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田间试验设置4个处理,100%化肥、70%化肥+30%有机肥、40%化肥+60%有机肥和100%有机肥,研究青贮玉米生产中施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土壤养分动态和平衡的影响。通过测定生育期内表层土壤速效N、P、K养分、土壤微生物量C与N、1 m土体NO_3-含量和青贮玉米N、P、K吸收量发现,在大喇叭口期,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降低表层土壤无机N的供应水平,提高有效P和速效K的供应水平;在收获期,有机肥替代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C、N,显著降低81~100 cm土层NO_3-含量和1 m土体NO_3-累积量。有机肥替代提高养分生产力和养分回收量,加剧土壤养分的亏缺。本研究条件下,30%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土壤N、P、K养分供应水平高,养分回收率高,加剧土壤养分的亏缺,需考虑长期的养分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2.
蔗叶过腹还田对甘蔗生长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N、P、K养分相等的情况下 ,探讨了蔗叶过腹(牛粪)还田、蔗叶过腹配施化肥 (N、P、K)、单施化肥 (N、P、K)3个处理对甘蔗生长和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蔗叶过腹还田可以提高甘蔗萌芽率和后期生长 ,但甘蔗糖份在3处理中最低 ;单施N、P、K化肥利于甘蔗的分蘖和前期生长 ,提高了成茎率 ;蔗叶过腹配施N、P、K化肥处理 ,甘蔗产量最高 ;分蘖初期、伸长期和成熟期的叶面积系数、 3叶叶绿素、 3叶比叶重在3种处理中差异不明显 ;3种处理均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通透状况 ,其中以蔗叶过腹还田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高洪军  彭畅  李强  朱平 《玉米科学》2010,18(6):106-109
利用多年国家黑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资料,探讨长期定位施肥对黑土耕层养分供应和土壤生产力的影响。试验表明,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对土壤生产力的贡献优于相应化肥单施。单施氮肥土壤平均生产力贡献率为68.9%,随着试验年份的延长,单施氮肥对土壤生产力贡献率呈明显下降趋势。氮肥与有机肥配施(M2N)土壤平均生产力贡献率达94%,单施化肥(NPK)处理土壤生产力贡献率较平缓,单施有机肥对土壤生产力贡献率优于单施化肥。多年不合理施肥,N、P、K养分的供应能力逐年降低,尤其以N素最为明显。化肥配施有机肥比单施化肥能更好地提高土壤养分可持续指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氮钾施肥量对太子参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太子参为试材,采用3414不完全设计试验方案研究不同氮钾施肥量对太子参生育期、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确定最佳氮钾施肥量。[结果]不同的氮钾施肥量对太子参全生育期的影响较小。处理N2P2K2的经济性状表现最优,产量最高,为1535.55kg/hm2,较不施肥处理N0P0K0增产111.73%,较其他处理增产4.74%~44.20%。[结论]施秉县种植太子参最佳施肥组合为N2P2K2,施肥量分别为氮肥120kg/hm2、磷肥150kg/hm2、钾肥180kg/hm2。  相似文献   

5.
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施肥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养分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于2011-2013年采用农户抽样调查方法,分析评价了该灌区5个县市328个种植户的春小麦施肥和产量情况。结果表明,春小麦平均产量的年际间变幅不大,3年平均产量为4 578kg·hm-2。春小麦产量偏低的农户比例最高,3年平均达46.7%,产量适中的农户平均占23.7%,处于适中以下的农户比例在50%以上。3年春小麦的纯N、P2O5、K2O平均用量分别为357.0、182.7、33.4kg·hm-2。平均86.4%的春小麦种植户氮肥投入过量,44.6%的磷肥施用过量,83.3%的钾肥投入严重不足,肥料养分投入与产量水平分布并不同步。养分投入以化肥为主,有机肥为辅;重氮肥,轻钾肥。化肥N、P2O5、K2O用量分别占养分总投入量的96.6%、98.0%和79.0%。氮肥运筹以基肥和追肥为主,基追比大致为6∶4;磷肥以基肥和种肥为主,钾肥几乎全部通过基肥施入。春小麦每投入1kg纯N、P2O5、K2O养分,平均分别可生产14.8、30.0和154.7kg籽粒,肥料生产力总体趋势为K2OP2O5N。因此,建议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采用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氮肥后移(60%追肥)的原则,并注意减氮、控磷、补钾,有机肥以30t·hm-2为宜,化肥N、P2O5、K2O投入分别不超过225、180、60kg·hm-2。  相似文献   

6.
增施有机肥、减少化学肥料的施用是减少环境污染和水稻可持续生产的重要途径。为探明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机制,本研究以杂交稻中优808为材料,比较了不施肥(T1)、纯化学肥料(T2)、等养分条件下53%无机化肥N配合施用47%有机肥N(T3)、86%无机化肥N配合施用14%有机肥N(T4)4种处理间的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差异情况。结果表明,T3、T4处理比T1处理显著增产;等养分条件下,T3、T4处理与T2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其中T4处理的产量略高于T2。与T2处理相比,T4、T3处理的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分别增加6.08%、6.76%和7.76%、7.27%,单位面积颖花数显著增加14.63%和14.69%,但结实率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同时T3、T4处理的叶面积指数高于T2处理,提高了粒叶比,源库关系较协调,促进了后期干物质生产和养分的吸收与积累,从而增加了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7.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冬水田水稻产量和耕层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业生产要求全面减施化肥农药的大背景下,综合评价四川冬水稻田区有机无机配施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效应具有一定意义。本试验在冬水稻田区,比较了在等氮量替代条件下,无N(CK)、单施化肥N、P、K(T1)、30%有机肥N+70%化肥N(T2)、50%有机肥N+50%化肥N(T3)、100%有机肥N(T4)等处理的水稻产量、氮肥利用和土壤肥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水稻产量较CK增加17.29%~31.43%,T2处理最高,且明显提高了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有机无机肥配施具有提升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的作用。可见,冬水稻田区适宜的有机肥替代方案为30%有机N+70%化肥N,既可稳定水稻产量、降低成本,又可提高氮素利用率和降低对农田环境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长期配施有机肥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君  陈旭  邹文秀  邹狮 《大豆科学》2019,38(6):943-948
为了明确长期化肥配施有机肥对大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该研究依托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不施肥、施化肥、化肥配施不同量有机肥处理,对比研究不同处理对大豆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只施化肥和化肥配施不同量有机肥均增加大豆产量、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及百粒重。大豆单株荚数对大豆产量的贡献最大。大豆产量和单株荚数均随着配施有机肥量增加而增加,增加的幅度逐渐下降。随着配施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大豆产量较施化肥处理分别增加了12.8%、25.6%和30.5%,有机肥对大豆产量的贡献分别达11.35%、20.36%和23.36%,对大豆单株荚数的贡献逐渐增加,分别为24.61%、40.68%和47.81%。本研究结果表明化肥对大豆产量贡献大小取决于有机肥的施用量,在低量有机肥施用条件下,化肥作用比较显著,反之化肥作用下降,但有机肥并不能完全取代化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是一种对肥料较敏感的高产作物,合理施肥能够增加马铃薯产量,提高品质,降低成本。然而,目前马铃薯种植中普遍存在施肥量较高的问题。通过马铃薯减肥增效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减肥技术对马铃薯产量、养分累积分配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习惯施肥,推荐施肥(专用肥)处理N、P、K养分总量减少20%,马铃薯产量提高6 075 kg/hm~2,增产率为13.8%;推荐施肥(专用肥)处理肥料利用率均高于习惯施肥,N、P、K肥料利用率分别为39.28%、22.60%、53.85%,相比习惯施肥N、P肥料利用率分别增加13.93和13.43个百分点,K肥利用率差异不显著。相比推荐施肥(专用肥),在专用肥减量的同时配施几种新型肥料(中微量元素肥、腐植酸水溶肥、生物有机肥)均能达到减肥稳产的效果,且专用肥减施30%的同时配施生物有机肥的马铃薯产量最高,与推荐施肥(专用肥)相比增产1 913 kg/hm~2,增产率为3.8%,氮肥利用率提高4.83个百分点,磷肥利用率提高7.70个百分点,钾肥利用率提高14.17个百分点。综上所述,相比习惯施肥,推荐施肥(专用肥)的施用能够有效提高马铃薯产量,增加养分累积量,提高肥料利用率;专用肥配施其他新型肥料可在减肥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马铃薯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其中配施生物有机肥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0.
长期施肥和气候因素对东北黑土区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试验以公主岭国家黑土监测基地为平台,研究玉米连作条件下施肥及气候因素对产量的可持续性影响。试验共设有机肥和化肥N、P、K的不同组合共24个试验处理。结果表明,与不施有机肥相比,施用常量有机肥和高量有机肥(FYM1、FYM2)均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产量分别达到7668kg/hm2和7925kg/hm2,FYM(无有机肥)处理为5718kg/hm2。有机肥配施化肥比单施化肥也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施用N肥165kg/hm2可以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单施磷素、钾素及磷钾配施增产作用不明显,表明土壤中的磷钾营养水平没有限制作物产量。降雨量与产量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磷、钾处理的产量与8月份的降雨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试验,在氮磷钾等养分量条件下,研究牛粪、鸡粪、猪粪替代25%化肥氮和秸秆全量还田配施化肥对0~100 cm土层硝态氮淋溶和积累及玉米产量构成的影响。秸秆全量还田配施化肥、牛粪替代25%化肥氮处理土壤硝态氮淋溶作用较小,完熟期0~4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分别为86.2 kg/hm~2和73.1 kg/hm~2,均显著高于其他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习惯施肥、鸡粪替代25%化肥氮、猪粪替代25%化肥氮处理土壤硝态氮淋溶较强,完熟期0~4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分别为54.2、65.4、68.5 kg/hm~2。鸡粪替代25%化肥氮处理玉米产量最高,为13 616.9kg/hm~2,比习惯施肥增产13.6%,与其他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产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在等养分量条件下,有机肥替代25%化肥氮及秸秆全量还田配施化肥均可增加0~4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减少淋溶损失。  相似文献   

12.
基于25年定位试验,设置6个大田试验处理(CK,不施肥;NPK,常规施用化肥;1/4M+3/4NPK,25%有机肥替代化肥;1/2M+1/2NPK, 50%有机肥替代化肥;M,100%有机肥替代化肥;MNPK, 100%化肥+100%有机肥),研究了长期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对水稻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地上部N素总积累量与产量大小均表现为MNPK>1/4M+3/4NPK> NPK>1/2M+1/2NPK>M>CK,与NPK处理相比,MNPK和1/4M+3/4NPK处理的地上部氮素总积累量增加20.11%~27.86%、产量增加2.04%~12.42%。各处理花前N素转运量对籽粒贡献率(69.54%~84.60%)显著高于花后积累量对籽粒贡献率(15.40%~30.46%),花前N素积累是水稻植株N素的主要来源。1/4M+3/4NPK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及氮收获指数均高于NPK处理,分别提高16.42%、10.29%。有机无机肥配施比单施化肥处理显著改善了稻米品质,提高了籽粒氨基酸含量,其中,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是必需氨基酸含量的2倍左右。长期施肥条件下,25%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在化肥减施基础上,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水稻养分吸收,是黄壤性水稻土地区实现水稻增产、品质提升的最佳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3.
江汉平原麦后棉减不同量化肥用有机肥替代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棉花合理的化肥减施量和有机肥替代量,筛选化肥减施与有机肥替代最佳模式,为江汉平原地区麦后棉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在荆州地区进行了麦后棉有机肥替代化肥试验,设计了不施肥、纯施化肥和减20%、40%、50%、100%的化肥量用有机肥替代(按氮素量折算饼肥用量)共六个处理,探讨不同比例的有机肥替代化肥配施对棉花生育期、铃重、产量、纤维品质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减施化肥增施有机肥棉花产量不减,有利于提高棉花品质,改良土壤;50%有机肥替代产量最高,20%有机肥替代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揭示与朝天椒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间的关系,为筛选性状优良的亲本材料及新品种选育推广提供参考。[方法]对收集的24份朝天椒种质资源的株高、主茎粗、株幅、单果鲜重、单果干重、单株结果数、果实纵径、横径、果型等1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变异性及相关性。[结果]变异分析结果显示,农艺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0.76%,其中单株果数、单株鲜产量、单果鲜重在各种质资源间的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40.14%、34.92%、30.82%。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干产与鲜椒产量为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738,单株干产与茎粗、株幅、果实纵径及单株果数为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77、0.433、0.413、0.404。[结论]在筛选朝天椒自交系或选配组合时,可选择单株果数较多、单果重较重及果实纵径较大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5.
宁南山区春玉米施肥现状及减施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宁南山区的固原市原州区和彭阳县调查65个春玉米种植户的产量、施肥量及肥料种类等。结果表明,该区域春玉米平均产量为9.4 t/hm~2,80%的调查农户春玉米产量处在适中及偏低以下水平(10.5 t/hm~2)。春玉米生产中N、P_2O_5、K2O养分的平均用量分别为353、253、370 kg/hm~2,其中,化肥N、P_2O_5投入分别为314、175 kg/hm~2,K2O全部来自有机肥。有机肥以牛粪为主(施用比例达89.2%),平均用量为25.6 t/hm~2。氮、磷养分的平均偏生产力分别是31.6、61.1 kg/kg;46.2%农户的化肥N施用量为300~400 kg/hm~2,52.3%农户的化肥P_2O_5用量为100~200 kg/hm~2;72.3%、83.0%的农户分别施用过量的化肥N、P_2O_5;化肥种类以二铵、尿素为主(施用比例分别达86.2%、83.1%)。该区域氮磷化肥减施潜力分别为26.8%和37.1%,宁南山区春玉米在有机肥大量施用的条件下,化肥氮磷减施是节本增效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6.
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施肥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宁夏南部山区旱地马铃薯养分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2012年,采用农户抽样调查方法,分析评价了3个县区100户宁夏南部山区旱地马铃薯的施肥现状和产量情况。结果表明,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当季纯N,P2O5,K2O平均总用量分别为249,95,60 kg/hm2,其中,N、P2O5养分输入以化肥为主(分别占57%和69%),而K2O输入以有机肥为主(占98%以上)。氮肥基施和追施平均用量分别为196和53 kg/hm2,基追比约为8︰2。施氮量与产量分布不同步,施氮200300 kg/hm2的农户数最多(占36%),但其平均产量仅12.7 t/hm2。随着施磷量的增加,马铃薯平均产量提高。随着施钾量的增加,马铃薯的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K2O 100300 kg/hm2的农户数最多(占36%),但其平均产量仅12.7 t/hm2。随着施磷量的增加,马铃薯平均产量提高。随着施钾量的增加,马铃薯的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K2O 100150 kg/hm2的平均产量最高(达16.6 t/hm2)。58%的旱地马铃薯种植户氮肥总投入过量,50%以上的磷肥和钾肥用量不足。因此,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要遵循有机无机配施,控氮、增磷、补钾的原则,有机肥用量为22.5150 kg/hm2的平均产量最高(达16.6 t/hm2)。58%的旱地马铃薯种植户氮肥总投入过量,50%以上的磷肥和钾肥用量不足。因此,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要遵循有机无机配施,控氮、增磷、补钾的原则,有机肥用量为22.530.0 t/hm2,化肥N、P2O5、K2O用量分别不超过150,90,4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7.
采用"3414"试验设计,在2008-2010年3年中研究了不同氮磷钾施肥处理对浙中水稻籽粒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的施用可以显著提高籽粒产量,且3种肥料配施的增产效果显著优于任意两种肥料配施;其对籽粒产量的作用顺序为NKP。N3P2K2处理产量最高,为8746kg/hm2。施氮可提高稻米胶稠度、蛋白质含量和总氨基酸含量,降低碱消值;施磷可提高蛋白质含量;施钾可提高胶稠度、碱消值及蛋白质含量;氮、磷、钾肥的施用对直链淀粉含量均无显著影响。水稻养分总吸收量和100kg籽粒养分需求量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肥料吸收利用率及农学利用率则随施肥量增加而下降。氮、磷、钾肥吸收利用率分别为25.2%、38.3%和36.0%。N2P2K2、N2P3K2、N2P2K1和N3P2K2处理的经济效益较高,比N0P0K0处理分别提高21.1%、20.3%、20.3%和22.4%,差异达显著水平。利用肥料效应方程,得出该地区获得最高产量的氮、磷(P2O5)和钾(K2O)肥施用量分别为258.8kg/hm2、39.3kg/hm2和100.8kg/hm2。  相似文献   

18.
陕南秦巴山区油菜施肥现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陕南秦巴山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06—2009年)11个县2 576户调查数据基础上,对该地区油菜施肥现状及农户养分资源投入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陕南秦巴山区油菜平均产量为 2 355kg/hm2,产量中等的农户占60.68%。总氮(N)、磷(P2O5)、钾(K2O)养分投入量分别为179、80、54kg/hm2,其中化肥氮(N)、磷(P2O5)、钾(K2O)养分投入量分别为145、62、34kg/hm2。整体化肥氮磷钾施用量与产量都有显著的相关性,且各养分投入均表现出报酬递减趋势。根据养分分级等级,农户化肥氮磷钾肥投入合理比例分别为38.55%、27.60%和25.89%,过量的比例分别为15.22%、26.24%和10.33%,不足比例分别为46.23%、46.16%和63.78%。将化肥养分投入不足的农户施肥量增加到合理水平,陕南秦巴山区油菜可增产5.61万吨。另外,施用有机肥和硼肥的农户比例分别只有45.26%和41.73%;施用硼肥平均增产101kg/hm2,说明通过合理施肥,该区油菜产量仍有较大增产潜力。该区域油菜施肥存在的问题是:氮肥和磷肥投入过量和不足并存,钾肥、硼肥和有机肥投入不足比较普遍。今后该区域油菜施肥的重点是平衡氮肥和磷肥用量;增加钾肥、硼肥和有机肥用量;增加追肥的施用,尤其是钾肥。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西兰花加工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率,本研究将西兰花加工废弃物堆制的有机肥与化肥减量配施应用于双季稻(早稻台早733,晚稻甬优1540)种植中。设6个化肥减量配施处理(T1,60%化肥N;T2,60%化肥N+20%堆肥N;T3,60%化肥N+40%堆肥N;T4,60%化肥N+60%堆肥N;T5,40%化肥N+60%堆肥N;T6,80%化肥N+20%堆肥N),以不施肥处理(CK1)和常规化肥处理(CK2)为对照,考查不同处理对双季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均比CK1显著增产,T6处理水稻周年产量比CK2提高3.32%;各化肥减量配施处理降低了水稻的总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率,提高了无机氮肥偏生产力;各化肥减量配施处理土壤容重较CK2平均降低2.19%,pH值、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则平均分别提高3.51%、5.50%、3.90%和30.09%;T6处理实现节本增效81.67元/667 m2。综合来看,利用西兰花废弃物堆制有机肥,是减少“西兰花-水稻”轮作模式生产中农业废弃物排放以及提高资源利用率的一条有效途径,具有很大的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化学氮肥减量配施稳定水稻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磷流失风险,为洞庭湖双季稻区化肥减量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设置不施氮肥(CK)、常规施肥(CF)、减氮20%配施硼硅肥(0.8CF+B/Si)、有机肥替代20%化学氮肥(0.8CF+0.2OM)、有机肥替代20%化学氮肥配施氮肥增效剂(0.8CF+0.2OM+N-serve)、有机肥替代20%化学氮肥配施硼硅肥和氮肥增效剂(0.8CF+0.2OM+B/Si+N-serve)共6个处理,研究化肥减氮配施对双季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田面水氮磷流失风险的影响。【结果】有机肥替代处理早稻产量较CF均有一定下降,而晚稻产量提高2.02%~5.03%。田面水中总氮、铵态氮、硝态氮浓度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上升,氮素流失风险也增大。与CF处理相比,化肥减氮配施处理早晚稻季田面水总氮、铵态氮和硝态氮浓度分别降低8.08%~35.05%、5.88%~34.22%和5.02%~18.06%,有效降低田面水氮素流失风险,其中以0.8CF+0.2OM+N-serve处理效果最好。施氮肥后一周是氮素流失的高风险时期,随后各处理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