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杏雌雄株的鉴别方法银杏又名公孙树、白果树,属银杏科落叶乔木,雌雄异株。其雌雄株可从其生长形态上的不同特征进行区别。1.雄株比雌株发芽早,但落叶又比雌株要迟,雄株的横枝比雌株要少一些。2.雌株的主干与主枝之间的夹角大,夹角可达50°,向四方平展,有时...  相似文献   

2.
银杏雌雄株的鉴别方法银杏又名公孙树、白果,属银杏科,落叶乔木,雌雄异株。其雌雄株可从其生长形态上的不同特征进行区别。一、雄株比雌株发芽早,但落叶又比雌株要迟,雄株的横枝比雌株要少一些。二、雌株的主干与主枝之间的夹角大,夹角可达50度,向四方平展,有时...  相似文献   

3.
一、雄林比雌株发芽早,落叶迟,黄村比雌株少。二、雌株的主干与主枝之间的夹角大(达50度)向四方平展,有时下垂,长势弱;雄株的主干与主枝央和小(30度左右),主干校挺直。三、同龄银杏树,雄株树冠形成晚,枝条层次清晰;雌株树冠形成早,枝多而乱。四、成龄银杏树,雄林短枝较短(l~2厘米).雌株短枝较长(可达10厘米)。五、雌林比雄林的叶片小,色绿、无刻线。六、雄株花芽大而饱满,顶部稍平,雌花芽瘦而尖;雄花序为桑芙状花序,外似桑植;雌花长在花模顶端,分作两又,外似火柴梗状。七、同龄银杏苗,雄株比雌株高,但茎干较…  相似文献   

4.
薛志勇 《云南林业》2002,23(2):17-17
银杏是异花授粉植物,雌雄不同株。雌雄株搭配不当会造成授粉不良,这是许多银杏园产量低的主要原因。银杏雌雄搭配的合理比例为20∶1或25∶1。但银杏在开花前很难区分性别。这对银杏的栽培十分不利。银杏性别早期鉴定有多种方法,现将2种农村较为适用的鉴别方法介绍如下,供栽培者选用。1形态鉴定法1.1看主干枝夹角雄株主干枝较挺直向上,分枝夹角为30°左右;雌株主干枝分枝下垂平展,夹角为50°左右。1.2看芽、叶分化时间雄株花芽分化早,落叶晚;雌株花芽分化迟,落叶早。1.3看叶形雌株叶缺刻浅且比雄株叶小些,雄株则正好相反。1.4看树…  相似文献   

5.
银杏雌雄识别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雌雄识别法邑龙仁银杏属雌雄异株植物,栽植时只有雌雄株合理搭配,才能保证连年丰产。近年来,随着银杏医药价值的被发掘,人们掀起了栽植银杏的热潮。因此,识别银杏雌雄很是必要,现介绍从形态上识别银杏雌雄的几种方法。苗期的不同:雄株侧枝与主干间夹角内有一较...  相似文献   

6.
银杏雄雌异株,辩别其果、苗、树雄雌,对育苗、栽培、管理及以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其辩别方法: 一、果:“其核两头尖,三棱为雄,二棱为雌。” 二、苗:当年育苗,雄树苗生长速度快,高于雌树苗一倍或半倍,雌树苗生长速度慢于雄树  相似文献   

7.
据笔者调查,桂北农户种植的银杏,仍有相当一部分苗木为实生苗,但由于种植户对银杏生长结实的特性不够了解,错误地认为实生苗只是结果慢几年而已,反正它总会结果的,因而对银杏多年生实生苗的嫁接没有足够的重视。这种状况,极不利于银杏产业的发展。银杏属雌雄异株植物,雌株开花后必须经雄花授粉才能结实。而雄株除了产生雄花粉外,没有结实功能。从理论上说,由播种产生的银杏实生苗,约有一半的单株是雌株,另一半的单株则是雄株。如果种下的是雄株,将来除了开雄花外,永远不可能结出银杏果实。如果种下的是雌株,开花结实约需25…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对我省南部毛白杨雌、雄株在沙地上的生长状况作了一些具体的调查和比较,说明了毛白杨雌株在沙地上较雄株具有一定的生长优势。但从全省来看,雄株远较雌株分布的范围广泛,而且木材材质较雌株紧密、坚实。至于雄株在其他适生的立地条件下,是否低于雌株,尚待进一步调查证明。另外,雌株每年在蒴果成熟期,果絮飞扬,对环境有不利影响,不适于做为城市绿化的树种。  相似文献   

9.
《山东林业科技》2003,(1):44-44
银杏属雌雄异株植物 ,栽植时必须做到雌雄的合理搭配 ,才能保证连年丰产 ,所以识别银杏雌雄是栽植时应该注意的问题。粗看银杏树 ,雌雄差不多 ,但只要仔细辨别 ,还是能从形态上予以区别的 :苗期的不同 :雄株侧枝与主是夹角内有一较大的叶片 ,雌株则没有。叶片的不同 :雄株叶片大 ,有较深的锯齿缺刻 ;雌株叶小 ,叶前端为浅裂。花与花芽的不同 :雄花序为柔荑状 ,外形似桑椹 ;雌花长在花梗顶端 ,分作两叉 ,外形如火柴梗。此外 ,雄花芽大而饱满 ,顶部稍平 ;雌花芽瘦而稍尖。树冠的不同 :同龄树 ,雄树比雌树高大。雄树形成树冠时间较晚 ,枝条层次…  相似文献   

10.
银杏叶枯病的研究:Ⅱ.发病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杏叶枯病在江苏各栽培地区普遍发生。病害在苗木上,6月开始发生,大树上一般较迟,8~9月为盛期,10月逐渐停止直至落叶。进入结实期的大树,雌株显著较雄株感病重。发病程度与培栽管理措施密切相关。施基肥比施追肥的地段上发病较轻;银杏幼树与大豆间作较与松树等间作的,亦发病较轻。水杉附近栽植银杏时,则发病加重。  相似文献   

11.
毛白杨为雌、雄异株。根据我们几年来的观察,发现雌株比雄株具有较强的生长优势,因此充分利用雌株的生长优势,是较快地提高林木蓄积量的有效措施之一。一、毛白杨雌株生长优势1973年以来,我们通过对雌雄紧邻,8—10年生的300株毛白杨进行实测,结果见表1。  相似文献   

12.
<正> 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是雌雄异株树种。1976年,我们在毛白杨丰产林调查中发现雌株个体普遍较雄株个体通直、高大、长势旺盛。以后又作了调查研究和实地测定,结果表明,雌株比雄株具有突出的生长优势。为了充分认识并且更好地发挥毛白杨雌株在林业建设中的作用,同时,为了便于今后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就雌雄株形态特征、生长进程、枝叶、根系生长情况及今后利用意见等问题提出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3.
沙棘雌雄株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卢崇恩  闫晋民等 《沙棘》1995,8(2):16-18
对沙棘雌雄株光合与呼吸以及氨基酸含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看出,雄株的光合,呼吸、叶片持水力和生长势均高于雌株,其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也有同样趋势,而雌株的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带比雄株多一条谱带。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广泛选集山东省各地银杏雄株良种壮苗,建立了银杏雄株资源圃。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根据树高、主干高、胸径、树冠形状、冠幅、花穗长度、花粉量、花期等指标,参照银杏授粉用良种标准,筛选出了003号和016号两个授粉雄株品种,为将来银杏良种选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江西省金溪县何源镇峡山黄家村白果坪场,海拔1300多米的天门岭山麓,一雄一雌两株树龄1000余年的银杏树长在一起。雄银杏树高35米、胸围7.5米、冠幅16.5米。雌银杏树高21米、胸围2.5米、冠幅8米。雄雌银杏胸围相差悬殊,枝叶却互相交织,俨然一对夫妻相依相偎、恩恩爱爱。每年3月间,雄银杏只开花不结果,花朵好似杨梅花;雌银杏只见黄色的小果粒渐渐长大。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出适合在遂昌县香榧雄树采穗圃中嫁接的香榧雄树优株枝条,以1#、2#、3#、东白湖4个香榧雄树优株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对接后2 a的主枝长度、新梢生长量和新梢杈枝数量指标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2#香榧雄树优株明显优于其它3个优株,其主枝长度64.40 cm、当年新梢生长量33.07 cm,与生长最差...  相似文献   

17.
通过高位嫁接,可以将银杏雌雄异株改为雌雄同株,既能实现雄株结果,又能增加雌株的授粉率,提高其果实产量。该文详细介绍了银杏雌雄株区别方法、植株树形和改接部位、嫁接适期、嫁接方法和接后管理等技术。  相似文献   

18.
用三种电泳方法连续四年对银杏雌雄株及形态上尚未分化出性别的苗木进行同工酶的测定,实验规模达数百株次,发现雌雄株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存在着有规律的差异,即雌株幼叶较雄株有较多的条带。形态上尚未分化出性别的植株幼叶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也有两种类型;一种与雌株中的相同,一种与雄株中的相同。酯酶同工酶谱在不同性别间,没有明显的稳定性差异。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可能成为鉴定银杏苗木性别的生理指标,值得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其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灌阳县观音阁乡文明村车田电旁有一条水渠。水渠边有两株三百年左右的重阳木。北边为雌株,高约20米,胸径75厘米,每年5~6月开花,11月果熟;南边为雄株,高约35米,胸径105厘米。一条直径为61厘米,长230厘米的根横跨水渠,把雌雄两株连结起来;两株主干对斜,雌株“偎依”着雄株,情同一对鸳鸯。人们称之为“鸳鸯树”。两树覆盖地面约一亩,枝繁叶茂,生长良好。雄林主干有一道伤痕,是一村民为烧死危害它的害虫不幸造成的。神奇的鸳鸯树@潘良孝@刘绪平@王鸽群  相似文献   

20.
2011年8月通过访谈、查阅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对贵州省古银杏资源的分布及生长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100~4000年生古银杏共有1969株,主要分布于遵义市和六盘水市;垂直分布海拔为300~1700m,集中分布800—1100m。其中75.96%为雌株,24.04%为雄株,雌雄比为3.16:1;树高最高为50.0m,最矮为2.0m;树龄最大为4000年,最小为100年;胸径最大为479cm,最小为26cm;其平均冠幅最大为40.0m,最小为1.0m。垂乳银杏有88株,复干银杏有35株,雌雄同株仅1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