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不同测定方法对牛奶尿素氮含量的影响。分别采用红外法(Foss 4000)、二乙酰-肟法及不同去蛋白处理的尿素氮试剂盒法测定奶样中尿素氮含量(n=50)。结果表明,红外法、二乙酰-肟法、尿素氮试剂盒水溶法的测定结果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剂盒法中,三氯乙酸水溶液测定的牛奶尿素氮值显著高于乙醚溶解法的测定结果值(P0.01)。因此,实验室中可以采用二乙酰-肟法和尿素氮试剂盒水溶法测定牛奶尿素氮含量。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饲料添加剂大豆磷脂中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应用液相色谱法检测三种主成分含量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4%,回收率均为96%~103%。该方法应用于测定饲料级大豆磷脂中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含量可行。  相似文献   

3.
采用NaOH滴定法和二乙酰一肟法测定肉牛血清尿素含量,对其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aOH法(X)与二乙酰一肟法(Y)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其线性方程为Y=0.892X 0.378,相关系数r=0.967.并且NaOH法较二乙酰一肟法线性范围宽,精密度高,重复性强,操作简便,专一性好,成本又较低,所以该法是常规实验室测定血清尿素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是指胞外信号通过膜受体与其相应的第一信使分子结合后,激活膜上的Gq蛋白(一种G蛋白),激活质膜上的磷脂酶C(PLC),PLC水解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生成的三磷酸肌醇和二酰甘油2个第二信使的过程。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对动物采食的作用则主要通过各种营养素刺激Gq蛋白偶联受体激活整个通路完成。本文综述了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结构、对动物采食调节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等,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肌醇也称为环己六醇,分子式为C6H12O6,属于维生素类产品,作为细胞膜组成成分具有调节生物膜磷脂平衡和机体代谢等重要生物学功能。加压水解法是传统的肌醇制备工艺,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常压水解法、酶水解法、微生物发酵法等。肌醇应用广泛,在医药领域,肌醇已被证明可以治疗癌症、呼吸窘迫综合征、妇科疾病等;在饲料领域,肌醇作为促生长添加剂添加于动物日粮中,对动物起到营养与保健作用;在食品领域,肌醇主要作为营养强化剂应用于保健品、饮料及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笔者对肌醇的制备工艺和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旨在为肌醇的生产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饲料中使用的磷脂通常是指大豆磷脂成分的总称。大豆磷脂的主要成分是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磷脂酰肌醇、大豆油、  相似文献   

7.
肌醇副产品的饲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肌醇又名环己六醇,作为药品主要用于治疗肝硬变、肝炎、脂肪肝、血中胆固醇过高等症,作为饲料添加剂主要用于水生动物饲料。1肌醇生产用的原料及主要反应过程我国生产肌醇主要是由稻糠、麸皮等谷类副产品或用生产玉米淀粉时的玉米浸泡水,浓缩水解而得。其主要反应过程是原料中的肌醇六磷酸盐(植酸盐),通过盐酸水解生成植酸,经石灰乳中和产生植酸钙,再经高温水解转变为肌醇。肌醇生产工艺流程如下:2肌醇生产过程中的两种副产品2.1菲丁渣菲丁渣是稻糠或麸皮经酸水解脱去肌醇六磷酸盐的残渣。肌醇六磷酸盐是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其植…  相似文献   

8.
饲料     
正欧盟允许禽类和猪类饲料添加剂中用6-肌醇六磷酸酶近日,欧盟发布公报(EU)2016/329,批准6-肌醇六磷酸酶作为饲料添加剂用于所有禽类和猪类饲料中。欧洲食品安全局在2015年6月17日就已得出结论,表明6-肌醇六磷酸酶只要按照使用条件应用,不会  相似文献   

9.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预混饲料样品中肌醇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用高效液相色谱直接测定肌醇的新方法。采用Waters Sugar Pak Ⅰ柱,以去离子水为流动相,对样品中的肌醇和葡萄糖进行了分离,用示差检测器在波长210nm处进行测定。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无污染,适用于肌醇样品中肌醇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肌醇(环已六醇)是一种非必需的、有生物活性的饲料成分。但也有研究者将环已六醇划归B组维生素。早在1850年已在肌肉中分离出这种物质。环已六醇有9个异构体。但唯一有生物学活性的异构体是肌醇(Myo—inositol)。环已六醇在化学上是醇。其分子式为C_6H_(12)O_6。所有的植物和动物含有可测定量的肌醇。多数植物来源的肌醇与磷酸盐结合成肌  相似文献   

11.
植酸酶是催化植酸(肌醇六磷酸)及植酸盐水解成肌醇与磷酸(或磷酸盐)一类酶的总称,属磷酸单酯水解酶。植酸酶的来源主要是植物和微生物。各种脊椎动物的红细胞和血浆中、哺乳动物小肠中也存在植酸酶,但含量很少。对提高植物性饲料中磷的利用率无多大意义。来源于微生物的植酸酶是肌醇六磷酸3-磷酸水解酶(E.C.3.1.3.8)。它可以在肌醇的1位和3位碳催化释放出磷,并最终使整个植酸水解。来源于植物的植酸酶是肌醇六磷酸6-磷酸水解酶(E.C.3.3.3.26),它从肌醇的6位碳开始水解植酸。微生物植酸酶生产周期短。  相似文献   

12.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饲料、食品时,样品的含盐量、酸碱性、金属离子含量,以及提取液中甲醇含量都对测定结果有一定的影响,而用氯仿(三氯甲烷)作提取液则将消除这些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新型酶制剂──植酸酶的应用及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德忠 《饲料工业》1998,19(3):19-20
1前言植酸酶是催化植酸(肌醇六磷酸)及植酸盐水解成肌醇与磷酸(或磷酸盐)的一类酶的总称。现已知有3种类型。即肌醇六磷酸3一磷酸水解酶、肌醇六磷酸6一磷酸水解酶和非特性的正磷酸盐单酯磷酸水解酶。植酸的化学名称为肌醇六磷酸,分子式为C6H;;O。。P。,它的分子中有6个磷酸基因,具有SWh的络合能力。植酸(盐)广泛存在于农作物及其副产品中,很多谷物、油粒作物中植酸含量达到1%-3%。食物及一些饲料中的钙、镁、钾、钠、锌等矿物质通常以3种形式存在c即植酸钙镁、植酸钠镁、植酸钾镁。这些复合盐类大多不溶于水c所以,植酸…  相似文献   

14.
采用离子色谱法建立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肌醇含量的检测方法。样品经盐酸酸化沉淀蛋白后,肌醇溶解于上清液,经安培检测器检测。结果表明:样品中肌醇在质量浓度0.025~40.000 mg/L范围内,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线性,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9 9;检出限及定量限分别为0.125、0.5 mg/100 g;在不同的添加水平下,肌醇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3.1%~102.9%。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肌醇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植酸酶发酵生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植酸酶(EC 3.1.3.8或者EC 3.1.3.26,肌醇六磷酸盐磷酸水解酶)是催化植酸及植酸盐水解为肌醇和磷酸(或磷酸盐)的一类水解酶的统称。目前已知的植酸酶包括肌醇六磷酸3-磷酸水解酶、肌醇六磷酸6-磷酸水解酶[1-2]。植酸酶在饲料、食品、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作用。植酸酶是一种环保型饲料添加剂,能使饲料中植  相似文献   

16.
饲料中使用的磷脂通常是指大豆磷脂成分的总称。大豆磷脂的主要成分是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磷脂酰肌醇、大豆油、VE胆固醇、糖脂、游离脂肪酸等。大豆磷脂主要沉淀在油脂加工的副产品即油脚中。磷脂营养价值很高,可作为饲料原料或添加剂用于饲料中。  相似文献   

17.
德国专家经试验发现,在渔用商品饲料中添加一定数量的肌醇,可以促进鱼虾的生长。 肌醇是所有动植物活组织的一种成分,它以肌醇六磷酸酯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内。肌醇的来源非常广泛,动物器官组织是其最丰富的来源,其它如小麦、大麦、燕麦和蜜糖等也是肌醇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8.
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是一类特异性催化磷脂酰肌醇(PI)的激酶,其信号途径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之一,广泛参与动物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本文就PI3K/Akt信号途径的结构、活化机制及其在细胞凋亡和肌肉生长发育中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水化油脚制取饲用脂类添加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化油脚(以下简称为油脚)是植物油精炼过程中水化脱胶工序的副产品。油脚中一般含水分约50%~60%、中性油脂15%~20%、磷脂10%~15%,另外还含有少量的蛋白质、糖脂、固醇、氨基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植物油中的磷脂按水合作用来分,可分为水化磷脂和非水化磷脂,油脚中的磷脂主要为水化磷脂,它是由复杂的含磷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组成,主要包括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和磷脂酰肌醇(肌醇磷脂)等。表1列出了大  相似文献   

20.
德国专家们经试验发现,在渔用商品饲料中添加一定数量的肌醇,可以促进鱼虾的生长。肌醇是所有动植物活组织的一种成分,它以肌醇六磷酸酯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内。肌醇的来源非常广泛,动物器官组织是其最丰富的来源,其它如小麦、大麦、燕麦和蜜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