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从云南省区域位置的重要性论述了云南省生物多样性的地位及意义,分析了云南省生物多样性的地理成因和特点,并提出了云南省在绿色经济建设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
森林资源减少是区域生物多样性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明确影响区域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关键森林景观因子对深入了解森林景观对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对象,从森林景观的数量、质量、分布等方面选取11个指标,通过相关分析、弹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研究森林景观指标与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所选用的表征森林景观的指标,除平均树高外,均与区域生物多样性显著相关(显著水平0.05),与森林密度(每公顷株数)的相关性最好;区域生物多样性对平均胸径变动的敏感程度最强,森林景观分布均衡度次之,有林地面积最弱;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表明在多因素综合影响下,影响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指标作用大小为:活立木蓄积量每公顷株数平均胸径森林景观分布均衡度林地面积。研究结论为科学管理森林景观,提高区域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3.
宋鄂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624-8625
对沉湖湿地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和研究,从湿地植物多样性、动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方面对该区域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概括。在此基础上,对沉湖湿地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评价,得出:沉湖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改善区域环境、维持武汉地区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为全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价值。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为系统地经营和管理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技术支撑。然而,目前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理论基础还很薄弱,现有的评估体系和评估方法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范式,评价的尺度过于单一,且缺乏动态评估和对生物多样性价值空间流动的研究。因此,今后的研究首先需要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范式和理论基础的研究,将经济学的一些理论引入到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中;其次要拓展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时空尺度,不仅从生态系统还要从流域和区域的尺度上研究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并且要研究生物多样性价值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另外需要探索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实现机理,加强对生物多样性价值空间流动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与站在整个人类生存环境的角度对生物多样性价值进行分类和评估的传统方法相区别,本文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的保护机构、周边社区居民、旅游观光消费者、科研人员等的角度进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类,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各类相关人群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从而引导他们积极地加入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行动中来。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固安县生物多样性的调研,分析了固安县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现状、主要特征及存在的不足,探讨了固安县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本对策,提出固安县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应在生态型园林城市理念指导下兼顾区域发展与物种保护,以“生态岛”建设为核心探索平原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本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7.
针对生物多样性传统指标评价法无法全面、科学地反映微观尺度生物多样性空间特点进而影响其评价准确性的问题,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和县域生物多样性分值,以贵州省为例,提出一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方法。结果表明,贵州省生物多样性分值为0.45,呈现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较高,中西部较低的特点,自然植被和威胁地类比例的高低是影响生物多样性空间格局的重要因素。该方法可以将较大尺度的生物多样性水平进行微观、精细化空间表达,提高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8.
东北过伐林区林业局级森林生物多样性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主要标准 ,研建森林经营单位级的森林生物多样性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是国内外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及实践的前沿课题 .为了给我国东北天然过伐林区林业局级实践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 ,该文在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指导下 ,采用目标法与专家咨询法相结合的方法 ,研建了一套东北过伐林区林业局级森林生物多样性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经在汪清林业局试用 ,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对汪清林业局测试表明 ,森林生物多样性综合指标值为 6 6 .8,评价结果为中等 .经分析主要是近百年来长期破坏森林造成的结果 ,形成森林自然度降低、破碎化加剧、原始老龄林减少等现状 ,从而造成了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下降 .根据该指标体系 ,可结合森林经理调查定期监测评价森林经营对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从而调整经营措施以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 ,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 .  相似文献   

9.
张鑫  杨杰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0):69-70
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成为人类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采取有效策略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本文简要阐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心要性,分析了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现状和丧失原因,从社会\经济\生态角态论述了保护生物多样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国家生态保护重要区域植被长势对于维持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四类生态保护重要区域为研究区,选取年累积NDVI作为指示因子,监测评估了1998-2007年间国家生态保护重要区域的植被长势特征.结果表明:(1)国家生态保护重要区域总面积为536.59万km2,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55.89%.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的重叠面积较大,分别占到相应生态功能区总面积的53.36%和50.20%.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其他三种类型区域的空间叠加关系较好,尤其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重叠面积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75.10%.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的重叠面积分别占各自面积的63.73%和39.15%.(2)对于植被长势总体状况,国家生态保护重要区域中东部的植被状况好于西部.植被状况较差的区域面积为10.59%,植被状况一般的区域面积为29.59%,植被状况好的区域面积为23.44%,植被状况较好的区域面积为36.39%.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优先区的植被状况好于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分布差异最大.(3)对于植被长势变化趋势,国家生态保护重要区域的植被状况整体呈现出变好趋势.62.39%区域面积的植被状况较为稳定,22.69%区域面积的植被状况呈现出变好趋势,14.93%区域面积的植被状况呈现出变差趋势.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的植被变好趋势最为明显,其次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植被变化趋势空间差异最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变化趋势空间差异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