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紫外线对米曲霉原生质体进行诱变,获得1株高产纤维素酶的3号突变株,其纤维素酶活较出发株提高了2.49倍,同时研究表明,无机盐MgSO4和(NH4)2SO4对3号菌株产纤维素酶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剂量60Co-γ辐射对康氏木霉产纤维素酶的影响。以康氏木霉AS3.2774为出发菌株,通过0.6~1.8 Gy辐照剂量的60 Co-γ辐射诱变康氏木霉,经平板培养和固体发酵培养筛选出高产菌株,研究不同剂量60Co-γ辐射处理对康氏木霉孢子存活率、康氏木霉产纤维素酶发酵能力和遗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剂量在0.9~1.1 Gy,康氏木霉孢子致死率达到70.0%~80.0%,辐照剂量大于1.5 Gy时,存活率接近0。辐照处理的孢子经刚果红平板初筛、固体发酵复筛、遗传稳定性试验,获得4株正突变菌株。突变株产纤维素酶活力平均数与出发菌株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菌株Ly-23产纤维素酶的能力平均达0.356 I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1.8%。该研究为从康氏木霉中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产碱性纤维素酶菌株H-1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线诱变,选育出一株产酶能力是出发菌株2.46倍且产酶性能稳定的高产菌株M-H-l。通过液体振荡培养法,对M-H-l的发酵培养基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菌株M-H-l的最适碳源为麸皮,氮源为豆饼粉,无机盐为MgSO4,最适碳氮比为4∶1。  相似文献   

4.
[目的]选育高产纤维素酶生产菌。[方法]以一株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UV)诱变处理,选育出一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生产菌。[结果]在适宜的条件下,选育得到的菌株2(15)产CMC活力最强,与出发菌株相比提高了近50%。[结论]今后应用于饲料生产中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生产菌株10768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原生质体的紫外诱变,通过刚果红透明圈初筛和液体产酶能力测定,得到1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UV22,其纤维素酶活力为748.0 U·mL-1,较原始菌株提高了50.9%。试验结果表明,原生质体诱变可以有效提高芽孢杆菌10768生产纤维素酶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高产纤维素酶黑曲霉菌株的化学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株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F1)为出发菌株,经过亚硝基胍、硫酸二乙酯和氯化锂诱变处理,选育出1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L1.在适宜条件下,其产CMCase活力为出发菌株的150.2%.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 14 株细菌中筛选产纤维素酶菌株,为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开发提供材料基础。 【方法】采用刚果红染色法从 14 株细菌中初步筛选出产纤维素酶菌株;对产纤维素酶菌株进行菌落形态观察 和 16S rDNA 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使用刚果红染色法比较各菌株降解纤维素的能力,用 DNS 法检测各菌 株的纤维素酶活力。【结果】初步筛选出 7 株产纤维素酶菌株,经 16S rDNA 鉴定,其中 4 株为地衣芽孢杆菌、 3 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刚果红染色法初步判定 7 株芽孢杆菌纤维素降解能力大小表现为 LW006>LW005>LW00 4>LW002>LW007>LW003>LW001,其中菌株 LW006(枯草芽孢杆菌)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其透明圈直径达 22.5 mm;经 DNS 法测定,7 株芽孢杆菌的纤维素酶活力大小表现为 LW006>LW005>LW004>LW007>LW003>LW 002>LW001,其中菌株 LW006 纤维素酶活力最高,酶活力为 1.22(±0.07)U/mL。【结论】菌株 LW006 是相对 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有望为新型饲料添加剂提供新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8.
化学诱变选育高产纤维素酶菌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化学诱变剂对高产纤维素酶生产菌的选育。[方法]以1株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F1)为出发菌株,经过亚硝基胍、硫酸二乙酯和氯化锂诱变处理,选育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生产菌。[结果]经LiCl诱变后,得到1株产酶活力较高的菌株L6,相对酶活较出发菌株提高了35.7%。[结论]化学诱变是诱变微生物、筛选优良菌株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复合诱变选育高产纤维素酶黑曲霉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育高产纤维素酶生产菌。[方法]以1株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F1)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亚硝基胍、硫酸二乙酯诱变处理,选育出1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生产菌。[结果]在适宜条件下,选育得到的菌株D3产CMC活力为出发菌株的145.5%。[结论]NTG、DES和紫外线作用机理不同,但都能对微生物细胞中的DNA造成突变,使其具有新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
一株产纤维素酶真菌的筛选和诱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自然环境初筛出产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的真菌16株。经摇瓶发酵复筛,获得了产纤维素酶活较高且酶活力稳定的真菌1株,其固体发酵CMC酶活力为2 972.53 U/g、FPA酶活力为203.86 U/g。经紫外诱变处理,获得一株酶活力比出发菌株更高的菌株z1,其固体发酵CMC酶活力为3 554.88 U/g、FPA酶活力为506.76 U/g,FPA酶活力较出发菌株提高了2.48倍。多次传代培养表明该菌株酶活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