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简介印度黄檀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实地调查印度黄檀在保山市3县区引种结果和保存状况。结果显示:印度黄檀引种至保山南亚热带地区是成功的,在极端低温>0℃以上的各种地类上种植均能正常生长。在高温少雨、土层瘠薄荒坡引种造林,能够通过落叶来适宜干旱环境,树木生长发育正常。在地力条件较好的农田种植,前期表较出极速生特性,2.5年生平均树高达8.93m,平均胸径7.75cm,分析印度黄檀的适应性、速生性和抗逆性,为进一步促进该树种造林推广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水分是干旱、极干旱荒漠区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关键因素。甘肃省古浪县北部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海拔高度1700米,气候类型属温带干旱气候,日照充足、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平均气温7.6℃,极端最高气温(7月份)42℃,极端最低气温(1月份)-26.4℃。年平均降水量194.4毫米,  相似文献   

3.
西昌、凉山地区东西河流域是四川飞机播种造林最早的地区。本区位于北纬27°40′—28°20′,东径102°10′—102°40′。地处云贵高原北部,属台地地貌。受印度洋季风强烈影响,干湿季明显。年平均气温17℃,最冷月气温9.5℃,极端最低气温-3.4℃,最热月22.7℃,极端最高36.5℃;年平均相对湿度61%,无霜期250天以上;年雨量1,000毫米左右,分配不均。年蒸发量约2,000毫米,为降雨量的2倍。11月至次年5月为旱季,降雨量只占年雨量的7%,蒸发量1,100毫米,为同期降雨量的15  相似文献   

4.
御道口林场地处内蒙古高原东南边缘,大兴安岭余脉,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型高原气候。年平均气温-0.3℃-0.5℃;冬季严寒,1月份平均气温-21.0℃,极端最低气温-42.9℃,最大冻土层288厘米;全年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份,达33℃,最高月平均气温17.4℃。无霜期平均81天。土壤类型以沙壤土为主,气候干旱,造林立地条件差。  相似文献   

5.
柳树新品种丰产栽培技术研究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树是山东省平原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但是由于经营粗放,致使柳树林分生长差,效益低。为此,我们立题研究柳树丰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柳树人工林的集约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现根据5年的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试验林地的自然概况 试验地设在潍河沿岸诸城、安邱、昌邑3县市的4个村。年平均气温12℃,极端最低气温-19.5℃,极端最高气温39℃。全  相似文献   

6.
中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南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1.8℃,极端最低气温-1.3℃,无霜期352天,年平均降雨量1731毫米。温暖湿润的气候,适于棕榈科植物的生长,在中山市广泛栽植,多配置于宾馆、公园、道路绿化、街头小景、住宅区及单位庭园,品种有几十个,其中最为壮观的为兴中道中央绿带上的大王椰子。  相似文献   

7.
降香黄檀在广西南亚热带地区的引种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通过对降香黄檀在广西的引种驯化及其种质资源保存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降香黄檀在北移5°左右引种到广西南亚热带地区是成功的,能耐受冬季0℃左右的极端低温,适应在≥10℃年积温为7 200℃以上的地区正常生长。在岩溶石灰山地引种造林,不但能适应气候干旱的石灰岩造林区,而且能适应生长在pH值较高的棕色石灰土;树木生长发育正常,能开花结果,生长速度与原产地相似,能长成大径级用材,24年生林分平均高16.8 m,年均高生长0.70 m,平均胸径24.1 cm,年均生长1.00 cm。  相似文献   

8.
赤峰市元宝山区元宝山林场位于赤峰市南部.年平均气温6.4℃,极端最高气温42.5℃,极端最低气温-31.4℃,≥10℃以上的积温3100℃,无霜期140天,4—9月日照时数为1500—160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370毫米,蒸发量1800毫米,相对湿度为48—55%.营造北京杨的造林地在老哈河北岸的二级阶地上,土壤为冲积沙壤土,土层厚度1.5—2米,地下水位2—2.5米,PH值8.0,有机质含量不超过0.5%。1977年雨季前用拖拉机进行一次25—30厘米的  相似文献   

9.
湿地松栽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松原产美国南部,一般在海拔600米以下。湿地松适生于夏雨冬旱,有明显干湿季节的亚热带气候,对气候的适应性较强。原产地年平均气温15.4℃-21.8℃,绝对最高气温37℃,偶尔达41℃,绝对最低气温-17℃,年平均降水量1270-1460毫米,从目前引种地区的情况看,凡年平均气温在15℃以上,绝对最低气温于-18℃,年降水量在900毫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平源地区都适于湿地松的生长。湿地松在中性以至强酸性或水土流失的红壤陵地、排水不良的沙粘地均生长良好,尤以在低洼沼泽地的边缘生长最好。湿地松较耐旱,在干旱瘠薄的丘陵地也能正常生长,湿地松主根深,…  相似文献   

10.
金沙江中下游,红河中上游及怒江中下游河谷是我省干热河谷的代表区,其中又尤以金沙江中下游河谷最为典型。气温高、日照强、雨量少、蒸发大是干热河谷的气候特点。河谷盆地中的年平均气温一般都在20℃以上,最热的元江坝年平均气温为23.8℃,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2℃以上。河谷盆地的年日照时数普遍在两千小时以上。而年降雨量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不同气候类型核桃氨基酸含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四川省26个县的182份核桃优树的风干种仁为材料,采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多重比较研究了四川省不同气候类型核桃种仁的氨基酸含量,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核桃仁氨基酸总量在16%-18%左右,共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9种。除胱氨酸外,不同气候类型核桃仁中各种氨基酸含量及氨基酸总量差异显著(P〈0.05),说明气候条件对核桃氨基酸含量影响较大。气候类型Ⅱ的核桃各种氨基酸含量及氨基酸总量均最高。氨基酸总量、缬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丙氨酸、苏氨酸、丝氨酸、酪氨酸、天冬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与7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大于10℃年积温、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相对湿度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的正相关关系。说明7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大于10℃年积温、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相对湿度越高,越有利于氨基酸总量、缬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丙氨酸、苏氨酸、丝氨酸、酪氨酸、天冬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的形成。蛋氨酸、甘氨酸和胱氨酸与年降水量、7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相对湿度呈极显著(P〈O.01)或显著(P〈0.05)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年降水量、7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相对湿度越高,越有利于蛋氨酸、甘氨酸和胱氨酸的形成,谷氨酸与年降水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赖氨酸与大于10℃年积温、7月平均气温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7月平均气温与各种氨基酸含量均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核桃仁中氨基酸的积累可能取决于核桃成熟期的温度情况,核桃成熟期温度越高,越有利于氨基酸的积累。  相似文献   

12.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polymor- phism was employed to assess the genetic diversity in the elite germ- plasm of Dalbergia sissoo. Sixty-seven clones that are under cultivation in northern India, originated from six different states of India and Nepal were analyzed with 30 RAPD primers that generated a total of 342 frag- ments out of which 290 were polymorphic. Total genetic diversity (Ht) varied between 0.01 and 0.37, with an average of 0.19. Shannon's In- formation index (I) varied between ...  相似文献   

13.
对印度黄檀木材的解剖和物理力学性质做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印度黄檀属散孔材,纤维形态均匀,平均长度1.43 mm;微纤丝角为12.24°;气干密度和剖面密度分别为0.746 g·cm-3和0.634 g·cm-3,属中等;气干和全干差异干缩分别为1.75和1.55;印度黄檀的综合品质系数为2 309×105 Pa,为高等级材.综合分析,人工培育的印度黄檀材质优良.  相似文献   

14.
We studied the genetic polymorphism among 29 clones of shisham (Dalbergia sissoo Roxb) belonging to different geographic regions using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markers. Out of 30 primers used, only 20 primers generated polymorphism in amplified product. In total 232 bands were amplified with 20 primers, of which 192 (82%) were polymorphic with an average of 9.6 bands/primer. The resolving power (Rp) ranged from 2.14 (Primer 5) to 11.93 (Primer 4). Primer 4 and Primer 3 possessed high Rp value.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PIC) ranged from 0.15 (Primer 5) to 0.37 (Primer 4). Primer 4 amplified total 18 bands in 29 genotypes with PIC value of 0.37 hence; this set of primer was most informative. The similarity coefficient analysis revealed two clusters. The first cluster comprised of only 10 clones and the second major cluster comprised of 19 clones. The genetic similarity among 29 clones ranged from 25.86% (clone 10 and 235) to 100% (clone 19 and 59), suggesting a wide genetic base in shisham clones.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降香黄檀引种适宜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福建省降香黄檀15个引种区的调查结果为基础,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地理气候因子进行分析;采用相关性分析,分析各项生长指标之间及与各气候因子间的相关性;采用欧氏距离、离差平方和法对各引种地地理气候因子和各项生长指标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结果对引种地进行初步区划。结果表明:引种栽培的主导气候因子是年均气温、年日照时数和海拔。保存率、生长量、适应性都与1月平均气温、≥10℃年积温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抗寒等级与9、10月相对湿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海拔与降香黄檀各项生长指标都呈负相关关系;除树高外,各项生长指标都与北纬呈负相关。引种区地理气候条件可以区划为3个区,Ⅰ区处于更高纬度地区(25°28'—26°20'),可定为散生区;Ⅱ区纬度较低(在23°28'—25°00'),可定为较适宜区;Ⅲ区为适宜区。  相似文献   

16.
四川核桃栽培适宜性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影响四川核桃生长发育的主导气候因子为,年均温、≥10℃积温、年极端低温、年日照时数、年降水量、1月平均气温和7月平均气温.通过对气候因子和土壤因子的适宜性综合分析,结合四川核桃主产区气候条件和生物学特性,得出全省核桃主要适宜的生态指标为,海拔400~2 800 m、土壤pH值5.5~8.5、土层厚度≥60 cm、≥10℃积温3 000 ~6 500℃,年平均气温9~18℃、年极端低温≥- 15℃、年降水量400~1 200 mm、年日照时数≥1 300h、1月平均气温≥-1℃、7月平均气温≤28℃.由此将四川划分为四川盆地北缘、东北缘核桃中心栽培区,川西高山峡谷核桃中心栽培区,川西南山地泡核桃中心栽培区,四川盆地中部核桃、泡核桃一般栽培区4个栽培区,对各区域核桃适宜性进行了评价,为四川核桃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油松中龄林的气候效应,笔者运用自动气象站对晋东南油松中龄林林内外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风向、气压进行了为期1年的同步、连续观测,分析不同因子在林内外变化特征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太行山油松中龄林林内外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气压、太阳辐射的变化趋势相近,林内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气压、年平均风速、年平均太阳辐射强度分别为6.43℃,69.06%,0.09 m/s,87.94 KPa和39.67 W/m^2;林外分别为8.92℃,62.27%,0.82 m/s,87.81 KPa和137.14 W/m^2.油松林具有降温、防风、增湿、改变风向和减少太阳辐射的作用。此外,油松中龄林不仅具有明显的小气候效应,且改变了上述气象因子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气象资料及已知的胡杨、铃铛刺、黑果枸杞、甘草的物种分布情况,采用Arcgis与MaxEnt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对胡杨等4种植物在新疆生长的适生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胡杨、铃铛刺、黑果枸杞、甘草的适生区面积分别占新疆总面积的40.79%,38.54%,41.99%,30.55%。对胡杨分布预测贡献率最高的两个气象因子分别是平均相对湿度与平均昼夜温差;对铃铛刺与黑果枸杞分布预测贡献率最高的两个气象因子分别是等温性与最冷月最低温;对甘草分布预测贡献率最高的两个气象因子分别是等温性与年均昼夜温差。经ROC曲线验证,显示该预测结果准确。结合刀切法对各因子贡献率的分析结果,总结出4种植物共同适生的气象条件为:平均湿度60%以上,年均昼夜温差25.5℃以下或27.25~27.5℃,等温性介于36~36.5之间,最冷月最低温大于-20℃。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云南省印度黄檀造林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试验点印度黄檀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分析确定了印度黄檀的气候区划指标。利用云南省的气象数据,在SPSS支持下,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区划指标的空间分析模型。在GIS的支持下,按1 km×1 km细网格推算出云南省其它地区印度黄檀树高、胸径的生长情况,并对印度黄檀的适宜种植区进行区划,以气候因子为条件,得出云南省适宜种植印度黄檀的土地面积占32.5%,其中,最适宜面积占0.7%,较适宜面积占7.4%,一般适宜面积占24.4%。  相似文献   

20.
巨龙竹的变异类型及其引种区划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巨龙竹(Dendrocalamus sinicus Chia et J.L.Su)分布于云南南部,其直径粗近30cm,竹高近30m,是世界上已知最粗大的巨型丛生竹种,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本文指出巨龙竹存在2个明显不同的变异类型,即竹秆弯曲、歪扭,竹节变形、缩短、斜交的“歪脚龙竹”和节间正常、节部平滑、竹秆通直、分枝高而少的通直巨龙竹。经初步分析后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遗传因素,因此发展巨龙竹时一定要选择优良种源,以免给生产造成损失。通过对巨龙竹在原产区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尤其是越冬情况的观察分析,并结合已有的引种资料,将巨龙竹在我国的气候适宜性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其主要气象指标是:最适宜区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13℃,全年日最低气温小于0℃的日数不超过1天,全年无霜,巨龙竹冬季无低温危害,直径最粗可达到25cm以上;适宜区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10℃,全年日最低气温小于0℃的日数不超过5天,年平均有霜日数小于12天,巨龙竹冬季一般无低温危害,极端年分有一定程度的冻害发生,但对生产没有太大的影响,巨龙竹直径可达到20-22cm左右;不适宜区最冷月平均气温小于10℃,年平均有霜日数大于12天,全年日最低气温小于0℃的日数超过5天,巨龙竹在该区即使越冬不死,也是生长不良,失去生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