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1 毫秒
1.
研究了狭叶虎皮楠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利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和制备型液相色谱(pre-HPLC)从中分离得到4个黄酮类单体,利用质谱及核磁共振进行分析鉴定,得出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Ⅰ)、木犀草素(Ⅱ)、柚皮苷(Ⅲ)和葛根素(Ⅳ) ,并对它们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经检索这4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狭叶虎皮楠中提取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青梅黄酮类化合物的新微乳薄层色谱分离鉴定方法。以调酸后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正丁醇-正庚烷-水微乳液为展开剂,利用聚酰胺薄膜层析色谱法能使青梅黄酮类化合物完全分离。从青梅果皮中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斑点,果肉中得到3个黄酮类化合物斑点,但二者的斑点显著不同。与用正丁醇-乙酸-水(4∶1∶5)为展开剂的常规层析方法相比,微乳薄膜层析法检测灵敏度更高,分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楸树叶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期研究发现,楸树叶粗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相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为了进一步明确其抗氧化活性成分,以硅胶柱色谱结合清除 DPPH自由基法,寻找抗氧化能力较强的组分,并利用半制备液相色谱对该组分进行分离、纯化,以清除 DPPH自由基、还原力和清除 ABTS自由基能力作为考察指标,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果从楸树叶粗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相中分离得到了2个化合物,分别为木犀草素(1)和芹菜素(2)。化合物1的抗氧化活性强于BHT和化合物2;化合物1清除DPPH自由基、还原力及清除ABTS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23.89,29.77和43.47μg mL -1;化合物1的抗氧化活性强于化合物2,主要因其在黄酮类化合物母核的 B环上具有邻二酚羟基结构。木犀草素和芹菜素2个化合物首次从楸树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新疆圆柏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等色谱手段,对新疆圆柏叶的黄酮类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柏木双黄酮(Ⅰ)、柏木双黄酮4',4'-二甲醚(Ⅱ)、穗花杉双黄酮(Ⅲ)、罗汉松双黄酮A(Ⅳ)、儿茶素(Ⅴ)、槲皮素(Ⅵ)、异高黄芩素7-O-β-D-木糖苷(Ⅶ)、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Ⅷ)和芦丁(Ⅸ).其中化合物Ⅰ、Ⅱ、Ⅴ、Ⅶ、Ⅷ和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Ⅷ和Ⅸ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清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Ⅴ和Ⅵ的抗氧化活性较高,与阳性对照品抗坏血酸的接近;黄酮苷类化合物Ⅷ、Ⅷ和Ⅸ次之,而双黄酮类化合物Ⅰ、Ⅱ、Ⅲ和Ⅳ活性较差.  相似文献   

5.
采用乙醇加热回流法提取了云南建水县、石屏县和元阳县采集的麻疯树树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及GC对其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了解析,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组成及相对含量。从麻疯树叶的挥发性物质中分离出53个色谱峰,鉴定出40种化合物。化合物类型包括醛、酮、酯、萜类化合物、甾醇类、脂肪酸、烷烃、烯烃、芳香族化合物等。麻疯树叶的提取物中发现了含量丰富的多种具有开发价值的物质如三萜类、植物甾醇类、天然维生素E和植醇等。其中元阳县采集的麻疯树叶的化合物组成和相对含量与其它两个地点采集的略有差异,为了解麻疯树的化学物质基础和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硅胶柱层析、中低压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协同活性跟踪方法,对漆树木粉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的具有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并用红外、质谱和核磁等色谱分析手段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从漆树木粉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7种多酚化合物,分别为没食子酸(1)、黄颜木素(2)、漆黄素(3)、硫黄菊素(4)、3,4',7-三羟基二氢黄酮醇(5)、槲皮素(6)和紫铆花素(7)。各化合物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_(50))由强到弱顺序:硫黄菊素(3.74 mg/L)、紫铆花素(4.32 mg/L)、槲皮素(18.73 mg/L)、漆黄素(69.4 mg/L)、没食子酸(89.5 mg/L)、黄颜木素(100 mg/L)和3,4',7-三羟基二氢黄酮醇(164.07 mg/L)。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大叶榉树Zelkova schneideriana叶片黄酮类成分,以1年生大叶榉树叶片为材料,在超声波辅助下,通过单因素和Box-Behnken试验,探究并优化了大叶榉叶片黄酮类乙醇提取方法;采用常规显色法,对大叶榉树叶片中黄酮类物质种类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1)优化后的大叶榉树黄酮类提取方法为:乙醇浓度63%、液料比31:1mL·g^-1、提取时间1.7 h,大叶榉树黄酮类提取量为(31.067±0.11)mg·g^-1;(2)初步鉴定发现:大叶榉树叶片中含有黄酮、具有邻二酚羟基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邻二苯酚羟基或兼有3-OH,4=O或5-OH,4=O的化合物;可能有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等;不含查尔酮和橙酮。  相似文献   

8.
山楂黄酮的薄层色谱分离鉴定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山楂(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var major N.E.Br)黄酮类化合物新的薄层色谱分离鉴定方法。以十二烷基硫酸钠-正丁醇-正庚烷-水微乳液为展开剂,利用聚酰胺薄层色谱法能使山楂黄酮完全分离。从山楂叶中分离得到7个黄酮斑点,山楂果中得到7个黄酮斑点,但二者的斑点不完全相同。与用正丁醇:乙酸:水4:1:5为展开剂的聚酰胺薄层色谱法比较发现,微乳薄层色谱法检测灵敏度高、分离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小远志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通过D101大孔树脂、硅胶、Rp-18、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小远志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三个黄酮醇苷类化合物。根据现代波谱学(NMR和质谱MS)技术,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polygalin B(1),polygalin C(2)和polygalin D(3)。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等手段,对金花忍冬地上部分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解析和理化鉴定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共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其中3个黄酮类化合物:大波斯菊苷(Ⅰ)、五浅裂益母草素(Ⅱ)、槲皮素(Ⅲ);2个双黄酮类化合物:穗花杉双黄酮(Ⅳ)和喜柏双黄酮(Ⅴ);另外还分得绿原酸(Ⅵ)和胡萝卜苷(Ⅶ).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和Ⅱ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并首次报道了化合物Ⅱ的1H NMR和13C NMR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