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长绒棉新陆早24号(原代号51028)由新疆康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选育,2005年,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1特征特性该品种属早熟中长绒陆地棉。植株呈塔型,较紧凑,Ⅱ式果枝。叶中等偏大,绒毛稀少。茎杆粗壮,铃圆锥形。早熟,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果枝始节4~5节,结铃  相似文献   

2.
氮肥运筹对高品质棉棉铃形成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源  王永慧  杨朝华  肖健  栾娜  张祥  陈德华 《作物学报》2009,35(12):2266-2272
为充分发挥高品质棉的产量与纤维品质潜力,以高品质棉杂交种科棉1号和常规种科棉4号为供试品种,于2003-2005年在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实验农场进行育苗移栽,设基肥、花铃肥、桃肥比例试验(科棉1号设20∶60∶20、10∶60∶30和25∶65∶10三个处理,科棉4号设20∶60∶20、15∶70∶15和10∶75∶15三个处理);基肥施用比例试验(科棉1号设10%、20%和30%三个处理,科棉4号设10%、15%和20%三个处理);促花肥施用比例试验(设0、20%、30%和40%四个处理);桃肥施用比例试验(科棉1号设10%、20%和25%三个处理,科棉4号设10%、15%和20%三个处理);花铃肥中保铃肥施用时间试验(设叶龄分别为17叶、19叶、21叶三个处理),调查氮肥运筹对铃重、铃体积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吸N量为208.5~243.0 kg hm-2,科棉1号和科棉4号基肥、花铃肥和桃肥的氮肥施用比例分别为20∶60∶20和15∶70∶15,且促花肥为30%时,有利于大铃的形成和纤维品质的优化,桃肥施用量为15%~20%时有利于秋桃的形成。保铃肥的施用时间在主茎叶龄19~20叶时最有利于棉铃发育、纤维品质改善和产量提高。相关分析表明,铃体积、铃重与产量及纤维品质呈正相关,尤其促花肥施用,有利于大铃形成,显著促进产量提高和纤维品质改善,因此对于高品质棉促进大铃形成是高产和纤维品质保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冈甜1号是黄冈市农业科学院以自交系L916为母本、S4为父本杂交组配育成的鲜食甜玉米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2019-2020年参加湖北省鲜食玉米科企联合体区域试验,2年平均鲜穗产量12478kg/hm2,品质得分86.3分。202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鄂审玉20220023,适宜在湖北省平原、丘陵地区种植推广。对冈甜1号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以期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科学种养》2008,(12):50-50
国丰棉12国丰棉12是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花新品种。该品种生育期124天,早熟性好;株高中等,植株塔形;出苗好,苗期长势强,叶片大小中等;结铃性强,不早衰;大铃,正常年份单铃重6克以上,铃卵圆形,吐絮畅,品质优,衣分42.3%;抗虫抗病性好。2005年参加国家区试产量居第一位,2006年同步进入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5.
滨棉1号系滨州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冀棉8号×中2168杂交一代为母本,86系×M653-19杂交后代为父本,复合杂交,后代经病地与无病地轮回选择,定向培育而成。。1999年经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 该品种出苗好,长势强,植株高大,植株塔形,较紧凑,果枝与主茎夹角较小,主茎节间和果枝第一节间较长,株形清秀,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淡绿,铃卵圆形,铃大,单铃子粒重5.4g,衣分40.5%,子指10.7g,生育期135天,属中熟品种。丰产性 1998年生产试验,平均霜前皮棉、皮棉产量分别为…  相似文献   

6.
冀棉13号     
原名119,由河北省棉花研究所用海岛棉和陆地棉杂交选育而成。1988年1月经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属早熟品种,生育期130天左右。株型松散,茎叶多毛,株高100厘米。叶片中等,色绿而肥厚。铃卵圆型,铃重5克以上,铃壳薄,  相似文献   

7.
荆杂棉88号(原代号荆03-88)由湖北省荆州农科院选育而成.该品种2005年参加了湖北省杂交棉预备试验,2006-2007年通过湖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2007年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2008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荆杂棉88号,审定编号:鄂审棉 2008002.  相似文献   

8.
<正>南农15号是南京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选育的转抗虫基因中熟棉花常规春棉品种,2012年6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棉2012005)。2013年、2014年在河南省对该品种进行了示范推广。从种植表现看,该品种上桃快且集中、铃大、早熟性好,尤其在耐高温及抗病性方面表现突出。在2013年7、8月份持续高温(35℃以上)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9.
鄂杂棉五号F1(楚杂180F1)是由湖北省荆州种子公司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抗病、铃大的杂交棉新品种。用自选株系204作母本与自选株系M31作父本杂交配组而成。2004年3月通过湖北省、安徽省审定并命名为鄂杂棉五号F1。  相似文献   

10.
“农大棉6号”是河北农业大学棉花遗传育种研究室选育的棉花杂交种,2004年经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正式定名为农大棉6号。该品种生育期128天,早熟性好。生长后期单株结铃性强,且前、中后期铃重变化小,铃较大,铃重6克左右,衣分40.8%,子指10.8克左右;吐絮肥畅,容易采摘,茎秆较硬,抗倒伏。  相似文献   

11.
棉花源库调节对铃叶光合产物运输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早打顶去边心和人工剪叶,研究了减库或减源对铃、叶光合产物运转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棉铃发育受减库调节时,铃体积增大,铃重提高,而且对高品质棉科棉1号影响较大;花后40 d科棉1号叶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41.0%和4.1%,常规棉苏棉15分别比对照增加14.8%和77.3%;花后30日铃对位叶标记24 h后14C光合产物的输出,科棉1号增加17.6%,苏棉15增加6.8%;棉铃光合产物输入率,科棉1号比苏棉15增加3.6%;此外,铃柄韧皮部中全氮、可溶性糖增加;棉铃发育受叶源限制调节时,铃体积减小,铃重降低,而且对苏棉15影响大;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减少,全株去3/4叶处理花后40 d科棉1号分别比对照减少8.7%和28.4%;苏棉15分别减少23.6%和32.2%。叶片14C光合产物输出率和棉铃14C光合产物输入率均降低,其中又以苏棉15下降幅度大。铃柄韧皮部中全氮、可溶性糖也相应下降。因此,通过技术手段调节源库,可以促进高品质棉叶片光合产物向棉铃输送,进而提高铃重。  相似文献   

12.
先杂棉1号是江西省种子公司选育的大铃、高衣分、高产杂交棉新组合。2004~2005年连续两年参加江西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2006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棉花非叶绿色器官光合能力的差异及与物质生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田间条件下,以3个杂交棉品种(鲁棉研25、石杂2号和新陆早43)和2个常规棉花品种(新陆早13和新陆早33)为试验材料,通过两年试验研究了不同类型品种冠层叶片和非叶绿色器官(苞叶、铃壳和茎秆)的群体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合机构电子传递特性,及其与光合物质生产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棉石杂2号和新陆早43号非叶绿色器官的群体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常规棉品种,其中果实(铃壳和苞叶)和茎秆的群体光合速率分别比2个常规棉平均高85.1%和197.6%。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实际光化学效率最高,铃壳次之,苞叶和茎秆最小;与常规棉品种相比,杂交棉品种叶片和苞叶的实际光化学效率无显著差异,但铃壳和茎秆的实际光化学效率显著较高;非叶绿色器官光合物质生产能力的提高与其对强光的适应能力和抗光抑制能力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高产抗病棉花新品种秋乐5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秋乐5号是河南省商丘市农林科学研究所以丰产性、稳定性较好的(中19×338)株系做母本,以抗病大铃、品质优良的(113×商32)株系为父本有性杂交,经过多代定向选育而定。2004-2005年参加河南省春棉品种区域试验,2005年参加生产试验,2006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30d,较中棉41号早熟2d,属中早熟品种,全生育期长势较强,株型中等呈塔型、稍紧凑,叶片中等大小,叶色较深,茎秆、叶片多茸毛,果节比较短,结铃性较强,吐絮畅,易采摘,纤维色泽洁白,结铃吐絮集中。早熟性、丰产性、稳产性好。株高94.1cm,第1果枝节位6.6…  相似文献   

15.
《种业导刊》2006,(12):45-49
(接第九期)棉花品种名称:鄂杂棉16F1品种来源:荆州市金龙发种业有限公司用“X-99”作母本,“J68”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棉花品种。区试代号:龙杂142。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棉2006001。品质产量:2004~2005年参加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纤维品质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2.5%跨长29.4毫米,比强29.8cN/tex,马克隆值4.9。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皮棉103.85公斤,比对照鄂杂棉1号增产9.28%。其中:2004年皮棉亩产105.82公斤,比鄂杂棉1号增产11.68%;2005年皮棉亩产101.88公斤,比鄂杂棉1号增…  相似文献   

16.
运彩N8283是以早熟的苏联棕棉为母本,高产抗逆性强的晋棉25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3年参加山西省南部中熟棉品种区域试验,2004年参加山西省南部中熟彩色棉新品种生产试验。2005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生长势较强,植株筒形,铃较大,吐絮畅,较白色  相似文献   

17.
1特征特性 豫棉杂1号是河南省内黄县棉油办和河南省经济作物推广站联合选育的三系棉花新品种,2004年3月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棉2004003。豫棉杂1号生育期125~128d.属中早熟品种,株高100cm左右,株型偏紧凑、塔型、透光性好,正常叶、叶色浓绿、长势旺,果枝16.5台/株,单株结铃35个。结铃性强、铃卵圆型、单铃重5.8~6g,子指10.1g,衣分41.1%,吐絮畅而集中,易收摘,纤维洁白。枯萎病指0.56.高抗枯萎病:黄萎病指18.6,属抗黄萎病品种。  相似文献   

18.
鄂杂棉24号(原名JZHR9999)是湖北省荆州农科院以丰产、优质、多抗品种鄂抗棉9号为母本,以从转基因抗虫棉品种GK-19中筛选出的优良株系N419-1-91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2002—2003年通过湖北省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2003—2005年通过长江流域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5年获得农作物转基因安全证书;2006年分别通过湖北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高品质陆地棉棉铃发育特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源  王永慧  肖健  栾娜  张祥  陈德华 《作物学报》2010,36(8):1371-1376
以高品质棉杂交种科棉3号、常规种科棉4号为供试品种(常规品质棉苏棉[1]5为对照),于2004-2005年测定棉铃的发育性状。结果表明,高品质棉与常规品质棉明显不同,前者铃较长、铃体积大、铃重高,棉铃最大直径与后者相似。科棉3号以花后10 d内铃长增长快于常规品质棉、科棉4号则以花后10 d、21~30 d快于常规品质棉;高品质棉铃最大直径的增长持续期短于常规品质棉,且花后10 d内增长慢;高品质棉在花后20 d内铃体积的增大高于常规品质棉,尤其以花后11~20 d增长更快;科棉3号在开花后10 d后铃重增长快于常规品质棉,科棉4号则表现在开花后20 d前快于常规品质棉。说明以铃长为重要指标进行高品质类型棉花品种选育、以棉铃体积和铃重提高为载体进行高产优质栽培调节是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鄂杂棉25号是2006年通过湖北省审定的杂交棉品种,2004-2005年在区试中,子、皮棉产量居参试品种第1位,被誉为"双冠王"。自推广以来在湖北省累计种植面积达15万hm2,通过这几年的种植,该品种田间表现为桃大、结铃性强、抗逆性好、不早衰,易管理,产量高,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