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种提取方法测定大野荞植物叶中的黄酮含量(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水浴提取和超声提取2种方法测定大野荞植物叶中的黄酮含量。[方法]采用水浴提取和超声提取2种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大野荞叶中总黄酮含量。[结果]测定大野荞物叶中黄酮含量的最适波长为420nm,超声提取法和水浴提取法所得大野荞叶中平均总黄酮含量分别为5.26%和5.40%,且水浴提取法所得平均总黄酮含量极显著高于超声提取法。[结论]该研究结果对改进荞麦黄酮含量测定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2种方法测定荞麦黄酮含量的效果。[方法]采用水浴提取和超声提取2种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大野荞叶中总黄酮含量。[结果]测定大野荞植物叶中黄酮含量的最适波长为420 nm,超声提取法和水浴提取法所得大野荞叶中平均总黄酮含量分别为5.26%和5.40%,且水浴提取法所得平均总黄酮含量极显著高于超声提取法。[结论]该研究结果对改进荞麦黄酮含量测定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大野荞的遗传变异及其与栽培荞麦的关系,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以甜荞(Fagopyrumesculetun)和苦荞(F.tataricum)为对照,对大野荞(F.megaspartanium)不同收集系合计24份栽培和野生荞麦种子的谷草转氨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谷草转氨酶同工酶酶带共8条。不同物种的酶带数为3~6条,甜荞和苦荞分别有3条和4~5条,其特征谱带分别为GOT-2和GOT-1。而大野荞有3~6条,18个大野荞收集系可分为3类:类I,含甜荞特征谱5GOT-2,不含苦荞特征谱5GOT-1,绝大多数大野荞收集系(W1~W8、W10~W13、W15、W17、W18)是这种类型;类Ⅱ,含苦荞特征谱5GOT-1,但不含甜荞特征谱5GOT-2,仅包含原产湖北和湖南的收集系W9和W14;类Ⅲ为既含苦荞特征谱5GOT-1,也含甜荞特征谱5GOT-2,包含的大野荞收集系为原产湖南的W16。试验所用的3个荞麦种类(甜荞、苦荞、大野荞)几乎都含有谱带GOT-4和GOT-5。结果显示,大野荞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丰富。  相似文献   

4.
为了充分开发太和香椿资源,利用乙醇超声提取法提取了太和香椿茎、叶、花中的总黄酮,并用酶标仪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香椿叶中的总黄酮含量为3.79mg·g~(-1),花中的总黄酮含量为1.24mg·g~(-1),茎中的总黄酮含量为0.88mg·g~(-1),其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该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太和香椿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3种多年生荞麦植物中的23个居群的菜用品质进行评价,采用蒽酮法测定各植株顶端不同季节及不同茎段的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1)多年生荞麦顶端幼叶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并随节位数降低而减少;2)春季含量最高,与夏秋两季的差异水平达极显著,夏秋两季之间差异不显著;3)3种荞麦中,大野荞、毛野荞的可溶性糖含量较高,差异不显著,硬枝万年荞可溶性糖含量最少,与大野荞的差异显著,与毛野荞的差异不显著。结论:筛选出可溶性糖含量较高的8个多年生荞麦居群,其顶端3个茎节的可溶性糖含量为10.23%~15.37%,春季适宜采摘顶端3~4节食用,夏秋季采摘顶端1~2节食用。  相似文献   

6.
以70%乙醇为溶剂,运用超声辅助和加热回流法提取了五色梅(Lantana camara L.)根、茎、叶、果和花中的总黄酮.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五色梅根、茎、叶、果和花中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五色梅花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6.16%,其次是叶,含量为3.54%,根、茎和果的总黄酮含量依次为0.18%、1.76%和1.17%.五色梅叶的乙醇粗提物具有有效的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  相似文献   

7.
罗布麻总黄酮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罗布麻不同器官和不同月份的叶、茎中总黄酮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罗布麻叶与茎中总黄酮含量有显著的差异,叶中的含量明显高于茎中的含量。不同月份之间茎和叶的总黄酮含量变化也较明显。罗布麻不同器官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从低到高的顺序为:茎、花、果、根、叶。  相似文献   

8.
合理开发利用木豆资源,研究木豆不同品种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23份木豆种质间、器官间总黄酮含量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木豆不同品种间叶和花的总黄酮含量为2%~4%(11M010除外),荚的总黄酮含量大多分布在2%以内。以早熟、中熟、晚熟3个品种为研究材料,其叶片、荚皮、叶柄、籽粒的总黄酮含量分别为:3.25%、2.23%、0.84%、0.22%,且存在极显著差异;比较不同成熟度木豆叶的总黄酮含量,新叶(4.09%)的总黄酮含量极显著高于成熟叶(2.98%)和老叶(2.69%)。  相似文献   

9.
王燕  陈庆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678-18680
[目的]探讨甜荞、苦荞和大野荞的高分子量种子蛋白亚基。[方法]利用SDS-PAGE电泳法对18个不同地方居群的大野荞、3个甜荞和3个苦荞收集系的高分子量种子蛋白亚基进行研究。[结果]从这3个物种的24个收集系中,在高分子量区域(20-70 kDa)共发现12个不同的种子蛋白亚基谱带,种间差异大,种内差异小。3个物种在种子蛋白亚基分布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约30%的谱带相同。其中,甜荞发现有9个谱带,含1个独特谱带(SSP33.71);苦荞有8个谱带,含不同于甜荞的2个独特谱带(SSP39.15和SSP29.35);大野荞有7个谱带,不仅含有苦荞的独特谱带,而且其谱带分布与苦荞极为相似。[结论]该研究为荞麦品质遗传育种、种间系统关系、高品质种子蛋白亚基基因工程等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紫苏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尧  庄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75-18776
[目的]测定紫苏(Apocynum venetum L.)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方法]选取紫苏果实、花、根、茎和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紫苏不同部位中总黄酮含量有很大的差异,其含量大小为:叶〉根〉果实〉花〉茎。[结论]该研究可为有效开发利用紫苏提供参考价值;紫苏根中总黄酮含量比花、果实中高是一大发现,可为紫苏根的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利用粳稻02428突变体的RIL群体336个F9家系,对糙米中总黄酮和生物碱等2种功能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异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种功能活性成分在F9家系间均有较大的变异,其中生物碱含量变异最大,总黄酮变异最小,变异系数分别为55.87%和22.67%.②剑叶宽与总黄酮含量(0.135**)、结实率与生物碱含量(0.130**)呈极显著相关;穗下节长与总黄酮含量(0.127*)、秕粒数与生物碱含量(-0.125*)呈显著相关.③剑叶宽、穗下节长与总黄酮含量、秕粒数与生物碱含量的相关关系主要是直接效应,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129,0.250和-0.298;结实率与生物碱含量的相关主要是通过株高、剑叶长宽、穗颈长、穗下节长、1~2节长、穗长、实粒数、秕粒数的间接作用,说明剑叶宽、穗下节长、秕粒数和结实率可作为高含量总黄酮、生物碱水稻品种选育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表现类型平贝母的有效成分总生物碱的含量差别,为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声法提取法提取平贝母中的总生物碱,并采用比色法测定其含量。[结果]平贝母常见的绿茎绿叶品系的总生物碱含量为0.170 3%,紫茎紫叶和紫茎绿叶分别为0.180 7%和0.183 0%。[结论]不同表现类型平贝母在总生物碱含量上没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南瓜茎、叶、花中总黄酮的提取和测定表明,南瓜花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为3.04%,叶和嫩茎含量分别为2.51%和1.36%。  相似文献   

14.
野生罗布麻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及其在茎叶中积累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制订吉林省西部野生罗布麻的采收时间,采用HPLC法和分光光度法对罗布麻地上部各器官中重要生物活性物质黄酮类化合物及主要成分槲皮素的积累动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茎与叶中总黄酮的积累在盛花期为低谷期,此期前后为双峰值特征;花与叶中总黄酮和槲皮素的含量高,为药用最佳有效部位;花的最适采收期为7月中旬,叶的最适采收期为8月下旬。  相似文献   

15.
甘草内生真菌的分离及产黄酮类化合物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草根、茎、叶中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并采用黄酮物质显色反应法对42株内生真菌的发酵液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共得到菌株42株,其中26株分离自根,9株分离自茎,7株分离自叶。其中10株菌的显色反应呈阳性,说明能够产生黄酮类物质,这10株菌中,有7株来自根,1株来自茎,2株来自叶。进一步利用比色法对这10株菌发酵液中的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菌株GF1-8、GF3-5、GF3-2有较高的黄酮产量,发酵液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0.138mg·mL-1、0.125mg·mL-1、0.102mg·mL-1,3株菌均分离自根。  相似文献   

16.
生长期穿龙薯蓣氮、磷、钾养分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穿龙薯蓣不同生长时期的根、茎、叶、果(花)为试材,测定了氮、磷、钾含量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根茎中氮、磷、钾含量在营养生长期、根茎旺盛生长期和枯萎期有很大波动,且营养期高于根茎旺盛生长期和枯萎期;植株地上部分茎的氮、磷、钾含量均低于叶和果(花),果(花)除花期外氮含量低于叶片,钾含量高于茎和叶片。  相似文献   

17.
章艳玲 《农学学报》2019,9(1):59-61
为了比较金银花茎、叶和花中的化学成分含量,采用了硫酸-蒽酮法、苯酚-硫酸法、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考马斯亮蓝法、茚三酮呈色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金银花茎、叶和花中的黄酮类物质、维生素C、绿原酸、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和维生素C含量均为叶>花>茎;而绿原酸、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为:花>叶>茎,虽然花中含量最高,但叶和茎中也有一定的含量;可溶性糖:茎>花>叶;多糖含量:茎>叶>花。这为金银花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烤烟对不同土壤类型中镉的吸收及其分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烤烟对不同土壤类型中1.0~2.5g/kg镉的吸收及其体内分配。试验结果,添加2.0g/kg以下镉对烤烟生长影响较小,但烟叶中已大量积累。地上部分在未添加镉时,镉含量大小顺序依次为紫色土、水稻土、红壤。而地下部分则为红壤、水稻土、紫色土;在添加镉时。都是水稻土、紫色土、红壤;且不同土壤类型积累镉能力均有所不同。随着施镉量的增加。烟株各器官镉含量和总量均呈递增趋势,但增长幅度均呈下降趋势。现蕾期未添加镉时,各部位镉的含量大小顺序依次为叶、根、花、茎;当施用镉时。各部位镉的含量大小顺序为叶、花、茎、根。其中,烟叶是镉累积最大的部位,而花的镉累积上升最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