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北方麦区小麦的越冬环境比较恶劣,年际间小麦常有不同程度的受冻、死苗现象,特别是低温、干旱天气,冻害现象更为严重。小麦死苗主要是分蘖节受冻,细胞结冰死亡造成的,了解小麦分蘖节的功能和加强分蘖节的保护,是小麦冬前田间管理的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2.
我国北方麦区小麦的越冬环境比较恶劣,年际间小麦常有不同程度的受冻、死苗现象,特别是低温、干旱交加,冻害更重。小麦死苗主要是分蘖节受冻,细胞结冰死亡造成的,了解小麦分蘖节的功能和加强分蘖节的保护,是小麦冬前田间管理的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外源ABA调控寒地冬小麦耐受低温胁迫的生理生化机制,试验分别用0、0.1、1、10、100μmol.L-1的ABA对强抗寒冬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号"和弱抗寒品种"济麦22"的三叶期麦苗进行根际浇灌。田间自然降温条件下,分别于日最低温度达0、-10和-25℃时取叶片和分蘖节测定生理生化指标,调查麦苗翌年返青率。结果表明,100μmol.L-1ABA处理显著降低两种小麦叶片和分蘖节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ABA含量及ABA/GA比值,对东农冬麦1号叶片和分蘖节及济麦22分蘖节GA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济麦22叶片中GA含量增加。两品种小麦MDA含量减少,SOD活性显著增加,细胞膜透性增大。10μmol.L-1ABA处理后东农冬麦1号叶片和分蘖节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ABA含量及ABA/GA比值显著增加,GA含量和MDA含量减少,SOD活性增强。济麦22叶片和分蘖节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膜脂过氧化无显著影响,但其叶片和分蘖节可溶性糖含量及分蘖节中ABA含量、ABA/GA比值降低。其他浓度对两种小麦膜脂过氧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可见,10μmol.L-1ABA可促进东农冬麦1号抗寒性的提高,而对济麦22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自然越冬过程中冬小麦体内玉米赤霉烯酮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首次测定了冬小麦自然赵冬期间不同部位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发现越冬冬小麦的分蘖节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呈双峰曲线,10月底和1月初分别出现最高值。根尖中含量与分蘖节中的含量变化基本同步,但前期无明显峰值。在1月初根尖和分蘖节同时出现峰值时,根尖中的含量约为分蘖节中含量的10倍。02-10以后,各部位含量的均降至较低水平。说明冬小麦体内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变化与春化过程密切相关。鉴于根尖和分蘖  相似文献   

5.
DNS比色法测定烟草中的糖分含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应用DNS比色法替代经典的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烟草中糖分含量。经多次实验得出,DNS试剂中的3,5-二硝基水杨酸与烟样中的还原糖共热后生成的棕红色产物在反应后的6h内保持稳定,DNS比色法的回收率约为100.2%,其精密度良好,它的测定成本比高锰酸钾滴定法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正> 我国北方麦区小麦的越冬环境比较恶劣,年际间小麦常有不同程度的受冻、死苗现象,特别是低温、干旱交加,冻害更重。小麦死苗主要是分蘖节受冻,细胞结冰死亡造成的,了解小麦分蘖节的功能和加强分蘖节的保护,是小麦冬前田间管理的主攻目标。 1 小麦分蘖节的功能小麦分蘖节是由植株地下部不伸长的节间、节和腋芽等紧缩在  相似文献   

7.
苹果总糖含量测定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蒽酮比色法及斐林试剂热滴定法,测定苹果总糖含量,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回收率和精密度分析.结果表明,3种方法测定的总糖含量无显著差异,而以斐林试剂热滴定法测定的结果精确度和准确性最高.  相似文献   

8.
提高北方寒地冬小麦越冬率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黑龙江省北纬N46~48°区域试种冬小麦,五年试验表明,以高越冬率为指标,分蘖节处于可溶性糖等光合产物峰值区的分蘖盛期,为抗寒的最佳状态,分蘖盛期分蘖节可溶性糖含量的高低,亦可为品种抗寒性选择的评价尺度。由于根前区对低温比分蘖节更为敏感,使冬小麦根前区位于温度和对稳定的30cm地层以下,应是采取适当栽培的调控措施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两种小麦合产物的运输分析特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测定了野生一粒小麦与普通小麦(宁麦3号)叶片的光合速率,光合产物输出速率,输出百分率及光合产物的分配,观察了叶片的维管束结构,结果说明:与野生一粒小麦相比,宁麦3号的光合速率较低,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较长;光合产物输出速率较低,但维持产速输出的时期较长,且光合产物输出百分率较高。光合速率与光合产物输出率和光合产物输出百分率成显正样关。苗期光合产物的分析,野生一粒小麦以分蘖节中较多,宁麦3号以根系与  相似文献   

10.
小麦花药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的染色体加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小麦花药单倍体植株的加倍效率,以小麦冀5006/9204和核生2号/08004 F1杂交组合为试材,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碱分别对小麦花药和植株分蘖节进行了处理,其中花药处理方法为在C17诱导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浓度0.02‰、0.05‰和0.10‰的秋水仙碱,分蘖节处理方法为分别用浓度0.20‰、0.50‰、0.75‰和1.00‰的秋水仙碱浸泡单倍体再生植株分蘖节各5 h和10 h,研究秋水仙碱不同浓度与处理方法对染色体加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有秋水仙碱0.02‰的诱导培养基上再生单倍体植株的染色体加倍率最高,冀5006/9204和核生2号/08004 F1代杂交组合的染色体加倍效率分别为52.38%和47.37%;0.75‰秋水仙碱溶液浸泡分蘖节5 h的染色体加倍率最高,为65.06%。尽管我们用秋水仙碱处理花药的加倍率不如处理分蘖节的效果好,但该方法可能比处理分蘖节更经济、简便,可达到快繁与加倍同时进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罗俊 《吉林农业》2002,(12):20-20
小麦分蘖是小麦高产的一个重要特性,分蘖成穗多,则产量高。高产麦田的分蘖穗数,一般均占每亩总穗数的50%以上,低产麦田只占10~20%,栽培小麦分蘖成穗,是提高小麦单产的关键。而小麦的分蘖发生在地表下的分蘖节上,如果冬季发生冻害,地上部被冻死,只要分蘖节不受冻害,麦苗就可以安全越冬,正常分蘖。因此,在寒冬进行小麦冬管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分蘖节。  相似文献   

12.
稻田套播小麦分蘖节入土状况可分为分蘖节在地表下(B1 )、紧贴地表(B2)和抬空全裸露(B3 ) 3 类, 它们的比例为0∶7∶3, 覆土后则为7∶2.5∶0.5。分蘖节入土状况对小麦一生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影响极大,分蘖节在地表下者优于紧贴地表者,极优于抬空全裸露者。  相似文献   

13.
从测定速度、可靠性、方便性和经济实用性等角度,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现有各种淀粉测定方法进行了评价和筛选,确定盐酸水解-旋光法、盐酸水解-DNS比色法和高氯酸提取-蒽酮比色法为甘薯淀粉测定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14.
小麦分蘖是小麦高产的一个重要特性,分蘖成穗多,则产量高.高产麦田的分蘖穗数,一般均占每亩总穗数的50%以上,低产麦田只占10~20%,栽培小麦分蘖成穗,是提高小麦单产的关键.而小麦的分蘖发生在地表下的分蘖节上,如果冬季发生冻害,地上部被冻死,只要分蘖节不受冻害,麦苗就可以安全越冬,正常分蘖.因此,在寒冬进行小麦冬管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分蘖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糯小麦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与非糯小麦的差异,研究其花后籽粒中糖降解和淀粉积累特点,为糯小麦的育种和生产应用提供参考。【方法】2004~2005年度测定不同来源的17个糯小麦品系和4个非糯对照品种籽粒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2005~2006年度选择其中3个糯小麦品系和2个非糯对照品种研究其花后籽粒中糖降解和淀粉积累动态。【结果】15个糯小麦品系籽粒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所有对照品种,另2个糯小麦品系籽粒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扬麦12和扬麦5号,而与扬麦158和扬麦9号差异不显著。4个对照品种之间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扬麦9号最高,扬麦158最低;供试的17个糯小麦品系籽粒淀粉含量均低于对照扬麦9号,其中13个糯小麦品系低于扬麦158。籽粒中糖降解和淀粉积累动态研究表明花后10~17d糯小麦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下降速率小,开花17d后3个糯小麦品系先后都经历一个淀粉含量增长的相对“停滞”阶段。【结论】糯小麦成熟期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高,淀粉含量低,可能与其灌浆前期籽粒中可溶性糖转化效率低,淀粉积累中后期经历一个相对“停滞”阶段有关,这主要是由于GBSS的缺失导致糯小麦不能合成直链淀粉改变了糯小麦糖转化和淀粉积累特性。在糯小麦育种中应加强对花后籽粒中可溶性糖转化效率和淀粉积累动态的研究,选择灌浆前期糖转化效率高,淀粉含量增长“停滞”阶段出现较迟的品种,以改良糯小麦籽粒饱满度。  相似文献   

16.
小麦分蘖节是着生分蘖、贮存养分、防止冻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一品种的分蘖节离地面的深度基本一致。不同品种分蘖节离地面的深度有异。一般来说,分蘖节深的品种抗寒性较强。所以,为增加小  相似文献   

17.
小麦α-淀粉酶活性测定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凝胶扩散法、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和降落值法分别测定小麦α-淀粉酶活性,对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虽然3种方法都可以测定α-淀粉酶活性,但是凝胶扩散法与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的结果存在显著的曲线相关,直线性相关不显著,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与降落值法的结果呈极显著负线性相关。通过比较研究,认为降落值法是测定大量样品α-淀粉酶活性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87-1988年在小麦越冬期间遭到强寒流袭击,淮北、江淮一带冬小麦茎蘖冻死株率达50-90%,而"农鉴1"小麦受冻较轻.本实验通过对不同品种植株分蘖节的含水量、低温下的呼吸强度、细胞汁液浓度、可溶性糖含量的研究,摸索出"农鉴1"抗寒力强的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19.
秋冬气温偏低,尤其是在冬前和越冬期,由于分蘖发生和生长的热量不足,分蘖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寒秋冷冬年份易导致大面积麦田的分蘖和成穗率不高.冬小麦分蘖节是产生分蘖、冬季贮藏养分和幼苗越冬的重要器官,主宰着幼苗的生命.分蘖节在土壤中埋藏的深浅,不仅对于促进或控制分蘖有显著的影响,而且与安全越冬密切相关.分蘖节在土壤中埋藏过深,有抑制分蘖的作用,使分蘖减少;分蘖节暴露地表,易受干旱与冻害威胁,引起死亡,二者都不利于育壮苗,抗旱抗冻.可见播种方法与播种深度直接影响分蘖节在土壤中的位置,因而也影响幼苗安全越冬的能力.小麦越冬前的管理,如冬灌蓄墒、增施腊肥、耙耱、保墒、镇压以防风蚀等措施,其作用实质都是保护分蘖节不受冻受旱,增强越冬力,确保小麦正常生长,以利增产.  相似文献   

20.
稻田套播小麦发蘖节入土状况可分为分蘖节在地表下(B1)、紧贴地表(B2)和抬空全裸露(B2)3类,它们的比例为0:7:3,覆土后则为7:2.5:0.。5。分蘖节入土善对小麦一和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影响极大,分蘖节在地表下者优于紧贴地表才地抬空全裸露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