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野生动物》2005,26(1):27-27
近日.中德合作四川省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保护项目在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办了“环境教育和展示技巧培训班”,来自德国经济合作部的专家为四川省29个重点自然保护区的33名高级管理人员授课.该培训作为中德政府合作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一部分.始于1996年。  相似文献   

2.
赴美考察湿地保护与环境教育见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赴美考察湿地保护与环境教育见闻陈克林,张从密,杨世和,赵连生根据林业部与美国内政部签署的中美自然保护协议书“关于湿地/水禽管理政策和环境教育项目”要求,由林业部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保护司、林业部音像中心、吉林省林业厅、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关...  相似文献   

3.
植物景观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和管理中有重要作用。通过扎龙自然保护区游客对植物景观的需求及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游客对湿地的环境教育有较高需求;(2)游客对植物景观的满意度与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及来源省份相关。基于游客对植物的感知、意愿和需求,对植物景观设计提出了建议:运用丰富的乡土植物合理设计观鹤区植物景观,使植物造景与鹤类展示相结合,改善观赏和摄影效果,适当进行遮阴空间营造,加强环境教育,提高游客的总体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关于自然保护区建设问题都是我国的热点话题,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营林发展的关系也一直都是我国的重点研究课题,建设自然保护区与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重点介绍了建设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并对自然保护区与营林发展的关系作了详细的解读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越来越迫切。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加剧了对环境的破坏,是生物多样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这已经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性的问题。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途径,是维护国家生态平衡与生态安全,同时又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因此,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普遍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并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文明和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台湾省的野生动植物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炳城 《野生动物》2007,28(2):28-30,45
本文介绍了台湾省的森林资源、主要的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以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科普教育等情况,提出了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草地环境问题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青海省草地环境问题的研究分析,认为导致草地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不合理利用,并提出了营造防护林、固定草地使用权、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利用太阳能等八条具体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8.
在红松洼自然保护区建设中,发展生态养殖是实现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为改善生态环境,必须构建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才能保障红松洼自然保护区环境建设稳步发展、协调发展,让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环境解说是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和环境教育活动的重要基础。本文根据环境解说系统的构成要素,基于重要性-表现性分析(importance performance analysis,IPA)方法,分析游客对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解说系统的满意度、各解说要素的重要性和表现性差异。结果表明:游客对昆嵛山保护区环境解说系统的满意度均值为(3.89±0.22),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受教育程度(F4,272=5.183,P<0.01)、职业(F7,272=3.575,P<0.05)、到访频次(F3,272=8.372,P<0.001)和出游目的(F6,272=6.759,P<0.01)。解说系统所有要素的表现性均低于重要性,游客期望值和满意度差异较大。需要重点改善的要素主要有:解说牌的维护和修复、解说牌数量充足和内容丰富性、解说词对保护区保护主题的侧重、解说员的专业性、游客中心内部设施。针对昆嵛山保护区环境解说系统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0.
闫文 《野生动物》1997,18(4):16-16
香港的米埔自然保护区闫文采访报道特殊的科学价值埔自然保护区位于香港新界西北,毗连后海湾,占地面积38OhmZnrtffi气候M暖湿润,红树林、基围及芦苇组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米埔自然保护区是国际重要湿地之一,也是数以百计的野生生物的栖息地。由于它多样...  相似文献   

11.
扎龙湿地丹顶鹤种群数量调查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野外调查以及人工驯养繁育丹顶鹤的数量统计,研究了近30 a(1981~2010年)扎龙湿地丹顶鹤种群的变动。结果表明,扎龙保护区野生丹顶鹤数量维持在300只左右,是我国最大的野生丹顶鹤繁殖种群,占世界迁徙野生丹顶鹤总数的25%,而这些主要得益于扎龙保护区再建区30 a来,通过严格管护、科学研究、社区共建、环境教育及实施有效补水等一系列举措,使保护区核心区生态完整性和原始性得以保持,湿地面积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5.7%,为丹顶鹤等珍稀濒危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同时保护区在人工饲养繁育丹顶鹤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丹顶鹤人工驯养种群达到300多只,已成为中国丹顶鹤人工驯养繁育科学研究基地,保护区探索出的人工繁育丹顶鹤的野化途径和方法,对野生丹顶鹤种群数量的补充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草地类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国内外有关自然保护区价值评估方面的大量研究成果为基础,总结归纳了目前自然保护区价值评估研究的主要形式,并结合草地类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及价值评估研究的现状,认为:1.草地类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应高于一般草地生态系统,尤其表现在基因资源价值、文化价值等方面,即在价值评估中对这些价值应特别考虑;2.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时空动态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应加强基于不同功能区的价值比较评估和价值时间动态评估;3.重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理论和方法的创新,研究符合中国国情的价值评估理论和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3.
草原类型自然保护区现状及其生态旅游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艾琳  卢欣石 《草业科学》2010,27(4):15-19
中国草原类型自然保护区的数量、面积以及保护区内资源有效利用的现状与全国其他行业所属自然保护区相比明显滞后。依托草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数量大、类型多、市场条件佳等优势,分析其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以及应该遵循的5个原则,即保护优先、科技先行、生态旅游与草原文化相结合、自然保护区和周边社区共同受益及可持续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概况及草地类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提出了积极申报草地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强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保护区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观鸟是一项陶冶身心、消除疲劳、接近大自然、科学性很强的活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鸟类资源丰富,是进行观鸟旅游和科普、科研的重要基地,本文主要构建了鸟类观赏性评估体系,并对保护区的鸟类进行了观赏性评估;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观鸟者对自然保护区和鸟类的认知度、喜爱度和观鸟的期望等等;并为保护区更好地开展观鸟旅游和科研、科普活动提出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了解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鼠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于2018-2019年采用铗日法对该区10种不同生境类型下的25个调查点进行鼠类调查,并对鼠类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捕获鼠类124只,分属3科6属9种;其中三趾跳鼠、子午沙鼠和柽柳沙鼠为保护区优势鼠种。聚类和PCA分析可知安南坝保护区鼠类主要分布于2个群落。荒漠耐旱群落广泛分布于保护区各生境,耐旱-喜湿混合群落主要分布在芦苇群系和水柏枝群系生境。在调查的10种生境中,芦苇群系生境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其他生境。除环境因素外,鼠类群落的多样性受群落内鼠种数目和物种分配的均匀程度2个因素影响。鼠类垂直分布表现出在1400~1800 m和2600~3000 m海拔分布的鼠种多,呈现出中间低两头高的趋势。由此可见,生境类型和海拔高度影响着安南坝保护区的鼠类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7.
开展生物多样性动态长期监测,了解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变化,探明生物多样性变化过程及影响因素是制定有效保护措施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在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10年野生动物多样性动态监测,新发现保护区分布哺乳动物7种、鸟类98种,内蒙古鸟类新纪录2种,内蒙古蛇类新纪录1种。但也未发现一些以往有记录的物种,需要进一步强化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探明物种变化的原因。后续监测工作引入了非损伤采集动物粪样提取DNA技术,从而深入了解保护区野生动物种群长期稳定的遗传学和空间分布特征,为有效管理自然保护区珍稀野生动物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8.
宁陕自然保护区是秦岭大熊猫保护区群的东缘地带,也是秦岭大熊猫保护区群向东延伸的纽带,更是秦岭大熊猫保护区群最有保护价值的保护区之一。本文阐述了宁陕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状况、建立的重要性及大熊猫的种群状况、社区经济概况、机构设置及管理情况,并提出了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及具体的保护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王万云  杨赵洁 《野生动物》2009,30(6):340-344
1965以年,秦岭地区共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25个(其中水利部门4处),总面积487 134.6 hm^2,占陕西省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7.8%。但由于保护区级别、管理体制、管理部门以及资金投资主体不同等原因,使秦岭地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效益。本文通过对秦岭地区现有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建设一个大自然保护区的思路,即建设秦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并指出适合秦岭地区保护区建设管理模式的优越性,提出了优化和改革秦岭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和完善运行机制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