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徐州市大白菜杂种工作,从1978年小面积制种发展到1981年70多亩,每亩单产由50-60斤提高到155.2斤.1981年收获大白菜杂交一代种子10865斤.从四年制种工作看出:(一)每亩结荚数是构成种子单产的重要因素.(二)每荚平均结籽数因品种、株系亲和指数以及花期相遇情况而异,各自交系的结荚、结实率差异很大.(三)种子千粒重的高低,主要决定于开花早晚及种子在荚时间长短.一般情况下,同一株上开花早  相似文献   

2.
一、轮作与土壤条件 花生不耐连作.重茬花生表现棵小叶黄、落叶早、病虫多、果少果小.合理轮作,特别是水早轮作对防治花生青枯病、冠腐病具有良好的效果.花生是地上开花地下结荚,良好的花生田应耕作层深厚、结荚层疏松、肥力中等等基本条件.据测定:耕作层厚度一般为30cm,上部结荚层厚度一般为10cm的松软土层,有利果针入土结荚.  相似文献   

3.
地面灌溉条件下蚕豆的水分生产函数与灌溉定额的确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最小二乘法和线性规划法对蚕豆水分生产函数与灌溉定额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面灌溉条件下,蚕豆产量与耗水量呈二次函数关系;蚕豆在拔节-开花,开花-结荚2个生育期对缺水最为敏感;蚕豆经济灌溉定额为2 400 m3/hm2,在苗期-拔节、拔节-开花、开花-结荚、结荚-成熟4个生育阶段,最优分配灌溉定额依次为675、750、975 m3/hm2.  相似文献   

4.
试验研究覆盖除草地膜的花生在花期后喷施15%多效唑对花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除草地膜的花生在结荚初期到结荚中期,喷施15%多效唑能明显抑制花生主茎和侧枝的徒长,协调花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促进荚果的发育、提高单株结果数、结实率,从而实现花生的增产。  相似文献   

5.
花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花生苗期、开花下针至结荚期、荚果成熟至收获期等主要生育时期病虫害种类,重点阐述了花生苗期、开花下针至结荚期、荚果成熟至收获期等主要生育时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花生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列3个生态类型6个蚕豆品种在上海地区秋播条件下的开花结荚习性观察,对蚕豆的开花结荚规律作了进一步的报道,并绘出了比较详尽的单株蚕豆开花动态模式,所得结果对于制定蚕豆高产栽培措施和在育种过程中改善杂交结实率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花生烂果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生具有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特性,在结荚成熟期,其荚果常因受不良生产条件的影响而发生烂荚烂果现象,导致花生减产,品质下降.2002-2004年,我们连续3年对花生烂荚烂果做了定点试验调查,结果表明:春花生烂果率为12%~18%,夏花生烂果率为15%~22%,严重者高达55%.因此,摸清花生烂果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花生烂果,是当前确保花生优质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花生是很重要的经济作物。花生的生育期管理分为幼苗期管理;开花下针期管理;结荚期管理和饱果成熟期管理。文章主要针对生育期管理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
花生清棵能促进幼苗健壮生长,使第1对侧枝早出土,开花时间集中,早开花、多开花,增加有效花数,多结荚,提高饱果数和饱果率,增加百果重和出仁率,从而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试验结果表明,花生清棵的最佳时间为花生齐苗后真叶完全展开时,此时进行花生清棵,增产效果可达11.42%。  相似文献   

10.
花生中后期正处于开花结荚期,正值高温多雨或高温干旱季节,病害发生较多。  相似文献   

11.
不同时期追肥对花生植株生长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花生品种青花5号为材料,系统研究了不同时期追肥对花生植株生长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追肥或增施基肥均可促进花生茎叶生长、开花和果针形成;适期(花针期)追肥可使花生株高适中,增加分枝和有效分枝数量,增加主、侧茎叶数和单株叶面积,提高单株日开花量和开花总量,促进果针形成,提高入土果针比例,为增加结果数量奠定了基础;过早(苗期)或过晚(结荚期)追肥对促进植株健壮生长的效果均不及花针期追肥。  相似文献   

12.
花生叶面积指数消长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设计 5种种植密度、4个播期和 4种施肥水平 ,研究了花生豫花 14叶面积指数消长与经济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不同密度、不同播期和不同施肥水平对花生叶面积指数的表达有明显的影响。分析表明 ,始花期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呈显著相关 ;结荚期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呈极显著相关 ;最大叶面积指数出现在开花下针期—结荚期 ,且与经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花生开花下针期与结荚期是关键生长时期,需要加强田间管理。如遭受严重洪涝等自然灾害,更容易导致花生大幅度减产。花生田间中后期管理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4.
《新农业》2020,(14)
正花生是常见的经济作物,具有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特性。在花生结荚成熟期,其荚果常受不良生产条件和病菌影响而发生烂果现象,导致花生减产,品质下降。据生产实践调查统计,花生烂果率可达10%~20%。分析花生烂果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是保证花生优质高产的关键。花生发生烂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虫蛀烂果;二是干旱烂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花生玉米间作对土壤酶活性、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以泉花557及雪甜7401为材料,在不同生育时期,测定花生单作、玉米单作和花生玉米间作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在花生开花下针期和结荚期,花生玉米间作处理作物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分别比花生单作提高4.7%和5.0%,分别比玉米单作提高了2.6%和4.3%。(2)在花生苗期、开花下针期及花生成熟期,间作处理作物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比花生单作提高8.0%、13.0%和34.7%,分别比玉米单作提高11.1%、19.6%和6.4%。(3)在花生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及花生成熟期,花生玉米间作处理作物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比花生单作提高1.5%、21.5%、11.2%和6.4%,分别比玉米单作提高了46.4%、33.8%、27.3%和11.1%。(4)在花生成熟期时,间作根区土壤的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比玉米单作提高15.11%和5.66%,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比花生单作提高了3.42%、13.17%和11.39%。(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花生开花...  相似文献   

16.
根据稻穗日开花概率和结实率的动态变化规律,结合稻田逐日始花穗的数量及其平均穗粒数和结实率等特征,提出了稻田逐日开花量和结实率的估算方法.并以华粳1号为试验材料,观察了其稻穗逐日开花量百分率及稻田逐日始花穗的数量、平均颖花数和结实率,估算了水稻花后逐日开花量及结实率.结果表明:华粳1号稻田日开花百分率呈左偏态分布,开花高峰期出现在始花后的4~9 d,日均开花量占总颖花的10%左右;而颖花结实率在开花后呈衰减变化.  相似文献   

17.
<正>花生产量的高低与施肥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肥力较低的地块,科学施肥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1花生需肥特点花生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量是两头少,中间多即在花生全生育过程中,对氮、磷、钾的吸收是:幼苗期、饱果期、成熟期少,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多。花生吸收的氮素主要来自根瘤固氮据试验测定,花生吸收  相似文献   

18.
花生红边特征及其叶面积指数的高光谱估算模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选用大花生品种丰花1号作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氮素水平的小区试验。在不同发育期同步测定花生冠层的光谱反射率及其叶面积指数,利用花生冠层的光谱反射率数据提取红边参数,分析其变化规律及花生叶面积指数与红边参数的相关性。估算结果表明:花生冠层红边一阶微分光谱呈“双峰”现象,红边位置位于707~724 nm之间,在花生生长旺盛期间出现“红边平台”,结荚期以后有明显的“蓝移”现象;叶面积指数与冠层光谱红边参数之间在结荚期-饱果初期显著相关,但开花期相关性不显著,利用结荚期-饱果期的红边参数可以估算花生的叶面积指数,最后建立了结荚期-饱果期和整个生育期的花生叶面积指数的估算模型。  相似文献   

19.
一、需肥特点 花生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量是两头少、中间多.在全生育过程中,对氮、磷、钾的吸收是:幼苗期、饱果期、成熟期少,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多.  相似文献   

20.
施可丰长效缓释肥在花生高产栽培中的试验示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肥技术是花生高产栽培中的一项重要措施,花生需肥一般规律是苗期和饱果成熟期需肥量相对较少,开花下针期和结荚期需肥量较大。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限制了中后期追肥,施肥多采用一次施足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