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耕地质量是农业生产的保障,它包括耕地土壤质量、耕地环境质量、耕地管理质量和耕地经济质量。在坚守好耕地数量红线的同时,更要守好耕地质量的底线。多年来,随着化肥投入量和作物产量的持续增长,连云港市耕地土壤氮磷养分供应状况虽然有较大改进,但是部分质量要素和局部区域耕地质量恶化问题突出,特别是“低(基础地力低)、费(使用肥料过量)、污(耕地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市耕地质量新一轮的核心问题,不仅对农业,而且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该文主要对连云港赣榆区塔山镇土城村的耕地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耕地环境质量整治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如何合理利用耕地,从质量上保护耕地资源,保持耕地肥力这一问题,本文利用因素分摊法,建立了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及粮食生产能力指数体系。分析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耕地质量是严重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而提出了在保持耕地数量稳定的同时,更应加强对耕地的立法保护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菏泽市牡丹区耕地质量等级状况,为更好地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生态安全服务。【方法】根据《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和《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参照山东省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成果,结合菏泽市牡丹区耕地质量实际情况,对菏泽市牡丹区耕地质量进行等级划分。【结果】牡丹区二等耕地3826.15公顷,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5.12%;三等耕地18 525.43公顷,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24.79%;四等耕地35 444.17公顷,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47.43%;五等耕地15 057.98公顷,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20.15%;六等耕地1875.71公顷,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2.51%。全区耕地加权平均等级为3.90。【结论】菏泽市牡丹区耕地质量等级较高,但无一等耕地,而二等耕地面积较小,还要持续加强农田建设,真正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守牢耕地质量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4.
<正>耕地数量、质量和健康是支撑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的基石。目前,我国耕地建设以“保数量”和“提质量”为主,要全面实现二十大提出的保障粮食安全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必须全面管理耕地的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开展健康耕地建设。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夯实保障粮食安全的耕地基础,推进绿色发展,建议将现行的耕地质量提升行动上升为健康耕地建设行动。  相似文献   

5.
耕地是粮食生产最基本的资源保障条件。近年来,“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成为社会普遍共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耕地质量的差异对粮食单产有很大影响,不但要从数量上守住耕地红线,更要在质量上保证耕地的粮食产出能力。据了解,当前我国耕地质量状况并不乐观,现有耕地中,中低产田占到70%,而同时,耕地质量退化的趋势还在加重。  相似文献   

6.
<正>“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耕地保护和耕地质量提升,强调“要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动耕地质量的提升,阳高县近年来针对不同区域耕地问题,在耕地建设、质量提升、模式完善等方面开展了探索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7.
强化我国耕地质量建设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耕地总体质量不容乐观,高产田面积下降,中低产田土比重扩大;施肥结构不合理,土壤营养比例严重失调;土壤退化严重,耕地污染日趋加剧。而各级政府对耕地地力建设、资金投入、机制完善等方面重视不够。建议加强组织领导,将耕地质量管理纳入政府的目标考核内容;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耕地质量建设的投入扶持力度;加强耕地质量监测,实行耕地质量数字化的动态管理;建立和完善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充分发挥土肥科技在耕地质量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介绍了甘肃省耕地质量现状和面临的形势与问题,阐述了耕地质量提升的重大意义,提出甘肃省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工作要坚持绿色发展新理念,建议以耕地保护为中心,建设耕地质量监测和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实施有机质提升、中低产田土壤改良、盐碱地改良工程等三大工程,推动甘肃省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工作深入开展,为确保粮食安全、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稳步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 要加强耕地质量管理。组织开展耕地地力的全面调查,建设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实现耕地质量的动态管理。要切实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大力推广绿肥种植、秸秆覆盖、过覆还田等耕地培肥和保护性耕作技术,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完善田间水利、机械道路等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保护和提升耕地综合质量,识别耕地质量关键要素,选取长浏平丘陵区为研究区,运用地理网格与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以60 km为特征尺度划定三级研究尺度,综合评价并揭示不同尺度下耕地质量各构成要素空间相关程度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所有耕地质量构成要素均显示出空间正相关性。其中,灌溉保证率、有机质含量、耕层质地3要素不论基于何种尺度,均为影响耕地质量的关键要素。此外,耕地集中连片程度与破碎度在二、三级尺度上显示为耕地质量的关键要素;耕地本底质量对耕地整体质量贡献最大,空间质量及生态质量次之;随观测尺度增大,耕地的空间质量与本底质量各要素的Moran’s Ⅰ随即增大,而生态质量要素的Moran’s Ⅰ则随尺度变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1.
河南是个农业大省,其明显的特征是人多地少,耕地肥力低,养分比例失调,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耕地数量的管理和对耕地质量的建设,防止耕地数量减少,培肥地力,提高辨地质量,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确保有限的耕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2.
开展耕地质量基本情况的调查,是制定相关耕地质量保护的法律、法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等主要依据,是提高耕地质量重要保证,是增加农业生产后劲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江睦县是江汉平原上的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对于湖北省的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稳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耕地数量减少和耕地质量下降直接影响着全县粮食生产的安全基础。文章结合湖北省荆州市耕地质量评价工作,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研究工具,在查清江陵县耕地资源质量、数量及其分布的基础上,科学分析耕地对确保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江陵县耕地地力可分为1、2、3、4等,其所占耕地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3.46%,52,10%,21.14%,3.30%。其中大部分耕地地力处于中上等,说明该地区耕地质量总体水平比较高,为确保粮食安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大坝粘土料的填筑,其最优含水率是控制大坝填筑质量的关键,一般取土场的含水率达不到最优含水率要求,需要人工进行洒水闷料或人工进行翻晒处理。本文通过九龙潭水库大坝工程粘土料翻晒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耕地资源系统认知的演进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耕地是人类改造和利用地表而形成的最古老和最广泛的人地系统,耕地质量是耕地系统诸要素耦合状态的表达,耕地资源是在一定时间、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耕地开发利用价值的体现。本文厘清了耕地系统、耕地质量、耕地资源认知内涵与演进过程,解析了耕地资源的“自然-人文”构成要素与耦合关系、“水平-垂直”结构特征与形成机理、“生产-生态-生活”功能协同与转换关系、“物质-能量-信息”交换过程与响应机制,以及“经济-生态-社会”服务价值与演变规律,构建了“二维要素-三重功能-多元价值”的耕地资源认知系统,提出了系统认知耕地资源的新思路,解构了耕地资源内部机制与外部价值,以期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及自然资源资产“两统一”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耕地保护与资源利用新格局构建。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黄家坝万亩大坝土地覆被及景观格局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贵州省万亩大坝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运用GIS技术、景观格局指数和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对比湄潭县黄家坝大坝2000年ETM、2005年ASTER、2010年ALOS遥感影像,分析其土地覆被和景观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00—2010年,大坝耕地持续减少,林地、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道路、水域等面积持续增加,灌木林地呈先减后增的趋势,耕地主要转化成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和道路,大坝景观格局的破碎度和多样性指数增加,优势度减小,景观结构趋于多样和均匀化。耕地的稳定性值较低,林地的稳定性值较高,坝子土地覆被变化受人口、经济效益和产业结构因素的影响较大,政策因素也有一定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据科学测算,生产一吨农产品,其耕地土壤质量的贡献率一般占50%左右。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就不可能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已经越来越成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供给,全面实现小康和农业现代化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耕地保护的意义、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当前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意义,介绍了我国耕地质量的现状及耕地资源保护面临的困难,提出了保护耕地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落实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加大耕地管护力度,确保补充耕地质量;加强年度计划控制,严格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加强农用地转用管理,健全耕地保护的经济激励和制约机制;严厉查处破坏耕地行为等。  相似文献   

19.
中国耕地质量状况分析   总被引:55,自引:2,他引:53  
 耕地质量是耕地土壤质量、耕地环境质量、耕地管理质量和耕地经济质量的总和。中国耕地质量总体偏低,中等和低等地共占耕地总面积的2/3以上。中国耕地质量变化态势如何,目前没有统一的认识,较为普遍的看法是中国耕地质量总体水平趋于下降,但农田土壤监测结果表明中国耕地土壤肥力指标总体上呈稳中有升的趋势。论文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耕地质量总体上向好的方向发展,但耕地部分质量要素和局部区域耕地质量恶化问题突出。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合肥市2021年耕地质量监测数据,对合肥市耕地质量等级进行了更新评价,并依据相关技术规范,更新了2021年合肥市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成果数据库。评价结果表明,2021年合肥市耕地质量等级为4.753等级,比上一年提升了0.041个等级,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江县和巢湖市耕地均以中产田(4-6等地)为主,评价结果为合肥市制定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措施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