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茶揉捻加压技术探讨施巨盛(浙江省文成县农业局)炒青绿茶要求条索紧结、国直、匀整,有锋苗;烘青绿茶要求条索紧细完整,有锋毫。绿茶外形形成的基础是揉捻。因此,首先要求揉捻叶达到一要叶条,不要叶片;二要园条,不要扁条;三要直条,不要弯条;四要紧条,不要松...  相似文献   

2.
二、炒干工序的研究1.概述:炒青绿茶炒干的目的是散失水分,发展香气滋味,进一步做紧条形。要求毛茶含水量达到4—6%,绿色绿汤,香高味醇,条索紧结、园直、匀整。炒干过程影响品质的主要因素是热和力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在一定的制茶设备条件下,干燥技术——温度、时间、投叶量等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重外形的外销眉茶,要求外形条索紧直,有锋苗,不宜短钝。眉茶毛茶、又叫炒青,其外形优劣直接影响成品茶的质量。另外,炒青条索弯曲,精制加工时工艺繁复,功效低,也容易走科;同时,在多次切断过程中,不但碎茶增加、降低制率,而且成茶的条索也较短钝,缺少锋苗。为此我们近年来对眉茶初制技术及机具作了一些改革,取得较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炒青绿毛茶审评时,对外形条索园紧,完整,有峰苗等因素有严格要求。以外形定级,内质提等。说明做好干毛茶外形条索尤为重要。各档茶成条率高低影响着精制成品茶的制率高低,对提高经济效益有着深远意义。揉捻是形成绿毛茶成条率高低的主要技术关键之一。然而,迄今茶叶工作者对揉捻技术的掌握往往是单纯机械地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各档茶的揉捻标准是不够科学的。而且加压原则轻—重—轻,概念较为含糊,使操作者难以掌握运用,往往造成茶条松、扁、碎的现象。鉴于此,笔者就多年生产经验,提出浮浅之见,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炒青绿茶已由传统的手工制法过渡到机械化生产。如何保持炒青绿茶传统的优良品质,克服存在的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创新是当务之急。当前,炒青绿茶品质的常见“病”,主要有:一、烟焦味;二、短秃断碎;三、香气低沉;四、条索松扁;五、不耐冲泡;六、绿茶不绿。这些“病”的形成,涉及较广,本文仅从采制技术上粗浅的分析其成因。  相似文献   

6.
青茶的包揉技术是整理青茶外形的重要工序。促进和形成青茶外形条索的紧结、沉实和弯曲。同时弥补、辅助揉捻和做色的不足。即经包揉技术处理后,不仅外形符合青茶的要求。而且有助于青茶类的茶汤较醇厚和耐泡,这一技术环节。按传统技术制法:闽南是手工小袋布包揉(每包约2~3斤干茶),闽北是人工人袋布包揉(脚踩包揉每袋约8~10斤干茶)。82年闽南革新出6CB23型卧式包揉机,该机适用闽南小袋包揉。闽北引进试用后,由于多种原因致不能适用:(1)、产量较集中,习惯大袋包揉以达到一定功效。适  相似文献   

7.
枸杞叶茶制作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枸杞叶茶的制作工艺,探讨了烫青、炒青、微波火力杀青,以及不同烘炒方式对叶茶感官质量、茶汤色泽、茶香和叶茶复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选取生长期为6~15 d色泽较好,水分适中,厚实饱满的枸杞叶最为适宜,炒青则更容易彰显出茶汤的香气;烫青时采用质量分数0.04%乙酸锌和0.02%亚硫酸钠的混合溶液进行烫青,4%的蔗糖溶液和0.3%氯化钙硬化液浸漂可改善叶茶的组织状态;烘制能较好地保留叶绿素的含量,能保证茶汤的悦人色泽,但香气和口感欠佳;枸杞叶茶采用处理烫青和炒制为最佳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8.
舒绿,以“条索细紧,汤色黄绿明亮,有兰花香,滋味浓厚,叶底柔软”的品质特点,在市场上享有声誉。当前,由于制茶技术和茶园管理中存存一些问题,导致舒绿品质下降,主要表现在茶叶断碎率高。炒青毛茶的粗松和断碎,与鲜叶质量有一定的关系。据笔者在晓天茶区的粗略调查,老茶园树势衰退,新茶园采摘过度,鲜叶叶质瘦弱,老嫩欠匀,不能分级付制(客观条件不具备);这是产生断碎最基本的原因。再是制茶技术,特别是干燥技术掌握得不够恰当。如滚毛坯过于,一般均达五、六成,有的甚至达七成多,因此炒坯时间相应缩短,不能充分地理条做形,使条索松散。另  相似文献   

9.
石亭绿     
石亭绿是属于炒青绿茶,品质风格独特,以“三绿”、“三香”而闻名中外,石亭绿外形条索紧结,成茶色泽银灰绿,汤色碧绿、叶底嫩绿(稍暗),谓之“三绿”,香气芬芳馥郁,带有杏仁香,绿豆香及兰花香,谓之“三香”,香气清高持久,滋味浓厚甘鲜,回味生津,有“极度提神”之说。石亭绿主产于南安县丰洲公社桃源大队莲花峰不老亭,不老亭全为石建,称石亭寺,故所产绿茶称石亭绿。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普文国营农场,手工生产蒸青绿茶——云针。品质特征,条索紧直细嫩似针状,呈现深绿色,鲜润光滑,汤色青绿明亮,香气高长鲜爽,滋味醇和回甜,叶底嫩绿匀整,无花杂等现象。一、鲜叶采摘:采一芽一叶及一芽二叶半开展,芽叶大小要匀齐,老嫩要一致,叶色浓绿,茶梗不能采长,不采无芽头茶,不采紫芽、黄叶等,不带鱼叶。采摘时动作要轻,防止揉破,折断芽头、叶片。保持鲜叶的新鲜,鲜叶应现采现制,  相似文献   

11.
叶根轩  叶东 《茶业通报》1997,19(1):44-44
一、天然兰花香型毛峰茶的品质特征(一)外形:条索紧直、色泽翠绿、白毫显露。(二)内质:香气呈兰花香型,清高持久;滋味鲜醇爽口;茶汤清澈明亮;叶底匀绿成朵。二、天然兰花香型毛峰茶的采制技术(一)鲜叶的采摘要求:春茶首批、秋茶均可。以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为标准,鲜叶采摘应在早晨露水干后进行。采后的鲜叶不得紧捏手中或紧压在笼中,及时送厂摊凉,以确保鲜叶质量达到嫩、净、匀、鲜的要求。(二)加工技术要求:1.凉青:鲜叶进厂立即用竹苈薄摊,摊叶厚度1.5厘米左右,每隔2~5小时将两筛拼成一筛,结合拼筛进行轻翻…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黄山银钩,系近年来综合运用我国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的传统制作技术创制的新名茶,产于我省歙县黄山茶区的大谷运乡岱岭一带。其品质特征是:色泽黄绿油润,条索细紧,弯曲如钩,白毫显露。开汤以后,香气清高持久,滋味浓醇爽口,回味生甘。叶底黄绿匀齐,汤色黄绿明亮,堪称绿茶中的珍品。  相似文献   

13.
张明汉 《茶业通报》1999,21(3):27-27
“安徽红茶”以拼配产品为主,近年也有少量加工产品原箱出口。其工夫茶拼配原料祁红工夫、池红工夫又分别以祁红毛茶和池红毛茶为原料精制加工而成。1 祁毛红:是以祁门县为产地的红毛茶。高档毛茶条索紧细,色泽乌黑油润,汤色红艳有明显“金黄圈”,滋味醇厚,回味甘,具甜香。低档茶梗头偏重,色泛枯红,香气仍有,但不明显。祁毛红身骨重实,条索挺直,精制工夫茶制率高,但收购价格略高。2 池毛红:是指石台、东至、贵池以及黟县等地所产的红毛茶。制法上与祁毛红相同,但毛茶品质水平相对较低。贵池、石台、东至、黟县所产毛茶因…  相似文献   

14.
绿茶的香气     
煎茶(Sen—Cha)是日本最欢迎的绿茶。这种茶外形卷曲,由嫩的芽叶,通过蒸、揉和烘干过程制成的。制造过程开始阶段,通过蒸能保持鲜叶的绿色。日本九洲地区生产釜炒茶(Kamairi-Cha),采用类似于中国炒青绿茶制造方法。日本和其它一些亚洲国家,绿茶有很多种类和等级。每种绿茶的香气差异很大,感官评茶人员根据它能准确的评定出茶季,制造过程,甚至能辩别出茶树生长的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15.
毕彩虹  潘科  薛泽程 《茶业通报》2006,28(4):157-158
以福鼎、巴南9号、川种三个中小叶种的鲜叶为原料,采用鲜叶采摘摊放杀青摊晾初揉烘二青摊晾复揉解块毛火摊晾足火的加工工艺流程加工成烘青绿茶;以混合样为对照,对各茶样密码审评和常规理化品质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品种的品质:巴南9号最优,福鼎次之,川种最末。  相似文献   

16.
车色是利用茶条与筒壁以及茶条与茶条之间的相互摩擦而使茶条磨光上色的。它是外销绿茶的眉茶精制加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序,是形成条索紧结光滑、绿润起霜的眉茶外形品质特征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的各大、中型绿茶精制厂基本上都有两次车色过程。车色机的机型不外乎正八角棱柱的小滚筒和瓶式正八角棱台的大滚筒两大类。  相似文献   

17.
我省炒青绿茶历史悠久,劳动人民通过长期实践,不断总结提高,创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初制技术。这是我省绿茶品质优良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对这套传统初制技术作了较大的改革,比较普遍采用的,大体上可分为“制茶坯”和“理茶”,也叫“再加工”两个阶段。“制茶坯”即鲜叶通过杀青、捻揉、干燥制成八、九成干的茶坯。“理茶”即对八、九成干的茶坯进行整理,一般把茶坯筛分成四段,即上段(四号筛面)、  相似文献   

18.
眉茶是安徽省传统出口商品,近年来质量不稳,主要表现在外形条索粗松毛糙,净度差,色泽欠调匀,身骨轻飘,下段多;高档眉茶汤色黄,中低档眉茶汤深黄显红,叶底红梗红叶原因是多方面的,仅就精制加工上提出一些改进意见,供商讨。一、做好毛茶进厂验收和入库毛茶水份检测工作。毛茶验收和入库毛茶水分检测是一项重要工作。在毛茶验收中,一定要将劣变茶、红梗红叶等不符合加工外销的茶叶剔出做  相似文献   

19.
郑莲森 《茶业通报》1992,14(1):38-39
成品拼配是一项细致而又复杂的的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毛茶进厂验收,经过拼配付制产生各路半成品筛孔茶样400余只不等,再以这一群体拼配成为同级品质水平的整体。要求符合各级的加工统一标准样外形内质二大项目、八个因子规格。外形指条索、整碎、色泽、净度,内质指香气、滋味、水色、叶底嫩匀度。力求各个因子品质平衡,切实防止产生忽高忽低。做到严格对样加工,严格对样拼配、严格对样出厂。  相似文献   

20.
简讯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于六月九日至十六日,在北京召开制订七个炒青绿茶(毛茶样)标准化座谈会。出席代表有:国家商品检验总局、国家标准局、供销合作总社科技局、茶畜局、两所高等院校茶业系、中国茶叶研究所和茶蚕加工研究所,以及各省茶叶公司的看茶干部。成立制订绿茶标准化小组,分配各项任务到各单位,限二年内完全任务,提出实施方案。本刊下期发表关于这方面的来稿,推动茶叶标准化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