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基于形态特征探讨宁夏蜥蜴的系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金霞 《农业科学研究》2007,28(1):13-14,28
通过对采自宁夏境内的百余头蜥蜴类动物标本进行整理和分类鉴定,表明宁夏分布的蜥蜴亚目动物共4科6属11种,分别为草原沙蜥(Phrynocephalus frontalis)、荒漠沙蜥(Phrynocephalus przewalskii)、变色沙蜥(Phrynocephalus versicolor)、无蹼壁虎(Gekko swinhonis)、隐耳漠虎(Alsophylax pipiens)、黄纹石龙子(Eumeces capito)、秦岭滑蜥(Scincella tsinlingensis)、虫纹麻蜥(Eremias vermiculata)、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荒漠麻蜥(Eremias przewalskii)、密点麻蜥(Eremias multiocellata).选取15条分类性状,用DPS软件包对11种蜥蜴进行聚类分析,对其系统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麻蜥属的4种中,虫纹麻蜥和密点麻蜥的关系最近;沙蜥属的3种中,草原沙蜥和荒漠沙蜥的关系明显近于和变色沙蜥的关系.在科间关系上,蜥蜴科与石龙子科关系较其他科近,鬣蜥科与其他科关系较远,聚类结果与传统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紫貂直针毛的扫描电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扫描电镜对紫貂背部和腹部直针毛的鳞片花纹类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个部位的鳞片类型、排列方式、高度和密度均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和一致性。鳞片花纹类型较复杂,背部和腹部主要鳞片类型均为长瓣型和杂波型,但二者比例差别较大,其他类型的鳞片在2个部位均不够显著。与同科、同属的其他种类同部位毛相比,主要鳞片的类型及主要鳞片类型的多寡存在差异,可为物种的鉴定提供依据,但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3.
黄喉貂直针毛扫描电镜特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谢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681-15682
[目的]为黄喉貂毛的进一步鉴别、研究及鼬科各属间亲缘关系的鉴定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扫描电镜对黄喉貂背部、腹部、颈部、喉部和臀部直针毛的鳞片花纹类型进行观察。[结果]鳞片花纹类型较单一,5个部位的主要鳞片类型均为杂波型,背部和颈部的毛鳞片类型及排列较为相似。与同科的其他种类毛相比,主要鳞片的类型极为相似,但比例存在差异。[结论]动物毛发的鳞片类型及髓质指数可为动物的分类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东亚飞蝗触角感受器的外部形态及分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报道了不同龄期、生物型、性别和生理状态的东亚飞蝗触角感受器外部形态和分布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东亚飞蝗触角感受器有毛形、刺形、锥形、腔锥形及腔形5种类型。毛形感受器直立于触角表面,细长且顶端略弯曲,主要分布在触角第1-2节。刺形感受器直立于触角表面的表皮领中,顶端弯曲或不弯曲,在触角各节上呈均匀分布。锥形感受器粗短,直立于触角表面,其数量约占总数量的50%,集中分布在触角第10-20节。腔锥形感受器为1个锥状突起,着生于1个陷于表皮下的腔中,小锥表面有沟纹,顶端有小孔。腔形感受器为1个直径约3-4μm空腔,或者腔内有非常小的锥状感受器。腔锥形感受器和腔形感受器分布在触角第10节以后,在第10节以前分布很少。对感染微孢子虫的东亚飞蝗成虫触角感受器进行了观察,发现感受器分布并没有发生改变,但有些感受器出现畸形。  相似文献   

5.
绵羊毛与山羊绒的主要品质和超显微结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的主要品质和超显微结构,探索两类纤维的鉴别方法。方法:分析比较羊绒自然长度、伸直长度、纤维细度、皮质细胞长度及宽度等主要品质,并利用扫描电镜探索这两类纺织纤维的形态结构差异。结果:四种羊毛纤维细度都极显著大于山羊绒的纤维细度(P〈0.01),羊毛平均纤维细度范围为19.42-36.65μm,羊绒为15.96-17.94μm。绵羊毛鳞片结构多数呈不规则的环状、斜环状、大瓦块状、龟裂状。排列分布不均匀,鳞片间距小、密度大,鳞片密度范围在16.2-34.9个/mm。4个品种山羊绒鳞片结构相似,多数呈环状,鳞片清晰,排列较均匀、规则,鳞片密度低,鳞片密度范围在10.3-15.6个/mm。结论:纤维细度和扫描电镜下的纤维表面形态、鳞片密度可以用来鉴别绵羊毛与山羊绒。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的主要品质和超显微结构, 探索两类纤维的鉴别方法. 方法: 分析比较羊绒自然长度、伸直长度、纤维细度、皮质细胞长度及宽度等主要品质, 并利用扫描电镜探索这两类纺织纤维的形态结构差异. 结果: 四种羊毛纤维细度都极显著大于山羊绒的纤维细度(p<0.01), 羊毛平均纤维细度范围为19.42~36.65 μm, 羊绒为15.96~17.94 μm. 绵羊毛鳞片结构多数呈不规则的环状、斜环状、大瓦块状、龟裂状. 排列分布不均匀, 鳞片间距小、密度大, 鳞片密度范围在16.2~34.9个/mm. 4个品种山羊绒鳞片结构相似, 多数呈环状, 鳞片清晰, 排列较均匀、规则, 鳞片密度低, 鳞片密度范围在10.3 ~15.6个/mm. 结论: 纤维细度和扫描电镜下的纤维表面形态、鳞片密度可以用来鉴别绵羊毛与山羊绒.  相似文献   

7.
空气凤梨是一类特殊的气生无根类植物。选取了4个空气凤梨种(Tillandsia xerographica、T.streptophylla、T.velutina、T.tricolor),对其叶片表面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4种空气凤梨叶片表面都有鳞片覆盖,4个种鳞片的形状、覆盖形式、密度不同;(2)叶表皮细胞形态有差异,细胞形状有近四边形和近四边形且周壁浅波状2种,细胞大小各不相同;各品种均表现为上表皮无气孔,下表皮有气孔;(3)叶片解剖结构有表皮、叶肉组织、贮水组织、维管束及空腔,叶肉细胞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靠近上表皮或下表皮有大量贮水组织,且相邻维管束间有大而明显的空腔结构;(4)特殊的叶片结构与其气生方式和不同起源地的适应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了鳜鱼咽腔中除了味蕾以外的其它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鳜咽腔表皮中的上皮细胞,粘液细胞及孤立化学感受器的超微结构和其它硬骨鱼的表皮细胞结构极为相似,孤立化学感受器的超微结构和味蕾的感觉细胞的结构也极为相似,鳜鱼咽腔孤立化学感受器极为丰富,是对其味觉功能的一个补偿。  相似文献   

9.
角蜥的身体很象蟾蜍,所以也叫角蟾,但实际是一种蜥蜴,与鬣蜥的亲缘关系较为接近。体长约为7.5~12.5cm,浑身披甲,长满刺状鳞片,在头部的背面两眼上方还有8个放射状排列的尖棘,体表也有粗糙的鳞棘,所以得名角蜥。  相似文献   

10.
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有翅孤雌型桃蚜口器上的感受器进行了系统的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感受器大都集中于喙管表面,主要有毛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及锥形感受器三种类型。其中,毛形感受器和刺形感受器分布于整个喙管的表面;锥形感受器只存在于喙管的顶端,共16根且以口沟为中心对称分布。笔者分别描述了三种感受器的外部形态特征,并对其可能的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Toll样受体9基因(toll–like receptor 9,ScTLR9)的结构特性及其参与免疫应答草鱼呼肠弧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感染时的表达特性,采用RACE技术克隆Sc TLR9基因c DNA全长序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分析ScTLR9免疫应答GCRV的表达特性。结果显示:ScTLR9的cDNA全长为3 687 bp,编码1 059个氨基酸,有17个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leucine rich repeats,LRRs)结构域。ScTLR9在被检测的9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中肾和头肾中的表达量最高;感染GCRV后,基因TLR9在赤眼鳟和草鱼头肾中的表达量均上调,在赤眼鳟头肾中的表达量于感染后12 h达到峰值,推测TLR9参与了赤眼鳟抗GCRV的免疫应答,且在抗GCRV入侵免疫反应中赤眼鳟较草鱼的免疫应答更为迅速。  相似文献   

12.
小麦内生细菌鉴定及其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筛选小麦赤霉病的强拮抗菌,探索生物防治的可行性,对来自福建的小麦内生拮抗菌进行了鉴定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个菌株均为芽孢杆菌,对小麦赤霉病都有拮抗作用,其中,菌株JY1-9,JY1-3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其他3个菌株。JY1-9,JY1-3菌株作为小麦赤霉病的生防材料,具有潜在的生防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远东拟隆头鱼Pseudolabrus eoethinus(Richardson,1846)曾为日本拟隆头鱼P.japonicus(Houttuyn,1782)的同物异名。由于这2种拟隆头鱼外部形态十分相似,导致其分类上的误鉴,目前部分文献中仍存在同物异名。本文对采自福建沿海的远东拟隆头鱼标本重新进行了形态描述,并与日本拟隆头鱼进行了形态学比较研究,发现两者间存在明显的形态差异。远东拟隆头鱼头部具1条自口角稍前向后经眼下缘伸达胸鳍基部的弧状纹线,侧线鳞孔纹为2次二分叉状,背鳍起点前鳞片数为8,背鳍鳍棘间无黑斑等特征,可与日本拟隆头鱼(头部纹线较为平直、后端不达胸鳍基部,侧线鳞孔纹为3次以上二分叉状,背鳍起点前鳞片数为5,背鳍第3-6鳍棘间具有1黑斑)相区别。  相似文献   

14.
海洋渔业资源其资源量在时间上存在波动,了解资源量波动的不同时间尺度特征可为探索资源变动的相关因素提供依据。为此,研究根据1985—2021年间秘鲁鳀(Engraulis ringens)资源量时间序列,利用自适应噪声的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CEEMDAN)的方法,提取资源量波动的不同时间尺度特征,并评价各时间尺度波动对总体资源波动的贡献程度;此外使用交相关分析的方法探究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不同时间尺度下秘鲁鳀资源量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CEEMDAN可将秘鲁鳀资源量时间序列分解成5个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i,其中i为分量级数)分量和1个残差项(Residual,RES);根据各IMFi分量的周期特征及其对总体资源波动贡献分析结果可知:秘鲁鳀的资源量波动主要受到季节或年间为表征的IMF1波动和代表其年代际变动的趋势的RES所控制,其中资源量年代际变动的趋势与东南太平洋洪堡洋流生态系统周期性变动(regime shift)有关;交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主要影响秘鲁鳀资源量年间和年际的波动,其中Ni?o 1+2区的海表面温度距平(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SSTA)与海洋尼诺指数(Oceanic Ni?o Index,ONI)相比对秘鲁鳀资源量波动的表征作用更为明显,在滞前1-1.5年内,其值的偏高可能会对秘鲁鳀资源量产生负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利用表面张力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C_8H_(17)C_6H_4(OC_2H_4)_(10)OSO_3Na与嗅化烷基吡啶CnH_(2n+1)NC_5Br(Cnp_y,n=12,14,16)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二者是由的硫酸头与CnPy的吡啶头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但其硫酸头与吡啶头间未发生电性中和,这可能是形成均相水溶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以2003年根河和金河林业局森林火灾火烧迹地作为研究区,以2000年、2004年的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运用辐射传输方程反演地表温度,提取影像12种常见的遥感指数。分析火烧强度与地表温度的关系、不同遥感指数对地表温度的解释效果以及不同尺度下遥感指数与地表温度的空间差异性,建立遥感指数和地表温度的最小二乘拟合模型(OLS)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结果表明:(1)火烧迹地的火烧强度对地表温度具有明显的解释效应,重度火烧具有较强的热聚集效应;(2)火烧迹地地表温度的解释因素主要为下垫面状况的因素,从12种宽带波段遥感指数对地表温度的解释模型中,发现差分归一化火烧指数(IDNBR)、归一化不透水面指数(INDIS)、植被归一化水体指数(IVNDW)、归一化植被指数(INDV)、绿度总和指数(ISG)、改进型归一化水体指数(IMNDW)等6种指数对地表温度的解释效应更好;(3)不同尺度下,地表温度与遥感指数具有空间差异性,不同指数空间相关性随尺度增大而减弱。(4)在解释地表温度模型选择上,局部回归GWR模型比全局回归OLS模型的回归结果好。  相似文献   

17.
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兰州百合中部鳞片物质变化的生理机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兰州百合为试材,研究了2℃、6℃、10℃条件下保湿贮藏101 d内兰州百合中部鳞片中碳水化合物、酚类物质、游离氨基酸以及内源激素的变化对解除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降低和处理时间延长,淀粉明显降解、ABA含量显著下降,可溶性糖、酚类物质、内源GA3、IAA含量急剧增加。低温处理初期的34 d是上述物质变化最活跃的时期。相关分析表明,淀粉酶和PAL活性升高是分别导致可溶性糖和酚类物质含量增加的因素。低温贮藏期间,游离氨基酸总量呈下降趋势,其中精氨酸含量最高、变化最大。根据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的结果初步判定鳞片内碳水化合物、酚类物质和游离氨基酸等物质变化主要受内源GA3的调控。  相似文献   

18.
中华鳖对嗜水气单胞菌粗脂多糖(LPS)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将采用温酚法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柱状嗜纤维菌(Cytophaga columnaris)和叉尾鮰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ictaluri)中提取的粗脂多糖(crude lipopolysaccharide,LPS)作为免疫原,注射接种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后,通过测定受免鳖的交叉凝集抗体效价、肾脏和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对A.hydrophila活菌细胞内杀菌活性,比较了3种致病菌的粗LPS对中华鳖的免疫原性。试验结果表明,从3种致病菌中提取的粗LPS对中华鳖均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受免鳖的血清中存在对3种致病菌的交叉凝集抗体,与对照鳖相比,肾脏和血液中吞噬细胞对吞噬原的吞噬活性和对A.hydrophila活菌杀菌活性明显上升。说明在3种供试菌的粗LPS上不同程度地存在3种致病菌的共同保护性抗原。  相似文献   

19.
采用形态度量与框架度量相结合方法测量了13个地理区域的宽鳍鳃标本,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宽鳍鳃的形态变异主要表现在躯体纵轴及头部特征上。头部的形态变异大于躯体的形态变异。宽鳍鳃的分布没有明显的地理位置方面的南北和东西变化特点,各地理区域的宽鳍鳃应视为一个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