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选择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Aac)的抗利福平菌株RifAac,通过人工模拟接种试验,采用选择性平板分离、菌落PCR(Bio-PCR)和常规PCR方法,观察该病原细菌在西瓜种子、土壤、病残体和田水中的存活期。结果表明,果斑病细菌在种子表面可存活4~5个月,在田水中可存活2个月,在不含植物残体的土壤中可存活8个月,在含西瓜残体的土壤中可以存活12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2.
新疆籽瓜细菌性果斑病的发生与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新疆部分地区籽瓜细菌性果斑病发生情况,分析不同分离物16S ~ 23S rRNA的ITS区序列,确定不同分离物该基因区遗传变异情况.[方法]采集并分离来自阜康、额敏、沙湾等地的籽瓜以及五家渠甜瓜的病原细菌,应用细菌ITS区通用引物对各分离物16S~23S rRNA的ITS区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并在GENEBANK数据库中作序列比对确定所分离病原种类,同时分析该ITS区序列差异.[结果]从四个地区籽瓜或甜瓜病组织上分离获得分离物均为噬酸菌属燕麦种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研究获得的7个果斑病菌分离物与国内外已报道7个分离物间ITS区序列同源性达99.5;~100;,该区遗传序列间并无显著差异.[结论]新疆阜康、额敏、沙湾等地籽瓜均有细菌性果斑病发生,参与比对的细菌性果斑菌分离物16S~23S rRNA的ITS区基因序列高度保守,该基因区遗传变异较小.  相似文献   

3.
蔬菜根际细菌R2–2的鉴定及其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昆明市郊蔬菜根际分离细菌,经平板对峙培养筛选出1株抑菌能力较强的菌株R2-2,通过对其进行形态观察、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鉴定和16S rDNA序列测定及其系统发育学分析,鉴定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对R2-2与植物病原细菌(甘蓝黑腐病菌、魔芋细菌性软腐病菌、海棠斑点病菌、水稻白叶枯病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和病原真菌(疫霉菌、尖镰孢菌、茄镰孢菌、立枯丝核菌)进行对峙试验,结果显示,R2-2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和水稻条斑病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抑菌圈直径分别达6.83 cm和7.03 cm。该菌株的16S rDNA序列已在GenBank中注册,登录号为JN648098。  相似文献   

4.
从云南昆明市郊蔬菜根际分离细菌,经平板对峙培养筛选出1株抑菌能力较强的菌株 R2–2,通过对其进行形态观察、Biolog 微生物自动鉴定系鉴定和16S rDNA 序列测定及其系统发育学分析,鉴定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对 R2–2与植物病原细菌(甘蓝黑腐病菌、魔芋细菌性软腐病菌、海棠斑点病菌、水稻白叶枯病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和病原真菌(疫霉菌、尖镰孢菌、茄镰孢菌、立枯丝核菌)进行对峙试验,结果显示,R2–2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和水稻条斑病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抑菌圈直径分别达6.83 cm和7.03 cm.该菌株的16S rDNA 序列已在 GenBank 中注册,登录号为 JN648098  相似文献   

5.
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作为诸多革兰氏阴性细菌之一,主要危害十字花科农作物和核桃、杧果等经济林植物.前人对植物病原细菌、真菌等的分泌蛋白和相关蛋白质开展了预测及分析研究,明确其分泌蛋白在致病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已经公布全基因组序列的黄单胞菌X.campestris B100...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近几年江苏地区甜瓜叶片及瓜上发生的某一细菌性病害,以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设施大棚中甜瓜发病叶片为研究对象,经分离纯化得到菌株LG08,观察病菌形态初步判定该病原菌为甜瓜细菌性果斑病菌,为进一步明确该病菌,分别用4对细菌性果斑病菌通用标记(BX、BX-S、ERC和WFB)、3对甜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特异性标记(AcM380、AcM797、AcM13)及16S测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菌株LG08为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苗期和坐果期对西甜瓜部分材料接种菌株LG08,结果发现菌株LG08对西甜瓜都有致病性.该研究不仅有利于进一步了解甜瓜细菌性果斑菌的特性,为果斑病的防治提供参考,而且也有助于甜瓜抗病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克隆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Gα亚基(Heterotrimeric Gproteinalpha subunit)基因及其启动子,并对其进行异源表达,为深入研究Gα基因的表达规律、基因功能和编码蛋白的特性奠定基础。【方法】首先通过简并引物PCR法获得Gα基因的同源片段,再利用Genome walking技术克隆片段的5′端和3′端侧翼序列,最后采用RT-PCR法扩增基因全长,并对基因结构和上游调控元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利用pET原核表达系统获得基因的编码产物。【结果】获得1个玉米大斑病菌Gα基因—Stga-2的全长序列及其上游部分启动子区,并利用pET原核表达系统对Stga-2成功进行了异源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Stga-2全长1318bp,由4个内含子和5个外显子组成,编码产物包含356个氨基酸残基。在347bp的上游侧翼序列中未发现典型的TATA-box及CAAT-box,但在起始密码子上游30bp处发现了转录起始子特征序列及位于其上游能够起始真菌基因转录的C+T丰富区域,同时还有转录因子Sp1的识别位点、CCA基序(CCAmotif)及CCG重复基序(CCG repeats)等顺式作用元件。【结论】玉米大斑病菌Stga-2及其启动子的成功克隆与表达进一步丰富了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信息学资源,为深入了解植物病原真菌信号转导途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抗植物病原真菌海洋细菌的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植物病原真菌雪腐镰刀病菌(Fusarium nivale)、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玉米小斑病菌(Biploaria maydis)、玉米圆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carbonum)、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细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小麦根腐霉病菌(Biploaris sorokiniana)、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和斑点落叶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作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海洋细菌的抑菌作用,用打孔法测定海洋细菌的无菌发酵液对指示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海洋细菌及其发酵液对供试的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显微观察结果表明海洋细菌导致病原真菌菌丝扭曲、分生孢子芽管畸形.其中菌株L1-9对植物病原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对9种植物病原真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63种杀菌剂对西瓜、甜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燕麦噬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简称Aac)引起的西瓜、甜瓜细菌性果斑病(Bacterial Fruit Blotch,简称BFB)是西瓜、甜瓜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目前资料上报道的一些药剂对果斑病菌的防效不尽一致,为明确这些药剂的防治效果及筛选更有效的药剂,试验采用抑菌圈法测定了63种杀菌剂对西瓜、甜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室内毒力作用。结果表明:72%农用硫酸链霉素SPX等11种药剂对西瓜、甜瓜细菌性果斑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菌圈平均直径>10.0mm;不同厂家生产的农用链霉素在相同浓度下抑菌效果明显不同;西瓜菌株和甜瓜菌株对同一药剂的敏感性也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全基因组序列预测里氏木霉QM6a的分泌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QM6a为重要的产纤维素酶工业生产菌株,为明确其内存在的分泌蛋白,对该菌分泌蛋白进行预测,并明确其特征。利用SignalP、ProtComp等5个软件对该菌中9 143条蛋白质序列进行分泌蛋白预测,并对上述分泌蛋白的氨基酸大小分布情况、信号肽长度及其切割位点等性质进行分析。里氏木霉中含有分泌蛋白356个,其氨基酸长度、信号肽长度与其他植物病原菌不同;信号肽切割位点属于A-X-A类型,与其他已经报道的植物病原真菌、细菌以及卵菌中分泌蛋白信号肽切割位点一致。通过上述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有效地实现了里氏木霉分泌蛋白的预测,也证明了分泌蛋白的信号肽切割位点具有物种保守性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MTT比色法用于合成化合物对植物病原细菌抑菌活性筛选的可行性。【方法】将7个烟酰胺类化合物分别用MTT比色法和平板扩散法对番茄疮痂病菌(Xanthomonas vesicatoria)、烟草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和丁香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yringae)的抑菌活性进行筛选并测定其有效中浓度EC50。【结果】采用平板扩散法进行抑菌活性初筛时,未能筛选出有活性的化合物;采用MTT比色法筛选出N-(3-三氟甲基)-苯基烟酰胺具有抑菌活性,其对番茄疮痂病菌(X. vesicatoria)、烟草青枯病菌(R. solanacearum)和丁香假单胞杆菌(P. syringae)的EC50分别为3.87、2.05、10.33 mg/mL。【结论】MTT比色法能更加准确地评价脂溶性化合物对细菌的抑菌活性,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为了获得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茄子枯萎病菌的致病相关效应蛋白。【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进行预测分析,包括SignalP、TMHMM、TargetP、ProtComp、与Pathogen-Host Interaction(PHI)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等方法。【结果】从茄子枯萎病菌Fomg14004全基因组16 485个蛋白质序列中,经SignalP v4.1分析后得到1601个具有信号肽的蛋白序列;然后经过TMHMM v2.0分析得到1481个跨膜数小于2的蛋白序列;1481个具有信号肽的蛋白经过TargetP v1.1分析得到1449个定位为S的蛋白序列;最后经过ProtComp v9.0分析,得到1376个蛋白质定位于细胞质中的分泌蛋白序列。1376个蛋白中,富含cysteine(大于或等于6)的蛋白序列共733个,其中219个蛋白序列的multiple tandem repeats大于或等于9。将219个蛋白序列和PHI数据库进行比对筛选,并挑取小于300个氨基酸的蛋白序列,共筛选到29个致病相关候选效应因子。【结论】本研究最终从16485个蛋白序列中筛选得到29个候选致病效应因子。为进一步研究该病菌的效应因子致病功能提供基础,也为其他病原菌效应因子的预测分析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离筛选出土壤中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以4种土传病害病原菌为诱导菌株,采用土壤颗粒撒布法,从不同生态区农田土壤样本中分离得到55株拮抗细菌菌株。测定了部分拮抗菌株及发酵滤液对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细菌菌株对病原真菌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菜豆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番茄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菌丝抑制率达60%以上的拮抗菌株,分别有1、12和8株。9株拮抗菌发酵滤液对大豆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a grisea)、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e)和马铃薯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6种植物病原菌表现出较高的抑菌效果,其中YS7菌株发酵产物对玉米大斑病菌、小麦根腐病菌、水稻恶苗病菌均表现较强的抑菌活性,对玉米大斑病菌抑菌圈直径最大达到了56.2mm。从抗菌谱上看,27株拮抗菌株代谢产物对4种以上的拮抗对象表现有抑菌活性,表明拮抗菌株代谢产物具有较为广谱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4.
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从杭州郊区的茄子叶表面分离到了一株Bacilus cereus (命名为35 7细菌).它对多种植物病原细菌和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拮抗效果.本文报道357细菌菌液及其分泌的拮抗物质对麦类白粉病菌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3株海洋细菌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a maydis)、玉米斑枯病菌(Septario zeicola)、玉米圆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carbonum)、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镰刀菌(Fusarium sp.)、雪腐镰刀菌(Fusarium nivale)、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等10种植物病原真菌作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滤纸片培养法对不同来源的L1-9、HW1-2和XS1-4等3株海洋细菌的抑菌效果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L1-9菌株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尤其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菌株HW1-2和XS1-4对不同的病原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株海洋细菌菌株的无菌发酵液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其抑菌作用明显低于相应菌液.  相似文献   

16.
植物病原真菌分泌蛋白在其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NCBI数据库下载前人已报道的24种炭疽属植物病原真菌全基因组序列,利用SignalP v5.0、ProtComp v9.0、TMHMM v2.0等在线分析程序对这些炭疽菌蛋白质的跨膜结构、信号肽、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位点、亚细胞定位等进行预测分析,根据分泌蛋白的典型特征筛选获取24种炭疽菌的分泌蛋白。结果显示:在约34万条蛋白序列中,分泌蛋白所占比例为2.14%~3.76%,其氨基酸残基数量多集中于100~300个,并且氨基酸组成相似度较高,其中以丙氨酸残基在分泌蛋白中的含量最高,所占比例达9.72%~10.54%;同时,24种炭疽菌分泌蛋白的信号肽在-3和-1位切割位点处相对比较保守,属于A-X-A类型,其氨基酸残基数量多集中于17~22个。可见,炭疽属不同种之间分泌蛋白的比例、氨基酸组成、信号肽特征等存在差别,但差异并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水稻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中单链DNA结合蛋白(single-stranded DNA-binding protein,SsbX)通过病原菌III型分泌系统(type-III secretion system,T3SS)分泌,在非寄主植物烟草上产生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HR),研究旨在明确SsbX激发烟草产生HR的机理。【方法】将水稻条斑病菌RS105菌株注射水稻和烟草叶片,应用CreatorTM SMARTTM cDNA文库构建试剂盒构建水稻和烟草cDNA文库,借助pGADT-Sfi AB载体上特殊酶切位点SfiⅠ,酶切检测水稻和烟草cDNA文库质量;以SsbX为诱饵,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Y2H)从水稻和烟草cDNA文库中筛选在SD/-Ade/-Leu/-Trp/-His培养基上能够生长的阳性克隆;并利用β-gal试验验证阳性克隆;序列测定后,使用MEGA 4序列分析软件,并利用邻位相连法(neighbor-joining,NJ)对筛选获得的互作因子进行同源序列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利用荧光双分子互补试验(BiFC)于488 nm处黄色激发光和520—550 nm透射光、20×物镜下,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eica TCS SP5-II)观察SsbX与烟草和水稻中互作因子的互作位点。【结果】水稻和烟草cDNA文库构建和质量检测结果显示,随机挑选20个克隆中水稻来源的cDNA插入在pGADT-Sfi AB载体上,平均片段大小1.0kb;随机挑选20个克隆中烟草来源的cDNA均插入在pGADT-Sfi AB载体上,平均片段大小1.2 kb,说明水稻和烟草的cDNA文库构建质量较好;Y2H和β-gal试验结果显示,SsbX可与烟草和水稻的ADF2(actin-depolymerization factor 2)蛋白互作,使酵母AH109能够在SD/-Ade/-Leu/-Trp/-His平板上生长,并且β-gal染色显示为蓝色。水稻Os ADF2编码139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15.9 k D,而烟草Nb ADF2编码137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15.kD,两者同源性达69.02%。同源性以及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植物中ADF2广泛存在,同源性高达60%以上。双子叶植物烟草和拟南芥的ADF2同源性最高,相似性达69.05%;单子叶禾本科植物水稻和狗尾草的ADF2同源性最高,相似性为88.81%。BiFC试验结果显示,在488 nm波长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仅SsbX和Os ADF2以及SsbX和Nb ADF2共同存在时,可在烟草细胞膜上显示黄色荧光,与阳性对照显示黄色荧光一致,说明SsbX可与Os ADF2或Nb ADF2互作,互作位点发生在植物细胞膜上。【结论】通过T3SS分泌的水稻条斑病菌中的SsbX,在植物细胞膜上与ADF2互作,从而激发植物的免疫性。这为进一步揭示SsbX如何激发植物产生HR的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不同类型植物病原物中分泌蛋白及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Zymes)进行系统对比分析,为深入解析分泌蛋白及CAZymes在不同植物病原物致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9种真菌、5种细菌和9种卵菌共23种不同类型病原物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泌蛋白的基本特征,采用SignalP v5.0等在线分析程序对病原物中的分泌蛋白进行预测;利用在线工具dbCAN对获取的分泌蛋白进行CAZymes预测;最终对3种类型植物病原物预测结果进行系统对比分析。【结果】真菌、细菌和卵菌的分泌蛋白数量分别为71~510、105~227和119~768个,所占比例分别为0.74%~3.93%、2.05%~3.91%和0.96%~2.90%;真菌、细菌和卵菌中含有的CAZymes平均数量分别为26、4和26个,种类分别为62~76、8~14和24~36种,其中真菌中AA9、GH11和GH28等类别的CAZymes数量较多,细菌中GH25和PL_6的数量较多,卵菌中PL3_2和GH17的数量较多。【结论】卵菌的分泌蛋白占比较小,真菌的分泌蛋白占比最值差异较大;细菌的CAZymes数量与种类最少,...  相似文献   

19.
根据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与相关细菌16SrDNA序列差异,设计出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具有稳定点突变特异性探针Aac—probe,利用该探针对23种供试菌株进行了实时荧光PCR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只有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能检测到荧光增强信号,其它细菌无荧光增强信号。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有效地应用于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bacrerial fruit of blotch,BFB)是中国检疫性病害,其传播非常迅猛,且目前没有商品化抗病品种。为建立西瓜果斑病菌现场快速荧光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检测方法,针对细菌性果斑病菌特异性序列设计并筛选出了RPA最佳的引物和探针组合,利用两种模式[实时荧光监测RPA(real time RPA,RT-RPA)和终端荧光可视化检测RPA(end point RPA,EP-RPA)]对RPA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建立的细菌性果斑病菌双模荧光RPA检测方法特异性强,且其对病原物的检测灵敏度与qRT-PCR的灵敏度相当。在实际样品检测中,RT-RPA、EP-RPA和RT-PCR的检测结果一致性为100%。在检测时间上,EP-RPA的检测时间为20 min,RT-RPA平均检测时间约为5 min,qRT-PCR的平均检测时间约为44 min;RPA的检测速度最快,而且不依赖大型的仪器,方便快捷,适用于现场检测。该恒温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为植物病害的现场检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