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调查广西南(宁)一友(谊关)高速公路绿化植物现状的基础上,对高速公路边坡种植面积最大、出现频率最高的山毛豆(Tephrosia candida)、木豆(Cajanus cajan)、猪屎豆(Crotalaria pallida)、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糖蜜草(Melinis minutiflora)等5种主要地被植物的生物学、生态习性、生态功能、观赏功能等基本特征进行总结,分析与评价其在该高速公路边坡的适应性,探讨其栽培养护管理技术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宁夏石中、古王高速公路绿化工程为例,论述了高速公路绿化、立地条件、绿化类型、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宁夏古王高速公路全线干旱少雨,土壤沙化,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且沿途有沙害危害公路行车安全,同时公路建设又给沿线地区的自然环境、生态平衡及景观带来一定影响,并产生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提出了在工程设计和施工阶段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具体阐述了在边坡防护中采用的三维植被网、土工格室加三维植被网植草和鱼鳞坑种植灌木三种护坡方法以及沙害路段的治理、绿篱与防风林带的建立、中分带绿化、取土场植被恢复以及节水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4.
河北武安国家森林公园乡土地被植物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挖掘河北省南部地区的乡土地被植物资源,在对武安国家森林公园的长寿村、摩天岭、梁沟、青崖寨、朝阳沟等南太行山区域乡土地被植物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乡土地被植物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从生态价值、观赏价值和生长分布状况3方面对84种乡土地被植物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应用yaahp10.5软件进行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结果表明,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小红菊(Chrysanthemum chanetii)等12种乡土地被植物开发利用价值高;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达乌里黄芪(Astragalus dahuricus)、龙牙草(Agrimonia pilosa)等42种乡土地被资源开发利用价值较高;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狼尾花(Lysimachia barystachys)、小药八旦子(Corydalis caudata)等16种开发利用价值一般;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cum)、绶草(Spiranthes sinensis)等12种目前不适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宁夏古王高速公路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宁夏古王高速公路全线干旱少雨,土壤沙化,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且沿途有沙害危害公路行车安全,同时公路建设又给沿线地区的自然环境、生态平衡及景观带来一定影响,并产生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提出了在工程设计和施工阶段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具体阐述了在边坡防护中采用的三维植被网、土工格室加三维植被网植草和鱼鳞坑种植灌木三种护坡方法以及沙害路段的治理、绿篱与防风林带的建立、中分带绿化、取土场植被恢复以及节水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6.
宁杭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及防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准确地评价高速公路边坡5种常用灌木的生态防护效果,通过对宁杭高速公路绿化现状的调查,把试验取样地点设置在已建成的高速公路边坡,通过挖掘法挖取植物根系,观察根系的构型;使用根系分析仪测定根系的形态学指标(根长、根体积);通过简易的设备和直剪仪测定根系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综合分析根系的形态学指标和力学指标,测得5种灌木对于生态边坡的防护效果按照从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马棘(Indigofera pseudotinctoria)、夹竹桃(Nerium indicum)、伞房决明(Cassia corymbosa)、红叶石楠(Photinia serrulata)。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快速发展以及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边坡植被护坡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高速公路建设中被广泛应用。宝汉高速(宝鸡至汉中)从生态的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采用了边坡植被护坡技术,并在生态防护的基础上,兼顾良好景观的形成。根据目前国内外边坡植被护坡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综合运用植物学、水土保持工程、风景园林等诸多学科的知识,介绍了宝汉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护坡技术,探索了一条成本低、效果好、适合宝汉高速公路边坡实际情况的生物复合护坡十大理想模式,使生态防护既能满足护坡固坡、防止冲刷的工程要求,又能因地制宜。该技术与周围生态景观有机地相结合,促进我国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兰州市南北两山地被植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对兰州市南北两山面山地被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南北两山分布地被植物共85种,分属24个科65个属,优势种群为禾本科、菊科、豆科和藜科等。低矮灌木20种、草本64种(1-2年生草本地被植物56种,多年生草本地被植物8种)、藤本地被1种。地被植物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垂直结构较为简单,树种单一,灌木、草本的配置缺乏自然层次。  相似文献   

9.
滴灌技术在西部旱区高速公路中分带绿化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宁夏古王、银古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绿化工程采用滴灌技术进行灌溉所取得的经验及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总结了高速公路中分带绿化工程中水源的要求供水首部装置的安装、树种的选择、管网布置、地膜覆盖等一些经验.提出了滴灌管网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对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采用滴灌技术在设计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为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绿化灌溉采用滴灌技术积累了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边坡多以开挖出来的贫瘠生土和破碎岩石堆积形成,土壤营养元素、有机质等普遍含量低,探索边坡植物分布与土壤化学性质的耦合关系,对于保证边坡植物成活率、提高景观生态效果具有理论实践意义。以沪陕高速信(信阳)-南(南阳)段为对象,通过野外样地调查方法,冗余分析(RDA)探索不同土壤化学性质指标(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pH值)对边坡植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依据排序图显示的物种间相关性,可将9个物种分为种组Ⅰ(艾草、构树、扶芳藤)、种组Ⅱ(紫穗槐、高羊茅、白茅、荆条)和种组Ⅲ(黑麦草、燕麦)。土壤全磷和pH值对边坡植物分布具有显著影响(P<0.01),土壤全磷与种组Ⅰ、种组Ⅲ呈较强的正相关性,土壤pH值与种组Ⅱ呈较强的负相关性。种组Ⅰ适应分布在全风化岩生土路堤边坡上(试验段D),种组Ⅱ适应分布在全风化岩生土路堤边坡(试验段C)上,种组Ⅲ适应分布在填砂路堤边坡(试验段A)和亚黏土路堑边坡(试验段B)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高速公路边坡多以开挖出来的贫瘠生土和破碎岩石回填,土壤营养元素、有机质等普遍含量低,研究边坡植物在土壤养分梯度下生态位及其种间关系,对于理解边坡植被动态变化及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沪陕高速(信)信阳-(南)南阳段为研究对象,在样地植被调查基础上,采用生态位测度、方差比率法(VR)、基于2×2联列表的χ~2检验、OI指数分析方法,对边坡19个植物种的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进行分析。【结果】在土壤养分梯度下,一年蓬、葎草、石竹平均生态位宽度较低,在边坡群落中处于劣势地位;而黑麦草、紫穗槐、高羊茅等平均生态位宽度较高,在边坡植被中处于优势地位。19个植物种总体联结性表现为不显著负相关,χ~2检验和OI指数结果表明,负联结的种对较正联结的种对多。【结论】信南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生态位是物种对土壤养分利用的长期适应性结果,黑麦草、紫穗槐、高羊茅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都很大,生态适应能力强,对群落结构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种间联结性研究表明,绝大多数边坡植物没有较强的相互依赖或竞争态势,物种分布具有一定独立性,但独立程度较低,边坡植被恢复仍然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结合银川绕城高速公路边坡的环境特点,对爬山虎的生物学特点、银川绕城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植物的选择、藤本植物在公路边坡植被恢复中的作用等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就爬山虎在银川绕城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以玉簪、景天、萱草、鸢尾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对4种地被植物水分生理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旨在为今后太原市园林绿化中地被植物的选择配置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导致4种地被植物的离体叶片失水速率(RWL)、相对含水量(RWC)逐渐下降,水分饱和亏(WSD)逐渐上升,叶绿素含量下降或先升后降,初始荧光(F0)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逐渐上升,而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能转换效率(F′v/F′m)逐渐下降;4种地被植物水分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幅度不同,鸢尾变化幅度最小,其次为景天、玉簪,萱草变化幅度最大,4种地被植物抗旱能力依次为鸢尾、景天、玉簪、萱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太原地区常用地被植物及植被结构吸附PM_(2.5)等细颗粒物的能力。[方法]以太原市常用园林地被植物为试验材料,研究鸢尾、景天、玉簪、萱草4种地被植物PM_(2.5)等细颗粒物的吸附能力。记录2017年4—8月太原市PM_(2.5)浓度值,研究太原市夏秋季PM_(2.5)污染特征。[结果]4种地被植物吸附PM_(2.5)等细颗粒物的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玉簪、鸢尾、萱草、景天,其中白花玉簪吸附细颗粒物的效果最好,1 g鲜重、干重附尘量分别比八宝景天高4.4倍和2.0倍,吸附尘埃质量达到2.8倍,排序结果与其单位叶面积吸附PM_(2.5)等细颗粒物的能力相差不大;净化系数结果表明,3种植被结构净化系数均为正值,以大学校园中的乔灌草相结合的植被结构吸附PM_(2.5)能力较强;通过比较太原市PM_(2.5)浓度的季节性变化,发现太原市春末夏初PM_(2.5)浓度值偏高。[结论]地被植物对太原城市景观建设、调节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明确地被植物在城市公园中的景观应用,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记录并分析安徽省芜湖市内的赭山公园、镜湖公园、九莲塘公园、滨江公园(一期)和雕塑公园的地被植物应用状况。结果显示,5所公园常用地被植物共有94种,其中草本41种、木本53种,麦冬等7种草本及洒金桃叶珊瑚等32种木本地被植物应用最多;各公园的滨水区域地被植物应用各具特色,常应用迎春花、火棘等地被植物作为衔接。笔者就芜湖市公园地被植物应用方面提出了思考与建议,为城市公园地被植物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松  武敏  王君  薄伟 《山西农业科学》2020,48(2):249-254
为丰富太原地被植物种类,对引进一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宿根花卉和多年生球根花卉共34种地被植物进行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根据引进地被植物的观赏特性、生长特性、适应特性、经济特性的景观价值进行评价并分级。结果表明,34种地被植物可划分为3个等级,其中,Ⅰ级植物(>4.0)10个,具有观赏价值极高、生长特性极好、适应性极强等优点,可优先选择开发利用于太原市园林绿化;Ⅱ级植物(3.5~4.0)19个,观赏应用价值较好,可适度开发利用,按照植物特有特征和景观需求等来适度选择利用;Ⅲ级植物(<3.5)5个,观赏应用价值一般,可以酌情选择利用。此次引种评价分级可为太原城市园林绿化中地被植物运用和配置提供科学的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地被植物在净化空气、降低噪音以及保持水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通过调查统计焦作市常见地被植物及野生乡土植物资源,以期为其合理利用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调查结果表明:焦作市常见栽培地被植物共有87种(含种下分类单位),其中,多数为引种栽培种,本地种仅占35.6%。灌木类植物种类几乎与草本地被植物各占一半,但应用频度远大于草本地被植物,用于立体绿化的藤本类地被植物种类较少。初步筛选出豫北太行山区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野生乡土地被植物资源90种,包括观花类40种、观叶类23种、观果类11种和观姿类16种,初步分析了其园林绿化价值。另外,多种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也是具有利用潜力的地被植物。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上海杨浦公园中园林地被植物(以下简称地被植物)成功应用情况及部分地被植物品种、类别、习性、用途的介绍,验证了掌握植物生态习性在园林地被植物应用过程中的重要性,列举了地被植物在乔木、花灌木树坛,花境配置及草坪改建中的应用等作为上海地区公园及公共绿地中地被植物合理应用借鉴的可行性方案。文中概括了目前地被植物应用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相应解决的办法,预测了地被植物在上海应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银川绕城高速公路边坡绿化的若干生态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高速公路的环境特点及边坡绿化的功能,对银川绕城高速公路的边坡绿化植物的选择与物种多样性,边坡绿化植物的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功能,边坡植被恢复的生态学机制,边坡绿化的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内涵等若干生态学问题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对边坡绿化工程的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用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1,1-diphenyl-2-picryhydrazyl即DPPH)酶标仪法,对几种地被植物鲜叶的甲醇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活性进行了比较,发现酢浆草等地被植物鲜叶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活性都较弱,其IC50一般都在5.O μg/mL以上;同时发现所有鲜叶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活性都随着其浓度的增加和随着37℃下孵育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不同种地被植物的自由基清除活性不同,同一种地被植物因为生长状况和生长环境的不同其自由基清除活性也不同,其中感病的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表现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