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提取条件对苜蓿叶蛋白凝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青平  魏臻武 《草业科学》2002,19(10):23-25
采用不同的加热时间和溶液酸度提取苜蓿叶蛋白,对苜蓿叶蛋白凝集量和苜蓿叶蛋白中粗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提取苜蓿叶蛋白的加热时间在7~9min较为适宜,提取时溶液pH值应当控制为3.5。苜蓿叶蛋白中粗蛋白含量的变化不大,在54%~65%之间。  相似文献   

2.
不同提取条件对苜蓿叶蛋白凝集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采用不同的加热时间和溶液酸度提取苜蓿叶蛋白 ,对苜蓿叶蛋白凝集量和苜蓿叶蛋白中粗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提取苜蓿叶蛋白的加热时间在 7~ 9min较为适宜 ,提取时溶液pH值应当控制为 3.5。苜蓿叶蛋白中粗蛋白含量的变化不大 ,在 5 4%~ 6 5 %之间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以北方寒冷地区龙牧801苜蓿鲜草为原料,用酸化加热法提取苜蓿叶蛋白。研究提取温度、提取液pH值、提取时间三因素对苜蓿叶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酸热法提取苜蓿叶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为60℃、pH值为4.0、提取时间为12min,在此工艺条件下,粗蛋白提取率为45.32%。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比不同来源苜蓿干草的营养价值,试验选用天津地区某牛场自制的中苜1号苜蓿干草、天津市畜牧兽医研究所养牛实验室晒制的中苜1号苜蓿干草及该牛场种植的中苜1号鲜苜蓿、进口苜蓿干草和国产苜蓿干草,采用饲料常规营养成分分析法进行营养价值评定。结果表明:苜蓿叶是粗蛋白、脂肪、钙、磷和灰分等营养成分的主要来源,而苜蓿茎则是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主要来源;牛场自制的苜蓿干草质量较差,实验室晒制的苜蓿干草较好地保持了苜蓿的营养成分;该牛场采购的进口苜蓿和国产苜蓿在粗蛋白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国产苜蓿干物质含量低于进口苜蓿,且不稳定。说明苜蓿的加工处理方法对苜蓿干草的营养价值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苜蓿叶蛋白的提取及深加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苜蓿为多年生豆科植物,其茎叶丰富、营养全面、蛋白质含量高,是提取叶蛋白的理想原料。通过将新鲜苜蓿嫩茎叶粉碎、压榨后,经离心分离从汁液中提取出粗蛋白,再进行干燥处理即得到苜蓿叶蛋白,并对产品的用途以及加工后的剩余残渣的综合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豆科绿叶蛋白不同原料,方法提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不同浓度梯度的乙醇、丙酮、硫酸铵和不同组合处理的酸化、碱化方法,分别从苜蓿、三叶草、小冠花和洋槐等豆科植物叶中提取叶蛋白。结果表明,苜蓿、三叶草、洋槐叶是制取叶蛋白的理想材料,三者的最高提取率分别为12.50g/100g鲜草、13.50g/100g鲜草和15.60g/100g鲜草,提取方法以30%硫酸铵处理最佳,75%乙醇和酸化加热次之。同时,还提出提取叶蛋白不同植物应该采用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苜草净(咪唑乙烟酸5%)施用时期对雨养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以山东省半岛地区的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4个苜草净施用时期对紫花苜蓿的株高、生物量、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的含量以及多种营养价值指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苜草净的施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紫花苜蓿株高的降低,但在出苗期和幼苗期其抑制作用较弱;在出苗期施用苜草净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生物量(P<0.05);苜草净对紫花苜蓿的叶茎比没有显著影响;紫花苜蓿的粗蛋白含量与施用苜草净时期的时间顺序呈负相关的趋势,而出苗期施用苜草净的紫花苜蓿粗蛋白产量显著高于播前施用苜草净的紫花苜蓿粗蛋白产量(P<0.05);施用苜草净的紫花苜蓿NDF和ADF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P<0.05),营养价值指数均高于对照处理(P<0.05)。在雨养苜蓿区,出苗期施用苜草净有利于紫花苜蓿生物量、粗蛋白产量以及饲用价值的稳定和提高。  相似文献   

8.
不同处理条件对苜蓿叶蛋白凝聚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现蕾期新鲜苜蓿Medicago sativa为材料,采用温度、pH值单因素处理及温度、加热时间、pH值和NaCl质量分数多因素处理,探讨不同方法对苜蓿叶蛋白凝聚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因素条件下,温度以75℃为宜,pH值4.0对苜蓿叶蛋白产量、叶蛋白纯度和粗蛋白提取率有显著影响。而在多因素条件下,叶蛋白的最适凝聚组合条件为温度85℃,时间2min,pH值4.0,以及NaCl质量分数0.4%。  相似文献   

9.
苜蓿中叶蛋白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周志宇  付华 《草业科学》1999,16(2):13-15,19
为了有效地从富含蛋白的牧草中提取叶蛋白,对苜蓿采用6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提取试验,从中选出了最佳提取方法,并对蛋白,纤维,糖浆产品中有关元素,各种氨基酸等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蛋白产品中其蛋白质含量在50%以上,纤维产品中蛋白质含量在2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蛋白产品中有关元素含量很高,各种氨基酸含量不但高,而且比例协调,因此,从富含蛋白的牧草中提取叶蛋白是解决我国蛋白质营养匮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苜蓿种子生产及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苜蓿干物质粗蛋白含量在18%以上,苜蓿的营养价值与奶牛的混合精料接近,苜蓿的蛋白含量是禾本科牧草的2.3倍,可消化粗蛋白含量是禾本科牧草的3.2倍。在塔城地区种植玉米每667m2产量在1 000kg左右,每667m2产粗蛋白81kg。同等肥力的耕地种苜蓿每667m2可产苜蓿干草1 000kg,产粗蛋白180kg。因此,苜蓿单位面积粗蛋白产量是粮食作物的2倍还多,生产同等数量饲料粗蛋白,种苜蓿比种粮食作物节省一倍耕地。此外,种苜蓿还能培肥地力、改善生态环境。奶牛的饲料粗蛋白转化率高于其他家畜和家禽,达30%。生产1t乳蛋白需要饲料粗蛋白3.3t,比生产1t其他动物蛋白需要饲料粗蛋1~15t,节省1.7t,节省34%,相当于节省谷物饲料20t,节省耕地1.67hm2。  相似文献   

11.
6个苜蓿品种的品质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对北若叶(kitawakaba),安斯塔苜蓿(ansta),皇后苜蓿(queen),沧州苜蓿(cangzhou),保定苜蓿(baoding),中苜1号(zhongmu No.1)6个国内外苜蓿在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及盛花后期营养成分的分析测定,苜蓿的现蕾-初花期营养最丰富;就品种而言,国内品种沧州苜蓿和国外的皇后苜蓿综合品质最优.沧州苜蓿粗蛋白含量变化缓慢,适割期较长,可在大面积播种中作为配合品种使用.  相似文献   

12.
正交优化法提取苜蓿中叶蛋白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苜蓿为原料,采用盐析法提取苜蓿中的叶蛋白。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pH为5,加盐量为4%,加热温度70℃,加热时间10min,离心时间8min,在此条件下提取率可达11.32%。  相似文献   

13.
为构建具有盐渍土环境竞争力与遗传稳定性的苜蓿(Medicago)-根瘤菌高效共生体系,以12个苜蓿品种为材料,进行了复合盐种子萌发、种子内生根瘤菌抗盐碱筛选及接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种子复合盐抗性差异较大,成活率以中苜1号最高,甘农7号、新疆大叶次之,但三者间无显著差异;种子内生根瘤菌复合盐抗性以甘农1号最强,菌株数目最丰,为2.58×106,中苜1号次之,为2.49×106,根瘤菌固氮酶活性以中苜1号最高;以新疆大叶种子接种中苜1号根瘤菌匹配度为最佳,共生体系地上生物量、茎叶粗蛋白含量以及固氮酶活性均为最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出高产高质苜蓿品种并进行推广建植,试验采集了鲁南地区引种的8个苜蓿品种(WL319、WL343、WL525、标靶、大富翁、南苜601、无棣、中原804),采用凯氏定氮法、高温灼烧法、Van Soest法、索氏提取法分别测定营养品质(粗蛋白、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粗脂肪)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粗蛋白、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粗脂肪含量在8个苜蓿品种中呈现差异性,难以通过单一营养指标对最佳品种进行判断;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综合分析,茎和叶等权关联度和加权关联度排名前三位的品种中均有WL319和大富翁。说明较适合在鲁南地区建植的苜蓿品种为WL319和大富翁。  相似文献   

15.
苜蓿蛋白质分组测定初探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连续提取法对苜蓿Medicago sativa样品进行蛋白质分组测定,结果表明:苜蓿蛋白组份随提取剂的种类而变化,蛋白组份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40%(v/v)异丙醇>2%(m/v)氯化钠>3.85%(v/v)乳酸>0.5%(m/v)氢氧化钾;其中鲜苜蓿样品中醇溶蛋白占14.50%(m/v);盐溶蛋白占12.55% (m/v);酸溶蛋白占7.73%(m/v);碱溶蛋白占3.11%(m/v),其他蛋白占总粗蛋白的63.11%(m/v)。根据蛋白质组份含量及提取成本确定稀盐溶液为苜蓿叶蛋白适宜的提取剂,盐溶液浓度为0.5%(m/v)。  相似文献   

16.
酸热法提取苜蓿叶蛋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苜蓿叶蛋白的提取方法通常是将紫花苜蓿的鲜嫩叶片经破碎压榨后,再通过加热、加酸碱等方法从汁液中分离出蛋白。本实验通过80℃下、不同种类酸在不同pH值下对紫花苜蓿叶蛋白的提取率、提取效果的分析比较,得出如下结论:pH值为3时,苜蓿叶蛋白提取产量最高,醋酸较盐酸提取效果好。酸对蛋白质质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按照根瘤菌拌种和苜蓿品种进行双因素试验设计,对3种苜蓿品种进行接种根瘤菌试验,分析苜蓿接种根瘤菌对其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SK3010苜蓿接种根瘤菌后,根瘤菌数量为11.20,与对照组相比,根瘤菌数量显著增加;苜蓿品种SK3010和巨能2接种根瘤菌后,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了0.5%和5.45%;耐盐之星苜蓿粗蛋白、可溶性蛋白和瘤胃降解蛋白分别增加了10.4%、12.85%和11.76%;苜蓿品种SK3010的中性洗涤不溶蛋白含量有下降的趋势,降低了31.79%;苜蓿品种SK3010、巨能2和耐盐之星接种根瘤菌后,可溶性蛋白占粗蛋白和瘤胃降解蛋白占粗蛋白比值会明显增加,酸性洗涤不溶蛋白占粗蛋白和中性洗涤不溶蛋白占粗蛋白比值下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苜蓿接种根瘤菌后,粗蛋白含量呈增加或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SK3010和耐盐之星苜蓿品种粗蛋白含量增加,巨能2苜蓿品种粗蛋白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8.
筛选适宜呼和浩特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探讨苜蓿秋眠等级与生产性能及越冬的关系,为建植苜蓿人工草地提供优良品种。收集国内外8个不同秋眠等级紫花苜蓿品种进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2015-2017年每年初花期进行刈割,调查越冬率,测定株高、再生性、茎叶比、干草产量及营养成分[粗蛋白质(crude protein,CP)、干物质(dry matter,DM)、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含量,计算相对饲用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RFV),通过相关性分析和隶属函数评价筛选出最优苜蓿品种。结果表明,中苜2号、草原3号和驯鹿苜蓿越冬率(>95%)与金皇后苜蓿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与其他苜蓿品种(P<0.05)。秋眠等级与越冬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为-0.984,而秋眠等级与苜蓿干草产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2015年,秋眠型苜蓿中苜2号干草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苜蓿材料(P<0.05);2016年,中苜2号和金皇后苜蓿干草产量较高,二者显著高于其他苜蓿品种(P<0.05),而WL525和驯鹿苜蓿干草产量较低;2017年,中苜2号苜蓿干草产量最高,其次是金皇后和草原3号,以上3个苜蓿品种显著高于其他苜蓿品种(P<0.05)。通过3年试验发现,中苜2号苜蓿的干草产量和相对饲用价值均为最高,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苜蓿纤维含量越低,饲用价值越好。草原3号、中苜2号苜蓿的粗蛋白含量均大于20%,粗蛋白含量越高,营养价值越好。运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确定中苜2号、金皇后和草原3号属于最佳苜蓿品种。苜蓿秋眠等级与越冬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秋眠等级对苜蓿干草产量、营养成分等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中苜2号、金皇后和草原3号苜蓿品种在3年干草产量、越冬性及营养品质方面均表现较好,较适宜呼和浩特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在温室条件下,采用营养液沙培法,用PEG-6000进行4种水势梯度的人工胁迫处理(0、-0.4MPa、-0.8MPa和-1.2MPa),分析干旱胁迫下牧歌37CR、巨能和中苜1号的植株形态特征和根系生理生化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紫花苜蓿的地上生物量、叶水势、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气孔导度下降,根冠比增大。整体而言,干旱胁迫显著影响苜蓿的根系生长,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供试苜蓿的根系总长度、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不断增加,根系干重先增加后下降。就个体而言,牧歌37CR的根系总长度、根系总表面积、根系干重明显高于巨能和中苜1号;牧歌37CR和巨能苜蓿根系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低于中苜1号(P0.05);除重度干旱胁迫外,牧歌37CR根系的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巨能和中苜1号(P0.05)。综合评价表明,牧歌37CR的抗旱性优于中苜1号和巨能,更适宜在北方较干旱地区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20.
菊芋叶蛋白提取工艺研究及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叶片为材料,研究叶蛋白的提取工艺。比较了4种提取剂对菊芋叶蛋白的提取效果,通过对叶蛋白得率、粗蛋白含量和粗蛋白提取率的比较,以焦亚硫酸钠溶液的提取效果最佳;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料液比、加盐量、絮凝温度、p H值多因素正交处理,对菊芋叶蛋白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7,加盐量0.5%,絮凝温度90℃,p H 2.0;对提取叶蛋白进行氨基酸分析的结果表明,菊芋叶蛋白氨基酸种类齐全,配比协调,总氨基酸含量为42.07%,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值(E/T)为40.55%,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E/N)为0.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