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雪松溃疡病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雪松溃疡病是在雪松上发现的一种新病害,病原菌为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主要引起雪松树干部和枝条上泡状突起,下陷斑或溃疡斑,病菌以病残体中菌丝或分生孢子器越冬,病害发生瑟立地条件及栽培措施有一定关系,采取药剂防治等综合措施,可以较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雪松梢枯病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江苏南京、句容、淮阴等地庭园或城市行道树的雪松上发生枝条枯萎现象,甚至引起半截枯死,使原本挺拔绿郁葱葱的雪松变得很不美观。据调查研究,其症状是由于病害所致,而且有一个延续发展的过程,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现将雪松梢枯病简介如下:1 症状病害多数发生于成年树,初期侵染新萌发之树梢,主梢或侧梢均可受害。病菌侵染后首先使幼嫩的针叶失绿变色,并逐渐向下蔓延,当病斑环绕皮层后,小枝随之枯死,其上针叶呈赤褐色,并迅速脱落,仅残存枯死的小枝,在病菌侵染点附近的针叶上首先看到黑色颗粒状的病原菌子实体…  相似文献   

3.
闫茹 《绿色科技》2019,(9):222-223
指出了西安市兴庆宫公园建园初期种植了大量雪松,树形高大挺拔,冠形优美,深受市民游客喜爱,也是公园景观特色之一。通过对公园内雪松突发病虫害的调查,分析了雪松病害的发生症状及规律,结合公园植保技术人员养护经验,提出了雪松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雪松是南京市优良绿化、美化树种。就玄武湖约栽植500多株,其中梁洲上雪松树龄已达70年左右,胸径在80cm以上。惟近几年来,陆续发生病害,树势逐渐衰退,有的甚至处于濒死状态。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并及时采取了防治措施,1988年防治濒死雪松3株,现已取得了较好结果。 1 病害的诱发因素 1987年10月,发现针叶黄化、脱落,树冠稀疏。经调查观察,在针叶和枝叶上未见病斑和虫害;树木附近也无化工厂,无毒害。但雪松树下的土壤严重板结,地势也较低,下雨时易于积水。1987年夏季,因雨水多,雨量大,一度造成地表积水,使植株针叶在秋季发生严重黄化枯死现象。剖根检查,可见根皮层呈棕黑色至黑褐色,已腐烂坏死。取土样测定,偏碱性。进行土壤分离和检测,获得了对雪松。具较强致病力的樟疫霉菌。 2 防治措施 为了促进植株恢复生长,主要采取了以下防治措施: 2.1 松土:对树冠下的土壤,进行深翻松土,改善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根系的生长。翻土深度20~25cm。同时,对高低不平的地方,进行平整,以防下雨时地表积水。  相似文献   

5.
雪松幼苗立枯病也称雪松摔倒病,是我省主要危害雪松幼苗的一种病害。对雪松立枯病的防治方法是:一、以育苗技术措施为主圃地选择宜选新垦山地或前作是陈类苗木的田地播种,因其士中病菌少。若无新垦山地,则选熟上或梯土育苗。若前作是茄科类等感病植物.则不宜作苗床。困地地下水位不宜过高,排水性能较好,尤宜砂白质土壤。播种前准备选好圃地后,深耕土壤,结合整地,每亩撒施生石灰30-60公斤,再结合施用经过腐熟的农家肥料,暴晒几天,整成高畦。最后用福尔马林或高锰酸钾溶液喷淋土壤消毒。播种挑选择播种宜早,以2月下旬或3月上旬…  相似文献   

6.
查清雪松病害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有助于指导本地区引种栽培雪松,巩固绿化成果。该文根据对大连地区雪松病害定点调查观测的结果,采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2种药剂防治雪松枯梢病,取得一定效果,并针对发病原因提出相关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7.
雪松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雪松是世界著名的观赏树种 ,在园林绿化中广泛应用。近年来 ,在江西省上饶县雪松上相继出现了一些病虫危害 ,故笔者作了初步的调查研究和防治探索。1 病虫种类、发生特点和原因1 1 松毛虫松毛虫危害雪松 ,在江苏有马尾松毛虫 (Dendrolimuspunc tatusWalker)、在山东日照有赤松毛虫 (D .spectabilisButler)危害的报道 ,对思茅松毛虫 (D .kikuchiiMatsumura) ,尚未见报道。 2 0 0 0年来 ,在上饶县平原低丘雪松上 ,2种松毛虫混杂发生 ,在深山区雪松上 ,只有思茅松毛虫危害。 …  相似文献   

8.
基于改进Faster R-CNN的苹果叶部病害识别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苹果叶片图像中小尺度病斑和复杂背景带来的病斑目标难以精确定位和识别的问题,以苹果的斑点落叶病、黑星病、灰斑病、雪松锈病和花叶病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改进Faster R-CNN的苹果叶片病害识别方法.先通过数据增广操作对训练集数据进行扩充以增强模型鲁棒性,再通过对增广训练集图像进行训练来得到一个可靠的病害识别模型...  相似文献   

9.
雪松针叶枯落原因及防治方法罗春娥任金保(郑州市黄河游览区郑州450042)厉天斌(郑州市林业工作站)雪松是一种很重要的园林观赏树种,在我国许多城市广为栽植。随着栽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各种病害相继发生。特别是近年来,雪松针叶枯病时有发生,严重的地方病株率...  相似文献   

10.
雪松枯梢病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雪松枯梢病目前在济南地区雪松Cedrus deodara (Roxb)Lohd上发生严重经病原菌分离培养,形态特征观察及致病性测定表明该病是由松色二胞菌Diplodia pinea (Desm)Kickx为害所致。病菌通过自然孔口,伤口侵和吝和嫩梢,引起枯梢或整株枯死。试验表明采用单一的化学防治效果不理想,只有采用综合防治才能控制该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海桑苗灰霉病是严重危害海桑幼苗的一种新病害,病原菌为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Pers.exFr.,主要引起高约10-60cm的幼苗中上部茎叶萎蔫、溃疡,后期呈立枯型死亡。病害发生与育苗措施及气候条件关系密切,采取以改善育苗措施为主的综合防治,可以较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和扩展  相似文献   

12.
胡雪文 《湖南林业》2006,(11):24-24
1.症状。危害油茶果、叶、梢和花蕾等部位。果实初期在果皮上出现褐色小斑,后扩大成黑色圆形病斑。或联合成不规则形,无明显边缘。后期病斑出现轮生的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雨后或经露水湿润,产生粘性粉红色的分生孢子堆。病害有时深达种仁内部,病果易落。叶片病斑多发生在叶缘或叶尖,半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心灰白色,内轮生小黑点。新梢病斑多发生在基部,椭圆或梭形,略下陷,边缘淡红色。后期病斑褐色,有黑色小点及纵向裂纹。病斑环梢一周,梢部即枯死。  相似文献   

13.
雪松枯梢病目前在济南地区雪松Cedrusdeodara(Roxb)Lohd上发生严重。经病原菌分离培养,形态特征观察及致病性测定表明该病是由松色二胞菌Diplodiapinea(Desm)Kickx为害所致。病菌通过自然孔口、伤口侵入叶和嫩梢,引起叶枯及嫩梢枯死;经伤口侵入枝干,引起枯梢或整株枯死。试验表明采用单一的化学防治效果不理想,只有采用综合防治才能控制该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葱兰叶枯病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葱兰叶枯病是葱兰上一种病害。其症状是在线形叶上产生红褐色病斑或段斑,最后呈红褐色卷曲状枯死。经分离培养和接种确认由炭疽菌引起。病害在土壤瘠薄、排水不良及管理粗放的情况下往往发生较重。  相似文献   

15.
吕仕蛮 《林业调查规划》2006,31(Z1):439-441
沾益县花红常见的病害有白粉病、竭斑病、灰斑病、轮斑病、腐烂病.介绍了病害的发生规律、症状及防治措施.主要虫害为小食心虫,介绍了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沾益县花红常见的病害有白粉病、竭斑病、灰斑病、轮斑病、腐烂病。介绍了病害的发生规律、症状及防治措施。主要虫害为小食心虫,介绍了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隆网 《湖南林业》2014,(2):30-31
君子兰主要病害有: 1、叶斑病。叶斑病多发生在君子兰叶片上。发病初期,君子兰叶片叶尖部位首先变黄,出现浅黄色病斑,周边病组织呈黄绿色。随着病情发展,病斑不断扩大呈不规则的大斑,稍微下陷,内部呈浅褐色或灰褐色,边缘稍微隆起,呈黄褐色。发病后期表现为叶片枯黄,并逐渐向根部方向蔓延发展。  相似文献   

18.
北方杨树上冰核活性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辽宁省、黑龙江省及北京市的杨树不同部位及干部溃疡类病害的病斑上分离到大量细菌。约有60%左右的菌株在-3.5~6℃具有冰核活性。其中,从树干冻伤部位分离的细菌数量最多,冰核活性细菌的比例也最高;由Dotheorella gregariaSacc,引起的大型溃疡病病斑上也分离到较多的冰核活性细菌。用干部大型溃疡斑上分离到的1个冰核活性较强菌株和叶部分离1个冰核活性强的菌株,在人工霜箱中测定,可使  相似文献   

19.
对雪松流脂病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雪松流脂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 ,铁锈薄盘菌的侵染加重了该病的发生 ,侵染途径主要是通过伤口侵入 ;用晾根改变土壤酸碱性、施肥、刮治涂药、药剂灌根对雪松流脂病进行了防治试验 ,测定了 5种杀菌剂对雪松流脂病的防治效果 ,最后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20.
红树林海桑苗灰霉病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桑苗灰霉病是严重危害海桑幼苗的一种新病害,病原菌为灰葡萄孢,主要引起高约10-60cm的幼苗中上部茎叶萎蔫、溃疡、后期呈立枯型死亡。病害发生与育苗措施及气候条件关系密切,采取以改善育苗措施为主的综合防治,可以较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和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