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预测,2020年全国粮食消费量将达到5725亿公斤。按照目前的全国产量,每年需要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50亿公斤。作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的河南,粮食安全能不能保障,  相似文献   

2.
为加强粮食宏观调控,切实保障中长期国家粮食安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已经国务院批准,近日对外公布.  相似文献   

3.
政策     
我国明年将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国土部酝酿耕地占补新算法;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公布  相似文献   

4.
依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2008~2020年间,全国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500亿kg粮食生产能力,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各省积极响应新增500亿kg粮食的规划,其中吉林、黑龙江、河南等省纷纷出台相应增粮计划,并把玉米列为实现新增500亿kg粮食的首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正小麦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冬小麦作为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中国的粮食安全影响较大。"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中国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国家粮食安全是社会得以长期稳定的基础。冬小麦产业的稳定发展,对提高经济效益以及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优化冬小麦的种植技术、加强病虫害防治,促进冬小麦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1月13日公布《闰家粮食安全巾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该纲要是我国政府制定的第一个中长期粮食安全规划,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食宏观调控工作的重要依据。纲要强调,我国粮食自给率要稳定在95%以上,到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400亿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7.
《农家顾问》2009,(1):10-10
去年11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对外发布《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就《规划纲要》相关内容做了解读。他说,中国利用国际市场增加粮食供给的空间十分有限,寄希望于大量进口粮食,既不现实也存在较大风险,因此,必须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相似文献   

8.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技术基础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粮食安全取得了巨大成就。发展粮食生产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精神,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春耕备耕时节,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对确保粮食增长、农民增收至关重要。去年11月13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纲要明确了我国粮食生产的目标和任务,使我国的粮食生产有了长远规划,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目前部分地区的农民种粮积极性仍然不太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政策速递     
金融危机对粮食稳定影响不大国家发改委11月13日公布《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国新办当天就此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会上表示,从明年新粮上市起,  相似文献   

11.
粮食安全问题,早已引起了"两会"代表、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中国要实现2020年粮食安全指标,要依靠粮食主产区。利用SWTO战略对粮食主产区发展所面临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提出了国家粮食安全的区域支持方案。  相似文献   

12.
粮食安全在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十四五”规划中更是首次把实施粮食安全战略纳入五年规划。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这对中国的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进行着深刻检验。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具体分析粮食总产量、人均占有量、当年结余量等指标,发现中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逐步向好,但从粮食外贸依存度指标分析来看,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主要在于仍未将进口依赖程度控制在良好范围内。为此,中国应深化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依靠政策落实、技术采纳提高生产能力,完善供应链体系,优化储备和应急保障体系。未来,中国仍应加强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关注与解决。  相似文献   

13.
李刘艳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0):200-202
粮食安全问题,早已引起了两会代表、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中国要实现2020年粮食安全指标,要依靠12个粮食主产区,而华北是中国小麦玉米的主产区。利用SWTO战略对粮食主产区发展所面临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提出了国家粮食安全的区域支持方案。  相似文献   

14.
流向统计法分析中国粮食安全状况及高标准农田需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为预测2020—2030年高标准农田需求量,本研究基于中国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等相关数据,利用流向统计法从粮食、谷物和口粮自给率3个角度分析了中国粮食安全现状,并建立了预测模型,对2020、2025和2030年中国粮食、谷物和口粮的需求量进行预测;基于各省级行政区可建高标准农田面积、农业用水量、单位面积高标准农田粮食产能提高量和复种指数,预测了2020、2025和2030年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需建高标准农田面积。结果表明:1)近年来中国粮食、谷物和口粮产量呈增长趋势;1997—2018年粮食、谷物和口粮的自给率分别在86.24%~118.15%、88.67%~121.67%、84.25%~123.98%,2006年以来中国守住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底线,但距《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中粮食自给率95%以上的要求仍存在差距,需进一步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增建高标准农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2)根据建立的模型预测2020、2025和2030年粮食需求量分别为72 318、72 673和72 724万t,谷物需求量分别为67 898、68 251和68 301万t,口粮需求量分别为32 811、33 863和34 914万t;统计检验及验证表明预测结果可信;3)2018年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已能满足我国90%的粮食自给率需求;95%自给率粮食安全条件下2020、2025和2030年分别需求6 844、7 125和7 165万hm2(10.27、10.69和10.75亿亩)的高标准农田。预测值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的到2022年建成10亿亩(6 667万hm2)高标准农田的指标接近,该研究结果支撑了规划指标的科学性,亦可为未来10年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数量及进度控制提供参考,研究为宏观预测粮食及耕地需求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全面分析了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确立了我国未来12年的粮食安全战略这一规划纲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全面分析了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确立了我国未来12年的粮食安全战略这一规划纲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8年11月13日公布的《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指出,近年来,虽然我国粮食生产发展和供需形势呈现较好局面,为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奠定了重要基础,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8.
<正>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到2020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要稳定在5.5亿吨以上。中国将粮食产量目标设定在低于国内消费量的水平,是否意味着中国粮食自给自足政策的内涵发生改变?未来中国粮食进口将增加?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农业部有关负责人。2013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达到6.02亿吨,今后还有增产空间,但《纲要》提出到2020年中国的  相似文献   

19.
浅析玉米种子安全生产对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粮食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 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宏观战略物资。我国是人口大国,显然也是粮食消费大国。为此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年~2020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主要约束指标;耕地不能少于15.8亿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不能少于12.7亿亩。粮食的生产能力要力争达到5000亿公斤。要实现这样一个宏观的“钢性指标”,尤其是现在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仍然比较脆弱,耕地面积不断缩减,加之水资源短缺,有的地方甚至匮乏,气候变化异常,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为此在有限的耕地上能够安全的生产出更多、更优质的粮食尚需很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科技》2008,(12):52-52
《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于11月13日由国家发改委公布实施。这是我国政府编制的第一个中长期粮食安全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