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军  成杰民 《绿色科技》2013,(6):217-219
指出了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是了解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对土壤采取保护措施的重要前提。通过对济南经济开发区土壤取样,并对土壤中Cr、As、Cu、Hg、Pb、Cd、Zn、Ni等8种重金属含量测定分析,按照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根据国家土壤二级标准,对开发区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开发区内土壤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桑树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潜力,以工业区周边桑树及与之对应根基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样品中Mn、Ni、Zn、Cd、Hg、Pb、As、Cu、Cr等9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以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分级评价;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进行解析,分析桑树中不同元素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计算桑树的富集、转运系数分析桑树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潜力。结果表明:城郊工业区土壤中Mn、Ni、Pb元素处于清洁状态;Zn、Cd、As、Cr元素处于轻度污染水平;Hg元素处于重度污染水平。区域土壤重金属元素整体处于中度污染水平。通过主成分分析,Mn、Cr、As、Hg、Cd污染可能不同程度受燃煤、金属冶炼等因素影响;Pb、Ni可能来源于交通污染源以及成土母质双重影响;Cu可能与区域交通污染及有机肥施用有关。综合分析认为:桑树对Ni元素综合富集能力相比于其他元素较强,对Zn、Cd、Hg具有较强的转运能力,对Ni、Zn、Cd、Hg具有较强的修复潜力,其中对Ni元素的修复潜力最强。桑树可作为Ni、Zn、Cd、Hg复合污染地生态修复的首选树种。  相似文献   

3.
张晓昀  王黎明 《绿色科技》2023,(12):169-173+178
采用网格布点法,在矿区农用地布设48个土壤采样点,对矿区农用地土壤中的Cd、Cu、As、Pb、Zn、Cr、Ni和Hg等8种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为矿区农用地的安全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检测土壤重金属含量,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i)、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NIPI)和重金属累积性分析评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显示:调查区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顺序为:Cd>Cu>As>Pb>Zn>Cr>Ni>Hg,对土壤中Cu、Pb、Cd和As作累积性分析,Cu的累积系数范围为2.48~7.84,属于中度累积;Cd的累积系数范围为5.1~13.04,属于重度累积。根据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矿区土壤主要污染来源为当地铜、铁、煤矿等开采、金属冶炼等行业的影响,通过大气粉尘和地表废水等途径污染农田。  相似文献   

4.
苍溪县白鹤乡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广元市苍溪县白鹤乡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Ni、Pb和Zn的调查分析,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当地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符合土壤质量二级标准,土壤质量较好属清洁,符合国家对种植农作物产品的基本要求。其中重金属污染因子中发现主要是Cd元素超过土壤质量一...  相似文献   

5.
以网湖流域稻田、林地0~15 cm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土壤中Cu、Zn、Ni、Cr、Cd重金属含量,基于ArcGIS软件及内梅罗指数法分别分析了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污染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Cu、Zn、Ni、Cr、Cd的平均值为64.17、118.81、40.67、41.05和3.88 mg/kg。其中Cd含量是背景值的22.82倍;Cr、Cu、Zn和Ni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属于清洁;Cd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大于3,属于严重超标。通过地累积污染指数的分析表明,Cu为1级轻度污染,Cd为偏重污染;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与湖心距离远近没有明显相关性;Ni与Cr含量呈现较明显的相似性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6.
石家庄某造纸厂周围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石家庄藁城区造纸厂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利用梅花采样法对造纸厂周围土壤进行了不同深度采样。检测了土壤中Cu、Zn、Pb、Ni、Cr、Cd 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以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特征评价其污染程度,并对样品进行了pH值和有机质(OM)理化性质分析及相关性分析,运用风险评估方法对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Ni和Cd的含量分别超过二级标准1.71倍和5.51倍;重金属Cu、Zn、Pb、Ni、Cr、Cd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分别为0.21、0.38、0.08、1.71、0.66和5.51。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4.03;研究区域农田土壤污染程度为重度污染;不同重金属在空间分布差异较大;重金属Cu与Ni、Pb以及重金属Ni与Pb、重金属Cd与Zn之间都存在较为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大熊猫主食竹产地华蓥山岩溶区土壤重金属元素As、Cd、Cr、Hg、Pb和Cu的调查分析,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相关性分析法对当地的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6种重金属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0.7,综合污染指数也均小于0.7.土壤重金属中Hg与pH值、As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8.
洞庭湖滩地重金属分布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洞庭湖退田还湖滩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与湖南省潮土背景值相比较,三个样地的中Pb、Cu、As的含量平均值都超过了背景值,Cd和Cr的含量平均值小于背景值,且Pb的平均含量均是湖南省潮土背景平均值的2倍多;广兴洲样地土壤中6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值均高于其他样地;集成垸土壤中的Pb、As和三个样地土壤中Cd重金属含量较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波动较大。对重金属间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Pb与pH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6种金属元素与有机质存在正相关,Pb、Zn、As与全氮也存在一定的正相关,Pb与Zn以及Cu与Cd、Zn、As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Cd与Zn、As以及Cr与As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由样地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指数可知,广兴洲样地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均比其他样地高,但均属于轻微污染和存在轻微潜在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9.
对浙江省台州市4个县的90个油茶基地土壤样品中铅、镉、铜、锌、铬和砷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中6种重金属均有检出,从平均值来看,重金属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Zn、Cr、Pb、Cu、As、Cd。对照浙江省森林食品基地环境质量标准,采用单因子指数和综合指数法对土壤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各采样点土壤中各项重金属元素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但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接近清洁的临界点。  相似文献   

10.
2018年4月,选择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分布比较广、比较有代表性的4种绿化类型(苗圃地、拆解园区绿化带、拆解厂内绿化带、城镇建成区道路绿化带),对表层土壤(0~20 cm)中的4种重金属(Cu,Zn,Pb,Cd)含量进行分析,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4种绿化类型表层土壤中Cu,Zn,Pb,Cd平均含量高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GB15618-1995)二级标准,4种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都达到重度污染水平,污染指数排序为Cd Pb Cu Zn;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表明苗圃地处于轻微污染等级,城镇建成区道路绿化带、拆解园区道路绿化带和拆解厂内绿化带土壤中4种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均处于重度污染等级;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苗圃地处于轻微生态风险水平,城镇建成区道路绿化带处于强生态风险水平,拆解园区道路绿化带和拆解厂内绿化带均处于很强的生态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以东莞尾叶桉林、马尾松林、马占相思林和针阔混交人工林为对象,分析林地0~25cm表层土壤Cu、Zn、Pb、cd4种重金属含量,并以广东省土壤背景值为标准,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林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尾叶桉林和马尾松林以土壤Ph含量最高,其他两种林型以zn含量最高;4种重金属含量高低为Zn〉Pb〉Cu〉Cd,它们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大小顺序为Pb〉Cu〉Zn〉Cd。4种林型土壤综合污染指数依次为马占相思林〉尾叶桉林〉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土壤pH值与Zn、cd之间相关性显著,土壤全钾与Zn、Cd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合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东莞市4种人工林土壤Cd与自然因素有关,土壤Cu主要受人为输入影响;Zn含量高于背景值,受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大田县铁矿废弃地为对象,研究了铁矿废弃地不同修复模式土壤重金属元素Cu、Zn、Pb、Ni和Cr的污染情况,并进行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等级评价。结果表明:(1)不同修复模式土壤Cu、Zn、Pb和Cr重金属元素均超过相应福建土壤背景值,其中Pb含量超过国家土壤背景值。(2)Cu和Zn极显著相关,表明Cu和Zn具有一定的同源性。(3)不同恢复模式土壤重金属综合评价值排序为R0>R1>R2>R3>R4>CK。(4)从单因子污染指数来看,Pb元素污染指数最高,其次为Zn元素,其他3种元素污染较小。R0和R1模式属重度污染;R2和R3模式属轻度污染;R4模式属警戒;CK模式属安全。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对西红花中Cr、Mn、As、Hg、Cu、Ni、Sn、Pb、Cd和Zn 10种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西红花中重金属含量分别为As 0.0460 mg/kg,Pb 0.0760 mg/kg,Cr 0.0097 mg/kg,Hg 0.0067 mg/kg,Cu 13.7333 mg/kg,Zn 40.2333 mg/kg,Mn 13.0100 mg/kg,Sn 0.1590 mg/kg,Ni 4.8333 mg/kg,未检测出重金属Cd,其中重金属As、Cd、Pb、Hg、Cu指标符合《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限量标准,《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未对重金属Cr、Zn、Mn、Sn、Ni限量做出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4.
土壤重金属元素有效态与活性相关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量分析了33个土壤耕层和11个土壤剖面样品中的As、Cd、Cu、Pb、Ni、Hg、Zn、Cr8种重金属全量及其有效态,对采样点土壤重金属元素有效态与活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样点耕地土壤重金属元素Cr、Cu、Ni和Zn的活性与有效态之间相关系数(R。)分别为0.7939、0.87、0.8956和0.9795,相关性均为极显著;As、Hg和Pb的活性与有效态之间相关性为显著;重金属元素Cd的活性与有效态相关性不明显。采样点剖面土壤重金属全量随着土层加深变化不一致,重金属As、Cd、Hg随着土层加深含量有递减的趋势;重金属元素的活化率随着土层深度加深而递减的趋势比较明显,底层土壤重金属的活化率是上层土壤中的1/5~1/3,同时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Cd、Cu、Pb的活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对遂宁市不同区域农村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运用单项污染指数、内梅罗土壤综合污染指数以及富集因子法对其土壤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Zn和Ni的质量分数平均值超过了四川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天宫村35%受Ni污染,15%受Zn污染,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均大于1,为轻污染等级。平均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0.78,尚清洁但处于警戒线。Zn有7个点位的富集因子处于1~1.5之间,Ni有17个点的富集因子大于1,受到了较强的人为污染与干扰。  相似文献   

16.
以大法寺镇268个耕地地块为研究对象,人工采集土壤样品139个,采用相关性分析、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正定矩阵分解模型(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PMF)等方法分析了土壤重金属Cu、Zn、Pu、Cd、Cr、Ni、Hg、As的含量分布特征和污染水平。结果表明:Cd、Ni、Pb、Zn、As的含量均高于湖北省土壤背景值,分别为湖北省土壤背景值的2.23、1.71、1.23、1.15、1.14倍,其中,Cd超标倍数最大,应当引起重视;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约有97%的土壤样品处于轻微生态风险等级及中度生态风险等级;通过正定矩阵分解模型和主成分分析解析出3个污染因子,分别为农业源与自然源的复合源,工业源、大气沉降源,而农业源与工业源是研究区的主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高速公路对沿线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及林带的防护作用,于2016年6月,在杭金衢高速公路沿线的衢州市龙游县模环乡、金华市婺城区罗埠镇2个路段分别各设置3个采样断面,研究土壤重金属Pb,Cd,Ni,As和Cr的分布特征,并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其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个路段土壤重金属Cr含量最高,其次为Pb或Ni,最低为Cd。大部分采样点Pb,Cd,Ni,Cr含量明显高于金衢盆地土壤背景值。在0~160m范围内,随距路基变远,土壤中Pb,Ni含量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Cd,Cr呈逐渐降低趋势。6个断面中有3个断面土壤重金属整体处于轻度污染,2个处于中度污染,1个处于警戒级别。从不同林带宽度来看,40 m林带对高速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的防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利用X-荧光光谱仪对西安市17个公园表层土壤中As、Cu、Zn、Ni、Mn、Co、Pb、Cr、Fe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运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地质累积指数法对其环境效应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9种元素的累积强度依次为Cr(1.172)Ni(1.179)As(1.194)Mn(1.30)Fe=Zn(1.514)Cu(1.877)Pb(2.055)Co(2.261)。Pb、Co和Cu的累积程度较高,其余元素均存在一定的富集性。17个公园土壤除革命公园、儿童公园和莲湖公园污染比较严重,有较高的生态风险外,其余公园都属于中度污染级别,生态风险性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铅锌矿山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发展,为铅锌矿区重金属污染生态治理提供技术支持,文章在综述了铅锌矿山开采及加工冶炼过程往往导致矿区地质环境恶化、土壤环境污染、水资源污染与破坏等问题,对Pb、Zn、Cr、Cu、Hg、As等重金属具有超富集潜力的植物种类进行归类概括,铅锌矿或尾矿环境中能够生长且对Pb有超富集潜力...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道路用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在齐齐哈尔市主城区选取了9条主要交通道路,测定了土壤中重金属Pb、Cr、As、Cu和Zn的浓度,计算了污染指数,并利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研究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齐齐哈尔市的道路用地重金属污染做了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同一种重金属在道路土壤中的含量变化范围比较大,Pb、Cr、As的含量变化较明显,Cu、Zn含量变化相对较小;除重金属Pb外,其它四种重金属含量平均值均高于背景值,表明Cr、As、Cu、Zn在道路土壤富集明显;重金属Cu含量变异类属高变异,其它重金属的变异系数均不大,数据稳定性好,偏倚性低,空间分布较为均匀;重金属污染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为CuZnAsCrPb,其中Pb属于无污染,Cr、As、Zn属于轻度污染,Cu属于重度污染;各重金属的致癌风险都在癌症风险阈值范围内,Pb、Cr、As和Cu致癌风险较低,并不能成为主要致癌风险因素,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伤害,其中Pb皮肤接触暴露风险贡献率为1×10~(-6),Cr呼吸接触暴露风险贡献率1×10~(-6),As经口摄入暴露风险贡献率为5×10~(-7),呼吸接触暴露风险贡献率为2.170×10~(-11),Cu经口摄入暴露风险贡献率为1×1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