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油茶采穗圃是为大面积栽培油茶提供优良种源的物质基础。文章以油茶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为基础,简述了油茶林嫁接前的抚育管理、大树嫁接操作技术、嫁接后管理以及油茶采穗圃生产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油茶新品种采穗圃营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引进20个油茶优良无性系。通过高嫁换冠营建油茶新品种采穗圃。简述了营建过程中嫁接前抚育管理、嫁接过程及接后管理方法。经调查与分析袁明:嫁接砧木宜选用树势旺盛、高嫁换冠营建林相整齐林分。采穗圃宜选择无病虫害侵袭的20年生左右的壮年树。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油茶采穗圃的立地条件和圃区的设置,探讨了油茶嫁接时期需要注意的问题与具体操作,分析了采穗圃的保管理事项,最后对其进行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4.
从林分选择、砧木培育、接穗的选择和采集与贮藏、嫁接、接后管理等5个方面详述了快速营建油茶良种采穗圃和油荼低产林改造的油茶低位截干萌芽切接技术.  相似文献   

5.
油茶嫁接是建立无性繁系种子园、采穗圃,改造低产林和劣株的一个技术手段。用选出来的优株枝条做接穗,一般油茶作砧木,通过嫁接后,能保持母本的优良特性,具有生长快、结实早、产量高的优点,同时使树形矮化,适于密植间种,摘果方便,修枝,防治病虫等管理。但长期以来,由于油茶不易愈合,给嫁接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经过几年的摸索于1975年3月和6月采用嵌合嫁接法,以本场初复选普通油茶23个优株枝条作接穗,以9年生的油茶幼林作砧木,共嫁接1,820枝,其中人畜破  相似文献   

6.
在油茶采穗圃采用两向分组实验设计方法,以福建省油茶优良无性系闽43#为试材,通过统计分析,研究了油茶采穗圃不同整形修剪与施肥对油茶穗芽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茶采穗圃其它经营措施均相同的条件下,不同整形修剪和施肥对油茶春梢穗条生物量总量和接穗有效穗芽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说明整形修剪和3次施肥法是油茶采穗圃营建技术的中心管理环节,其中以A3B1组合处理的效果最佳,它能极显著地提高油茶嫁接穗芽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油茶的嫁接     
油茶嫁接是建立无性系种子园、采穗圃、改造低产林和劣种林的一个技术手段,也是良种繁育的重要环节。但是,普通油茶采用一般果树、杉、松等林木的嫁接方法,不易成活。如何提高嫁接成活率?邵东县国营黄草坪油茶林场和茶陵县林科所,认真学习了毛主席“有了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的教导,开展对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等错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油茶产业迅速升温,良种苗木的缺乏制约了油茶产业的发展,其中良种壮苗和适地适树适种源,特别是良种采穗圃建设与管理是关键因素。文章综述了油茶优良无性系采穗圃品种配置方法、营建、管理、果穗以及建档等。  相似文献   

9.
建立采穗圃是为了提供大量的优树种条,营造无性系种子园或直接用于无性系育苗造林,是实现油茶生产良种化的关键性措施之一。搜集分散在各地的油茶优树选定适当地建立区(省)一级中心采穗圃,不仅有利于优树的采集和繁育,还可兼具优树基因库的功效。为此,选定临桂凤凰林场建立全区油茶中心采穗圃兼优树基因搜集库和当代鉴定圃。实行“边选择,边鉴定、边繁育”,结合嫁接改冠试验组织协作攻关,三年来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油茶产业迅速升温,良种苗木的缺乏制约了油茶产业的发展,其中良种壮苗和适地适树适种源,特别是良种采穗圃建设与管理是关键因素.文章综述了油茶优良无性系采穗圃品种配置方法、营建、管理、采穗以及建档等.  相似文献   

11.
为加快油茶良种采穗圃产穗质量与数量的提高,在冬季对油茶采穗圃进行了控花控果对春梢的影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控花控果促进采穗圃春梢早发芽;新枝条较未处理的分枝多、长度长且粗壮;早摘花蕾,促进新枝条的生长发育更有效。  相似文献   

12.
对永丰县油茶采穗辅不同施肥措施下穗条产量与质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油茶采穗圃进行施肥处理后,单株穗条数量较CK提高10.74%-36.79%,穗条长度增长4.85%-23.36%,穗条直径提高10.13%-32.16%,单穗芽数增加11.37%-25.76%;施肥后的增产效果显著;2)油茶采穗圃采取全年施肥2次,每年11月施油茶专用肥0.15 kg/株,并施用N、P、K元素配方为N1P3K3的配方肥0.3 kg/株,次年2月下旬施尿素0.1 kg/株,穗条产量可获得最大收益,建议推广施用。  相似文献   

13.
以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提供的湘林1号、28号、36号、39号、47号、51号、53号、63号、65号、89号共10个无性系为材料,2009年采用高接换冠的方法,于株洲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新建2.7 hm2油茶优良无性系采穗圃。通过对初接和补接的成活率及高、径、冠幅生长量的调查发现:10个无性系中湘林1号、36号、39号、47号、51号表现突出,2年高生长和冠径达到1 m以上,是理想的优良建圃材料;接穗材料最好选择健壮饱满的芽,且嫁接时间不要拉得过长;嫁接砧木以幼、壮龄树为佳,老龄树较差,新建采穗圃宜选择幼、壮龄油茶林。  相似文献   

14.
油茶芽苗砧嫁接苗田间移栽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怀化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油茶采穗圃的湘林1号、104号和长林3号、4号等20多个油茶优良无性系为试材,对油茶芽苗砧嫁接苗进行田间移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短期移栽密度以222~333株/m2,株行距3 cm×15 cm、3 cm×12 cm和3 cm×10 cm,产苗量7~10万株/667 m2的密度最合适;移栽天气以毛毛细雨天和阴天最佳,其次是晴天;最适砧木粗度为0.31~0.45 cm;拱膜密封嫁接苗保温保湿天数以90~95 d,且第1次密封时间以40 d左右为好。  相似文献   

15.
以杉木第三代种子园为调查研究对象,在外业调查的基础上,对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了性质测定,并依据种子园砧木定植当年的树高,通过方差显著性分析及LSD多重比较分析,探讨了不同采伐迹地间杉木第三代种子园砧木定植当年生长与土壤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土壤pH在4.2~4.8之间、速效磷含量在6.3~6.7 mg/kg之间、有机质在39~43 g/kg之间、全氮含量在1.5~1.7 g/kg之间的林地较适宜杉木砧木的生长;除速效钾外,油茶套种马尾松幼林改造迹地的各土壤养分含量比其它类型高;各采伐迹地土壤表土层厚度差异不显著;马尾松采伐迹地的砧木高生长最好。综合分析,马尾松采伐迹地与油茶套种马尾松采伐迹地较适宜杉木第三代种子园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以普通油茶作砧木和接穗进行大树嫁接换冠,研究不同嫁接条件对油茶接穗成活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砧木年龄、嫁接时期、接穗保存时间对接穗成活有显著影响,断砧高度对接穗成活没有显著影响;砧木年龄、断砧高度、嫁接时期对接穗新梢长度有显著影响,接穗保存时间在接穗成活后对新梢长度没有显著影响。选择20 a砧木+25~50 cm断砧高度+6月上旬+采穗当天嫁接,最有利于提高油茶的嫁接成活率和新梢长度。  相似文献   

17.
油茶芽苗砧嫁接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桃江县采穗圃油茶良种材料为接穗,桃江县苗圃培育的芽苗为砧木,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油茶芽苗砧嫁接试验。结果表明:采用1∶1 000的甲基托布津溶液处理芽苗后嫁接,较清水处理的对照成活率高25.8%,生长量高11.7%;采用穗条的顶芽、中部芽、下部芽进行嫁接,其嫁接苗的成活率分别为88.4%、83.2%、72.2%,嫁接149 d后,其苗高分别为8.9、8.5、8.1 cm;于芽苗砧的芽部和根部进行嫁接,其嫁接苗的成活率分别为85.2%和85.8%,嫁接149 d后,其苗高分别为8.55、7.10 cm。  相似文献   

18.
油茶良种苗木繁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油茶良种苗木的实生繁殖、扦插繁殖、嫁接繁殖和组织培养等育苗技术研究进展,并对油茶苗木繁育的快速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