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骏  贺德军  张素华  张钟鸣 《农技服务》2011,28(12):1679-1680
进行了水稻旱育秧沼液浸种不同时间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沼液浸种能提早出苗、提高出苗率、成秧率,控制立枯病发生,促进低位分蘖的产生,增强根系活力,显著提高移栽秧苗素质,移栽后低位分蘖产生量大,有利于提高成穗率,增加有效穗和千粒重,从而提高单产2.99%~10.7%,沼液不稀释直接浸种,适宜时间为12~36 h。  相似文献   

2.
张玺 《现代种业》2011,(1):55-56
沼液浸种是一种经济高效的种子处理方法,与清水浸种相比,沼液浸种可使种子发芽率、分蘖率提高30%以上,亩平均增产6—10%,增收25元左右。  相似文献   

3.
(1)在6℃~7℃低温胁迫下,绝大多数品种(组合)沼液浸种24小时比沼液浸种48小时的成苗率平均高9.22%;(2)不同浓度沼液浸种24小时或浸种48小时,与对照比较,成苗率均有较大提高,一般达极显著水平。对参试大多数品种(组合)以75%浓度浸种的效果最佳。(3)沼液浸种对秧苗的耐冷性效应,品种(组合)间有一定差异,所要求的沼液浓度和浸种时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
李万梅  向明文 《现代农业科技》2007,(17):144-144,149
沼液浸种、沼肥肥效试验结果表明:用沼液浸种,出芽率、成苗率分别比对照高4.2%、3.9%;沼肥旱育秧,可增加分蘖数、根条数,减少黄根;大田移栽用沼肥代替化肥,增产率为5.5%~10.7%,表明沼肥优越的肥效。  相似文献   

5.
沼液不同浸种时间对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马铃薯沼液浸种试验结果表明,沼气发酵液浸种能使马铃薯增产,浸种5 h和7 h马铃薯增产11.5t/hm2和 12.4t/hm2,增幅达36.8%和39.6%;浸种对增加大著率有促进作用,浸种5 h的马铃薯大薯率比对照提高9%。建议适合的马铃薯沼液浸种时间为5~7h,从商品马铃薯生产角度考虑,建议浸种时间为5h。  相似文献   

6.
通过沼液浸泡稻种育秧和叶面喷施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沼液浸种可提高发芽率、成秧率和分蘖率,叶面喷施沼液可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两者并用,更能提高水稻产量,是生产上值得推广的一项辅助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7.
水稻施用沼液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稻上利用沼液进行浸种、旱育秧苗施肥、追施分蘖肥试验。结果表明,沼液浸种比药剂浸种每公顷产量增加190.88kg,增2.1%;纯收入增加377.67元,节约成本15.00元。大田期用沼液追施分蘖肥比同田常规施肥每公顷产量增加619.8kg,增6.8%;纯收入增加1564.38元,节约成本118.47元。水稻大田期施沼液示范2.73hm^2,比邻田常规施肥每公顷产量增加696.9kg,增7.8%;收入增加1442.58元/hm^2,2.73hm^2稻田施沼液增收稻谷1902.5奴,增收经济收入3938.18元。用沼液追施分蘖肥时,沼液用量以分蘖肥的氮肥量为标准,减少氮肥用量的1/5~1/3,每公顷增施沼液31.5~52.5t为宜。  相似文献   

8.
廖诚  徐亮 《贵州农业科学》2007,35(B07):59-60
为合理应用沼液提供依据,通过沼液浸种与喷施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沼液有促进水稻伸长,促进幼穗分化,提高结实率的作用。处理C(沼液浸种48h,淋施沼液2500kg/667m^2,移栽8d、21d、31d各喷施1:1沼液水1次)产量最高(596.74kg/667m^2),较对照增产8,36%;其次为处理B(581.99kg/667m^2),较对照增产5.68%;处理D(CK)产量最低(550.72kg/667m^2)。  相似文献   

9.
沼液浸种在早稻生产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了沼液浸种在早稻生产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沼液浸种能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成秧率。发芽率分别较浸种灵浸种和清水浸种提高3%和5%,成秧率分别提高5%和10%。沼液浸种可防治水稻恶苗病,还能明显改善作物经济性状,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选用优质沼液,水稻品种准两优517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方法,探索在水稻生产中沼液不同浸种时间(沼液连续浸种36h,沼液浸种12h、晾6h、再浸12h、晾6h、再浸12h),沼液不同浸种浓度(沼液按1:1兑水浸种,沼液原液浸种,清水浸种)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沼液浸种时间对水稻产量无显著差异,浸种浓度对水稻产量达极显著差异,两者的互作效应明显,尤其是以A2B1组合表现最佳,单产为823kg/667m^2,比A2B3组合增产6.2%;其次是A2B2组合,单产为816kg/667m^2,比A2B3组合增产5.3%。  相似文献   

11.
研究阐述在RICAM模型系统、专家知识系统和实时信息收集处理系统支持下的水稻调控决策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使RICAM与RICOS联结,形成具有显著生产管理功能的决策系统。  相似文献   

12.
早籼配米配方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改善低质早籼米的食味,探讨早籼配米机理,采用混料设计法进行配米试验,并对得出的16大体上配米配方的米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种,3种,4种基米的配米中,4种基米的有最好和最稳定的食味;(2)晚籼米、糯稻质早籼米的食味,配米在拼配时要考虑其基米来源差异性,特别是香米作为基米有助于配米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我国食用粳米生产加工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评述了中国粳米生产加工现状、存在问题,展望了中国粳米的发展前景,提出了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更新观念,提高质量;加强研发,综合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A major component rice varietv of Xiangwanxian 9 (a late Indica variety) with 13.1%, 15.6% and 18.3% of the moisture was respectively mixed with three ad-ditive varieties in 13% of moisture at ration of 7:3 for processing assorted rices. Head rice recovery of the treatments was determined 24 hours later. Analysis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 in the effects produced by the component varieties, their moistures and the component variety moisture.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水稻主栽及区试品种抗病性鉴定和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6~ 2 0 0 0年对 335份江苏省水稻主栽及区试品种进行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 :在被测的各种水稻类型中 ,籼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比粳稻好 ,而在粳稻类品种中 ,杂交粳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又略强于常规粳稻 ;粳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比籼稻强 ,常规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比杂交稻强 ;大部分被测水稻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6.
施用化肥对稻瘟病发生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施用化肥对稻瘟病发生程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化肥种类,不同施肥用和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稻瘟病发生程度有一定的影响.从控制稻瘟病的角度来看,在N:P:K为4:2:1的情况下,施肥纯量为210-240kg/hm2最为适宜,稻瘟病发病程度最轻.施用钾能增强水稻植株抗病性,降低叶稻瘟病的发生程度.从水稻各生育时期施肥比例来看,以基肥:蘖肥:9叶期调解肥:穗(粒)肥为3:3:1:3为宜,稻瘟病发病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7.
用粒形判别对古栽培稻属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元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对普通野稻、籼稻和粳稻的已知的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和粒重共5个性状变量进行分析,分别获得上述3组稻总体的粒形判别函数,经回报检验,精确度达92.3% ̄93.3%。用这一方法对古栽培稻的粒形属性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2001~2005年江苏省水稻区试品种(系)抗病性鉴定和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2001~2005年,对江苏省水稻区试和预试品种(系)808份进行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在被测的各种水稻类型中,籼稻品种(系)对稻瘟病的抗性比粳稻好;在粳稻类品种(系)中杂交粳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又略比常规粳稻好;粳稻品种(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比籼稻好;常规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明显比杂交稻好;大部分被测水稻品种(系)对纹枯病的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9.
稻曲在稻穗上的分布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稻曲在稻穗及稻穗小枝梗上的分布特点,对2010年早稻稻曲病发病稻田收集的180份病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180份样本中共有稻曲630粒,其中258粒分布在稻穗下部,占40.95%,中部306粒,占48.57%,上部66粒,占10.48%,稻曲主要分布在稻穗中、下部;稻曲在稻穗上的分布特点是随着病害加重,分布于稻穗下部的稻曲所占比例逐渐减少,中部稻曲所占比例逐渐增多,而上部稻曲所占比例在各个病级稻穗上变化不大,稻曲在小枝梗上的分布无明显规律性。  相似文献   

20.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旱育免耕抛栽、小苗机插、盘育免耕抛栽、油林免耕套播、常规栽插等5种栽培方式下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与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油林免耕套播可抑制水稻苗瘟和叶瘟的发生,5种栽培方式对穗颈瘟和纹枯病的发生程度有一定影响,对稻曲病的发生没有影响;小苗机插偏方式下二化螟的发生较轻,其它4种方式之间发生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