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通过设置75%、65%、55%、45%、35%等5个不同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水分控制梯度,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控制条件对黄菠萝幼苗高、地径、根长和侧根数等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45%-65%的土壤田间持水量对黄菠萝幼苗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2.
北京西山油松栓皮栎混交林的土壤水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与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关系。研究表明:林地土壤密度为1.20~1.45Mg·m^-3,总孔隙度为45%~58%,非毛管孔隙度为6%~10%,通气性略差。应用压力膜仪测定和拟合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符合Gardner提出的经验方程θv=AS^-B。林地土层厚80cm,土壤总持水量为418.77mm,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为348.53mm,土壤在凋萎湿度时的持水量为34.01mm。土壤有效水范围为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与土壤的凋萎湿度持水量之差,为314.52mm。土壤贮水量变化在60~180mm,远远低于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从4月下旬到6月上旬土壤的平均容积含水量为最小,土壤平均容积含水量接近10%,为土壤的旱季;土壤在7月至9月上旬为最高含水量时期,土壤平均容积含水量为15%~20%。其他时段的土壤平均容积含水量在10%~15%。  相似文献   

3.
以辽西地区的油松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水法,设置正常水分(CK,田间持水量的70%~80%)、轻度胁迫(T1,田间持水量的60%~70%)、中度胁迫(T2,田间持水量的30%~40%)和重度胁迫(T3,田间持水量的20%~30%)4个水分梯度,对油松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其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初始荧光产量Fo与正常相比有所上升,最大荧光产量Fm和最大可变荧光产量Fv有所下降;Fv/Fm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有着较为显著的变化;水分胁迫条件下植物的光合速率降低;轻度和中度胁迫时,植物表现出了一定的抗旱性,但是当水分状况达到重度胁迫时,植物就无法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4.
高宗渊 《绿色科技》2023,(3):169-172
为研究干旱程度对落叶松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正常水分为对照(CK):土壤田间持水量为70%~75%;设置3个干旱处理,分别为轻度干旱:田间持水率55%~60%(LD);中度干旱:田间持水率45%~50%(MD);重度干旱:田间持水率35%~40%(SD),研究了落叶松生长、光合参数、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落叶松幼苗株高、地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在轻度干旱下影响较小。SOD、POD、CAT活性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随含水量的降低先升高后降低。说明在干旱胁迫下植物通过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以抵抗伤害,当伤害程度超过植物承受范围时调节能力下降。因此落叶松幼苗可以在轻度干旱下正常生长,随着干旱程度的加重,对落叶松幼苗的伤害增加。  相似文献   

5.
通过盆栽试验,对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80%、60%、45%、35%)1年生大红袍花椒生长及蒸腾耗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大红袍花椒耗水量差异很大,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80%、60%、45%、35%时,5~8月份花椒幼苗的耗水量分别为10.05、5.97、5.39、3.37 kg;土壤水分供应充足有利于花椒地上部分的生长,干旱胁迫则有利于花椒根系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土壤水分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重要因子之一,缺水对植物生产的负面影响已成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为探究不同基质条件下黄檗幼苗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本研究以3年生黄檗幼苗为对象,在腐殖土、壤土和砂壤土基质中分别进行控水试验,水分梯度分别设置为CK(正常供水,80%田间持水量)、T1(轻度胁迫,60%田间持水量)、T2(中度胁迫,40%田间持水量)和T3(重度胁迫,20%田间持水量),测定幼苗苗高、地径、叶面积和生物量分配等指标。结果表明:胁迫60 d后,3种土壤基质中黄檗幼苗的苗高、地径和冠面积均随水分胁迫强度增加而降低(P 0.05)。与CK相比,腐殖土、壤土和砂壤土在T3处理下的叶面积分别降低了15.65%、58.64%和69.87%。在胁迫20 d时,3种土壤基质下各胁迫处理对茎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在胁迫60 d时,水分亏缺显著降低了茎生物量。随着胁迫程度的加深,腐殖土中幼苗根冠比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壤土和砂壤土则是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N、全P、蒸发速率(Reva)和渗透速率(R_(pen))与幼苗形态和生物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根冠比呈负相关关系,而土壤容重(BD)与幼苗形态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腐殖土条件下(即土壤容重、孔隙度和养分等条件合理的基质)适度的水分亏缺,有利于黄檗幼苗自身的形态建成,没有限制幼苗对碳水化合物的获取,在实际林业生产中需合理配置培育过程中的水分和土壤条件的关系,以提高苗木抵御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遮荫对弗吉尼亚栎苗木生长及光合-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揭示美国引进树种弗吉尼亚栎幼苗对光照强度的响应特征,为弗吉尼亚栎的引种驯化和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工遮荫法,研究3种光环境下(全光——100%自然光、中度遮荫——50%自然光和强度遮荫——25%自然光)弗吉尼亚栎苗木生长、光合作用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中度遮荫明显促进弗吉尼亚栎苗高生长(P0.05),但对地径生长影响不明显;而强度遮荫条件下,地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P0.05),苗高虽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明显。对弗吉尼亚栎光响应曲线的观测表明:与全光条件相比,中度遮荫条件下,弗吉尼亚栎叶片暗呼吸速率(Rd)、光饱和点(LSP)以及光补偿点(LCP)均明显下降(P0.05),说明适度的遮荫有助于提高弗吉尼亚栎对光的利用效率,促进干物质的积累;而强度遮荫条件下,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明显上升,暗呼吸速率明显增加(P0.05)。遮荫并未对表观量子效率(α)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产生明显的影响。进一步对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发现,遮荫条件下,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和实际光量子产量(Yield)有所增加,但均在正常范围,说明遮荫对PSⅡ活性并未产生胁迫。[结论]弗吉尼亚栎幼苗对遮荫均具有一定的耐受性,中度遮荫有利于苗高生长;而强度遮荫不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因此,建议在营林以及人工栽培过程中维持50%以上的自然光照。  相似文献   

8.
以贵州主要阔叶造林树种楸树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控制土壤含水量的盆栽试验方法,研究楸树苗木速生期不同水分管理对幼苗苗高、地径、根系生长、生物量分配以及生理质量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速生期楸树幼苗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100%田间持水量,一般应保持在80%~100%田间持水量之间,低于80%田间持水量,会使楸树幼苗的苗高与地径生长、根系发育、生物量积累都受到严重的限制,苗木生理质量指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和叶片相对含水量明显降低,而叶片质膜透性增加,细胞膜受到严重伤害;在40%田间持水量时,幼苗因干旱而死亡。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同干燥温度、湿度和干燥时间,研究干燥工艺条件对木质家具用水性聚氨酯漆膜附着力的影响,进而获得理想的干燥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介质温度控制在30~35℃,湿度在45%~55%,干燥时间设定为20~25 min时,漆膜附着力可达到1级及以上等级,漆膜无气泡等缺陷,满足GB/T 3324—2017《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对表面理化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0.
对孟加拉国丘陵地带Mro部落经营的桔园与灌木林35%和55%两种坡地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比较与评价。每一块用地内挖掘3个土壤剖面采集不同深度(0-5cm,5-15cm and 15-30cm)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水分、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密度。最大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干或湿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的测定仅限于表层土壤。两种坡地桔园3个深度的土壤水分含量均显著高于灌木林地相同深度的土壤水分。桔园在55%坡地内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林地含量值,而在35%坡地内的含量值则高于林地值。两块样地内上述两项测定值均在表层土壤中最高,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与灌木林地比较,桔园地表层土壤最大持水量、孔隙度和3个不同深度的土壤密度均较低。两块用地内不同坡地的表层土田间持水量有所差异,且桔园地干或湿表层土壤容重高于林地内的数值。表5参23。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秦岭林区典型森林不同密度时的枯落物持水功能差异,为该区植被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在秦岭火地塘林区,选取油松林和锐齿栎林3个密度(低、中、高)的样地,利用室内浸水法、熵权法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枯落物层持水功能。[结果](1)油松林、锐齿栎林枯落物层厚度分别变化在3.48~5.14 cm、6.54~9.48 cm,枯落物蓄积量均为中密度时最大,分别为9.09、5.61 t·hm-2,其中油松林枯落物蓄积量以半分解层为主(56.5%~60.55%),锐齿栎林以未分解层为主(63.58%~74.53%);(2)油松林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在中密度最高(24.55 t·hm-2),而锐齿栎林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则在高密度时最大,达到17.8t·hm-2;油松林和锐齿栎林枯落物吸持水分的主要贡献者分别为半分解层和未分解层;(3)枯落物的累积持水率在浸水后10 min内迅速增大,且锐齿栎林的增速大于油松林;枯落物吸水速率随浸水时间增加先快速降低后逐渐降低并趋于0;枯落物的持水率(量)、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分别呈较好的对数和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以正交试验好气培养土壤方法分析了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和高寒草甸下土壤N矿化及其与温度、湿度、土层和海拔的关系.结果显示:以土壤N矿化量极差计,土层和温、湿度交互作用对土壤N矿化影响最大,其次是温度,湿度影响较小;以土壤N矿化比例极差计,温度和温、湿度交互作用对土壤N矿化影响最大,其次是湿度,土层影响较小.温度和温、湿度交互作用对土壤N矿化量影响显著,对土壤N矿化比例影响却不显著(P<0.05).35 ℃下土壤N矿化量比5 ℃和15 ℃下高,而25 ℃与5 ℃和15 ℃下差异不显著;35 ℃下土壤N矿化比例比15 ℃下高,15 ℃与5 ℃和25 ℃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湿度下土壤N矿化量差异不显著,土壤含水量为20%时土壤N矿化比例比60%时低(P<0.05).海拔高度3 200 m处森林土壤N矿化量比3 500 m处高寒灌丛草甸土壤中低(P<0 05),3 600 m与3 400 m、3 200 m及3 500 m与3 600 m差异却不显著(P<0.05).015 cm土层土壤N矿化量比1535 cm土层高,但两个土层土壤N矿化比例差异不显著(P<0.05).Q10在0.72.0,5℃升高到15℃较低,15℃升高到25℃及25℃升高到35℃下较高.说明祁连山高寒草甸和山地森林土壤N矿化受温、湿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满天星切花周年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满天星适宜在光照充足、土质疏松的土壤中生长,移栽不宜过深,否则会出现苗茎腐烂。其生长的最适温度是夜温15C~20℃,昼温22C~28℃。整个生育期灌水应适当,不宜过多,以免引起徒长,同时应注意对潜叶蝇和根腐病等病虫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水分变化特征设置常规生长水分条件(CK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63%)、轻度干旱水分胁迫(T1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47%~50%)、土壤水饱和(T2组,土壤表面一直处于潮湿状态)以及水淹(T3组,苗木根部淹水超过土壤表面1cm)4个不同处理组,对落羽杉和池杉当年实生幼苗的光合特性以及生理生态适应机制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在T2和T3组,落羽杉幼苗的光合色素含量显著低于池杉幼苗。在CK组,2树种幼苗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效率WUE、表观光能利用效率LUEapp和表观CO2利用效率CUEapp的平均值均无显著差异。但是在T2组,落羽杉幼苗的Pn、LUEapp和CUEapp平均值显著低于池杉幼苗的平均值,与之在T3组的Gs平均值显著大于池杉幼苗形成鲜明对比。在T1组,2种植物的Pn、LUEapp和CUEapp平均值显著低于其他3种水分条件下的值。池杉幼苗在T1组仍然保持着与CK组一致的Tr和Gs平均值,与落羽杉幼苗在T1组的Tr和Gs平均值显著低于CK组形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落羽杉和池杉均具有耐水湿性特点,均可考虑列为三峡库区消落带防护林体系建设树种。但池杉树种的耐旱与耐水湿特性优于落羽杉,最适宜于在土壤饱和水环境中生长。  相似文献   

15.
以采自四川省红原县的中国沙棘、西藏沙棘幼苗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法,对不同土壤水分(对照,即100%田间持水量;中度干旱,即50%田间持水量;极度干旱,即30%田间持水量)条件下中国沙棘和西藏沙棘幼苗生长速率、根超微结构以及不同器官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不同水分处理下,中国沙棘生长速率明显高于西藏沙棘;但与对照相比,水分胁迫对中国沙棘的抑制效应更显著。与对照相比,水分胁迫均显著影响了2种沙棘幼苗不同器官中的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和分配。极度干旱胁迫下,中国沙棘有更多的根部淀粉、根可溶性总糖、根蔗糖和根果糖含量,表现出较强的根渗透调节能力;而水分胁迫对西藏沙棘地上茎和叶碳水化合物的影响比地下部分更显著。中度水分胁迫时,2种沙棘的根系超微结构未有明显变化;而极度水分胁迫时,2种沙棘均显示根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表明中度水分胁迫下,中国沙棘和西藏沙棘表现出较好的适应能力,而极度水分胁迫不同程度地影响了2种沙棘幼苗的生长和碳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16.
桑树一代杂交苗在大搞 兴桑养蚕中具有省时、省工、投资少、见效快、苗木定植后成活率高等优点,很值得推广。现将杂交桑籽播种技术介绍如下: 1.播种 1.1 播种条件及时期:一代杂交桑籽在25~35℃发芽较好,最适宜温度为28~32℃。土壤含水量达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为最佳播种湿度。苗圃地土壤粘性不宜过大,以免种子缺氧,不易萌发。为了减少地下害虫,每亩可用0.5~1.0kg呋喃丹于播前进行土壤处理。春  相似文献   

17.
扁桃幼苗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扁桃幼苗对水分条件的适应能力 ,以 1a生盆栽扁桃苗为材料 ,设置 5个水平土壤相对含水量处理 ,研究了生长状况和主要生理过程对土壤水分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 ,在水分胁迫条件下 ,特别是在干旱胁迫下 ,苗木生长受到严重抑制 ,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降低 ;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 ,叶片渗透调节和维持膨压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过量水分供应 ,对扁桃生长和生理作用产生不良影响。扁桃幼苗对土壤水分的要求是田间持水量的 60 %~80 %。  相似文献   

18.
人工模拟不同强度干旱胁迫,研究黄土丘陵区常见灌木杠柳、丁香和连翘的2年生苗木的生长、耗水及抗旱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连翘耗水量与生长速度显著高于杠柳和丁香,为高耗水快速生长树种,丁香为低耗水树种;在3种土壤水分条件下,3树种的耗水和快速生长期均集中在6—8月,与黄土丘陵区雨热期相吻合;水分亏缺处理下,杠柳和连翘根冠比显著增大,丁香根冠比表现为75%田间最大持水量>40%田间最大持水量>55%田间最大持水量;丁香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杠柳和连翘;选择11个有显著性差异的生理生化指标,用主成分分析对3树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杠柳抗旱性最强,其次为丁香,连翘最弱,且3树种抗旱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不同油茶品种苗期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为抗旱性油茶品种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以2年生油茶扦插苗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土壤水分梯度:充分供水处理,田间持水量的39%~73%(W1);轻度干旱胁迫处理,田间持水量的23%~37%(W2);中度干旱胁迫处理,田间持水量的17%~23%(W3);重度干旱胁迫处理,田间持水量的12%~17%(W4),通过盆栽控水试验,采取叶片电镜扫描法对4个油茶品种不同水分处理的叶片组织细胞结构进行观察,研究不同土壤含水量对同一油茶品种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并对比研究相同水分梯度下不同油茶品种间叶片解剖结构等的差异。【结果】干旱胁迫对4个油茶品种的气孔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叶片厚度均显著降低,尤其是重度干旱胁迫下叶片气孔部分关闭并出现下陷,表皮细胞干瘪。干旱胁迫对4个油茶品种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均有显著影响,即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叶片相对含水量均呈下降趋势;干旱胁迫下,‘无2’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均高于其他3个油茶品种。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4个油茶品种叶片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均呈减小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4个油茶品种的叶片气孔开度、叶片气孔开张宽度均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重度干旱胁迫下,‘无2’的气孔密度、气孔开度、气孔开张率、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均大于其他3个油茶品种。【结论】通过对各油茶品种叶片解剖特征和叶片相对含水量等进行比较,得出‘无2’在整体上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20.
在自行研制的人工气候室内,以微型盆栽月季微粉(Rosa hybrida‘M in iature P ink’为试验材料,研究栽培密度和生长温度对其生长与产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较适宜温度(昼温25℃,夜温21℃)相比,在高温(昼温32℃,夜温26℃)条件下,花枝变短,节间数变少,开花提前,花径变小,瓶插时间变短,花质量下降,叶面积变小;单株鲜重及干重均明显减少;在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密度3(每盆栽3株)花枝最长,单株叶面积最大,而密度1(每盆栽1株)的枝叶鲜重及干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