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年雁柔情     
<正>元旦回趟老家,忽而在家乡封冻的麦田里看到了被惊飞的一行大雁。我和儿子仰首去数大雁,发现这行大雁只有7只,并成"人"字排开,在家乡的田野上空盘旋。令我心中为之一惊的是,这群大雁在天空中书写的"人字"的"撇捺"相差很大:一"撇"上有6只,而一"捺"上只有孤零零的一只。这情况在我心中的第一反应就是:"这群大雁一定有一只失去了伴侣,成为孤雁。"大自然是万物的母亲,而大自然在温情默默中有时候也相当的残忍。比如留在北方没有朝南迁徙的候鸟  相似文献   

2.
“八”字是一个数字 ,如果只写了一撇 ,我们得到的信息就很有限———庚辰五月二十五日 (西元2000年6月26日 ) ,《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就》 ,只是“八”字的一“撇”———人类细胞中30亿个碱基对的顺序 ,它们“编写”成数万个人类遗传基因。“八”字的一“捺”比这一“撇”难写得多 ,因为碱基对的顺序用死细胞都有可能测出来 ,可是如果不用活细胞 ,下面这些“捺”的问题就不能解决 :几万几千几百几十几个碱基对控制一种性状或功能 ?这些碱基对只控制一种性状 (功能 )吗 ?其它的碱基对与这一种性状 (功能 )完全没有关系吗 ?即使把…  相似文献   

3.
失去山林     
我家乡的山,原本苍苍林莽,遮天蔽日。到我记事时,只有最高的一座山峰顶端还剩了那么一小簇,左看右看,都酷似小伙伴们留的“盖儿头”。我曾经像一只虱子,同放牛拾柴禾的大哥哥大姐姐们钻“盖儿”里捉迷藏,还在草坪上玩一种“打三叉”的游戏,很开心。也曾见有勇敢的...  相似文献   

4.
鸿雁趣话     
大雁是人们熟知的鸟类。全世界共有9种大雁,我国有7种。常见的有鸿雁、豆雁、斑头雁和灰雁等,这些雁在民间被统称为“大雁”。大雁是集体迁徙的,在迁飞时总是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互相紧接着列队而飞,古人称之为“雁阵”。雁阵由有经验的头雁带领,加速飞行时,队伍排成“人”字形,一旦减速,队伍又由“人”字形换成“一”字长蛇形,这是为了进行长途迁徙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当头雁的翅膀在空中划过时,翅膀尖上就会产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气流,排在它后面的同伴就可以依次利用这股气流,从而节省体力。但头雁因为没有这股微弱的上升气…  相似文献   

5.
家乡的槐     
家乡的槐□宋其涛我的家乡在平坦辽阔的华北大平原上,既没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泰山的雄伟,也没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水乡缠绵。只有那房前屋后的一棵棵槐树,成为记忆中永不褪色的风景。幼年时候,小伙伴们在大槐树下有着不尽的欢乐。三五个一伙当家家,拿...  相似文献   

6.
我的故乡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腹地西麓中段的乌尔旗汉小山村,那里山青水秀,民风淳朴。一条大河由东蜿蜒而至,如母亲的臂弯,温柔地将故乡环抱在怀中,这就是我的故乡河——大雁河。她原名为“乌尔克其罕河”,是蒙语“乌日善河”的音变,是“前进河”之意,也意为“黎明河”。“大雁河”则因河边常有众多大雁柄息而得名。  相似文献   

7.
我的故乡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腹地西麓中段的乌尔旗汉小山村,那里山青水秀,民风淳朴,一条大河由东蜿蜒而至,如母亲的臂,温柔地将故乡环抱在怀中。这就是我故乡的河——大雁河,她原名“乌尔克其罕河,”是蒙语“乌日善河”的音变,是“前进河”之意,也意为“黎明河”。“大雁河”则因河边常有众多飞翔的大雁栖息而改名。  相似文献   

8.
哦,那只孤雁     
今天,我还常常记起我曾豢养过的那只大雁。那是2005年的"五一节"放长假期间,我在儿子的农家小院里住着时,添了一位新客——一只大雁。原来我养了几只鸡,还有两条狗,  相似文献   

9.
1984年2月15日下午1时45分,我和鸟类考察队的另一位成员、省爱鸟模范何绪广以及巡湖员邹小秋,在鄱阳湖西北部的“大湖池”中心偏西南方向,发现2100多只鹤云集在不到3平方公里的湖面上。鹤群的周围,是成千上万只的大雁、野鸭等游禽。从15倍的望远镜里观察,有的在觅食,有的停立,有的在理羽,有的在嬉戏,  相似文献   

10.
家乡的树     
我的家乡在我国的中部,地理上不南不北,没有什么特色。表现在树木上,似乎也就“乏善可述”,没有什么值得为她夸耀的名优品种,不像南国有独木成林的大榕树,结红硕花蕾的木棉,也不像北国,有光洁挺拔、成林成片的白桦,它们都是可以入诗的,而在我的家乡呢?所有的只是一些普通的树木,杨柳桃杏梨之类的,都很常见,不值得为它写诗,为它咏唱的。上中学时,读到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心里跳出意外的惊喜。啊,原来桐花是可以入诗的,而桐树,在我的家乡不正很多么?我的家乡正是以桐为名的呀。每到春天,家乡的山野上所有的桐花一起开放,远望去的确像洁白的云彩,一层层,一片片,高高低低,随着山岭起伏漂移,如果你走进去,也还真有一条宽阔的大路,从桐花丛中蜿蜒穿过,把你带向万里之遥的远方。传说周朝初建的时候,曾经“苞茅裂土”,分封王室,其中就有一位“王叔”被封在我的家乡,因此地多产桐树,故称“桐国”。从此,这周的子民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下来。一直到今天,家乡仍然以产桐树著称,只是此桐是否是彼桐,颇让我思量。我小时候就喜欢在桐树下玩耍,和小伙伴们一起把桐花摘下来,插在柳条上,编织成花环,然后戴在颈项上,或者爬到树上,...  相似文献   

11.
故乡,绿色的海赵志华我的家乡没有象普希金笔下那“翻滚蓝色波浪”的大海洋,却有一望无际绿色的大海,这海就是我的父母及林业工人们用汗水浇灌的人工油松林。我是在山清水秀的大山门林场度过了我的童年。那时父亲上山造林,担着两只筐,一只筐装着带有泥团的松苗,另一...  相似文献   

12.
那就回家乡去吧 有一次,著名的歌唱家科兹洛夫斯基得知斯大林很赏识他,便向斯大林提出一个要求:“我从来没有去过国外,所以,我想……”“你不会出逃吧?”“瞧您说的,斯大林同志,对我来说,家乡村庄要比国可亲多了。”“不错,好样的,那就回家乡去吧。”  相似文献   

13.
<正>我有家乡不在水乡,没有什么青山绿水可以自诩;也不在塞外大漠,没有什么北国风光值得恭维。我的家乡在黄土高原的一隅,唯一令我乐道的就是河堤上那片洋槐林了。世事沧桑,人迹漂泊。常年在外的我,每每走进他的身边,就有一些人生故事如清水跳珠荡漾,激起我对往事的回忆。家乡原本只有中国槐,而无这种洋槐。据说是一位在外谋生的人不知从哪里带回了一把洋槐种子,随意撒在自家地里,第二  相似文献   

14.
<正>我的家乡在资源县瓜里乡文溪村榨木坪自然村,可谓是高寒山区中的山区。它是一个名不见经传,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山村。在别人眼中它也许什么都不是,但对我来说,却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生于斯长于斯,是家乡的一草一木养育了我。家乡的小溪,家乡的山林,以及许许多多美好的童年记忆,已经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有如磁铁般时时吸引着我。在我的50个春秋的人生中,只有小学前算得上真  相似文献   

15.
由于鸟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生活大家庭中的一员,因而古往今来,不少名人与鸟一往情深。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为了能使人们爱护鸟类形成共识,他专门写了千古流传的护鸟名诗:“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唐朝另一著名诗人杜牧,因事出访,来到当时潇湘金河一带,他见那里的回纥人,随意拉弓射鸟,心里不是滋味,正在此时,一只惊弓的大雁,经他头顶而过,他震惊了,随感提笔,写下了“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来岸莓苔”的诗句,愤愤为大雁鸣不平。希骥大雁能托足于山青水秀的南国潇…  相似文献   

16.
曹老教子     
曹老名叫曹植甫,字培元,家住河南省卢氏县五里川镇路沟口村。因为他学识渊博,思想进步,教了一辈子的书,晚年又是省人大代表,所以大家尊称他为曹老。 曹老有个儿子叫曹靖华,自幼勤奋好学,志向高远。为了教子成材,曹老从不放过一切机会。吃饭时,曹老用筷子拼成一个“人”字,告诉儿子:“人为万物之灵。但世上有好人,也有坏人。为此,人要从小学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写人字撇要出头,捺要趁平,既顶天立地,又站稳脚跟。”  相似文献   

17.
家乡古栗树     
每次走进家乡那个古老的彝寨里,首先映入我眼里的是一道千年不变的风景线,这道风景线就是那山寨背后的古栗树群。在这片千年古栗树群中,家乡彝人们,不知从那一辈祖先起就立了一棵枝叶繁茂的古栗树为家乡彝人们的“神树”。这棵古栗树很粗壮,由五个彝家男人才能合抱,使一辈又一辈的家乡彝人们春夏秋冬都会去祭拜“神树”,自然这棵“神树”成为家乡彝人们的保护神,家乡彝人们便有了千年崇拜古栗树的文化习俗。  相似文献   

18.
梦林的故事     
今年六月,我参加县委落实自留山、责任山工作组到了青山公社。公社党委安排我到我的家乡荒地寨了解落实“两山”的情况,并处理文化大革命中没收梦林大叔栽的自留树的遗留问题。途中,看着路旁山坡上一片片新植的碧绿的松林,不禁又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我的家乡荒地寨座落在一条光秃秃的山梁子下。不过在山坡上却有梦林大叔家的一小片碧玉似的松林。幼时的我喜欢这片松林的原因,不单是在林子中可以捉迷藏,扑蚱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不是“地大物博”?有一天我与同事谈起这个话题,他说“这种观念应当改变”。我不同意。他便引经据典、振振有词地给我上了一课:中国耕地只有多少,缺水城市有几十个,人均水资源何等之少,某种资源只够用多少年,等等,甚至还说:小学课本中讲“中国地大物博”是误导,应当改掉。  相似文献   

20.
秋天来了!秋风阵阵,万里无云,天是那样的高,那样的蓝,虽无白云作伴,天空并不寂寞,正与南飞的大雁攀谈。瞧,大雁在蓝天上写诗,一会儿写大大的“一”,一会写大大的“人”,哦,它们在歌唱大自然的和谐统一,在歌颂大自然最聪明的主人——人类,用蓝天上的字迷和人类对话。而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