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草莓新品种‘晶玉’抗炭疽病的生理机制,以抗炭疽病草莓新品种‘晶玉’为研究材料,高抗品种‘甜查理’以及易感品种‘丰香’和‘红颜’为对照,通过检测接种炭疽菌后不同时间点的木质素、总酚、绿原酸、阿魏酸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活力的变化差异,发现感染炭疽病后,上述生理因子在抗、感品种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并且抗病品种中上述生理因子的峰值均高于感病品种,说明接菌处理后这些生理因子含量的增加可能是导致草莓产生抗炭疽病特性的机制之一。研究初步揭示,高木质素、总酚、绿原酸、阿魏酸含量以及PAL、PPO活力是与‘晶玉’具有较强抗炭疽病能力相关的生理因子,为深入研究‘晶玉’抗炭疽病的生物学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重茬病防治剂对大棚重茬草莓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未处理和溴甲烷熏蒸处理土壤为对照,研究原美草莓重茬病防治剂不同剂量,对大棚重茬草莓根际土壤真菌、放线菌、细菌数量和种类的影响。拟证实原美防治剂的生态安全性和土壤处理效果,确定其有效剂量。试验结果表明:在各不同处理和不同生育期(初花期、盛花期和采果后期),防治剂处理A3(150g/m2)根际土壤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高于未处理、溴甲烷处理和其它浓度处理,充分提高土壤肥力。草莓产量比溴甲烷处理提高33.6%,比对照提高388.9%。因此认定原美重茬防治剂对草莓生产比溴甲烷处理效果好得多,其有效剂量为150g/m2。同时从不同处理的根际土壤中经分离、纯化得到10个纯真菌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初步鉴定以疫霉属为优势菌属。  相似文献   

3.
苗期不同营养液处理对草莓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学文 《华北农学报》1996,11(4):123-125
在DFT栽培条件下,研究了草莓苗期不同营养液处理对定植后草莓产量形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苗斯断肥处理能增加草莓前期产量和总产量,苗期营养液浓度1.0mS/cm较0.5mS/cm有利于草莓产量形成。试验结果还表明,不同草莓品种对苗期营养液具有相同的适应性,草莓品种春香宜作为水培草莓品种。  相似文献   

4.
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分离草莓抗炭疽病相关基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比较接种炭疽病菌与未接菌草莓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筛选抗草莓炭疽病菌的差异表达基因片段,为草莓抗炭疽病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分别提取接种草莓与未接种草莓叶片的总RNA,分离mRNA,逆转录成cDNA,利用Rsa I进行酶切,然后以接种叶片酶切cDNA为试验方(tester),以未接菌草莓叶片酶切cDNA为驱动方(driver),构建了草莓抗炭疽病基因消减文库。菌落PCR结果表明,插入片段大部分在100~1000 bp之间,文库质量好。对文库中1500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共得到了1377个有效的ESTs序列。利用NCBI数据库进行Blast同源性比较发现,这些ESTs可能与胁迫反应、信号转导、蛋白合成、蛋白相互作用、物质代谢、跨膜通道、转录因子、金属转运及未知或假定蛋白等有关,ESTs序列的获得为后续草莓抗炭疽病相关基因的克隆、表达和转基因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如果在定植前后采取相应措施做好防控,对于草莓病害的防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对于草莓根腐病、枯萎病和炭疽病这三种为害较为严重的土传病害,效果更为明显。定植前处理好是前提对草莓种植基质进行有效处理、适时消毒是草莓幼苗健康生长的基础环节。对于设施草莓栽培,推荐使用基质的成分和配比为:基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草莓新品种‘晶玉’抗炭疽病特性的生理生化机制,以‘晶玉’为研究对象,高抗炭疽病品种‘甜查理’和感病品种‘丰香’、‘红颜’为对照,分别检测接种炭疽菌后不同时间点的可溶性总蛋白、丙二醛(MDA)、维生素C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在96 h检测范围内,6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总体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抗、感品种间可溶性总蛋白、MDA含量以及SOD、POD活力差异显著;MDA含量随品种抗炭疽病能力增强而降低,CAT活力随品种抗炭疽病能力增强而增加。研究结果说明,‘晶玉’抗炭疽病特性与其低MDA含量、高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高的SOD、POD、CAT活力相关。  相似文献   

7.
施用蚯蚓粪对草莓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布置蚯蚓粪用量试验,设置对照、每公顷施用15、30、45、60 t处理,研究蚯蚓粪对草莓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及对土壤的培肥效果。结果表明:蚯蚓粪对草莓植株性状影响较小,但是提高了果实固形物含量,低用量处理显著降低了硝酸盐含量,提高了草莓品质;蚯蚓粪可以提高草莓产量,每公顷草莓产量提高221.1~1458.3 kg,产量增加量和蚯蚓粪用量成显著正相关关系,产量增加量主要发生在前期;蚯蚓粪可以明显培肥土壤,蚯蚓粪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幅度4.5%~10.4%;当蚯蚓粪每公顷用量大于30 t时,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土壤养分和草莓性状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实硝酸盐含量和土壤碱解氮、pH成显著性负相关关系,草莓产量和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成极显著性正相关关系,表明土壤养分的增加利于提高草莓产量。  相似文献   

8.
<正>问:我们这里的草莓发生严重的枯黄萎病,请问用什么药防治比较好?答:草莓一旦发生枯萎病和黄萎病很难用药防治,一般以预防为主。避免连作重茬,最好与水稻等进行水旱轮作。长期种植单一的草莓品种易导致病害重发,应每3年更换一次草莓品种。草莓定植前进行土壤处理。高温闷棚能对土壤消毒。草莓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株,耕翻、浇水,上覆塑料薄膜并盖严,依靠阳光照射使土温达到50℃左右,闷棚1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设施栽培草莓面积逐年扩大,由于长期连作病虫害发生加重,草莓枯萎病主要发生在草莓育苗期或移栽定植初期。它是一种土传病害,种苗和土壤带菌是枯萎病重发的主要原因,一些种植户在防治时往往把它当作草莓炭疽病防治,结果效果不佳。现将草莓枯萎病的症状识别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症状识别。该病是一种土壤传播真菌性维管束病害,多在苗期或开花至收获期发病。主要危害草莓根部,  相似文献   

10.
研究旨在比较患炭疽病草莓与健康草莓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了解其细菌群落生态特征,为找到有效的生防菌奠定基础。本研究基于土壤细菌16S rDNA V3-V4区基因多样性,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得出:与健康对照相比,患病土壤细菌的OTUs数目及多样性指数均较低;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浮霉菌门等是2种生境共有的优势类群;在属水平上,2种生境的优势菌丰度有差异,患病土壤的假单胞菌属丰度显著降低,气单胞菌属丰度显著升高;而且,健康土壤的解毒类菌、固氮菌、光合菌和硝化菌丰度均高于患病土壤。健康草莓根际土壤细菌丰富度及多样性均高于患病草莓,2种生境细菌菌群结构有差异,且健康土壤中对植物有益的功能微生物群体含量高于患病土壤。  相似文献   

11.
正草莓炭疽病是草莓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在世界各地草莓种植区均有发生,1931年首次被发现。我国随着草莓种植面积的扩大,设施密闭及高温高湿环境等导致炭疽病发生日益严重,一般造成草莓减产25%~30%,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低磷胁迫对不同品种草莓幼苗的根系生长和酸性磷酸酶活性(APA)的影响,试验选取4个草莓品种(‘红颜’、‘章姬’、‘甜查理’、‘童子一号’),采用水培的方法,设正常磷处理(KH2PO4 1×10-3 mol/L)、低磷处理(KH2PO4 1×10-6 mol/L)2个处理,分别于处理后0、7、14、21、28、35 天,取样对其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酶活性进行测定分析,并于处理后35天,测定其根鲜重、主根长、侧根数。结果表明,草莓幼苗受低磷胁迫后,其主根长度受到了抑制,而同期测定的侧根数、根鲜重、根冠比则显著增加。根系分泌的酸性磷酸酶活性在低磷处理早期就有显著提高,且随着低磷胁迫的延续,其活性持续升高;各项形态、生理指标显示,供试4种草莓品种中,‘甜查理’相对于其他供试草莓品种对低磷胁迫环境适应性较好,说明可以通过选择、改良草莓的根系特性来提高草莓的磷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为培育优质健壮草莓种苗,提高定植成活率和减少定植时的缓苗时间,本试验以草莓品种"蒙特瑞"为试验材料,研究大棚槽式基质育苗对草莓生长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草莓在基质育苗条件下,株高进入快速增长期起始时间提前了5 d,且结束时间较早,使最大生长速率出现时间早;叶面积和叶片数在基质育苗条件下较低,茎粗、根长和根体积较大。地下部生物量积累以基质育苗条件下草莓积累较多,比土壤育苗多36.25%,差异达显著水平;根冠比也以基质育苗较大,而有利于提高草莓定植的成活率、减少定植时缓苗时间。  相似文献   

14.
在初果期、盛果期和采果末期3个时期,研究了3种处理(太阳能防治剂、无公害草莓重茬病防治剂、溴甲烷)对重茬大棚丰香草莓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从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14个纯菌株并做了初步的菌属鉴定,试验结果表明:药剂处理后的土壤比对照真菌、放线菌数量减少,细菌数量增多,真菌与细菌的比值显著降低,并与果实产量有显著相关性;线虫数量的变化趋势为初果期多,盛果期、采果末期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盆栽草莓基质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目的为筛选出最佳盆栽无土草莓基质,适应盆栽草莓工厂化生产的技术体系,为相关园艺植物无土栽培技术研究和工厂化生产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用河沙、珍珠岩、煤渣和草炭不同比例的11种组合为处理,试种品种为丰香,进行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基质配方对盆栽草莓的生长结果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生长结果指标差异显著。利用加权平均数的评价,筛选出三个较好的盆栽草莓基质配方:草炭:煤渣(体积比1:1),珍珠岩:煤渣(1:1)和珍珠岩:河沙:煤渣(1:1:1)。  相似文献   

16.
为探寻防治设施草莓连作障碍的简便方法,本研究以‘红颜’(Fragaria×ananassa Duch cv. Benihoppe)草莓为试材,通过添加平菇渣及石灰氮来处理土壤,以未处理的4年连作土壤为对照,研究其对草莓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含N量、根系长度、株产量、甜度、大果率及土壤营养等指标的影响。土壤中添加平菇渣及石灰氮,进行高温消毒后,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平菇渣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土壤养分显著降低;草莓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含N量、甜度、株产量及大果率等指标均显著提高。设施草莓栽培连作土壤中添加平菇渣及石灰氮,对其进行高温灭菌,可显著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改善草莓的形态及生理指标、提高产量、改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举办的"第八次中国草莓大会展示的草莓品种多达276个,其中国内各地区繁育的"国产货"品种增多,国产草莓品种研发和筛选崭露头角。从全国草莓种植现状来看,日系草莓品种以其适合中国人口感的优势成为我国草莓的主栽品种。2006年起,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先后引进、试验50余个国内外草莓品种进行筛选,从中找出适宜北京种植的  相似文献   

18.
<正>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以草莓连作土壤为材料,探讨杀菌剂敌磺钠以及有机肥和微生物菌肥对草莓连作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草莓连作土壤经过敌磺钠处理后,细菌以及真菌的多样性都有所降低,细菌的Shannon指数从  相似文献   

19.
不同改良剂对草莓种植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土壤改良剂的使用对草莓种植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细菌总数、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为土壤改良剂的高效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选择北京市两处草莓种植生态农场,通过施加土壤改良剂(EM菌,靠山多霸)于草莓种植土壤中,经一季草莓种植后,收集不同处理的土壤样品,利用高通量测序比较土壤改良剂对草莓种植土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从土壤微生物的角度探究EM菌、靠山多霸对草莓种植土壤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土壤调理剂的施用增加了土壤细菌总数,改变了土壤细菌多样性,同时也明显改变了不同分类水平下各类细菌所占比重。[结论]该研究证明土壤调理剂的合理使用对于提升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调整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促进植物生长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草莓炭疽病对农户来说,并不陌生。此病是草莓育苗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在夏季高温、多雨的天气条件下,草莓炭疽病极易发生。如防治不及时,就会降低草莓繁殖能力和草莓苗质量,严重的会造成大量死苗,给农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专家介绍,草莓炭疽病主要发生在育苗期和定植初期,其主要为害匍匐茎、叶柄、叶片。草莓染病后的明显特征是植株叶片及匍匐茎受害,可造成局部病斑和全株萎蔫枯死。匍匐茎、叶柄、叶片染病后,初始会产生直径3-y毫米的黑色纺锤形或椭圆形溃疡状病斑,稍凹陷;当匍匐茎和叶柄上的病斑扩展成为环形圈时,病斑以上部分萎蔫枯死,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