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雪芹 《茶叶》2018,(1):30-33
中国茶文化的兴盛始于中晚唐。陆羽著《茶经》,首次将饮茶作为一种艺术引入茶文化中,并融入茶文化以道家美学思想。本文旨在探析唐代茶诗中道家思想出现的原因。唐代是诗的盛世,也是茶的兴盛时期,茶诗的出现,是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茶的养生功效和自然属性,与道教的长生观,以及道家崇尚自然的美学观点是相契合的,使得茶在道教修炼成仙的过程中显得极其重要。同时,茶所具有的隐逸身份,使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的唐代文人,在仕途遭受挫折后,以茶为契机,将精神寄托于道教的神仙之境或隐于道家的青山道场中,以求得灵魂的解脱。  相似文献   

2.
茶是自然的产物,能够吸收天地之精华。茶道将人看作是宇宙的精气神,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茶道是自然与人文的相结合。道教重视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道家思想与茶道密切结合在一起,非常重视自我意识。茶道吸收了道教的精髓,融入了道教的范畴,形成了茶道天人合一,淡泊守静的理念。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和茶道的自然主义有着共融之处,二者互补,为中国茶文化和道教的传播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李丽施 《茶叶》2005,31(4):256-259
中国茶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蕴涵着深刻的宗教文化基础。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茶道与道家思想理念深厚悠远的渊源关系。道家学说为中国茶道注入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并把崇尚自然,崇尚朴素,崇尚真的美学理念以及贵人、重生、保生尽年的理念贯彻其中,树立了茶道的灵魂,为中华茶文化乃至中华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历史上,儒家、道家、佛家这三大派别的哲学理论构成了我国传统哲学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茶文化的历史在我国可以追溯到神农时期,而在韩国也展现出不同的风采。由于茶文化思想本身就蕴含着一定的禅意,因此与我国的传统哲学思想在内容上有许多相通之处。中韩茶文化中有关于生命的追求、自然的生长法则以及茶学精神等内容均可与道、儒、佛这三家的哲学思想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对此,本文分别从中韩茶文化中蕴含的道教哲学思想、儒家哲学思想、以及佛家哲学思想这三个方面出发探讨中韩茶文化中蕴含的传统哲学思想,希望能够对当前中韩语言文化的对比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中国茶文化需要传承和弘扬,而在传承中国茶文化的过程中,要实现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通过对中国茶文化的平等、自然的朴素思想的研究,可以看到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是一致的,而充分发挥出茶文化内蕴的平等、富足的朴素理念,有助于促进社会道德和文化意识的内化,更好地实现中国与世界的沟通与交流,塑造出包容、平等的文化意识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6.
茶道,是茶文化之内核. 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在本能和理性的享受中走向完成品德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中国茶道包涵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导引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简称"七义一心"). 儒家重视礼义引控之和,体现中和之美;道家倡导纯任自然之和,体现无形式、无常规之自然美;佛家推行超越现世的主客体皆空的宗教式之和,体现规范之美.中国茶道并蓄儒释道三家"和"思想之精华,突出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这正是区别于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  相似文献   

7.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藏着儒释道哲学思想之精髓,作为茶文化的物质载体——茶服,是茶文化精神内涵的外化表现形式,既折射茶文化蕴藏的精神文化底蕴,又将完美地呈现出儒家之中和之美,道家之自然之美与佛学、禅意的雅韵赋予茶服使之形成独特的韵味。本文以茶服作为研究对象,概述茶服界定与发展以及茶文化内涵,进而重点在于分析茶服设计中历史文化内涵,最后分析茶服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旨在指导当代茶服设计。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我国茶文化在传达的精神内容方面与我国儒家、道家文化有诸多相融之处。而我国的国画区别于西方画作最大的特点在于国画色彩承载了儒家、道家等学派所追求的静谧、恬淡、自然生活状态之愿景。茶文化与国画色彩在精神旨意上的共鸣为国画色彩在茶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对此,本文先简要介绍了国画色彩的表达特征,然后分析了茶企包装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后集中探讨了国画色彩在茶企包装设计中的创意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9.
王玮 《福建茶叶》2017,(11):170-171
我国不仅是茶叶的故乡,更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茶文化,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与我国传统文化交融碰撞,特别是在与诸如儒家、道家和佛教等哲学思想融合后,茶文化从单纯的文化领域上升到了精神的范畴。其中,作为中国文化之宗的儒家思想,对茶文化的影响十分巨大,它所蕴含的知行合一、德智统一、学思结合的精神内涵,让茶文化变得更有教化意义,这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续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茶文化是人们在饮茶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其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积累、深化,茶文化是不断推动文化发展的后续力,在许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将自然和社会融入在一起,是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之一,其与中国传统儒道文化相结合,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是人类不断实践探索出来的。马克思思想和茶文化都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同时又对实践不断体现出其中相契合的方面,对于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马晓俐 《中国茶叶》2006,28(4):44-44
本书分“青城山与都江堰”、“中国道教的发展与饮茶之风的形成”、“中国道教饮茶养生之道”、“青城山道茶的悠久历史”、“道家的茶道和茶礼”及“道茶的识别及冲泡程序”共六章,并附有“青城山与中国道教名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徐金华著,全书共6.5万字,中国茶叶杂志社读者服务部有售,邮购价29、90元,每包装另加3元挂号费,联系人:张辉,电话:0571-86650119。  相似文献   

12.
《茶经》是我国茶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其译介工作在我国茶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以西方译者卡朋特的译本为例,首先分析了《茶经》的文化内涵与翻译原理,而后从《茶经》中所蕴含的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传达,分析了译本的得与失,以期为后续翻译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也融合了我国的多种优秀文化,包括儒家、道家、佛教等思想。茶文化具有优秀的文化内涵,对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互联网传播技术快速发展、推广应用十分普及的当今社会,互联网的功能早已不再局限于发明之初的信息传递与信息共享,它成功地超越了时间的限制,缩短了空间的距离,成为人们相互交流与互动的媒介。这也改变了大学生的交流学习模式。在互联网时代,应用茶文化来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需要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将茶文化与素质教育进行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4.
茶的故乡在中国,在几千年前的原始社会,中国人就发现了茶的药用价值。大约两千年前,中国人开始把茶当作一种饮品来饮用,同时在魏晋时期"清谈之风"以及儒家、道教等宗教思想的影响下,中国茶文化开始形成和发展。一千多年后的大航海时代,让东方和西方开始接触并来往,而茶作为中国的特有之物,受到了西方社会特别是英国人的喜爱,并先后在英国贵族文化和英国工人阶级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与中国迥然不同的英国茶文化。中国茶文化和英国茶文化有着各自的文化、社会、历史背景,而两种茶文化的内涵则集中展现了茶与文化相结合后所产生的种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吴晓蓉 《广东茶业》2013,(Z1):28-32
茶艺作品"天池花魂"是将凤凰天池、乌岽山古树单丛山韵花香与潮州市花白兰花紧密联系,茶席主题为"天池秀白兰"。借池叹人,咏花传神。表达的内涵在传统的元素中加入了天池,融入花魂之茶文化以及潮汕人文精神,较好地体现了创作思想与内涵。背景音乐的选配、解说词的编创、背景图画的点缀等方面的创作和表演形式与手法诠释的动作,均为潮汕茶文化的创新与提升,更注入了新的表达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6.
丁振宾 《福建茶叶》2016,(7):235-236
中国传统茶文化中蕴含有深邃的"茶道"精神。它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与中国传统儒家、道家、释家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与精神的"茶道"文化。中国的茶道精神讲究"重生"和"贵和"的思想和理念,而这种茶文化中所蕴含的茶道精神与现代足球运动精神不谋而合,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足球这个团队竞技的体育项目之中,传达了对生命潜能的挖掘和团队精神的和谐与配合,在足球运动中融合和表达了中国传统茶文化中的茶道精神,体现了健康的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其在两千余年的形成过程中,汲取了大量其它文化和精神思想,如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齐家",道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等。这些精神文化内涵对中华民族人文品质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刻影响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性格和社会人文形态。对于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目前存在的"重专业、轻人文"的偏差,传统茶文化则有着不容小觑的人文教育意义。由是言之,将中国传统茶文化与当今高校体育课程进行融合,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体育课程目前存在的这些缺陷,促进高校体育生文化水平以及道德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郑巍 《福建茶叶》2016,(12):318-319
茶古籍是茶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人们准确认知茶文化的重要途径,译者在翻译时应当特别注重其中的文化内涵,确保这些深层意义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不会流失或变形。本文首先介绍了茶古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认为其内涵主要由儒家思想中的“礼”与“度”、道家思想中的“道法自然”以及佛家思想中的“静心参悟”构成,而后阐释了茶古籍文化内涵的翻译方法,指出译者应该在全面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立足于两种文化之间的异同,采取适当的翻译方法对这些内容加以诠释,促进中国文化在国际文化舞台中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陶德臣 《中国茶叶》2004,26(2):33-34
陆羽<茶经·七之事>详细记载了传说中的神农氏到唐朝数千年的饮茶史事,其中有南北朝梁代刘孝绰<谢晋安王饷米等启>一条,全文如下:"传诏李孟孙宣教旨,垂赐米、酒、瓜、笋、菹、脯、酢、茗八种.气苾新成,味芳云松.江潭抽节,迈昌荇之珍;疆场擢翘,越葺精之美.羞非纯束野麏.( )似雪之驴;鮓异陶瓶河鲤,操如琼之粲.茗同食粲,鮓颜望柑.免千里宿春,省三月种聚.小人怀惠,大懿难忘".该段文字涉及到两个人,一是晋安王,二是刘孝绰.刘孝绰有名有姓,可核可查,惟晋安王何许人也?<中国茶文化经典>第24页注①中说:"晋安王:宋武帝子刘子勋,封晋安王".其实这里的晋安王应为梁武帝萧衍之子萧纲即位皇帝前的封号,受封时间是南朝梁武帝天监五年,即公元506年.而宋孝武帝刘骏子刘子勋,受封晋安王的具体时间是南朝宋大明四年,即公元460年.两人虽均受封过"晋安王",但受封时代不同,又非同一人,故不能混为一谈.<中国茶文化经典>的注释者不但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而且把宋武帝与宋孝武帝混为一谈,不可不察.  相似文献   

20.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人思想的核心,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世思想,“仁义礼智信”的伦理思想,“中和”思想皆深深地影响了文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当文人与茶结缘,茶诗成为文人思想的表现媒介,文人寄情于茶,以茶会友,以茶寓理,儒家思想的治世观、伦理观、中和观等也就自然在茶诗作品中流露出来。本文旨在从众多茶诗作品中挖掘儒家思想,从而探讨儒家思想对我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