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方蚕业》2020,(2):43-45
春柞蚕稚蚕塑料筒套把保护育具有操作便捷、蚕儿生长发育整齐、保苗率高、生产成本低的优点,可以有效减少强风、低温、霜冻和虫鸟兽的危害,提高生产效益。本文介绍了春柞蚕稚蚕把场的选择、塑料筒套把、收蚁等关键技术,总结了该项技术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对春柞蚕稚蚕期低温灾害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提出了在柞园附近实施大棚土坑保护育或建设专业稚蚕保苗场等技术措施,以防范极端异常天气对春柞蚕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是一化性柞蚕主产区,放养方法与其它地区不尽相同.在春柞蚕放养过程中,除稚蚕期利用很少老梢柞叶外,四、五龄壮蚕期历来采用火芽饲养.而蚕坡的轮伐直接影响柞树的生长,且存在着柞树有效产叶量低,养蚕劳动强度大,生态效益差等缺点,是柞蚕生产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我们依照柞树、柞蚕的生长发育协调一致满足蚕儿生理需要的原则,就河南柞蚕全龄老梢育技术,在此与同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春柞蚕树上蚁蚕塑料薄膜保护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春柞蚕室外蚁蚕保护育,目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土坑育和河沟畦芽育,这些方法需要采叶喂蚕,增加工时,并且还损伤部分柞树.为改进上述养蚕方法,从1981年春开始在农村基点结合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春柞蚕树上蚁蚕塑料薄膜保护育的研究(简称罩把育).通过几年的小区、中间试验和农村多点生产示范,获得了较好的结果.证明这种方法具有防风抗灾、提高蚕儿发育温度、方法简便和保苗增产的效果,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已在省内重点蚕区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是我国典型的一化性柞蚕生产区,总结推广了多项生产实用新技术。温度干涉技术提高了单蛾产卵量,小蚕塑料大棚保护育提高了柞蚕保苗率,全龄老梢育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一化二放秋柞蚕生产提高了柞坡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春柞蚕小蚕保护育技术研究与应用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春柞蚕小蚕保护育技术研究现况,分析了小蚕保护育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小蚕保护育实用技术措施,并对今后小蚕保护育技术的研究方向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柞蚕稚蚕室内(蚕床)育技术的试验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柞蚕稚蚕室内(蚕床)育是指把1~2龄稚蚕放到室内蚕床中,进行室内塑料膜覆盖饲养的稚蚕保护育技术。稚蚕室内育可以使小蚕在能够控制温度、湿度、光线的室内环境进行放养,能有效的减免过低温、大风天、鸟虫害等自然灾害对稚蚕的伤害,同时把小蚕投放到经彻底消毒的环境中放养,可以有效的杜绝小蚕期感染传染性病害,因此,稚蚕室内育是集防病.保苗为一体的促进柞蚕高产高效的积极措施。从2002年开始,我局按照科技型、高效型蚕业的发展思路,从推广稚蚕保护育新技术入手,积极探索高效蚕业发展路子,在局属熊背柞蚕原种场进行稚蚕室内(蚕床)育试验与探索,基本掌握了该项技术的要点,取得了比对照区保苗率提高60%,单产提高20%~30%的增产效果,其技术操作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8.
辽宁地区樗蚕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饲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樗蚕(Samia cynthia Walker et Felde)是一种珍贵的泌丝及食用昆虫资源。通过室内及野外人工饲育的方法,观察分布在辽宁地区的樗蚕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发现与分布于其它地区的樗蚕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辽宁地区的樗蚕年发生1-2代,喜食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山花椒(Zanthoxylum schinifollum)、枣树(Zizyphus jujube)、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等的树叶,幼虫4眠5龄,龄期经过25-37d,饲料种类不同可造成龄期差异;以蛹滞育。人工饲育樗蚕可采用小蚕室内育,大蚕野外育的饲养形式;种茧保护可采用柞蚕(Antheraea pernyi)的种茧越冬保护技术与方法,春季种茧出库后在温度20~23℃、相对湿度75%~85%的条件下暖茧,成虫交配时间超过4h的卵孵化率较高;樗蚕的主要病害有细菌性软化病、白僵病、微粒子病,春、秋季野外饲养的樗蚕易被蚕饰腹寄蝇(Blepharip azebina)寄生危害。樗蚕茧丝的纤度为1.80~3.60dtex,茧层丝胶练减率平均为25%,茧丝中的丝素蛋白约78%。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型活动养蚕大棚的定制与使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学兵 《北方蚕业》2005,26(2):43-44
近年来,为顺应市场和蚕农要求,推广标准、省力化养蚕新技术,针对目前我县蚕农户均养蚕规模不大,农村蚕室紧张,人蚕共居,不利消毒防病和不方便条桑育、地蚕育等省力化养蚕技术实施的实际,我们蚕桑服务中心组,最近成功制造出了新型标准活动养蚕大棚,并在2004年春投入示范推广。现将具体定制与使用技术介绍如下:1定制的规格标准与建造标准活动养蚕棚采用钢管作骨架,利用弯头三通作连接件,棚盖采用高级防雨、防晒材料。根据目前我县蚕户大部分季养蚕2~3张的现状,大棚面积设计为3.5m宽、8m长、内净面积28m2。用条桑育或地蚕育可养蚕1~1.5张;搭建两层,则每棚可养蚕2张以上,如养蚕还多,亦可按用户要求定制或可购买多个连棚使用。1.1选址选在房前屋后或桑园地内,便于采叶喂蚕,要求防风遮阴,防雨高燥。1.2建棚建棚时先按要求将构件组装成棚架,然后夯埋六根棚柱,并分别用铁丝做拉索,把六根棚柱拉紧固定好,最后把棚布盖上,上盖遮阳网,按要求扎紧即可。1.3棚内处理棚建好后,可在四周柱脚上拉铁丝把棚布下方固定,并在棚内或棚外作土堰防雨入棚,棚外要挖好排水沟。棚内地面平整后,铺设一层塑料薄膜,以便消毒和养蚕。1.4消毒防病蚕儿进棚前3~5d...  相似文献   

10.
栽桑养蚕是泰兴市东北部乡镇传统的骨干副业项目,1994年全市桑园面积曾达2000hm2,自1995年起本市蚕桑生产出现低谷,经济效益一直在低水平徘徊.银杏是泰兴市的重要产业,近几年效益较为平稳,种植成本低,其比较效益居种植业之首.应用银杏桑树复合套栽技术,既可以充分利用立体空间,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又能实现长短结合,降低产业风险,改善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以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方向加以推广应用.1995年至1999年我们对银杏桑树复合套栽技术进行了试验,2000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该技术,取得丰硕的成果.张桥镇西桥村23.3hm2银桑套栽园每1hm2产值突破4.5万元,仅此一项当地每年就可增收45.2万元,同时银杏树增值达50万元.到目前全市已累计推广近267hm2,年增收230.94万元.泰州市及如皋等周边地区推广应用达1334hm2,每年增收达800万元以上.苏州大学农业科技学院和泰州市行管办的有关蚕桑专家多次对"银桑高效套栽技术"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以广东现行推广的蚕品种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在广东的气候条件下,采取今春制明春用的处理方法是否可行。广东由于过去长期饲养多化性品种,甚少越年卵,所以对越年卵的冷藏方法研究也少,只是到了1984年以后,饲养二化性品种的比例增大,才逐步发展对越年蚕种冷藏方法的研究。但是,春制春用的保护及冷藏技术在广东仍然研究甚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春繁多余蚕种的改期使用。本试验表明,春制“新九”、“芙蓉”、“932”、“湘晖”、“7532”、以及“新九×7532”、“932ד7532”“芙蓉×湘晖”(含反交),产卵后的第二天至第五天用20℃~21℃保护,再用25℃~26℃保护10天,以后在24~25℃、相对湿度80~85%保种室保护至10月初,此后将室温逐步降至15℃,到11月中旬将蚕种放入3~4℃冷藏;冷藏90天后将蚕种中途感温,待胚胎达丙1多数、丙2少数时作第二次冷藏(30~50天)后出库供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