灰全池泼洒,维持pH值7.5~8。发现龟体受伤时,要隔离饲养,…  相似文献   

17.
绿毛龟常见疾病的防治绿毛龟因养殖容器较小,受人为影响大,水体的理化因子、生物因素变化大,故常出现疾病。现就防治方法等问题阐述如下:1.水霉病症状:绿毛龟身上附着灰白色、棉絮状的水霉菌菌丝,病龟食欲减退,消瘦无力,严重时病灶部位伤口充血或溃烂。病因:由...  相似文献   

18.
在养鳖生产中,钟形虫病是较常见的病害,从苏醒到冬眠,整个养殖周期都可能发生,从稚鳖到亲鳖各种规格都会出现。因为鱼类养殖常见的是水霉病,很少出现钟形虫,而两者的外部形态,肉眼所见都是“生毛”,因此,很多人误将钟形虫病认为是水霉病,延误了病害的治疗。本人根据长期鳖病诊治的经验,对鳖钟形虫病与水霉病的辨别和治疗方法作一介绍: 一.钟形虫与水霉菌的辨别  相似文献   

19.
正水霉病又称覆棉病或水棉病,常感染体表受伤组织及死卵,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是水生动物的真菌病之一,引起这种病的病原体到目前已经发现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该病是由真菌寄生在水生动物体表引起,主要是真菌门鞭毛菌亚门藻状菌纲水霉目水霉科的水霉属和绵霉属。水霉菌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水生动物有什么  相似文献   

20.
一、水霉病 该病在鳜鱼卵的孵化、鱼苗、鱼种和成鱼阶段均可发生,主要危害鱼卵和早期鱼苗,是影响鳜鱼孵化率的主要病害。在孵化期间遇水温较低时易感染此病,易使受精卵发育停滞,严重时会互相感染而造成胚胎大批死亡。如及时治疗,胚胎还可继续发育。鱼苗至成鱼阶段的水霉菌,主要是捕捞、转运过程中操作不仔细,鱼体外伤严重,水霉菌感染伤口引起此病,病鱼体表常有白色絮状物,病鱼游动失常,食欲减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