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温度、盐度下近亲真宽水蚤Emytemora affinis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温度和盐度对近亲真宽水蚤的个体耗氧量和耗氧率影响显著。当水温为5—25℃时,近亲真宽水蚤的个体耗氧量和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呈缓慢上升,当水温为25~33℃时,个体耗氧量和耗氧率则骤然升高,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0.1354e0.0574a(R2=0.9582)和y=0.7746e0.574a(R2=0.9584);当温度为5—33℃时,窒息点为(0.96±0.04)~(3.94±0.17)mg/L。盐度为5~15时,蚤体的个体耗氧量和耗氧率随盐度的升高而升高,当盐度为15~35时,个体耗氧量和耗氧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0.0003x0+O.0061x+0.4549(R。=0.9047)和y=-0.002x2+0.0352x+2.6059(R2=0.9047);盐度为5~40时,窒息点为(0.46±0.05)~(0.98+0.03)mg/L。  相似文献   

2.
研究温度、盐度、光强等重要环境因子对黄海海域漂浮浒苔PSⅡ活性(有效光化学效率ΔF/Fm’,Yield;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合放氧速率的影响。对藻体的光合生理活性而言,20~30℃是最适范围,25℃下PSⅡ活性和光合放氧速率都较平稳;在高温(35℃)下培养时,漂浮浒苔很敏感,不能正常生长。当盐度为0时,藻体的PSⅡ活性和光合放氧速率均大幅下降,转入正常盐度3%后,藻体的PSⅡ活性都有所回升;大多数样品对本试验的高盐度(4%)都有较好的耐受性。在试验光强范围内,漂浮浒苔PSⅡ活性在400μmol/(m2·s)下的降幅较大,而160μmol/(m2·s)下的活性较强且较平稳;光合放氧速率表现出随培养光强增大而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两种异味藻类的筛选及盐度对针晶蓝纤维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种淡水常见藻类——针晶蓝纤维藻Dactylococcopsis rhaphidloides和斜生栅藻SceMdesmus obliquus中,筛选出能够引起鱼类明显异味的藻类针晶蓝纤维藻,并对其进行盐度耐受性试验。结果表明,当盐度为3.2时,针晶蓝纤维藻的生长受到抑制;当盐度为10时,该藻停止生长。该藻96h的半致死盐度(EC50)为7.8。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黄海北部非投喂型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池塘的温度、溶氧、盐度、pH和大型生物等环境因子的周年变化特点,以及春季化冰期池塘的温度、盐度、pH的日变化规律,同时对池塘的纳潮换水、水位管理以及敌害生物的控制等技术环节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环境因子与仿刺参养殖的关系。结果表明:(1)池塘周年水温变化在-1.2~30.4℃,最高在8月,最低在1月;溶解氧值波动于3.5—21.3mg/L,冬季高,夏季低;溶解氧与温度之间的回归关系为Do=0.018T^2-0.818T+15.805;pH值波动于7.印~8.72,冬、夏季高,春、秋季低;盐度波动于22.5~33.5,夏季偏低。(2)冬季水温下降到-1.0℃时,池塘表层开始结冰并逐渐封冰;春季在化冰时存在温度和盐度跃层,可采用将表层水排放掉的方法消除跃层。(3)池塘的大型植物主要包括缘管浒苔、刚毛藻、沟草等,大型动物主要有矛尾缎虎鱼、石鲽、花鲈、蓝点马鲛、鲮、斑鲦、鳐等鱼类,太平洋牡蛎、菲律宾蛤仔、黑荞麦蛤等贝类以及脊尾白虾、口虾蛄等。(4)在化冰期注意池塘盐度变化,化冰前池塘冰下水位应控制在120~130cm以上,化冰后池塘水深应控制在150—170cm以上。(5)在夏季高温期应注意监测溶解氧的变化,防止因藻类死亡腐败、溶解氧含量下降而导致仿刺参发生缺氧死亡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温度对经济红藻龙须菜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树霞  徐军田  蒋栋成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322-16324
[目的]为筛选出龙须菜的最佳生长温度。[方法]测定了不同温度(15、20、25 ℃)对龙须菜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并根据海藻的生理活动与光合作用,研究了龙须菜影响温度变化的机理。[结果]25 ℃时,龙须菜具有最大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光能利用效率及光饱和点;20 ℃时,龙须菜具有最低的呼吸作用速率、光补偿点以及最高的R/P值。[结论]25 ℃是红藻龙须菜生理活动的最佳温度,20 ℃是龙须菜保种的最佳温度。  相似文献   

6.
饥饿与温度对欧洲丁鱥幼鱼耗氧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呼吸室法研究了不同饥饿时间及不同温度对欧洲丁(鱼岁)(Tinca tinca L)幼鱼(体重3.65~4.92g)耗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欧洲丁(鱼岁)幼鱼的耗氧率呈下降趋势,饥饿前期的0d、3d、6d耗氧率下降差异显著(P〈0.05),饥饿后期的9d、12d耗氧率下降变缓,差异不显著(P〉0.05);其耗氧率呈昼夜节律性,自天平均耗氧率低于夜间平均耗氧率;在水温20℃、23℃、26℃和29℃时,欧洲丁(鱼岁)幼鱼的耗氧率与温度呈正相关,水温上升为32℃时,耗氧率出现下降。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液相氧电极研究低温(2℃和10℃)和高温(35℃和40℃)胁迫对荸荠和东魁两个杨梅品种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胁迫后,杨梅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明显低于对照(25℃),并且随着胁迫的加剧,净光合速率进一步降低;而呼吸速率则大于对照,并随着胁迫的加剧而升高。胁迫解除后,杨梅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都未恢复到正常水平。本实验还研究了不同处理温度的杨梅叶片在不同反应液温度下(2℃和10℃、35℃和40℃)的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温度和盐度对织锦巴非蛤(Paphia textile)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为该贝的繁育和养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温度(10、15、20、25、30℃)和盐度(15、20、25、30)对织锦巴非蛤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温度在10~30℃时,随着水温的升高,织锦巴非蛤的耗氧率逐渐增大,而排氨率先增加后下降,20℃时达到最大值;盐度在15~30时,随盐度的升高,织锦巴非蛤的耗氧率逐渐增大,排氨率也逐渐增大,当盐度为25时,排氨率略有下降。在盐度29,水温10~30℃范围内,织锦巴非蛤的O∶N值为16.320~71.046,平均值为31.692。在水温24℃,盐度为15~30时,O∶N值为10.459~32.974,平均值为19.060。在本实验条件下,根据数据得出耗氧率与温度的拟合方程:y=0.027 7x+0.130 1,R2=0.985 2;排氨率与温度:y=-0.000 2x2+0.007 8x-0.045 4,R2=0.808 4;耗氧率与盐度:y=0.047 2x-0.637 4,R2=0.922...  相似文献   

9.
pH与盐度胁迫对鼠尾藻光合作用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在逆境胁迫条件下光合作用能力的变化及抗氧化系统的调节机理,利用液相氧电极技术和抗氧化酶试剂盒,检测了pH、盐度胁迫对鼠尾藻表观光合作用、色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pH 6.0与pH9.5胁迫处理24 h后鼠尾藻表观光合速率均大幅下降,48 h后均与对照组(pH 8.5)差异显著(P0.05);(2)pH 9.5胁迫处理48 h后SOD、CAT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3)盐度15胁迫处理24 h,盐度20与25胁迫处理48 h后表观光合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盐度31,P0.05),胁迫72 h后3个处理组表观光合速率有一定幅度的上升;(4)盐度20胁迫处理24 h后MDA含量先上升后下降(P0.05),SOD、CAT活性由24 h至48 h时有一定幅度的上升。盐度15胁迫处理72 h后MDA显著上升(P0.05),而SOD、CAT活性较低。可以得出pH胁迫使鼠尾藻光合作用能力降低,强碱性使藻体受到活性氧损伤。盐度为15时,鼠尾藻抗氧化酶活力较低,当高于15时,抗氧化系统对活性氧有较高的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盐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盐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探索盐度控藻的可行性,将铜绿微囊藻在实验室内置于不同盐度下进行培养,结果显示:盐度大于5的三个试验组在试验开始的24h内藻体即出现发白、沉底现象,生长速率为负值:至培养后期,0-5盐度组中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速率随盐度的增加而呈依次递减.统计分析表明:在盐度为0~1时,其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影响不显著;当盐度在2~5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速率(μ)随盐度(S)升高而降低,相关方程为μ=-0.040 3 S+0.295 9(R2=0.967 1);铜绿微囊藻的长期最大耐受盐度在7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