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徐芳 《林业建设》2014,(1):54-57
利用TSIS软件,基于微观交通模型,建立城市路网仿真模型,对交叉口实际交通运行状况进行仿真及评价,依据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并利用TSIS模拟出未来交通运行的状况,于多个改进措施中确定最优改造方案,对路网的规划、设计和改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周琬琦  张衡 《绿色科技》2024,(1):194-199
为探究关中平原城市群城际出行时空格局,基于2021年“五一”假期的百度迁徙数据,从城市节点、城际联系、网络集聚3个层面挖掘节假日背景下关中平原城市群城际出行网络格局,以揭示城际居民在时间、空间上的移动规律。研究发现假期期间,城际居民出行呈“U”形变化趋势,城际出行网络具有等级规模性,88%的城际客流都分布在200 km的出行距离中,形成了3个凝聚子群。结果表明:(1)“五一”假期关中平原城市群城际出行需求具有时间对称性,空间分布呈现中间高、两翼低的特征,城际出行网络空间形成以西安为中心,宝鸡、咸阳、渭南为次中心的“一大三小”的发展模式;(2)城际客流联系具有极化现象,且空间近邻性特征显著,城际客流运输通道主要位于陕西省境内,短距离出行集中,整体上形成以西安为中心的放射性出行模式;(3)关中平原城市群城际出行省内联系较强。  相似文献   

3.
磁浮轨道交通与普通轮轨列车相比,具有速度快、环保、安全、噪音小及选线灵活的优点.通过对客流预测方法的研究并综合分析,结合长沙磁浮快线交通功能情况的研究,提出了磁浮交通客流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栾钊  胡永举 《森林工程》2009,25(2):84-87
以项目周边的交叉口为主要评价对象,路段评价为辅的研究思路,提出交通影响度的模型与相应的评价方法。结合哈尔滨市某住宅建设项目为研究实例,对其周边路网的交通现状进行分析,评价进行提出改善路网交通状况的措施,并使用VISSIM交通仿真软件对改善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胡凯  马晓旦 《森林工程》2014,(6):133-136
为了大力促进公交发展,在考虑让居民公交出行更加快捷舒适,尽可能缩短乘客公交出行时间等可以增加公交客流吸引量的条件下,建立合适公交站距模型,得到在乘客出行时间最短的条件下公交专用道各站台的合适位置.本文基于公交专用道的堵车延误忽略不计的条件下结合居民公交出行快捷这一吸引点,建立关于乘客公交出行时间最短的有效模型.并且根据实际公交专用道的各项相关因素验证模型的精确性,进一步改善模型各项相关系数,结合公交专用道首末站的选址条件和最佳间距模型算法确定公交专用道的最佳站距.但是不同路面条件下和不同的客流特征对最佳站距影响不同,要建立最佳公交站台选址需结合实际的道路条件和客流特征.  相似文献   

6.
AHP在林区路网多目标综合决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在环境、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多目标综合决策基础上进行林区路网规划,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对林区路网规划中的各个控制点之间的线路方案进行选择,使林区路网在环境影响、技术性能和经济效益多方面获得最佳综合效益,为林区路网规划提供了一种系统、简洁、适用的多目标定量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7.
邬岚  陈婷  郑艺  朱亚运  周涛  潘浩 《森林工程》2013,(2):121-125
利用移动设备、卫星地图等技术,采集居民的所在位置、出行时间、出行方式、出行目的等信息,关键在于面向普通居民的系统易于操作,反馈的数据信息分析合理,能够有效获取居民出行的各项指标。系统设计分为基于移动设备的软件开发和反馈的海量数据的分析两部分。移动设备的软件采用Java语言在Android系统开发,软件在手机上安装运行后不需要被调查者进行任何操作,有利于非交通专业的被调查者能够顺利开展调查。移动设备利用GPRS发送被调查者的位置信息到MYSQL基础数据库中,并算出距离间隔信息以及速度信息。结合GIS工具,将道路网、公交线网、建筑物属性、用地属性,将出行终点的经纬度对应的建筑物匹配到可能的出行目的,再结合用户停留时间得到精确的出行目的。出行起讫点则由出行距离,出行速度和是否经过城市道路网等条件判定。通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以及出行的经纬度对应到GIS中的出行路径与公交线网比对,判断精确的出行方式,最后获得出行量分布。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湖南省森林植物园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获取游客样本数据,通过RiverMap获取影像和路网数据,并基于ArcGIS平台分析服务半径的辐射特点和现有路网可达性,结果表明:1)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游客随1 km, 4 km, 7 km不同服务半径范围向外辐射分层分布,且在北—西方向上辐射距离更远;2)老年群体表现出更强的1 km服务范围的分布倾向,中青年愿意支付更多的距离成本,从不同服务半径范围获取公园服务;3)湖南省森林植物园15 min步行、非机动车、机动车出行范围的实际服务覆盖面积比例仅分别达到24.61%,38.04%,50.40%,整体可达性相对较差。基于辐射特点及其年龄特征,提出包括丰富现有路网出行方式、增加出入口、提供更多(非)机动车使用机会等可达性提升对策,以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态空间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城市近郊区新建大型居住社区必然伴随着交通道路路网建设,而交通噪声污染是大型居住社区建设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运用德国Datakustik公司出品的Cadna/A噪声预测软件模拟规划大型居住社区内道路交通噪声影响情况,根据模型预测结果提出切实可行的交通噪声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一种不依赖主观评价的办公椅使用舒适度测定方法,并建立一种可以直接用于产品评价以及设计研发辅助的办公椅使用舒适度评定模型,根据办公椅表面体压分布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将26张实验椅聚类为5个类簇,综合分析各类簇办公椅表面体压分布指标的均值,将办公椅定义为5个舒适度等级。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建立PCA-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使用表面体压分布指标预测办公椅舒适等级。结果表明:PCA-BP神经网络对各类簇办公椅平均预测误差为4.020%,对用于检测的3张办公椅预测结果符合办公椅表面体压分布特点,表明了该模型通过体压分布指标评定舒适度的可行性。通过系统聚类定义各类簇办公椅舒适度等级以及通过PCA-BP神经网络预测办公椅舒适度的方法是可行的,测定结果是可信的;该测定方法更加客观,能够避免主观评价随意性的缺陷;该模型使用时只需要测量办公椅表面体压分布指标值,可方便、高效应用在产品检测、评价以及新产品研发测试阶段,提高评价和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1.
基于空间句法理论提出一种较为新颖的城市慢行交通需求预测的方法,为道路设计以及城市整体路网的构建提供依据.并以交通现状图为基础,运用ArcGis软件加载空间句法分析工具axwoman进行路网轴线图的绘制及空间分析变量值(连接度、控制值、全局集成度、局部集成度和平均深度)的计算.根据道路的连接度值,对现状部分道路慢行交通流量进行调查,根据慢行交通特性,进行流量和形态分析变量之间的回归分析,建立慢行交通量和形态分析变量间的拟合关系,进行路网其他路段的交通流量预测.最后通过案例分析验证其可行性,即此方法能较为准确的预测城市的慢行交通需求,为城市慢行交通需求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将某工作日实测的重庆市主城区轨道交通一号线客流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机品牌区分客流不同的收入层次,一方面基于从Date Map检索的POI数据,引入信息熵算法计算地铁站点周围POI组合结构的均衡度和优势度;另一方面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POI组合结构对轨道客流变化的影响是否显著,系统分析一号线工作日的客流特征及POI组...  相似文献   

13.
该文运用weibull分布、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τ分布和β分布来拟合河北省太行山刺槐人工林的直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weibull分布和β分布的拟合效果好,且前者优于后者。同时运用weibull分布函数建立了预测林分结构与产量的模型系统,包括单木材积方程、树高曲线方程、密度转换方程等。使用该模型系统时,只需输入林分特征因子系统,则可以预测出该林分各径阶株数、平均树高及林分材积等信息。误差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系统精度高。  相似文献   

14.
该文运用weibull分布、正分布、对数正态分布、t分布和β分布来拟事河北省太行山刺槐人工林的直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weibull分布和β分布的拟合效果好,且前者优于后者。同时运用weibull分布函数建立了预测林分结构与产量的模型系统,包括单木材积方程、树高曲线方程、密度转换方程等。使用该模型系统时,只需输入林分特征因子系统,则可以预测出该林分各径株数、平均树高及林分材积等信息。误差检验结果表  相似文献   

15.
BP神经网络反演森林生物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LandsatTM影像和DEM数据,尝试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旺业甸林场森林生物量非线性遥感模型系统,通过实验筛选,最终利用增强型的BP网络进行训练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增强型的BP神经网络具有自学习和自适应功能强、收敛速度快的特点,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先验样本。仿真检验结果的相对系数达0.8022,平均相对误差为15.7%,表明该模型预测的生物量与实际生物量一致性较好,能够达到较好的反演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连续收集贮木场三年木材生产情况资料的基础上,应用大系统理论及方法建立贮木场木材库存量动态系统模型,并用该模型对南方贮木场实际生产过程进行数据仿真。结果表明:即使在贮木场木材生产不正常的情况下,该模型仍能较精确地预测未来时间贮木场库存量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7.
我国林区道路运输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提出了林区道路运输规划可持续发展原则,并从路网密度、并从路网密度、林道功用、林道路网结构、线路建设时序、建设标准、线路走向方面分析了我国以入林区道路运输规划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和规划原则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马尾松人工林生长收获模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分生长收获模型系统是由预测林地生产潜力、林分生长过程和林分收获量的所有模型构成的系统。它是建立经营模型的基础 ,是准确进行经济评价、确定合理轮伐期和研究优化栽培模式的前提。生长收获模型系统由立地指数预测模型 (优势高生长模型 )、胸径生长模型、直径分布模型、树高曲线方程等几个部分组成 :立地作为林木生长的载体 ,立地质量的评价结果 (立地指数或优势高 )是贯穿整个系统的主要变量 ,因此对立地质量的准确评价和优势高生长的预测是建立生长收获模型的根本保证 ;胸径生长模型是整个系统的核心 ;林分结构模型 (直径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铁路车辆运行状态的仿真,可以对现代高速、重载列车在线路和桥梁上运行时的动力学性能进行模拟仿真研究,从而用于评价新造(或改造)机车车辆行车安全性。文章探讨了以铁路车辆运行为仿真对象,运用MultigenCreator和Vega开发视景仿真系统的思路,对场景模型建立和视景驱动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罗云深  陈志泊 《河北林果研究》2007,22(4):355-359,362
在森林经营管理中,往往需要精确预测到未来林分的生长和收获状态,所以对植被仿真系统的研究成为热点。FVS是一套国外较先进的植被仿真系统,但由于FVS系统庞大,设计体系也十分复杂,经过对FVS仔细分析、研究和系统跟踪,发现对模型修改替换极其复杂,不适于本地化的应用。本文基于FVS设计理念和其主流程重构了一套完整的本地化的仿真框架,提供模型接口实现了模型的修改替换。最后选择了北京地区油松作为典型树种,替换了部分模型,利用试验调查数据验证了该框架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