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评估了投喂配合饲料和冰鲜饵料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池塘混养模式的影响。经过5个月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配合饲料组与冰鲜饵料组抽样青蟹的平均规格、形体学指标、肝胰腺指数和性腺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配合饲料组的青蟹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冰鲜饵料组(P0.05)。配合饲料组青蟹胃蛋白酶、肠蛋白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冰鲜饵料组(P0.05),胃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冰鲜饵料组(P0.05)。冰鲜饵料组池塘水体的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磷酸盐和总有机碳指标均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在属水平上,冰鲜饵料组水样中的海命菌属等7种微生物菌的平均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冰鲜饵料组底泥中的地杆菌属等8种微生物菌的平均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配合饲料组每667 m~2总产量(蟹+虾+贝)和利润分别为374 kg和6 210元,比冰鲜饵料组分别增加5.9%和42.6%。投喂配合饲料可以提高拟穴青蟹围塘养殖效益,具有推广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正半咸水土塘养殖是广西北海市沿海一带最具代表性的养殖方式,养殖面积近10万亩,南美白对虾、拟穴青蟹为最主要的两种养殖品种,养殖模式以单养为主,虾、蟹混养模式零星可见。该传统养殖模式易为村民掌握,投资少,但收益不乐观,养殖户信心也越来越差。为改变北海市海水养殖模式,提升当地水产养殖效益,广西区海洋研究所承担实施了广西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拟穴青蟹养殖系统优化及营养物质收支研究"课题,试验总面积80亩,2018年进行了拟穴青蟹、斑节对虾、缢蛏的不同放苗密度和不同搭配比例的试验,相比于传统单养,获得了较高的混养产量和经济效益。现将该项目技术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配合饲料在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混养模式中的应用效果,选取面积为5亩(15亩=1 hm2,下同)的青蟹-脊尾白虾混养池塘2口,分别投喂配合饲料+鲜杂饵料(试验塘)和鲜杂饵料(对照塘),开展为期70 d的养殖对比试验。结果显示:试验塘青蟹产量较对照塘增加33.5%,亩均效益提升28.3%,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试验塘青蟹的肌肉水分显著低于对照塘(P0.05),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塘(P0.05);试验塘青蟹胃蛋白酶的活性相比于对照塘也有显著提升(P0.05)。试验表明,配合饲料在青蟹养殖实践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青蟹的池塘混养,指在养殖青蟹的池塘内,同时养殖其他经济生物品种,形成互为有利的多元化养殖生态结构,有蟹鱼混养、蟹虾混养、蟹贝混养、蟹藻混养等形式,  相似文献   

5.
方小梅 《海洋渔业》1999,21(4):163-165
通过对越冬和非越冬锯缘青蟹、脊尾白虾、弹涂鱼耐生石灰试验,证明青蟹有很强的耐生石灰能力,脊尾白虾有较强的耐生石灰能力。蟹虾围塘养殖在围塘清淤后对越冬青蟹进行生石灰消毒,养殖过程中定期用生石灰泼洒,并与对照塘做对比试验,以及大面积推广应用,结果表明:使用生石灰能使围塘锯缘青蟹、脊尾白虾发病率显著减少,成活率显著提高,生长明显加快,蜕壳时间相对集中,饵料系数明显降低,产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生石灰对围塘蟹虾健康生长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科学养鱼》2005,(2):41-41
近年来,三门县围塘养殖实行多品种仿生态立体混养,水底套养缢蛏、蚶等贝类,水面混养青蟹、小白虾、鱼类,实行贝类、鱼类、蟹类、虾类四大类三层次仿生态立体混养,养殖品种从过去的缢蛏、中国对虾、毛蚶、青蟹4个,发展到青蟹、文蛤、缢蛏、泥蚶、大黄鱼、黑鲷、美国红鱼、鲈鱼、小白虾等30多个。目前,该县围塘立体混养面积达8万余亩,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蟹公寓养殖模式下,高蛋白配合饲料替代杂鱼饲喂对拟穴青蟹菌群的影响,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分析养殖过程中不同饵料组拟穴青蟹的肠道菌群结构。结果显示,各饵料组中优势菌群均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梭杆菌门和拟杆菌门,占操作分类单元总数85.84%以上。不同饵料组共有细菌操作分类单元(695个)占总数的18.92%,其序列数占总序列数的95.39%。主坐标分析显示不同饵料组肠道菌群的群落结构未产生显著分化。共现性网络分析显示,随养殖过程推进,微生物互作网络复杂度降低。功能预测分析显示,细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转运和分解代谢等功能主要在养殖前期出现显著性差异,而养殖后期饵料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结果表明,蟹公寓养殖过程中,不同饵料会对拟穴青蟹的肠道菌群造成影响。与杂鱼组相比,高蛋白配合饲料在维持肠道菌群多样性方面有一定优势,同时未显著影响肠道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8.
锯缘青蟹是广西防城港市主要养殖品种之一,养殖方式有池塘单养、池塘虾蟹混养、池塘蟹鱼混养等传统养殖方式。但由于青蟹互相残食、捕捞困难等问题的困扰,青蟹养殖成活率无法提高,效益不高。2008年至2010年,笔直针对这些问题,在红树林滩涂上利用瓦缸1缸1蟹放养青蟹,提高了青蟹的养殖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雨华  海波 《齐鲁渔业》2005,22(2):30-30
近年来,江苏省滨海县东坎镇水产养殖户对青蟹、缢蛏、脊尾白虾围塘混养,使养殖水体空间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使养殖效益提高了1倍以上。  相似文献   

10.
<正>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俗称青蟹,属梭子蟹科,青蟹属,是一种广温广盐性的较大型的海产蟹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我国东南沿海青蟹养殖的主要品种。关于蟹类养殖技术已有大量报道,并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研究成果。王万东~([1])研究了池塘建造、幼苗饲养、日常管理等方面的养殖技术要求;韩耀龙~([2])探索了"鱼、虾、蟹"混养,并在养殖后期加入细基江篱的半封闭式养殖模式;黄  相似文献   

11.
陈萍  王芳芳  翁歆之 《中国水产》2016,(11):109-112
正目前,具代表性的海水池塘综合养殖模式主要有:鱼虾混养模式、虾参混养模式、虾贝混养模式及多品种综合混养模式。本文从浙江省三门县最具代表性的海水围塘虾蟹贝混养模式出发,就模式发展历程、养殖特点做简要介绍,并重点对模式优势、存在问题做重点思考及分析。一、发展历程三门县是浙江省海水养殖重点县,该县海洋资源丰富,养殖历史悠久,现有海水围塘虾蟹贝(脊尾白虾、青蟹、缢蛏、泥蚶)立体综合生态混养面积8万多亩。发展初期以滩涂贝类增养殖为  相似文献   

12.
拟穴青蟹又称青蟹,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蟹,属海产珍品之一.随着电子商务和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青蟹借助其耐干露、易运输的特点,需求量迅速增加.目前,青蟹养殖所需的苗种多依赖自然海区的野生苗种,人工繁育的苗种数量较少,限制了青蟹养殖业的发展.国内成功的拟穴青蟹育苗案例以室内水泥池工厂化育苗为主,有少量为室外土池生态育苗.我...  相似文献   

13.
以海水池塘陆基围隔试验法比较研究拟穴青蟹、斑节对虾、缢蛏三元混养模式,以拟穴青蟹、斑节对虾为基础,作为对照组(CS),混以5个不同搭配比例的缢蛏,即5个处理组(CSR1、CSR2、CSR3、CSR4和CSR5),对各混养模式的养殖效果、氮磷收支及利用率等方面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各混养模式下饲料是氮、磷主要输入方式,分别占氮、磷总输入的84.02%~86.31%与98.08%~98.83%,底泥沉积是氮、磷主要输出方式,分别占氮、磷总支出的44.21%~56.40%与50.38%~60.96%;不同混养模式下,养殖生物在规格、成活率、特定生长率、产量以及产值方面均存在差异,采用CSR3和CSR4混养模式可取得较高养殖效益;氮、磷利用率方面,各处理组氮利用率为12.35%~32.66%,且CSR5CSR3、CSR4CSR1、CSR2CS,差异显著(P0.05);磷利用率为9.38%~23.10%,CSR3、CSR4、CSR5CS、CSR1、CSR2,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在虾、蟹混养系统中加入适量密度缢蛏,可显著提高养殖系统养殖效益与氮、磷利用率。综上所述,结合养殖投入、养殖效益与氮、磷利用率等方面数据,CSR3处理组密度搭配最为合理,即在本试验条件下,青蟹、斑节对虾、缢蛏最优搭配为拟穴青蟹35只/25 m~2、斑节对虾300尾/25 m~2、缢蛏1000个/25 m~2。  相似文献   

14.
拟穴青蟹养殖技术要点及养殖模式优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拟穴青蟹属甲壳纲、梭子蟹科(蝤蛑科)、青蟹属,俗称青蟹、黄甲蟹、蝤蛑、红膏蟳,主要分布在我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沿海半咸水水域,肉质鲜美、蛋白质丰富、氨基酸种类齐全、营养价值高,是沿海地区人工养殖的重要海洋经济物种。为探究适宜的养殖模式,使青蟹实现健康养殖和可持续发展。该文主要从养殖模式方面评述我国沿海地区目前青蟹的几种常见养殖技术,包括池塘混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浙江省三门县围塘青蟹养殖发展很快,2003年,全县围塘青蟹养殖面积达8.5万亩,产量13300t,产值达5.2亿元,产值占该县大农业比重的1/3。但随着青蟹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病害的影响也相应复杂,下面就该地区围塘青蟹养殖经常发生的病害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一、黄水病症状为患病蟹体消瘦,体色灰暗,关节膜处呈黄色或浊白色,或关节边缘发红(健康者关节部为蓝色),折断关节可挤出浊白色的脓液,打开蟹盖有浊白色组织液沉积,病蟹往往爬到塘堤或涂面上死亡。此病以5月下旬~6月初及9月~10月为高发期,养殖青蟹的死亡率达3…  相似文献   

16.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在拟穴青蟹体内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因肉质鲜美、生长快速而成为我国主要的海水养殖经济蟹类,但是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病害问题也越发严重。本研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定量PCR跟踪检测的方法,研究了拟穴青蟹对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易感性和WSSV在拟穴青蟹体内的增殖情况。结果表明,拟穴青蟹是WSSV的自然宿主,自然携带率为8.47%。WSSV可通过口服途径感染拟穴青蟹,并在拟穴青蟹体内快速增殖,注射感染5 d后,病毒量达到感染1d时的1.1×109倍,当病毒累积到一定量后即可致死拟穴青蟹。研究表明,拟穴青蟹是WSSV的天然宿主,在虾蟹混养过程中可以通过摄食WSSV感染虾而带毒或发病,并因此成为WSSV传播媒介,从而对虾蟹混养条件下WSSV的防治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浙江三门县为“中国青蟹之乡”.有围塘养殖面积9.57%亩,其中青蟹养殖9.2万亩。在养殖青蟹的同时,大多养殖塘混养了脊尾白虾,并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单脊尾白虾养殖亩产值达3000多元。现将我县脊尾白虾围塘养殖高产技术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简称青蟹,俗名叫鲟,广东称膏蟹(雌蟹)、肉蟹(雄蟹),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养殖拟穴青蟹的人工配合饵料技术尚未成熟,以小贝类、低值小杂鱼类、甲壳类等为主要饲料,其中,红肉篮蛤是良好的天然饲料之一。红肉篮蛤,广东潮汕地区俗称"红肉蛤",个体小,放养2~5个月就可养成成体。壳长一般为10~15mm,体高为5~8mm,体宽为4~7mm。壳质脆而薄,卵圆形,红肉篮蛤作为青蟹活体饲料,养成的青蟹品质最好。红肉篮蛤一般繁殖生长在河口区潮间带滩涂上。  相似文献   

19.
张艺 《科学养鱼》2023,(1):75-77
<正>拟穴青蟹又称青蟹,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浙江等沿海地区。2020年,福建省青蟹养殖面积约为6万亩,主要养殖模式以池塘养殖为主。近年来一蟹一盒的“蟹公寓”养殖模式有所发展,解决了池塘养殖条件下青蟹互相残杀、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弱和占地面积大等问题,但目前仅限于育肥、育膏、软壳蟹养殖等阶段。国内外学者关于盐度变化对青蟹存活的影响、甲壳动物的渗透压调节机制等进行了广泛研究,而盐度对青蟹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拟穴青蟹生长快、个体大、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是一种重要的海水养殖蟹。2020年拟穴青蟹养殖产量达15.94万吨,位居海水蟹养殖产量首位。目前拟穴青蟹苗种主要来自于海区野生苗和一些人工繁育苗。养殖户购买苗种后,放入低盐度的池塘中进行粗放式养殖。该养殖模式在人力、物力方面投入少,但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低。蟹苗成活率一般在15%~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