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寿桃贮藏保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中华寿桃贮藏保鲜研究开发的背景 中华寿桃是1998年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定名的桃中珍品。该品种呈仙果之形、色泽艳丽、风味极佳,最大单果重1100g。1999年9月在烟台召开的APEC世博会上令参观者赞不绝口。被有关果树专家评价为“目前综合性状最好的优质晚熟桃品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及为摆脱苹果、梨等滞销卖难的困境,山东各地又纷纷把中华寿桃、冬枣及大樱桃等作为发展重点,掀起了又一轮开发优新小杂果的热潮。到目前为止,仅莱西一市中华寿桃就达1334公顷,全国栽…  相似文献   

2.
中华寿桃栽培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寿桃是前几年发展面积较大的优良晚熟桃品种。通过栽培发现中华寿桃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不套袋裂果率高,土壤条件差的桃园果实着色不良,缺素症、细菌性穿孔病严重,疏花疏果不当造成果个小、产量低、品质差等。有的桃园由于管理粗放,几乎没有商品果产量,因而放弃对该品种的栽培发展。本文根据中  相似文献   

3.
中华寿桃是山东省牟平县发现的实生优系,该品种在牟平、栖霞因缺乏针对性技术措施,曾一度被毁伐,1993年引入莱西后,经当地科研人员及省内有关专家共同研究开发,已能使该品种丰产、优质、高效,创造极大经济效益。1名称的由来中华寿桃是由省内有关专家于1997...  相似文献   

4.
许文西 《果农之友》2012,(12):21+23-21,23
中华寿桃.是山东某县从民间栽培的晚熟桃品种中选出的一个极晚熟品种,成熟期在lO月上中旬,适逢国庆佳节,市场上当时桃果已十分稀少,经济价值很高。而且,该品种还具有个大、质优、易丰产、耐贮运等优点,投放市场以来,颇受商家及消费者的喜爱。但因其有越冬性差问题,成为限制该品种发展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衡水市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引入中华寿桃,现栽培面积60余hm2。目前该品种在成熟期易发生“褐心病”,即果核附近果肉褐变,降低了商品价值。为找出中华寿桃褐心病的发病原因,我们于2005年9月25日至10月20日对武强县、饶阳县的42户果农约15hm2中华寿桃果园进行了详细调  相似文献   

6.
目前,果树保护地栽培多数是促成栽培,提早成熟,而延迟栽培面积较少。为探索延迟栽培管理经验,1999年我们在山东省肥城市桃园镇李庄村进行了中华寿桃延迟栽培试验,成熟期比普遍栽培延迟30天左右,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1 栽培技术措施 试验棚地处山地,灌水条件一般,土层厚,属轻壤土,有机质含量0.9%,pH值为7.1。 1.1 品种主栽品种为中华寿桃,授粉品种为肥城桃,砧木为7年生肥城桃(留少量侧枝不进行改接以作授粉用)。于1997年4月初,采用劈接法高接中华寿桃,株行距为5米×5米。  相似文献   

7.
中华寿桃细菌性穿孔病的综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栽培中华寿桃经济效益高,但比较容易感染细菌性穿孔病,在沿海滨湖地区和排水不良的果园以及多雨年份,常严重发生,如防治不及时,易造成大量落叶、落果、烂枝,削弱树势,降低产量、果实品质,影响第2年结果。 防治方法:(1)园地选择中华寿桃栽植在涝洼地和粘重土壤,细菌性穿孔病发生严重,因而生产中应选土壤干燥、土质疏松、排水及灌溉便利地块建园。(2)避免与其他核果类果树混栽除中华寿桃易感染细菌性穿孔病外,李、杏、樱桃等核果类果树亦能感病,尤其是吉和李的感病性极强,如上述果树混栽于同一园内,往往成为果园中的发…  相似文献   

8.
《西南园艺》2004,32(2):31-31
中华寿桃近几年被炒得火热,在各类报刊杂志的桃苗广告中,几乎都有中华寿桃。由于它果个大,极晚熟(10月下旬成熟),套袋果色泽漂亮,脆甜可口,又较耐贮藏,被捧为桃中珍品、中华桃王。目前,其苗木售价居高不下。现在市场上的“中华仙桃”、“王母仙桃”、“99桃王”等实际上也都是中华寿桃。但专家认为中华寿桃不宜大面积推广,其原因有:(1)裂果率高,果心褐变病严重。如果不套袋,中华寿桃裂果率高达60%~70%。栽培实践证明,该桃在成熟期果心褐变病果率就达10%~15%,进入冷库后又迅速加重。(2)病虫害严重,管理难度大,生产成本高。中华寿桃容易遭受…  相似文献   

9.
马玉玺 《果农之友》2001,1(3):13-13
最近几年在各地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中华寿桃”新品种名称品牌大战。一种晚熟桃,经多家引种后,在短短2~3年内,竟变出了10多个晚熟桃新品种名称,特别是经有些新闻媒体宣传和广告后,迅速蔓延到全国。谁引种、谁改名称,到目前为止,新的名称仍在不断出现,致使全国的引种户真假难辨,造成了苗木市场的混乱,这是全国果树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了解一下中华寿桃的来历、栽培历史、生理特点及专家意见,帮助果农朋友们正确认识“中华寿桃”这一品种特性,走出引种“中华寿桃”的误区。1中华寿桃是一个晚熟桃品种…  相似文献   

10.
<正>中华寿桃属极晚熟品种,果实个大、肉多汁甜、外观美丽、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平山县自2002年春季引种中华寿桃,经过几年的栽培管理,已获得成功。目前,全县栽培面积近334 hm~2,涉及10多个乡镇、60多个村,最高667 m~2产量可达2 500kg·667 m~2收入2.5万元,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将中华寿桃春季管理技术总结如下。1修剪及花前复剪利用早春修剪,剪除病虫危害的枝条,刮除树干病斑及老翘皮,并集中烧毁,减少病虫来源;用20%~25%石灰乳涂刷树干,预防冻害和灼伤。花前复剪,在  相似文献   

11.
为了优化果品产业结构,我们于2001年引入中华寿桃速成苗10万株,在河南灵宝市阳店、大王、寺河等乡镇和果树实验场建园80hm^2,同时调查了中华寿桃的生长发育规律,摸索出其肥水管理等11项技术,推广于本市、三门峡等地区,获得了寿桃栽后第2年投产、第3年丰产、第4年高产的高效益栽培模式。2年生以后(含2年生)667m^2(亩)平均产量分别达到1038kg、2873.5kg、3985kg和4531kg。1~5a(年)总计产量12427.5kg,售价1.8元/kg,收益22369.5元,年均4473.9元,达到了一优两高效果。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华寿桃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寿桃是山东省莱西市选育的晚熟桃优良品种,以其果大、美观、质优、耐贮运等特点,被誉为"桃中之王".为探索该品种在莒县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我们于1998年春从莱西市引入苗木进行栽培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所历经13年杂交选育的冬季成熟、春节上市的极晚熟桃新品种——映霜红桃,原名冬雪王桃,在2010年10月l8日召开的鉴定会上正式命名为映霜红桃。此桃由冬雪蜜桃为母本,中华寿桃为父本杂交而成,具有六大特点,三种栽培模式。六大特点是:晚熟,耐藏,个大,优质,丰产,效益高。成熟期10月中、下旬,树上留果至11月上旬;冷库贮藏至元旦、春节;单果重216.5g,最大425g;  相似文献   

14.
中华寿桃是优良的极晚熟品种,果个大,平均单果重350g,口感脆甜,成熟期晚,在我县11月上旬成熟.为避免遭受霜冻为害,并适当延迟采收,1998~1999年利用大棚对中华寿桃进行秋延栽培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中华寿桃成熟期在10月上中旬,该品种具有个大、质优、易丰产、耐贮运等优点,投放市场以来,颇受商家及消费者的喜爱。本文整理了一些中华寿桃的整形修剪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平谷区已发展保护地桃树 50 0多公顷 ,树龄为 2~ 5年生 ,密度多为 1 .0m× 1 .5m ,主要品种有早露蟠桃、瑞光 5号、曙光、艳光、华光等 ,也有少量延迟栽培的中华寿桃。随着栽培方式的变化 ,主要病虫种类也发生了变化。保护地桃树主要病害有穿孔病、褐腐病、根癌病等 ;主  相似文献   

17.
中华寿桃是目前国内桃产区均有引种栽培的极晚熟优良品种,其经套袋,果实色泽红晕艳丽,个大味甜,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被视为桃中珍品。但据我们1996年以来试栽观察和多点调查认为,此品种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缺点,不适宜城市远郊、偏远山区等地区大面积集中开发栽培,现就此谈以下两点,仅供在引种栽培中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在桃树的生产栽培中,中晚熟桃如川中岛白桃、寒露蜜、中华寿桃等品种很容易发生果实裂果、缩果现象。除与品种特性有关外,还与栽培技术和自然环境条件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桃裂果、缩果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必须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9.
中华寿桃以晚熟、果大、鲜红、甘甜幽香、经济价值高、耐贮藏运输为主要特点,是一个十分有希望的优质特晚熟桃品种。1997年10月20日经山东省农业大专院校、果树科研单位、果树技术部门的专家、学者对莱西市河里吴家乡中华寿桃示范基地现场考评验收评价:“中华寿桃是我省桃类晚熟品种中最优良的品系,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全面摸清中华寿桃的生长结  相似文献   

20.
中华寿桃,具有个大、质优、易丰产、耐贮运等优点,颇受商家及消费者的喜爱.但其越冬性差的问题成为限制该品种发展的重要因子.为此对其越冬性进行了研究,解决了中华寿桃越冬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