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运用柯布-道格拉斯(C D)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了1995-2011年生产要素投入和农业技术进步等对主要油料作物产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对油料作物产量的增长贡献明显,其技术进步增长率呈现出增加趋势,其中油菜籽技术进步增长率高于花生和大豆;扩大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对于提高其产量的贡献较为明显,成灾率、农产品价格指数对主要油料作物产量增长的影响为负,要素投入对油料作物产量增长的影响较为显著,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2个农业大省1978-200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回归技术,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机总动力、化肥施用量、劳动力投入、播种面积、政府农业支出、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变迁都是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其中农机总动力、政府农业支出、化肥施用量、劳动力投入、播种面积的产出弹性分别是0.295、0.112、0.079、0.236和0.131;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对农业经济增长也具有显著影响,但农业贷款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采用甘肃省1990—2014年14个地市的面板数据,借助Translog生产函数构建了农业技术进步测算模型,并将广义农业技术进步定量分解为狭义农业技术进步、规模报酬收益变动和技术效率变动。结果表明,狭义技术进步是广义技术进步最主要的构成部分,狭义技术进步又以中性进步为主;能够获得稳定的规模收益,技术效率水平较高但改善极不明显;物质投入是甘肃省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技术进步贡献仅次于物质投入,农业劳动力效率低下,耕地负效应显著;甘肃省农业发展仍处粗放阶段但已逐渐向集约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4.
运用C-D生产函数和波动的一致性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贵州农业波动的特征和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农业波动频繁而剧烈,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2次中期波动,目前有望进入第3个中波的回升期;当前,畜牧业已成为贵州农业增长和波动最重要的构成因素;贵州农业波动的直接影响因素主要是资本投入,其次是科技进步、政策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显著,劳动力数量投入的影响不显著;农村居民收入、农业贷款、市场价格和农业基建投资是贵州农业波动很重要的间接影响因素,其中,农村居民收入和农业贷款对贵州农业波动的影响大于市场价格和农业基建投资。  相似文献   

5.
为山东省农业经济增长提供政策参考,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和索洛余值法,测算并比较1991—2013年山东省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和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该时期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4.77%,资本投入的贡献率为53.70%,劳动力和土地投入的贡献率分别为-1.56%和-0.02%。农业技术进步在农业经济增长中占据主导地位,且其贡献率呈上升趋势。资本投入在农业经济增长中仍具有重要作用,而劳动力和土地投入的下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农业科技资源投入是推进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关键。本文基于新疆2001—2020年时间序列数据,采用VAR模型分析新疆农业科技资源各要素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新疆农业科技资源各要素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而农业科技资源对短期偏离均衡的调整力度为106.93%;农业科研开发活动经费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农业技术人员数量之间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是长期良性状态。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可知,就短期而言,农业科技资源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总的来说,农业科研开发活动经费投入、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农业技术人员数量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具有不稳定性,四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复杂。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山东省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为山东省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结合C-D生产函数和横截面时间序列混合数据,利用主成分回归和岭回归分析2009~2012年各投入要素对山东省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技术进步、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是山东省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其中,技术进步是关键因素.农药、化肥、农用塑料薄膜的使用已不是农业经济增长主要来源.农业劳动力、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投入量减少,未能有效促进山东省农业经济增长.[建议]应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生态农业,以促进山东省农业经济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8.
付集贤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816-19818
分析了陕西省经济发展现状,表明陕西省经济增长速度快且稳定性良好;GDP总额和固定资产投入持续增长。根据1978~2008年陕西省31年的时间序列统计数据,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实证研究了固定资产投资和劳动投入对陕西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推动陕西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资本和劳动投入,即陕西省经济增长方式仍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陕西省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资本和劳动对陕西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66.9%和33.1%,投资是陕西省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增长的源泉。  相似文献   

9.
主要探讨农业技术对甘肃省经济的影响。首先采用C-D生产函数和索洛余值法,利用SPSS软件对甘肃省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总产值的增长率和贡献率进行测算与分析,然后分析农业总产值对甘肃省经济总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983年~2007年农业技术进步对甘肃省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份额为,而农业总产值将近占甘肃省经济总产值的1/4,说明农业技术对甘肃省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应加强对农业技术的改进。  相似文献   

10.
王朗  沙景华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23):195-199
基于河南省18个地市的面板数据研究了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对河南省18个地市财政支农总额进行现状分析,而后构建了面板数据模型估计各地区财政支农和农业GDP的关系。结果显示,河南省绝大多数地区财政农业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不同地区贡献程度不同,作用最强的是鹤壁地区,最弱的是驻马店和周口地区。就其余农业生产要素而言,劳动力对各地农业经济增长没有显著贡献,说明农业劳动力相对富足;资本投入在相当一部分地区没有显著作用袁说明目前河南农业有无效投资等现象;耕地面积对农业经济增长作用显著,是重要的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11.
基于农业生产函数模型,采用岭回归方法,以黑龙江省垦区和普通农区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了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投入对不同类型农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黑龙江垦区投入要素弹性系数均高于普通农区,科技进步速度快于普通农区,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的生产方式优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2)劳动、资本、土地等投入要素对垦区及普通农区农业产出影响均有显著作用,垦区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普通农区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3)科技进步对垦区与普通农区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5.3%、42.5%,是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垦区应发挥其科技、管理和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与周边普通农区的合作,因地制宜培育和形成合理的场县(市)合作模式;普通农区应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优化农业要素投入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中国农业经济增长模式与其他国家的异同,研判未来农业经济增长潜力,本研究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从生产要素视角出发测度本世纪以来不同生产要素对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并就不同农业经济增长模式进行国际比较。结果表明:1)2000—2019年,资本对中国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83.6%,是农业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能;全要素生产率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2%,近年来贡献水平有所上升;土地、化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8%和4.4%。2)国际比较发现,多数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以全要素生产率为农业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的发展阶段,发展中国家农业经济增长仍是以资本驱动为主。3)通过不同发展阶段比较发现,随着一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农业经济增长模式将逐步由投资驱动转换为全要素生产率驱动,而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仍表现出较强的资本依赖性,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将成为决定中长期农业经济增长速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投入要素的适宜供给力度,文章在全面分析研究国内外关于土地投入与经济增长情况以及我国1981~2005年土地投入、资本投入、技术投入及劳动投入对中国经济贡献的基础上,根据2020年耕地保有量的底线18亿亩对土地投入规模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从1992年开始,我国要素投入已经开始向技术投入方向转变,其中技术投入所占贡献已经占相当的比重,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8.48%;到2025年,经济增长对土地的需求会相对削弱。  相似文献   

14.
海南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省20多年来,海南农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利用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应用海南省18个市县1991~2009年的面板数据,定量分析农业资本存量、农业从业人口、耕地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投入等因素对海南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资本存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及耕地面积对海南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显著的,但贡献程度不高。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海南农业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农业科研成果在农业投入、农业人力资本的共同作用下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为相关政府部门和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运用ADF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经济方法和扩展的C-D生产函数对农业科研成果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农业科研成果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农业科研成果和农业资本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呈正相关,而农业劳动力与农业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农业科研成果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仅为25.4%,仍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建议]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合理配置支农资金,确保支农资金落实到位;加强农业科研投入力度,增加农业科研成果产出,提高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水平;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升农民技术水平,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余霜  李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749-8751,8757
以四川省典型丘陵农业大县——泸县为例,根据1980~2009年的数据资料,在对数据进行检验的基础上,运用OLS方法拟合了一个多元线性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投入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内,泸县劳动力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不存在因果关系;长期内,泸县土地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有反向影响;不管长期还是短期,化肥、机械及资金的投入对于泸县的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伍国勇  刘烨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255-4256,4269
根据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以2004~2008年我国农业经济数据为基础,对资本、劳动力、土地及化肥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作计量研究。结果表明,对资本、劳动力、土地及化肥等生产要素对农业的总贡献达65.24%,贡献总额达73053.31亿元;化肥施用量对农业发展的贡献最大,达38.30%,贡献量为42886.91亿元;农业机构总动力(资本)的贡献达25.41%,贡献量为28453.17亿元;土地与劳动力的贡献率也分别达到0.16%和0.38%。最后有针对性提出加强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和有效利用,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农业省份之一,贵州省粮食生产产值在其国民经济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贵州省1993—2012年粮食生产的相关数据,运用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建立了贵州省粮食生产影响因素初始回归模型,之后运用逐步回归法对上述回归方程进行精确性调整、相关性检验和异方差性检验,得到最佳拟合回归方程。通过对回归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粮食播种面积和化肥施用量是影响贵州省粮食生产的关键因素,并认为在粮食播种面积受限、化肥施用量达到使粮食边际产量开始递减的极限背景下,资本投入和农业技术进步是提高贵州省粮食产量的新途径。因此,贵州省应该通过有效保护耕地、稳定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改善施肥结构、加大农业资本投入和技术投入等措施来保证本省粮食的稳产增产。  相似文献   

19.
利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下同)农业要素投入产出数据,基于农业要素收入份额存在较大差异的基本国情,从时间和空间维度放宽传统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产出弹性为固定常数的假定,通过构建时空异质弹性生产函数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同地区、不同阶段农业要素投入、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978—2017年,中国农业要素投入呈现出劳动力减少、资本存量增加、资本深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特点,不同地区农业要素投入存在明显空间异质性;反映技术进步的全要素生产率在改革开放初期较快增长,近年来增速明显下滑,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速达到2.4%,高于中部地区的1.6%和西部地区的1.6%。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时空差异性要求未来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需要更注重地区农业比较优势的发挥,在推进农业资本深化的同时,从基础设施和制度安排出发加快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相似文献   

20.
赵强军  赵凯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6):1270-1273
在对我国1992~2008年农业生产效率测算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资本及劳动力对于我国农业增长的贡献率,通过分析得出:在研究期间土地对于农业的产出弹性为1.444;土地投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保持在10.16%;研究后期各要素投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较前期趋于无序.针对以上结果提出:在以后农业生产中应重视农业要素投入的稳定性,达到要素投入的长期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