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河西地区古树名木资源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以武威市为例,采用传统统计学与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武威市古树名木的结构组成特征、生长状况和空间分布格局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1)武威市共有古树名木797株,裸子植物占比35.51%,被子植物占比64.49%,隶属于14科20属28种,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西洋梨、胡桃、圆柏、侧柏和槐为优势种,约占古树名木总量的82.69%。(2)树龄结构呈金字塔型,一、二、三级古树名木占比分别为6.65%、11.54%和81.81%,武威市古树名木后续资源丰富,但古树名木正常株仅占63.99%,生长状况欠佳。(3)古树名木呈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分布,区域上具有显著差异。分布主趋势方向为“东北—西南”,中部多、南北少,集中分布在凉州区城区及附近,历史名胜古迹及植物园等地分布较多,古浪县、民勤县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分布较少。(4)数量和种类分布最多的地方主要位于海拔2 000 m以下、坡度小于5°或25°~35°,坡向为北坡、东南坡、东坡的地区。研究结果可为河西地区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孝义市古树名木特征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3月—2017年4月,采用实地调查、走访当地人员和查阅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孝义市古树名木资源进行第二次普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对树种组成、分布情况、数量特征、"奇""特"树种、生长现状、保护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建议。结果表明:孝义市没有名木,只有古树202株,隶属8科9属11种。一级古树63株,占31.2%;二级古树47株,占23.3%;三级古树92株,占45.5%。树龄最大2000 a,胸径最大213.0 cm,冠幅最大25.5 m,树高最高34.0 m。  相似文献   

3.
采用实地调查和结合前期调查资料方法,对三明市梅列区名木古树的资源和分布现状进行了全面普查。调查结果表明:三明市梅列区没有名木,有古树共计202株,隶属14科21属23种。其中国家一级古树10株,占4.95%;国家二级古树15株,占7.43%;国家三级古树177株,占87.62%。并对名木古树的树种组成、分布情况、数量特征、保护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加强古树保护管理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4.
杭州地区古树名木现状分析及保护重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杭州市第六次古树名木普查数据,从空间、树种、树龄和生境4个方面分析了杭州地区古树名木的分布特点,杭州地区共有古树名木22131株,其中名木14株,国家-级保护古树4008株,二级保护古树18109株,古树群250个;主要分布在农村,占总数量的75.08%,其次为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占17.72%,市区分布较少;古树名木隶属于55科124属214种,其中樟树数量较多,占33.28%;树龄主要集中在100~199 a,1000 a以上的古树稀少,最大树龄约2000 a;其生境分布为山坡地带最多,其次为村旁、路旁.指出了杭州市古树名木保护存在重视程度低、保护力度不够、在建设开发中规划设计不够合理、环境污染等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规划管理、建立多层次保护体系和动态监测体系、建立三位-体保护队伍以及健全法规等保护古树名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古树名木是人类珍贵的自然资源,为全面了解澄海区古树名木的资源特征,进行科学地保护,对澄海区古树名木进行了实地调查,对种类、数量、空间分布特征及生长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澄海区现有古树名木253株,隶属13科17属18种;其中,一级古树4株,二级古树25株,三级古树224株,以三级古树为主;古树名木在澄海区11个街道(镇)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乡村,其中莲下镇古树名木数量最多;古树名木总体的生长势较好,生长环境较好,但仍有数株古树生长势较差以及生长环境较差,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管理,根据古树名木生长状况,制定“一树一策”保护方案,采取扩大生长空间、土壤改良、支撑加固或进行生理复壮等技术措施确保每一株古树都能得到科学、有效地保护。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古树名木是森林资源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不仅可以提供优美的自然景观,还可以打造深厚具有历史沉淀的人文景观,因此,研究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对古树名木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对贵定县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空间分布情况等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贵定县古树名木共有1868株,主要以三级保护和二级保护为主,占古树名木总株数的94.70%,三级保护株数为1631株,二级保护株数为138株。贵定县古树名木多分布在低中山区域,占全县古树名木株数的69.91%;其次是中中山区域,占全县古树名木株数的17.77%;分布最少的是高中山,仅占全县古树名木株数的0.32%。古树名木坡度空间分布株数依次为平坡陡坡斜坡急坡缓坡险坡。为此,提出了对古树名木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芒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对古树名木的资源特征、空间分布格局、生长状况等方面的分析得出,芒市地区现有古树名木总量达1 028株,隶属17科23属32种。以高山榕等乡土树种为主要优势种,树龄呈金字塔结构,空间分布呈现以中心城区聚集逐渐向四周辐射的格局;人为活动对古树影响小,古树的海拔与数量具有极显著强相关关系(p=-0.959);胸径、冠径和树高的3者存在非线性正相关关系(高山榕为主),且树龄的增大不会对树种的外观生长状态造成影响。郊区的古树名木资源成为今后管理部门保护的重点。研究从多角度全面分析了全市古树资源状况,可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对呼和浩特市古树名木调查的基础上,从古树名木数量、树龄、种类和生长状况方面,对呼和浩特市古树名木保护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古树名木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保护措施。呼和浩特市现有古树名木177株,其中,树龄已达到300 a以上的一级古树有25株,二级古树为52株,共计10个科,15个属,16个种。分布数量最多的古树树种为:杏树、白榆、油松、小叶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广东省粤东西北(汕头市、肇庆市、韶关市)和珠三角(东莞市)古树名木进行调查,分析了这4个地区古树名木的树种分布以及数量性状特征,并对危害古树生长的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地市古树名木的树龄主要集中在100~250 a,树高主要分布于10~20 m,胸径在200~400 cm范围内相对集中,而冠幅则集中于10~25 m。粤北的韶关市古树名木最多,高达7 300株,占全省的10.03%,其次依次为东莞、肇庆和汕头。粤北以樟树分布最多,而粤东、西和珠三角以榕树分布最多。东莞市古树名木生长环境差的数量最多,高达824株,约占全市古树名木的21.01%,此外,衰弱株和濒危株分别为744株和85株,均超过其余三个地市的总和。病虫害和人为因素是古树名木长势衰弱的重要原因,其中白蚁危害最为严重,而在乡村建设过程中,水泥铺装导致树池太小是古树名木衰弱的重要人为原因之一。最后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古树名木的保护和复壮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古树名木资源数量和种群特点、生长状况及保护级别等方面对丽水市的古树名木资源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全市现有古树名木40222株,其中一级保护古树880株,占总株数的2.19%;古树群968片23233株,散生分布16989株。平均树高为18.9m,平均胸径为82cm,平均冠幅为10.45m。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1种7868株,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5种2870株,国家Ⅱ级保护植物16种4998株。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广东省古树名木普查数据,对广东省古树名木数量、地理区域分布特征、树龄分布特征、树种分布特征、生长环境特征、生长状况特征和权属状况等进行统计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古树资源的保护和科学利用,建立古树资源动态监测和管理平台,加强古树保护的法制化建设,积极探索生态补偿机制等建议,为广东省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广东省古树名木普查的数据,对中山市古树名木的数量和树龄状况、地理分布特征、树种分布特征、生长状况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全市古树名木共计1211株,总体保护成效较好,但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个别古树名木存在保护形式不合适的情况。为此,提出了建议:保持古树名木的养护工作,适当发展古树名木观光旅游,发挥古树名木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促进古树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千岛湖有丰富的古树名木资源,现有古树名木4463株,隶属33科84属84种。在分析千岛湖古树名木的数量特征、分布规律以及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7点保护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古树名木是重要的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笔者对广州市花都区古树名木资源与区系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花都区已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现存554株(含格木古树群1个),其中,三级古树553株、名木1株;资源量较为丰富,隶属17科20属23种,以被子植物为主,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 Oliv.)、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 L.f.)分别有273株、221株,共占全区古树名木总量的89.17%.全区古树名木科、属的热带分布型占优势地位,分别占总科数的82.35%和总属数的90.00%;部分植物在科分类上具有较古老的成分。花都区古树名木的立地场所可划分为4种类型:村落、机关企业庭院、景区、道路。其中,以村落分布数量最多(占92.24%)。此次调查可为花都区古树名木的保护、养护复壮及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嘉兴市区古树名木资源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普查数据,从树种、树龄、树高、胸径、生境、区系构成等方面分析了嘉兴市区古树名木的特点。结果表明:嘉兴市区共有古树213株,分属19科23属,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古树9株,二级保护古树15株。主要分布在寺院,占总数量的46.95%;其次为公园,占16.90%。以樟树数量较多,占总株数的40.37%;其次为银杏,占23.00%。树龄主要集中在100~199a区段,树高主要集中在10~20m区段,胸径主要集中在50~100cm区段。有9个属分布区类型,其中热带分布型有10个属,温带分布型有11个属,体现了从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古树承载着乡愁,是美丽乡村的独特资源。广东省乡村古树资源丰富,数量占全省古树的87.22%。对广东省乡村古树的种类组成和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乡村古树具有数量众多、种类集中、分布不均等特点,共有70 101株,隶属于82科256属517种,各个树种之间的数量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排名前4的树种分别是榕树 Ficus microcarpa、荔枝 Litchi chinensis、樟 Cinnamomum camphora和龙眼 Dimocarpuslongan,共占43.54%;乡村古树树龄分布不均,其中三级古树占92.68%,多为荔枝、龙眼等经济树种;各地级市乡村古树的数量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在各个地级市中正常株、衰弱株、濒危株的占比存在明显差异;乡村古树权属主要为集体所有,分布特点表现为文化树种和景观树种主要为散生,经济树种主要为群生。大部分古树的管理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可以利用新技术和创新古树管理模式来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7.
在千岛湖形成60年中的历次古树名木调查中未见湖区古树名木的报道。2018年7—8月,对千岛湖森林公园内的古树进行调查补记。结果表明,森林公园现存古树30株,包括罗汉松、樟树、榔榆、苦槠和南川柳等10种,隶属9科9属。古树年龄主要集中在200~300 a,树高多在11.5~15.5 m,胸围一般为140~310 cm,冠幅主要集中在8.5~13.5 m。分析森林公园古树资源的种类、结构与空间分布特征,阐述现存的十大古树名木生态习性与价值。这些古村及古树群点缀了风景、增添了千岛湖景区的文化内涵。但近30年至少已有7株5种古树被毁或失踪。提出深化对古树名木资源的多元价值的认知,完善古树名木保护监测体系,探索古树名木认养模式等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8.
高燕 《山东林业科技》2006,(1):28-28,36
采用逐株、逐片调查的方法,对淄博市的古树名木资源进行了首次全面系统的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古树名木树种、数量、生长状况、分布情况、树龄与保护级别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古树名木档案,并提出了保护管理措施。结果表明,现存古树名木497株,古树名木群4片,隶属24科、36属、43种,其中一级古树名木227株,二级古树名木270株。  相似文献   

19.
玉屏侗族自治县古树名木资源特征分析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地调研、文献查阅、走访等方法,对玉屏侗族自治县境内古树名木的种类、数量、树龄,以及保护级别、生长势及植物区系特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玉屏侗族自治县共有古树名木485株,分属23科30属34种,其中,一级古树32株,二级古树38株,三级古树415株;古树名木的数量与海拔和坡度呈极显著相关,不同树种海拔、坡度分布差异较大;古树具有南北区系过渡特征,属的分布具有以温带分布为主,热带分布为辅的特点。通过调查发现,玉屏侗族自治县古树名木保护中存在缺乏保护资金,养护水平低,重保护轻利用等问题。针对相关问题,提出拓宽融资渠道,建设专业技术队伍,新建古树公园等保护和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综合运用查阅资料、线路调查、标准地调查和座谈访问等方法系统调查了无锡市古树名木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和生长现状。结果显示,无锡市共有古树名木45科75属98种921株。统计每种古树名木的单株个体数量,发现76.00%的古树名木拥有10株及以上个体,其中银杏拥有最多的单株个体,共有304株,占全市古树名木数量的33.01%;9.67%的古树名木拥有个体5—9株,11.07%的古树名木包含个体2—4株,还有3.26%的古树名木只有个体1株。记录了古树名木的树龄和生长状况,共有22株树龄大于100 a的古树,一级古树6株,其中3株银杏是1 700 a树龄,1株七叶树树龄是1 005 a,二级古树5株,三级古树11株。根据无锡市古树名木种质资源的分布和生存现状,提出了古树名木资源保护管理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