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香菇DNA导入平菇原生质体及转化子鉴定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采用氯化苄方法提取香菇总DNA,用Gene Pulser Ⅱ电击系统将香菇DNA导入平菇单核原生质体,通过香菇DNA的导入,利用基因互补原理获得了能出菇的转化子1-1和13-48,并对转化子进行了拮抗试验、菌丝生长速度分析,酯酶同工酶分析和RAPD分析。  相似文献   

2.
外源DNA片段导入草菇原生质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平菇DNA为供体,草菇原生质体为受体,用PEG,CaCl_2作诱导剂,将平菇DNA导入草菇原生质体,选育出V_(157-1)菌株,该菌株在菇型、温型、酶活力及生物转化率上与亲本V_(157)有显著差异。本研究为食用菌育种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2017,(6)
以平菇P16菌丝体为底物,利用溶壁酶进行原生质体制备,考察菌丝培养条件及酶解因素对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从而确定原生质体制备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原生质体制备的条件为菌丝培养采用MYP液体培养基培养3 d后更换新鲜的培养基继续培养2 d、国产1.5%溶壁酶30℃酶解4 h,在此条件下原生质体浓度达到10~8个/mL。  相似文献   

4.
平菇DNA导入草菇原生质体选育优良品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湘平992DNA为供体,浏阳麻菇原生质体为受体,用PEG400、CaCl2作诱导剂,将平菇DNA导入浏阳麻菇原生质体,选育出V1568新菌株,该菌株在菇型、温型、酶活力及生物转化率上与亲本浏阳麻菇有显著差异。该研究为食用真菌外源DNA导入育种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在细胞融合技术中,使原生质体高频率地再生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然而,在食用菌的细胞融合研究中,诸如已报道的香菇、平菇、草菇等,其原生质体的再生率均较低,一般在10~1%之间,有的甚至在1%以下,这就给进一步工作带来一定困难。造成原生质体再生率低下的原因,可能是由原生质体自身质量所引起的。已有报道证实,平菇原生质体有36%的细胞无核。我们认为,更主要的原因可能还在于对原生质体再生的条件研究不够。目前还未见有关再生条件的研究报告。我们在成功地制备黑木耳菌丝原生质体的基础上,对其再生的某些条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平菇新品种“唐平0332”是以平菇“抗病265”单核菌丝和鲍鱼菇单核菌丝为亲本,在35%聚乙二醇(PEG)、30℃条件下经原生质体融合获得的菌株。该菌株从接种到采收45~55 d,子实体覆瓦状,黑色或黑褐色,菌盖直径9.23 cm,菌盖厚度1.67 cm;菌柄直径1.67 cm,菌柄长度3.57 cm,出菇整齐,转潮快。2019年区域试验中“唐平0332”单棒平均产量为1195 g,“唐平0332”属于广温、抗杂、高产平菇新品种。通过中国科学院唐山高新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评价,编号为中科唐转评字[2021]第088号。  相似文献   

7.
在利用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进行食用菌育种的研究中,我们对平菇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做了一些初步研究,摸索出了较适宜的方法和条件。在PDA或MDA(麦芽汁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复盖灭菌玻璃纸,接  相似文献   

8.
 平菇细菌性褐斑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平菇生产的病害,早期监测和防治是关键。采用平菇细菌性褐斑病病原菌托拉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tolaasii)毒素基因的特异性引物(Pt-1A)/(Pt-1D1),通过扩增条件优化,建立了该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检测及富集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完成了该菌在平菇表层的动态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托拉斯假单胞杆菌的检测范围为102 ~ 109 cfu ? mL-1,在经过选择性培养基富集后,检测灵敏度进一步提高了100倍。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富集及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可在病害症状未显现之前检测到病原菌,为平菇细菌性褐斑病的流行监测和早期防治奠定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平菇新品种"唐平0332"是以平菇"抗病265"单核菌丝和鲍鱼菇单核菌丝为亲本,经原生质体融合获得的菌株。该菌株从接种到采收45~55 d,子实体覆瓦状,黑色或黑褐色,菌盖直径9.23 cm,菌盖厚度1.67 cm;菌柄直径1.67 cm,菌柄长度3.57 cm,出菇整齐,转潮快。2019年区域试验表明,"唐平0332"单棒平均产量为1 195 g,生物学效率平均为108.63%,平均增产率为11.86%。2020年生产试验表明,"唐平0332"的单棒平均产量为1 396 g,生物学效率为107.38%,较对照"4195"提高11.23%。适合在河北、河南等平菇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野生茄子原生质体制备及电融合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生茄子蒜芥茄(Solanum sisymbriifolium)和水茄(S. torvum)叶片为原生质体融合材料,对原生质体制备中酶解液浓度、酶解时间和电融合参数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0.3%(m/V)纤维素酶+0.1%(m/V)离析酶浓度条件下镜检观测到的单细胞数量最多;蒜芥茄酶解最适时间为14 h,原生质体产量达最大值15.06×106个 · g-1,水茄酶解最适时间为13 h,原生质体产量达最大值15.92×106个 · g-1;最适电融合参数为交流电场强度80 V · cm-1,作用时间10 s,直流脉冲强度1 250 V ·cm-1,作用时间 45 μs,次数1 次时,显微镜观测到融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以不同规格喜树枝为试材,进行嫁接育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规格接穗对嫁接成活率和嫁接苗的高、径生长均有极显著影响。不同规格的接穗,嫁接成活率从高到低排序为径粗≥0.5cm的2a生枝径粗≥0.5cm的1a生枝径粗0.5cm的1a生枝;不同规格的接穗嫁接苗高、径生长量从高到低排序为径粗≥0.5cm的1a生枝径粗≥0.5cm的2a生枝径粗0.5cm的1a生枝;从喜树不同规格接穗对嫁接成活率和嫁接苗的高、径生长的影响综合分析,径粗0.5cm的1a生枝不宜作接穗,径粗≥0.5cm的1a生枝和径粗≥0.5cm的2a生枝嫁接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原生质体非对称电融合获得不结球白菜胞质杂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以不结球白菜OguCMS‘91H 秋-100’ ( 不育系) 和‘91H 秋-1’( 保持系) 为试材, 研究了不同交流场强、交流频率、直流脉冲场强、直流幅宽及脉冲次数对非对称细胞融合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结球白菜电融合的最适电场条件为交流场强20 V/ cm、交流频率1500 kHz、直流场强200 V/ cm、直流脉冲幅宽40 􀀁s、直流脉冲次数3 次。融合产物用KM8P1培养基进行包埋培养, 获得了383 块小愈伤组织, 其中32 块分化出芽, 形成20 株完整植株,驯化后栽培成活8 株, ZS2、ZS6、ZS8 等3 株不育, 后用保持系花粉授粉, 分别收获种子。对胞质杂种的分子、细胞及生化分析将在其后代中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13.
联合使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1000的超滤膜和270的纳滤膜从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水提液中分离海藻糖。超滤膜操作压力为4 kg/cm2,同时纳滤膜操作压力为3 kg/cm2,经膜分离的相对分子质量270~1000部分溶液经浓缩结晶,海藻糖纯度可达93.3%。  相似文献   

14.
在潮汐灌溉条件下,以黄瓜品种中农18号为材料,分别在夏季和冬季进行穴盘育苗,比较1、2、3 cm供液高度对基质的吸水速率、黄瓜穴盘苗表观生长指标、根系活力、水分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供液高度增加,基质吸水速率逐渐加快;夏季和冬季育苗供液高度为2 cm和3 cm时,穴盘苗的株高、叶面积、茎叶鲜质量和干质量均高于1 cm供液高度,3个供液高度间的根体积、根系鲜质量和干质量、根冠比、壮苗指数无显著差异,但3 cm供液高度的穴盘苗根系活力显著降低,供液和回液体积以及肥料施用量最大;而夏季育苗2 cm供液高度时,穴盘苗的水分利用率较高,且氮素利用率最大。基于穴盘苗表观生长指标与水肥利用率,夏季和冬季黄瓜潮汐穴盘育苗的适宜灌溉高度均为2 cm。  相似文献   

15.
以洛马铃薯8号为材料,设置种薯芽眼向上、向下、侧向3个摆向,研究其对早熟春播马铃薯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薯块芽眼摆向不同对性状有较大影响,芽眼向下播种的马铃薯与常规播种(芽眼向上)相比,株高增高4.14 cm,芽眼根增多,匍匐根增加1.1条,地上茎增粗1.12 mm,地下茎增长3.68 cm,匍匐茎增加1.19条,块茎增加1.06个,产量增加272.48 kg/667 m2,而大中薯比例、商品率基本相同,绿薯率极低,品质改善。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临沂市机播条件下红玫瑰彩色马铃薯的最佳播种密度,开展了机播马铃薯相同行距(90 cm)、不同株距(14、18、22、26 cm)的密度试验,分析了不同密度处理对红玫瑰马铃薯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株高、茎粗、主茎数、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情况、产量、商品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红玫瑰物候期无明显变化,株高、马铃薯晚疫病株数呈升高趋势,茎粗和主茎数呈降低趋势,商品薯率和商品薯产量呈下降趋势。以行距90 cm、株距22 cm密度下商品薯667 m~2产量最高,为2 129.25 kg,并且马铃薯晚疫病未见发生。  相似文献   

17.
以番茄品种中杂105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遮光率的新型白色遮阳网和传统黑色遮阳网覆盖对网室内温光环境、番茄幼苗生长指标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遮阳网遮光率的降低,网室内光量子通量密度(PFD)、气温、5cm和10cm地温均呈升高趋势。遮光率50%的黑色遮阳网和白色遮阳网的透射光谱明显不同,黑色遮阳网对紫外光的透光率较高,对可见光和红外光的透光率差别不大;而白色遮阳网对紫外光和部分红外光的透光率明显低于可见光。随着遮光率的降低,两种颜色遮阳网处理的番茄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干质量、壮苗指数、光合色素含量、根系活力和叶片厚度均增加。综合来看,夏季番茄育苗宜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遮光率20%~40%的遮阳网,其中遮光率20%的白色遮阳网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高方胜  王明友 《北方园艺》2011,(22):165-166
“德农1号”是从德州茴香原始群体中选择优良单株,经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耐割茴香新品种.全株绿色,株高41.3 cm,叶7片,叶长40.6 cm,叶柄长23.8 cm,叶距小;生长较快,耐密植,正常情况下播后45 d,即可收割,单茬产量1 500 kg/667m2左右,全年总产量7 000kg/667m2,全株可食率为94%;抽薹迟,香味浓,品质优,精油含量为17.3 mL/kg DW,维生素C含量为421.6 mg/kg;再生能力强,全年可连续收割5~6次;耐寒性强,可耐3℃以上低温.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This paper reports, for the first time, somatic embryogenesis and synthetic seed production in Selinum tenuifolium Wall. Mature leaf explants inoculated in Murishige and Skoog (MS)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3 µM 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2,4-D), containing 3% (w/v) sucrose and 0.7% (w/v) agar, induced 67% callus. Maximum production of globular structures, their differentiation into embryos and germination, occurred with a combination of 2 µM benzyladenine (BA) and 2 µM indole-3-butyric acid (IBA). To protect somatic embryos and produce synthetic seeds, gel capsules were standardised using a combination of sodium alginate and calcium nitrate concentrations. Gel capsules were most effective when formed with a combination of 3% (w/v) sodium alginate and 100 mM calcium nitrate for 30 min. The addition of MS medium to alginate capsules with 3% (w/v) sodium alginate, 3% (w/v) sucrose, 2 µM BA and 2 µM IBA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ir germination rate to 77.8%, as well as their resulting shoot length (5.6 cm) and root length (7.2 cm), compared to controls (57.8%). Most plantlets (66%) survived under nursery condition. Storage at 4°C for different periods (10 d or 20 d) significantly (P < 0.05) reduced the percentage survival and germination of somatic embryos and artificial seeds compared to controls or 5 d storage.  相似文献   

20.
 万寿菊新品种‘金玉’系以雄性不育系S-121为母本,自交系I-50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中高株形,花金黄色,蜂窝状。平均株高46 cm,平均冠幅52 cm,平均花径9.6 cm。观赏性状整齐一致,生长健壮,病虫害少,抗逆性强,适于北京地区“五一”和“十一”节日花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