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利用从法国引进的半无叶型豌豆种质资源,经鉴定筛选出适宜当地生产的优异种质90-PE-10。为了更好地利用半无叶型豌豆种质资源,进行了半无叶突变体性状的遗传、生理效应等基础研究。育成了抗倒伏、高产、优质半无叶型粮用、菜用和粮菜兼用豌豆新品种4个,这些品种均具有抗倒伏性强、抗病性好、增产幅度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云豌35号是利用从西班牙引进的优异种质材料L2340,通过系统选育法育成的优质半无叶型豌豆品种。在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中,该品种产量均居第一位,与对照品种中豌6号相比,增产率分别为88.1%和90.1%,增产效果显著。该品种产量高,适应性广,抗白粉病、中抗锈病,是适宜机械化生产的干籽粒和鲜籽粒兼用型豌豆品种。2021年7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相似文献   

3.
《作物育种信息》2005,(9):13-13
经过9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第一个半无叶型甜豌豆新品种——“须菜1号”在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选育成功,该品种由王凤宝教授主持选育,具有高产、优质、耐寒、抗倒伏、抗病等多种优点。  相似文献   

4.
贺晨邦 《作物杂志》2007,23(4):60-61
对来源于青海及国外的6份半无叶型豌豆种质资源进行了主要农艺性状的评价和鉴定,为豌豆育种及生产提供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5.
以普通型豌豆中豌5号为母本,半无叶型豌豆90-PE-10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世代选择,运用一年三代加代选择法,选育出半无叶型超高产专用豌豆新品种宝峰3号。宝峰3号株型收敛,株高66cm左右,有效分枝3.8左右,主茎节数18个左右,托叶正常,小叶突变成卷须,属半无叶型,托叶颜色深绿,根系发达,白花,白色荚,单株荚数10个左右,单荚粒数5个左右,双荚率90%以上,圆粒,绿子叶,千粒重220g左右。中晚熟,春播生育期103d;抗倒伏性强,抗旱性良好,成熟时不裂荚,抗猝倒病、根腐病、白粉病。籽粒品质:粗蛋白24.99%,粗脂肪2.32%,人体及动物体必须氨基酸含量高。大田生产一般单产3750kg/hm^2左右,高产可达7500kg/hm^2,比主栽品种中豌6号增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6.
为了扩大豌豆品种资源,寻求新型食物蛋白质来源,于2007年3-6月在北京延庆县,以中豌4号、中豌6号为对照,比较了8个加拿大半无叶型豌豆品种的生育期、植物学特征、产量性状、籽粒营养特性与抗性。结果表明:引进品种的生育期长于对照,CANSTAR是引进品种中生育期最短的,为95d。单株产量CANSTAR、A.C.MELFORT、M.P.1824最高,显著高于对照,分别为4.77g/株、4.76g/株、4.69g/株。CANSTAR、REWARD、M.P.1824单位面积籽粒产量高于对照11.1% ̄27.0%,分别为3257kg/hm^2、2986kg/hm^2、2905kg/hm^2。A.C.ADVATAGE籽粒的粗蛋白质含量与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分别为27.33%、1.9981%。引进品种抗倒伏性、抗白粉病、抗根腐病、抗潜叶蝇等抗性均强于对照。加拿大半无叶型品种CANSTAR、REWARD、M.P.1824适宜在延庆推广种植,A.C.ADVATAGE在蛋白质产出上具有较强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7.
豌豆是重要的冷季豆类作物.因其耐冷凉、早熟等而适应性强;因其营养丰富、用途广泛倍受人们的青睐.也有人把豌豆叫"三营养作物",即营养人类、营养畜禽、营养地力.目前,豌豆生产和消费是一个发展态势.秦皇岛地区自上世纪末选育推广半无叶豌豆秦选1号之后,豌豆生产上了一个台阶,为了满足对豌豆品种多样化的需求和不同生育期的需要,进一步发展豌豆生产,科技人员从秦选1号变异株中选出了秦选早和秦选绿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靖豌6号是曲靖市农业科学院引进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杂交后代材料2009W(29)-2,并通过系统选育而成的半无叶型豌豆新品种,其母本为L2143,父本为科豌1号。该品种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锈病,适宜机械化生产,于2022年9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豌豆(2022)530054,适宜在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湖北、江苏、安徽、山东等地区海拔10~1910m的豌豆产区秋播种植。  相似文献   

9.
豌豆优良品系引进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秦皇岛地区自20世纪末选育推广半无叶豌豆秦选1号之后,豌豆生产上了一个新台阶。为了满足对豌豆品种多样化的需求,进一步发展豌豆生产,2009年秦皇岛市农业局从中国农科院引进46个遗传稳定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大豆遗传资源以直立和半直立型品种为主,有限性结荚习性品种约占一半。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大豆蔓生、半蔓生品种多于其它地区。北方春大豆以无限性品种占多数,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有限性品种占绝对优势,黄淮地区有限性品种约占二分之一。  相似文献   

11.
2004年河南省小麦品种利用现状及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是我国小麦主产区,小麦的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对国家的贡献均居全国首位。近几年来,全省小麦生产连年丰收,总产量一直稳定在200亿kg以上,标志着我省小麦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全面了解2004年我省小麦生产形势和品种利用情况,搞好小麦品种的合理布局,为各地合理利用品种提供参考和依据,省种子管理站于5月下旬组织部分小麦专家分赴全省小麦主产区,对大田生产、新品种展示田及国家、省品种试验田情况进行了考察,之后又召开各市种子站长座谈会议,对2004年度小麦品种利用和种子生产形势达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12.
半无叶型豌豆7个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及利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半无叶型豌豆不同品系的株高(x1)、单株荚数(x2)、分枝数(x3)、百粒重(x4)、单株粒数(x5)、双花双荚数(x6)和单株籽粒产量(y)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个性状对产量的相对重要性排 序为单株粒数>百粒重>分枝数>单株荚数>双花双荚数>株高,其中,各个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 的直接效应中单株粒数最高,间接效应中单株荚数通过单株粒数对籽粒产量的间接作用最大。进一步分析表明:在利用半无叶型豌豆育种中,应以选择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为主,同时要注意增加双花双荚数,适当兼顾百粒重及其它。试验证明半无叶型豌豆在高产育种中有重要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1961-2018年全球青豌豆生产时空变化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全球最重要的青豌豆生产国和出口国,然而全球尺度的主要生产国青豌豆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历史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并不清楚,制约了我国青豌豆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基于1961-2018年全球青豌豆逐年的收获面积、总产量和单产等数据,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及优势指数等分析了1961-2018年全球青豌豆生产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球青豌豆生产在1990年前后出现明显的时空变化规律,1961-1990年全球青豌豆生产集中在欧洲,其收获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球的42.5%和41.5%。1990年之后,全球青豌豆生产重心逐步转移到亚洲,其收获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球的71.1%和77.9%。与美国、英国和印度等主产国相比,我国在1990年之前优势指数较弱,但1990年后生产规模优势显著高于其他主产国,效率优势指数逐步缩小。尽管近年来我国青豌豆种植面积的增加带动全球青豌豆生产重心逐渐向亚洲转移,但相较于其他主产国,我国的生产效率并未呈现显著优势。因此,优化和调整我国的青豌豆种植布局,提高单产水平,对提升我国青豌豆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豌豆是用地养地作物,也是重要的食品加工原料,随着甘肃银河集团对豌豆加工的需求增加,将会带动当地有机豌豆生产基地建设。近年来民乐县已有1000亩豌豆生产基地通过了有机农产品产地认定,3万亩豌豆生产基地通过了绿色食品产地认定,进一步促进了优质豌豆的生产。同时通过豌豆新品种的引进推广使豌豆产量不断提高,平均亩产398~440千克,较当地老品种增产24.6%~32%。因此,推广豌豆种植对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5.
我院于1954—1957年,完成46个县的花生地方品种征集工作,共202份;被评为地方良种的有狮头企等67个品种。以后陆续搜集共1,516份。其中本省713份(直生型300份、蔓生和半蔓生型413份);外省403份(直生  相似文献   

16.
对2486份黑种皮栽培大豆的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小粒品种占总数的一半以上;椭圆和扁椭圆形粒分别为36.6%和22.7%;生育习性以直立型为主(42.9%),半直立和蔓生型分别为25.1%和19.2%;无限结荚习性品种占半数以上,并有从北向南逐渐减少的趋势;植株高度有从北向南逐渐降低的趋势;卵圆叶和椭圆叶分别为53.2%和41.4%;黄子叶品种占96.4%;棕毛、紫花分别占75.1%和66.6%。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是豌豆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省份,近年来鲜食豌豆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干籽粒豌豆生产规模缩小。从云南省豌豆品种选育、种植技术、品种生产示范等方面讲述豌豆生产现状,并针对目前云南省豌豆生产发展中存在的早熟优质品种缺乏、专用品种市场占有率低、机械化程度不高等现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通过加强平台建设、良种推广等举措促进云南省豌豆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广东荔枝生产特点主要有a.产区相对集中,茂名市是广东省荔枝主产区,占全省栽培面积46.03%、产量38.29%;b.主栽品种产能大,荔枝主产区茂名市白腊和黑叶两个主栽荔枝品种栽培面积占全市的80%,产量占全市的83.0%;c.荔枝产品上市周期短,黑叶荔枝从湛江市到荔枝北缘产区只有约2个月的上市期;d.荔枝生产单位户多规模小,如广东茂名根子镇荔枝栽培面积为0.41万hm2,荔枝生产单位有135户,每户荔枝栽培面积大都为几公顷,6.7 hm2以上属荔枝生产大户等.这些特点的存在会加剧行业竞争,在荔枝标准化栽培和生态型商品基地建设、荔枝采后工业化处理、荔枝生产经营制度创新等方面促使荔枝产业的升级,使荔枝产品朝向个性化产品和共性化产品两个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广东荔枝生产特点与产业发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东荔枝生产特点主要有:a. 产区相对集中,茂名市是广东省荔枝主产区,占全省栽培面积46.03%、产量38.29%;b. 主栽品种产能大,荔枝主产区茂名市白腊和黑叶两个主栽荔枝品种栽培面积占全市的80%,产量占全市的83.0%;c. 荔枝产品上市周期短,黑叶荔枝从湛江市到荔枝北缘产区只有约2个月的上市期;d. 荔枝生产单位户多规模小,如广东茂名根子镇荔枝栽培面积为0.41万hm2,荔枝生产单位有135户,每户荔枝栽培面积大都为几hm2,6.7 hm2以上属荔枝生产大户等。这些特点的存在会加剧行业竞争,在荔枝标准化栽培和生态型商品基地建设、荔枝采后工业化处理、荔枝生产经营制度创新等方面促使荔枝产业的升级,使荔枝产品朝向个性化产品和共性化产品两个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豌豆种质资源苗菜用特性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飞雁  赵艳 《耕作与栽培》2012,(3):31-32,19
针对豌豆苗菜产量与品质关系不明确的现状,收集我国不同地区的36份豌豆品种资源作为供试材料,参照中农绿谷芽苗菜研究院豌豆苗的培育工艺与条件,根据豌豆及豌豆苗的23项性状指标,采用基本统计量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碗豆苗菜用特性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中,苗长的变异最大,变异系数为43.76%。36份豌豆品种资源可划分为4个类群。其中一类为苗菜高产类型,另一类为低纤维含量、高氨基酸含量的优质类型。苗菜产量与粗纤维、天门冬氨酸呈显著正相关。与苏氨酸、甘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精氨酸、脯氨酸呈显著负相关(P<0.01)。本研究筛选出清运红花-2,盐城青豌豆、甘肃灰豌豆、宁夏小李粒麻豌豆等高产和2258小豌豆、保加利亚豌豆、绿珠、1341豌豆等优质苗菜用豌豆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