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三峡库区是长江流域一个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在这一地区实施生态农业发展战略是确保整个长江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以经济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提出了使三峡库区走上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森林资源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长期工业化建设对森林资源破坏严重,过度开采森林资源、追求森林的经济价值,带来的是水土流失、沙漠化等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对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有着深远意义,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对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进行有效的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等对策逐渐落实到生态环境建设之中。本文将结合当前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我国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的新发展、新办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三峡库区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利用现状的调研,总结了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利用方式,分析了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危害.提出了适合三峡库区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状况的规模化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以解决畜禽养殖规模化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从而有效缓解三峡库区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建设新农村,改善生态环境,保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增加,作者结合三峡库区实际情况,总结了库区当前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5.
水库建设中加剧了库区内水土流失的发生,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影响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水库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提出了库区内防治水土流失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三峡库区的万州区分水镇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该镇长江次级河流汝溪河的水质状况,结果表明该河流的水质并不乐观。通过分析该河流流域范围内由于水土流失、畜禽养殖和化肥农药造成的面源污染现状,得出汝溪河的有机污染负荷COD>BOD>TN>TP,其中COD的贡献主要来自畜禽养殖和水土流失、BOD的贡献主要来自畜禽养殖、TN和TP的贡献主要来自化肥农药。从水环境的角度提出了进行生态农业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整合畜禽养殖点、建设沼气池和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等应对面源污染的措施,有利于保护汝溪河水环境,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保障分水镇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于保护三峡库区次级河流,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水质的破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也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在简述持续农业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指出持续农业是水土流失地工今后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水土流失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当前还存在不少因素制约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为:破坏土壤,降低土地资源的持续生产能力,淤积江河水库,影响农业水资源的持续高效利用,恶化生态环境,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根据水土流失地区农业生产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战略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浅谈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面源污染正在成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是确立和认真落实中央"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土壤和水资源是地球生命之源,是人类与自然万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但是在一些山区、丘陵区或沙质地区,因为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一些自然灾害的影响,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水土流失会造成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动植物的栖息地的环境改变,同时也会给当地工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长期得不到治理还会阻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土流失主要分为水蚀、风蚀和冻蚀3种类型,大部分地区的水土流失都是属于水蚀情况,云南省处于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也主要是水蚀,本文主要是结合一下云南实际情况,分析水土流失对水资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马迁  李小兵 《农业与技术》2011,31(3):106-108
针对迁安市近年来水土流失现状以及由于水土流失而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提出了迁安市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与措施,以实现迁安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磷污染现状、来源及控制对策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61-1164
分析了近几年三峡库区总磷水平和磷污染现状,结果表明,总磷已经成为三峡库区水质的限制因子之一,库区的次级河流磷污染较三江干流严重;进一步分析了三峡库区磷的来源,表明其主要来源于背景入流,其次是库区范围的面源污染;针对磷的来源,提出了磷污染控制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三峡库区1991—2014年农业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湖北省三峡库区农业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主要农业污染源和重点控制区域,运用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结合入河系数对研究区1991—2014年的不同农业源(农村生活、畜禽养殖和农田种植)和不同地区(夷陵、秭归、兴山、巴东)总氮总磷负荷量、排放强度进行估算,并对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1—2014年湖北省三峡库区农业非点源污染总氮、总磷年均负荷量分别为2 132.10、222.64 t·a-1,年均排放强度分别为1.85、0.19 kg·hm-2·a-1。2006年以前,总氮、总磷负荷较低,而后缓慢增加。相比于1991年,2014年总氮年负荷量降低了4.22%,总磷年负荷量增加了12.30%。从各类污染源贡献来看,旱地和乡村人口是总氮的主要贡献源,旱地和猪的养殖是总磷的主要贡献源。从氮磷负荷空间分布看,巴东县的总氮、总磷负荷最高,夷陵次之。从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看,巴东县的排放强度最高,其次是秭归。研究表明,农田种植和畜禽养殖是总氮、总磷负荷的主要贡献源,巴东县是农业非点源防治的重点控制区域,湖北省三峡库区的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工作仍需努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丹江口库区典型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解析该地区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和污染源,以期为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及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谭家湾流域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对两个村域内的种植、养殖和人居生活等污染源进行分类调查,应用输出系数法和等标污染负荷法对污染负荷进行估算。【结果】谭家湾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实际产生量由2015年的162.32 t降低至2020年的27.79 t,等标污染负荷总量由62.44 m3下降至21.14 m3,主导污染源由土地利用转变为畜禽养殖。流域内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年负荷总量分别为5.56、0.86和21.37 t。各类污染源的贡献率表现为:畜禽养殖>土地利用>农村生活,其中生猪养殖的TN、TP和COD负荷量分别占流域负荷总量的50.91%、64.20%和46.66%,是该地区最重要的污染源。TN是流域内最主要的农业面源物,其污染等标负荷占负荷总量的52.6%,其次为TP,污染负荷率为40.7%,COD的等标污染负荷率最小为6.7%。环境污染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流域内畜禽粪便耕地负荷警报值为0.489,分级级数为Ⅱ,对环境构成污染的威胁为“稍有”,流域养殖总量在现有基础上还有10 815头猪当量的扩增空间。【结论】2015年以来,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强度显著降低,保持合理的禽养殖规模,同时做好污染物消减措施,对促进丹江口库区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持续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解析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湖北省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物类型复杂,来源不明,底数不清,导致防控措施不力。采用综合调查法对4个库区县(区)2007年农业面源污染情况进行调查,运用排污系数法测算污染物负荷量,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进行评价与源解析。结果显示,湖北省三峡库区2007年农业面源TN、TP和COD的排放/流失总量分别为2918.08、346.22、12461.10t.a-1;主要污染物是TN和TP,其等标污染负荷量分别为5836.16、3462.20m3.a-1,两者等标污染负荷比和为91.80%;库区内主要农业污染源是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其等标污染负荷比分别为56.08%和34.37%,而农村生活污染源只有7.99%;4个县(区)污染负荷的比重为夷陵区>巴东县>秭归县>兴山县。因此,针对湖北省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策略:防控的污染物主要是TN和TP,防控的重点源为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防控的重点区域为夷陵区。  相似文献   

15.
2001-2007年对三峡库区忠县段的水质进行监测,分析蓄水前后三峡库区忠县段的水质变化。结果表明,长江忠县段在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水质稳定,水体的基本类别未发生改变,属地表水Ⅲ类水质。水质污染特征上蓄水前后未发生改变,主要污染因子为COD、BOD5、CODMn、TN、TP,表现为明显的有机污染特征,其整体污染水平逐年下降,在水体中所占污染比重也逐年下降。在蓄水的各阶段,库区水文状况的变化是其水质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蓄水与悬浮物、水质状况呈一定相关性,表现为蓄水使得悬浮物降低,悬浮物降低使水质变好。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三峡水库蓄水后被淹没的肥沃土壤对"汉丰湖"水质的影响,结合2007年开县环境监测站对开县156~175m水位线以下的蔬菜基地的调查监测数据,对"汉丰湖"存在的污染贡献和成库后潜在的环境风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部分监测点总汞、总镍超标;部分监测点总磷和化学需氧量达到清库标准要求,为政府制定措施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新沂市水产养殖非点源污染负荷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农业非点源污染已逐渐成为新沂市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对新沂市17个镇的水产养殖污染情况进行了取样分析调查,以COD、TN、TP作为评价因子,计算各评价因子污染排放量,并采用等标污染负荷的评价方法对各类污染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新沂市水产养殖主要以TN和TP污染为主,各镇水产养殖污染等标污染指数差异很大,地区差异性明显。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因子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系统分析与数学分析方法,探讨了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NPSP)影响因子的作用大小、作用方向和作用方式,划分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类型.结果表明,主导因子是代表畜牧业的粪便承载系数、代表种植业的耕地面积和代表农民生活的人均收入,其中粪便承载系数显示抑制作用,而耕地面积和人均收入则促进面源污染的加重,且它们均以直接作用的形式影响农业面源污染.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可分为压力-响应较大型、压力大而响应小型、压力小而响应大型和压力-响应较小型等.  相似文献   

19.
选取冯家山水库2003~2006年水库出口监测数据,评价了冯家山水库的水环境质量现状。结果表明,近几年来冯家山水库水质符合地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标准的要求。根据冯家山水库确定的水质保护目标,选用适合于冯家山水库水环境特征的水质模型,分别计算COD、TP的水环境容量。以2006年为现状年,根据冯家山水库的水质监测数据计算了COD、TP的已利用环境容量和剩余环境容量,结果表明,冯家山水库库区自净能力相对较大。结合实地调查,分析了水库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对流域内33个河流表层沉积物样点的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磷形态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沉积物中碳、氮、磷含量的分布特征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并对于桥水库流域河流表层沉积物进行污染现状评价。结果表明:于桥水库流域河流表层沉积物TOC平均含量为0.99%,TN平均含量为0.15%,TP平均含量为1 904.93 mg/kg。相关性分析表明,沉积物TOC与TN呈极显著正相关(R2=0.794),TOC与草地面积比例呈极显著正相关,R2为0.685;TN和草地面积比例呈显著正相关(R2=0.392);TP与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关性均不明显,但OP和Fe/Al-P与城镇居民用地面积比例呈极显著正相关,R2分别为0.664和0.698,与林地面积比例呈显著负相关,R2分别为-0.472和-0.403。有机指数和有机氮评价结果显示,有48.5%的采样点有机指数处于Ⅰ类水平,有39.4%和48.5%样点有机氮处于Ⅲ和Ⅳ类污染水平,表明于桥水库流域河流表层沉积物有机指数整体处于尚清洁及以上水平,受到有机污染程度较小,而流域内的有机氮污染相对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