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 花生复合挤压组织化蛋白质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花生挤压组织化蛋白产品的质构不同。以低温脱脂大豆粕和低温脱脂花生粕为主要原料,应用德国Brabender DSE—25型双螺杆挤压试验室工作站为挤压设备,研究大豆、花生蛋白复合挤压组织化产品质构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大豆粕的添加,大豆、花生蛋白复合挤压组织化产品的组织化度、拉伸力先增大后减小,硬度和咀嚼度先减小后增大,弹性则表现为先保持不变、后变小的趋势。大豆、花生挤压产品的弹性介于两者单独挤压产品之间,组织化度、硬度、咀嚼度和拉伸力存在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2.
以基围虾为研究对象,采用真空包装方法,分析基围虾在冷藏(4℃)和冻藏(-16℃)条件下的品质变化情况。以菌落总数、pH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质构特性为指标,结合电子鼻对不同贮藏条件下的基围虾的气味进行检测,并对所获得信息进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其新鲜度。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同温度贮藏的基围虾菌落总数和TVB-N值均呈上升趋势,温度越低,上升越慢;贮藏期间pH值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电子鼻分析结果与菌落总数结果保持一致,能有效区分不同新鲜度的基围虾。  相似文献   

3.
以生鲜牛肉为原材料,研究超高压处理对牛肉肠硬度、弹性、咀嚼性等质构特性的影响。通过不同压力、不同保压时间、不同保温温度对牛肉肠进行单因素试验,得出效果较好的压力、保压时间及保温温度。结果表明,牛肉肠硬度、弹性、咀嚼性在不同压力处理下,随压力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200 MPa压力下,牛肉肠硬度、咀嚼性达到最大值;在300 MPa压力下,牛肉肠弹性达到最大值。在不同保压时间条件下,牛肉肠硬度和咀嚼性达到最大值的保压时间为30 min,牛肉肠弹性达到最大值的保压时间为10 min。保温温度方面,在60℃下,牛肉肠硬度和咀嚼性均达到最大值;在50℃下,牛肉肠弹性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4.
以鲜切甘蓝为试材,用0.3%异VC+0.3%柠檬酸浸泡护色20 min,在1%柠檬酸+1%VC溶液中漂烫(65℃)1 min,然后分别在-20℃、干冰和-60℃温度下速冻后于-18℃或0℃条件下贮藏20 d,研究不同速冻与低温保鲜处理对鲜切甘蓝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护色和漂烫后采用干冰速冻处理,于0℃下贮藏20 d,鲜切甘蓝仍能够较好地保持叶绿素、VC和还原糖等营养品质,抑制腐败微生物生长,具有良好的硬度、胶黏性、弹性、咀嚼性、回复性等质构特性,色泽正常,气味清香,其感官品质显著好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5.
通过不同高温高压条件和添加抑菌剂筛选出6种铁皮石斛饮料杀菌方式,重点研究了M3(121℃15 min)、M5[0.2 g/kg乳酸链球菌素(Nisin)+100℃]和M7[100℃+0.25 g/kg二甲基二碳酸盐(DMDC)+0.2 g/kg Nisin] 3种杀菌方式的铁皮石斛饮料在贮藏期内菌落总数、多糖及总酚含量的变化和色泽稳定性,以筛选出较佳的杀菌方式。上述3种杀菌方式处理的铁皮石斛饮料在25℃、16周贮藏期内菌落总数均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GB 7101—2022),多糖含量明显下降,总酚含量变化平稳,样品的L值、a绝对值和b值减小,饮料贮藏时间的色泽变化稳定性好,品质保持良好。M3和M5处理的pH、色泽变化趋势均较M7处理稳定,为较好的杀菌方式。  相似文献   

6.
以杀菌温度(87,90,94℃)和杀菌时间(7,9,11 min)为变量进行二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通过考察卤鹅在3个月贮藏过程中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和过氧化值的变化,确定卤鹅微波杀菌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杀菌温度94℃,杀菌时间9 min处理组的抑菌效果最好,在贮藏3个月后菌落总数只有110 CFU/g,而且挥发性盐基氮和过氧化值仍符合使用标准。综合考虑,卤鹅微波杀菌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杀菌温度94℃,杀菌时间9 min。  相似文献   

7.
以气味、凝胶强度、质构及色泽为评价指标,对猪血肠在常温、冷藏和冻藏条件下的品质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不同贮藏方法对猪血肠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猪血肠常温贮藏1 d后异味明显,4 d后完全变质;冷藏16 d后异味明显,55 d后变质;冻藏54 d内无明显异味。猪血肠的凝胶强度受常温和冻藏条件影响小,冷藏有利于提高猪血肠的凝胶强度。常温贮藏降低了猪血肠的回复性;冻藏严重降低了猪血肠的硬度、回复性及咀嚼性;冷藏提高了猪血肠的硬度和咀嚼性,但降低了猪血肠的回复性。常温贮藏2 d后猪血肠的a*值有显著提高(p0.05);冷藏69 d内猪血肠的a*值低于12;冻藏过程中猪血肠的a*值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外源乙烯和成熟抑制剂对采后芒果质构性能的影响效果,以"红玉"芒果为试验材料,在15℃,相对湿度85%环境下贮藏,分别于采后0、4、8、12、16、20、24 d采用质地多面分析(TPA)法对乙烯、1-甲基环丙烯(1-MCP)和赤霉素(GA3)处理的果实进行质构的测定.结果表明:乙烯处理后,芒果果实的硬度、脆度、咀嚼性、胶着性、弹性、黏聚性、回复性快速下降,而黏性快速上升,并且随着乙烯浓度的增加,脆度下降的更快,而咀嚼性和胶着性反而下降得更慢;1-MCP和GA3处理均能使芒果果实的硬度、脆度、咀嚼性、胶着性、弹性、黏聚性、回复性保持较高的水平,延缓黏性的上升;相关性分析表明,硬度和脆度、咀嚼性、回复性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黏性分别与咀嚼性、胶着性呈极显著负相关.采用TPA法能很好地评价芒果果实的质构.乙烯处理能加速芒果质构的变化,1-MCP和GA3处理能延缓采后芒果果实的质构变化,且以1-MCP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清洗方式对鲜食花生的保鲜效果,采用微酸性电解水(有效氯含量(85±2) mg/L)、臭氧化水(臭氧含量(0.2±0.02) mg/L)、超声波(频率40 000 Hz,功率200 W)、次氯酸钠溶液(有效氯含量(125±2) mg/L)和自来水对鲜食花生进行浸泡清洗处理,沥干水分后置于4 ℃环境下冷藏15 d,分别于0、1、4、7、10、15 d测定其菌落总数、霉菌数量、色泽和质构指标。结果表明:同自来水相比,其他4种清洗方式均能有效减少鲜食花生初始微生物数量,并延缓冷藏过程中菌落总数和霉菌数量的增长,其中微酸性电解水和次氯酸钠溶液的效果最好,可使鲜食花生的初始菌落数分别降低1.17 (lg(CFU/g))和1.29 (lg(CFU/g)),在冷藏结束时使菌落总数和霉菌数分别控制在107 CFU/g和103 CFU/g以下。此外,微酸性电解水、次氯酸钠溶液和超声波清洗对维持鲜食花生的色泽、硬度和脆度也有显著效果,而臭氧化水处理对鲜食花生的色泽产生不利影响。5种清洗方式中,微酸性电解水清洗能显著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并能较好地维持鲜食花生的色泽和质构,同时比次氯酸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作为鲜食花生贮运保鲜过程中的有效清洗方式。  相似文献   

10.
以鲜切青椒为原料,通过测定染菌青椒贮藏过程中的菌落总数、感官评分、失重率、硬度、色度和VC含量等指标,探究等离子体活化水(Plasma-activated water,PAW)对鲜切青椒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及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制备时间的增加,PAW的抑菌效果逐渐增强,其中PAW60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可达95.52%.贮藏期间,随着PAW60喷雾时间的延长,染菌青椒的感官评分先上升后下降,硬度上升,亮度下降,黄度上升,VC含量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未喷雾组相比,PAW60喷雾60 min时,染菌青椒菌落总数可显著下降至0.23×102 CFU/mL,青椒的亮度和绿度显著提高,黄度显著下降(P<0.05).贮藏4 d时,PAW60喷雾60 min组青椒的VC含量为(59.96±4.92)g/100 g,高于或显著高于其他染菌组(P<0.05).综上,PAW制备时间和对青椒的喷雾时间均控制在60 min左右时,有利于鲜切青椒的抑菌及其品质的保持.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变温杀菌对姜母鸭品质的影响,采用4组不同的变温杀菌方式对姜母鸭进行杀菌处理,并与传统低温杀菌、高温杀菌处理后的姜母鸭进行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及其感官品质等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采用第一阶段95 ℃、5 min,第二阶段106 ℃、10 min,第三阶段121 ℃、15 min的杀菌参数的杀菌效果最佳;经变温杀菌后的姜母鸭微生物抑菌率达到99.9%,有效地灭活了姜母鸭中的有害微生物,同时提高了姜母鸭的感官品质。储藏15 d内,姜母鸭的TVB-N值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2.
臭氧对鲢鱼鱼丸贮藏过程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臭氧对鲢鱼鱼丸贮藏过程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鱼丸的菌落总数、TVB-N值、TBA值、硬度均呈上升趋势;Ca2+-ATPase活性、总-SH含量和弹性均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臭氧能有效延长鱼丸的贮藏期。建立的动力学方程可准确预测贮藏期间鱼丸的品质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不同温度和时间的热处理会影响海鲜菇的质构特性和酶的活性。通过对不同温度和时间处理后海鲜菇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PO)活性、色差、质构等指标进行测定,并结合感官评价筛选出最佳的热处理温度和时间。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及时间的延长,海鲜菇的弹性、硬度、内聚性、咀嚼性均呈下降趋势,海鲜菇的色差值呈上升趋势,PPO和POD经过热处理后完全钝化,钝化PPO酶活性的最适条件为85℃处理15 min和100℃处理5 min,钝化POD酶活性的最适条件为85℃处理10 min和100℃处理2 min;结合感官评价得出最适处理条件为温度85℃,时间10 min。综合分析认为热处理会影响海鲜菇的色泽、质构和酶的活性,可为海鲜菇的加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连州菜心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4、6℃和常温(25℃)条件下贮藏,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和质构仪测定等方法,分别测定了菜心总含水量和硬度等指标,分析了不同温度下菜心水分及质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4种温度条件下,常温组的菜心品质整体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贮藏期在6 d以内,2、4和6℃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均可以较好地维持菜心的品质,保持较高的含水量,降低失重率和呼吸强度,保持较高的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延缓色泽变化和叶绿素降低。但贮藏时间大于6 d时,6℃组的菜心品质显著低于2℃和4℃组(P<0.05),2℃和4℃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基于品质、能耗和成本综合考虑,对于贮藏6 d以内的菜心可以选择6℃贮藏,而对于贮藏时间大于6 d的菜心可选择4℃贮藏为宜。  相似文献   

15.
对鲜食甘栗真空包装后在不同温度下贮藏时感官品质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为鲜食甘栗的商品化流通方式提供部分技术参考。将冷杀菌后的鲜食甘栗进行真空包装,分别于4、20、30℃下存放,定期检测其感官品质、水分含量、总淀粉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总蛋白质含量、灰分含量、VC含量,模拟品质变化与贮藏时间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贮藏期间,鲜食甘栗的水分含量均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并且与感官评分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贮藏时间与感官评分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总蛋白质含量变化不明显。根据所拟合的不同贮藏温度下鲜食甘栗品质指标与货架期的回归方程计算得出,真空包装鲜食甘栗于4℃下存放,可保持食用品质约27.62 d,20℃下约12.41 d,30℃下约7.03 d,验证试验结果与计算预测结果相近,说明此方程可用于预测不同温度下鲜食甘栗品质的保持时间。  相似文献   

16.
用优质面包专用粉制作的面包样品进行质构测定,通过单因素实验重点考察了面包质构测试条件的压缩程度和压缩速度对面包硬度测定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研究实验条件下,不同压缩速度的面包硬度测定值有高度显著差异,并且在不同压缩程度条件下都存在随着压缩速度的增大、面包硬度测定值呈先增后减再增大的趋势和规律。面包硬度测定值的变异系数为5.97%~8.65%,各压缩速度下压缩程度大的面包硬度测定值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压缩速度为100 mm/min时、25%、35%及50%压缩程度的面包硬度测定值的变异系数都较小。面包质构测试参数以设置压缩程度50%、压缩速度100 mm/min,取25%压缩程度的硬度测定值为合适。  相似文献   

17.
荔枝果肉热泵干燥及其储藏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荔枝果肉热泵干燥特性及储藏过程中一些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将去皮去核后的果肉进行热泵干燥,测定其干燥特性及储藏过程中色泽、褐变度、总酸、糖组分、质构及微生物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荔枝果肉在60 ℃下热泵干燥2 h,干燥速度升至最大值后进入降速干燥阶段,干燥过程中,亮度L*值变化不大,a*值和b*值显著增大;干燥18~20 h,样品的水分含量达25%左右、颜色呈金黄色;不同水分含量的荔枝果肉干在储藏过程中,L*值、a*值和b*值下降,果肉发生褐变,总酸含量呈上升趋势,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呈减少趋势;水分含量35%的样品储藏180 d褐变明显;荔枝果干的硬度和咀嚼性在储藏后期明显增大,黏着性变化不显著。采用热泵干燥荔枝果肉,25%水分含量的样品品质和储藏性较佳。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超高压处理和巴氏杀菌处理对橙汁理化性质和贮藏特性的影响。对比巴氏杀菌处理、超高压处理后橙汁中菌落总数在贮藏期间基本无变化,说明2种杀菌方式均能有效杀灭橙汁中的微生物,并在试验贮藏期内保持良好的微生物指标。对比巴氏杀菌处理,超高压处理能较好地保留橙汁中的维C,2种杀菌方式处理后在4℃条件贮藏4周时,超高压处理的维C保存率为85.94%,而巴氏杀菌处理的橙汁中维C仅保留49.50%;在25℃条件下贮藏4周后,超高压处理的维C含量保存率为50.31%,而巴氏杀菌的仅保存2.80%;2种杀菌方式对在4,25℃条件下贮藏后橙汁的可溶性固形物几乎没有影响,故2种杀菌处理方式对橙汁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及在贮藏过程中的影响都不大;经超高压处理和巴氏杀菌处理后的橙汁,在贮藏过程中,色泽指数(OJ)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超高压处理后的橙汁在4,25℃条件下贮藏过程中分别下降0.06和0.11,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巴氏杀菌处理的0.11和0.23。通过贮藏试验发现,2种杀菌方式处理后的橙汁均不适宜在25℃条件下贮藏,在4℃条件下能获得较好的贮藏效果。因此,超高压技术结合冷藏能得到更好的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中试条件下,研究了巴氏杀菌和微波杀菌2种杀菌方式处理NFC橙汁后的品质变化,同时进一步研究了用这2种杀菌方式处理后的NFC橙汁分别在4℃和25℃贮藏5周后微生物和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微波杀菌和巴氏杀菌均能有效杀灭橙汁中的微生物,微波杀菌的橙汁VC含量只损失了8.5%,巴氏杀菌的橙汁VC含量则损失了28.5%,因此,微波杀菌更有利于保存NFC橙汁中的VC;贮藏期内所有样品的微生物均未增加;不同温度条件贮藏过程中,橙汁还原糖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4℃贮藏温度更有利于橙汁品质的保持。  相似文献   

20.
利用质构仪研究不同比例的山药粉、食盐、水对挂面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的山药粉和水的挂面弹性与咀嚼性在一定范围内波动,黏性和硬度呈先减后增再减的趋势,不同比例的食盐挂面弹性小范围波动,咀嚼性呈上升趋势,黏性和硬度呈先增后减趋势;添加山药粉可改善挂面的品质,表现为挂面吸水率先增后减,烹煮损失呈先减后增再减的趋势。综合分析得出,12%的山药粉为最佳添加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