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杉木球果麦峨种群动态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杉木球果麦蛾Dichomeris sp.是杉木的重要种实害虫,可造成杉木种子产量的严重下降。据4年调查结果,杉木球果麦物幼虫种群数量变动比较稳定,每样枝平均虫口密度0.25-2.5头,无大起大落变化。由于幼虫在球果内危害,受的气候、天敌等影响小。故存活率较高,平均存活率85.8%。可以此作为参数,预报来年的种群消长趋势,为该虫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杉木球果麦蛾是杉木的主要种实害虫,其危害可造成种子品质和产量的严重下降。据4个年份的调查结果表明,杉木球果麦蛾幼虫种群数量变动比较稳定。每样枝平均虫口密度在0.25─2.5条内变动。因幼虫在球果内栖息和危害受外界气候、天敌等影响小,故存活率较高:根据4年的观察比较,平均存活率85.8%。可以此作为参数,准确预报翌年的种群消长趋势,为生产上开展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影响杉木种子园良种产量的主要害虫及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福建省洋口林场杉木种子园中常见的害虫有26种,隶属7目20科。其中杉木球果麦蛾、杉木扁长蝽和杉梢小卷蛾是影响良种产量的主要害虫。杉木球果麦蛾是中国新记录种,以幼虫危害球果的苞鳞、果轴及种子,使球果变色、干枯。杉木扁长蝽的危害及炭疽菌和散斑壳菌的侵染导致球果变色。10月受害果率达37.2%。测定结果表明,球果虫害及变色明显影响每百球果的鲜果重、种子重、千粒重及出籽率(平均下降26.9%—73.7%),但对种子的发芽率及涩籽率无显著影响,并提出以摘尽球果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应用菊酯油烟剂喷烟防治杉木种子园害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1994年在洋口林场应用3Y-25型脉冲式烟雾机喷施0.05%溴氰菊酯油烟剂防治杉木种子园害虫的试验。结果表明:菊酯油烟剂喷烟可同时防治杉木球果麦蛾、杉木蝙长蝽及杉梢小卷蛾的成虫和幼虫。二次处理区球果虫害率比对照下降45.6%。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杉木种子园球果种子害虫调查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1993年对福建省7个良种基地进行杉木种子园种实害虫调查。结果表明,杉木球果麦蛾及杉木扁长蝽是危害杉木球果的主要害虫;平均变色、虫害果率分别为27.7%、46.7%。  相似文献   

6.
杉木球果主要害虫发生期与杉木球果生长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杉木球果主要害虫发生期与杉木球果生长期(下同)的关系:杉木球果麦蛾在杉木球果的各个生长期都起危害作用,但在杉木球果直径达2.5cm左右时危害最严重;长角岗缘蝽在杉木球果直径达到2.5cm左右至种子达到生理成熟期间危害严重;杉木扁长蝽在杉木球果的各个生长期都起危害作用,在成熟的球果中能剥到大量的杉木扁长蝽若虫。  相似文献   

7.
1988~1990年,在福建省洋口林场等地对杉木种子园害虫进行了调查。初步查明在杉木种子园中的常见害虫有26种,隶属于7目20科,其中对杉木结实影响较大的害虫有杉木球果麦蛾、杉木扁长蝽和杉梢小卷蛾等3种,杉木球果麦蛾属我国新记录种,其在各地的平均球果虫害率为13.6%(1.8%~43.1%)。本文报道了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为害情况。  相似文献   

8.
根据杉木球果的死亡特征归纳出9个致死因子即失踪、机械损伤、杉木球果麦蛾为害、长角岗缘蝽为害、杉木扁长蝽为害、其它虫害、病害、败育、其它死亡因子,并总结出杉木球果死亡因子的判断步骤。  相似文献   

9.
杉木球果病害、虫害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79年10月下旬—12月上旬,在福建省开展的杉木专业调查中,首次在尤溪县湆头伐木场人工(实生)林分中发现危害杉木球果的干僵病(Hypoderma Cunninqhamiae Tenq)和球果麦蛾(学名待定)。将初步调查结果报导如下。一、杉木球果干僵病Hypoderma Cunni-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次报道了杉木新害虫——杉木球果麦蛾Dichomeris sp.在我国的分布及危害情况,并简要叙述了该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四株分离自土栖害虫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对危害落叶松的球果花蝇Strobilomyiaspp.致病性室内试验表明,分离自球果花蝇的菌株对该虫有较强的致病性;球果花蝇不同虫态对白僵菌球果花蝇品系的易感性为:老熟幼虫>成虫>蛹,感病的老熟幼虫多数在蛹期出现病症;生物测定老熟幼虫感病死亡率可达81.3%;土壤处理施菌浓度1g/m2(含孢量为50亿孢子/g)以上时,校正死亡率为64.7—81.1%。  相似文献   

12.
白僵菌对球果花蝇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四株分离自土栖害虫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对危害落叶松的球果花蝇Strobilomyiaspp.致病性室内试验表明,分离自球果花蝇的菌株对该虫有较强的致病性,球果花蝇不同虫态对白僵菌球果花蝇品系的易感性为:老熟幼虫〉成虫〉蛹,感病的老熟幼虫多数在蛹期出现病症;生物测定老熟幼虫感病死亡率可达81.3%,土壤处理施菌浓度1g/m^2(含孢量为50亿孢子/g)以上时,校正死亡率为6  相似文献   

13.
落叶松腮扁叶蜂自然种群生命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腮扁叶蜂是兴安落叶松重要食叶害虫,自1998年以来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成灾,1998—2002年间研究了该虫种群自然消长规律。将落叶松腮扁叶蜂种群按其生长发育顺序划分为卵期、危害幼虫期、滞育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5个阶段,把各阶段的作用因子划分为相对独立的状态,根据田间调查及室内实验观察,记录各阶段的存活数,组建了5个世代的生命表,1个平均生命表。分析表明:平均种群趋势指数为4.56。其中危害期幼虫相关系数r值为0.6857,回归系数b值为0.2221,滞育幼虫r值为0.8965,b值为0.6165。滞育幼虫期为落叶松腮扁叶蜂种群生活过程中的关键阶段。滞育幼虫期的自然消亡是影响整个种群动态的关键因素。突然降温等灾害性天气对发生期各虫态影响明显。重要因子分析表明,影响落叶松腮扁叶蜂自然种群的重要因子是天敌、气候、食料等。  相似文献   

14.
该文研究了3种林分类型樗蚕Philosamia cynthia自然种群动态。结果表明:樗蚕世代内种群数量吴不断减少趋势;在各虫期中,1~2龄幼虫存活率最低,卵期存活率最高;不同世代间,第1代存活率高于第2代;在不同林分类型中枣粮间作存活率最低,而是椿片最高。在不同世代间各虫期的死亡原因和死亡率及变异程度有所不同,在不同年度间以蛹期死亡率变异最大;在不同林分类型中枣粮间作类型中樗蚕世代总死亡率及各虫期死亡率高于臭椿片林和臭椿行道树。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长江以南杉木产区的一种织叶蛾危害杉木的球果和种子。经研究为Macrobathra属一新种,命名为杉木球果织蛾MacrobathraflavidusQianetLiu.这个种与日本产木包树织蛾MacrobathraquerceaMoriuti,1973相似[1],但在雌,雄外生殖器上却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土壤温度和湿度对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感染球果花蝇Strobilomyiaspp.影响的室内试验表明,球果花蝇老熟幼虫感病的适宜土壤条件为:土壤温度21-27℃,土壤相对含水量66%-99%。  相似文献   

17.
组建自然种群生命表来研究思茅松毛虫的种群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思茅松毛虫平均存活率达1.63%,种群趋势指数为1.6529。在各虫态中,危害期幼虫期死亡率最高,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因素和被捕食,捕食性天敌影响很大,思茅松毛虫的防治关键时期也在幼虫危害期。根据这一结果和生物灾害精确管理原理,编制了思茅松毛虫防治历。  相似文献   

18.
土壤温湿度对白僵菌感染球果花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温度和湿度对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感染球果花蝇Strobilomyiaspp.影响的室内试验表明,球果花蝇老熟幼虫感病的适宜土壤条件为:土壤温度21-27℃,土壤相对含水量66%-99%。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发现的杉木种实害虫-杉木球果瘿蚊,它对杉木种子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虫果和健果比较鲜重损失36.6%,出籽率损失34.9%,发芽势损失38.6%,千粒重损失14.4%,引起损失的主要原因是瘿蚊幼虫危害果鳞后引起果鳞畸形生长,阻碍种子的发育。  相似文献   

20.
北方桑天牛雌虫经初期交尾,可终生产孵化卵,具有单雌远距离传播的危险性;幼虫存在夏季间歇活动期和日活动节律。据此确定了最佳用药时期。居民区自然种群趋势指数(1)比林地高3.74倍;计算出了平均世代长;确定了幼虫聚集分布的空间格局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