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豫北地区夏直播花生面积逐年增多,但部分花生主产区因品种选择不当、连作重茬、田间管理方式粗放等,造成花生连年减产。为提高花生产量,从备播、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阐述了豫北地区花生夏直播高产栽培技术,以期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2.
单粒精播对夏直播花生生育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单粒精播对夏直播花生的个体发育和群体结构以及产量的影响,以‘花育22号’花生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麦茬夏直播花生单粒精播(SS)和双粒穴播(DS)在相同密度条件下的植株发育动态、叶片生理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夏直播花生单粒精播在生育前期的主茎高和侧枝长均高于双粒穴播,而在生育后期则低于双粒穴播,但差异不显著。单粒精播在各个生育期的主茎节数、主茎绿叶数、分枝数和叶面积指数均高于双粒穴播,尤其是分枝数差异显著。夏直播花生单粒精播在饱果期和成熟期的叶片SOD、POD、CAT活性和叶绿素含量以及净光合速率均高于双粒穴播,而其MDA含量低于双粒穴播,其中在成熟期除了CAT活性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指标均显著差异。夏直播花生单粒精播的单株饱果数增多,单株果重增加,荚果产量显著高于双粒穴播。夏直播花生荚果产量与单株果重和叶片净光合速率极显著正相关,与经济系数、主茎绿叶数、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麦秸覆盖与否对土壤理化性质、夏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在花生夏直播平作模式下,调查麦秸覆盖与不覆盖处理的土壤物理性状、土壤酶活性、花生营养、生殖生长及产量、品质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麦秸覆盖后,产量、饱果率、出仁率比未覆盖分别降低5.2%、9.8%、0.66%。麦秸覆盖显著影响了土壤理化性状,使得土壤温度、张力、容重、脲酶活性下降,土壤湿度、孔隙度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加;同时,覆盖还影响了花生的营养生长,麦秸覆盖后显著降低了花生的主茎高、侧枝长、叶面积和叶片SPAD值;与不覆盖相比,麦秸覆盖降低了花生的开花量、果针数和结果数,最终导致产量降低。麦秸覆盖可改善土壤不良的理化性状,但覆盖后地温降低,延缓了花生的生育进程,不利于当季花生的生长发育及结实。研究结果为麦茬夏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的集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有机肥不同用量对花生土壤田间微环境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种植条件下,以春花生鲁花14、夏直播花生丰花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三个有机肥用量,探究花生在不同有机肥用量的条件下对花生田间土壤微环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的pH值,显著提高土壤总孔隙度、毛细管孔隙度、非毛细管孔隙度、土壤容重,大大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活跃微生物量和土壤呼吸;使用潜力有机肥,春花生夏直播花生分别增产16.19%、16.01%。  相似文献   

5.
花育30号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用094-9/95-l与9629-1-0杂交后系统选育(094-9/95-1引自美国,9629-1-0选自8130/79266的杂交后代),2009年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定为2011年山东省花生主推品种之一。该品种高产、优质,符合出口标准,适宜北方花生产区中高肥水地块,作为春播大花生品种推广利用。2010年引进了该品种,进行了播期、密度等适应性栽培试验,并在高产示范片中进行了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6.
花生是砂壤土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作物,也是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麦套夏花生面积持续扩大。基于此,总结花生种子处理技术以及麦后初花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的重点管理技术和方法,为同类适用地区提供简化、高效的麦套花生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合理的氮磷钾用量配比能明显改善花生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增加经济效益。为了明确潮土区高产夏花生施肥中氮磷钾最佳配比用量,通过大田试验,设置氮磷钾肥各4个梯度,研究不同肥料配比对夏花生产量、干物质累积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钾肥4种梯度下,用量分别为N 120kg/hm~2、P_2O_5 90 kg/hm~2和K_2O 120 kg/hm~2时产量与经济效益最高,在试验基础上通过方程拟合得到最佳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为126.2、95.8和137.6 kg/hm~2。花生干物质累积量在膨果期前增长加快,差异达到最大,膨果期后增长速率放缓。幼苗期至开花下针期为养分累积量的关键时期,此时对氮磷钾的需求量为氮钾磷。由养分累积量与干物质之间的关系得出花生对N、P_2O_5和K_2O 3种养分吸收比例为5.5∶1∶2.7;不同的氮磷钾肥配比下,花生的百千克籽粒养分吸收量是有差异的,合理的氮磷钾搭配下花生每形成100 kg荚果需要吸收氮、磷、钾养分量为4.82、0.79和2.57 kg。综上,潮土区高产夏播花生氮、磷、钾肥配比为126.2、95.8和137.6 kg/hm~2能够显著提高产量、养分吸收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花生不同种植方式对田间土壤微环境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了春播覆膜(CBFM)、春播露地(CBLD)、麦田套种(MT)、麦田露地(MTLD)、夏播覆膜(XBFM)和夏播露地(XBLD)6种花生种植方式。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花生田间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微生物量碳、活跃微生物量、土壤呼吸及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微环境和花生产量具有明显影响。花生春播覆膜和麦田套种种植提高了土壤孔隙度、毛管和非毛管孔隙度,增加了细菌和放线菌数,降低了土壤容重和真菌数,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活跃微生物量及土壤呼吸速率,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分解和有效化;花生覆膜种植可明显增加荚果产量,春花生覆膜的增产作用大于夏花生覆膜,麦田套种的花生产量最低。因此,在一年一熟的春花生产区应以覆膜种植方式为主;在小麦花生一年两熟的花生产区,可以推广收麦后直播花生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植方式夏花生开花物候与结果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完成传统两年3作区麦套花生向夏播花生种植制度的改革,全面研究夏直播花生生育规律,本试验通过池栽试验,研究了麦套夏花生、夏播起垄覆膜、夏播起垄露地3种种植方式下花生开花物候进程和生殖特征,并对变化动态进行数学分析,探讨不同种植方式下花生开花物候指数和结实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夏播起垄覆膜处理可加速花生前期生育进程,出苗至始花期缩短8 d左右,提高开花同步指数,使得花期更为集中。夏播起垄覆膜处理较麦套处理花生单株最大开花量提高4.9%,果针数增加20.0%,下针盛期延长7 d,单株结果数增加20.0%,单株饱果数增加15.8%,荚果体积提高12.2%。试验说明夏播花生同样具有高产潜力,夏播起垄覆膜处理荚果和籽仁产量均为3处理中最高,分别为5 196.3 kg?hm?2、3 439.95 kg?hm?2,比麦套处理高7.7%、7.7%,比夏播起垄露地处理高20.0%、31.1%;出仁率夏播起垄覆膜处理和麦套处理基本一致。试验表明,通过地膜覆盖等措施,能克服花生生育期短、荚果饱满度不够等限制因素,有利于提早结果和结果集中,保证了荚果数量和荚果的充实,为高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花生高产种植技术及应用推广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多年来,各地区都在研究其高产种植技术,并希望实现技术的大面积应用推广与实践,有效促进各地区花生的大面积持续丰产、稳产。基于此,以我国南方花生高产无公害种植栽培技术为背景,探讨了花生各方面技术实践细节,并阐释其技术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在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前锋镇实施了花生灰膜双料覆盖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应用项目。通过项目区的技术示范,使大面积增产达12%以上或节本增收达18%以上;辐射带动示范村及周边村花生种植面积达300 hm2。从品种选择、播种及田间管理方面简述了花生灰膜双料覆盖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不同产量水平下花生功能叶片氮素代谢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田栽培条件下, 研究了不同产量水平下花生功能叶片中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重点阐述超高产水平下花生功能叶片氮素代谢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自花生初花期, 不同产量水平的功能叶片中, 硝酸还原酶(NR)活性均呈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 超高产与高产花生相比无明显差异, 但明显高于一般产量花生; 不同产量水平功能叶片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活性变化呈单峰曲线, 峰值出现在结荚期, 超高产花生功能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明显高于高产花生和一般产量花生, 而且在生育中后期活性下降速度慢; 功能叶片中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未表现出规律性变化, 但超高产花生明显高于高产和一般产量的花生; 超高产花生功能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明显高于高产花生和一般产量花生。研究认为, 超高产花生叶片氨的同化能力、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合成能力均明显高于高产花生和一般产量花生, 而且衰老缓慢, 功能期维持时间长。  相似文献   

13.
2019年4−9月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代表区内开展直播覆膜花生分期播种对比试验,以研究区常年稳定通过15℃初日为播期对照处理,利用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方法,对6个播期处理的花生发育进程、生长量及产量因素等进行差异性分析,通过计算气候保证率的方法筛选最佳播期。结果表明,花生发育期时长随播期推迟而缩短,播期过早时苗期气温偏低会导致出苗率低进而影响产量,播期过迟时苗期易遇高温天气造成旺苗或灼苗同时出现开花−下针期缩短,进而使苗株和荚果数减少,影响产量形成,而适期播种避免了早播或迟播的不利因素,加之荚果成熟期饱果时间长,利于产量积累提升;过迟播种的花生易发生前期旺长后期早衰的现象,而适期播种的花生生长量分配均衡协调,更利于干物质从“源”到“库”的转移,从而增加荚果重量;过早或过晚播种的花生均较对照减产10%以上,而适期播种处理的花生产量和百粒重均明显优于其它播期;试验年的适宜播期处于日均气温稳定通过13~20℃初日期间,多年适宜播期一般为4月26日−5月9日,最佳播期为5月2−5日,此期内播种温度条件稳定充足,可有效发挥盐碱地花生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双辽市气候特点是十年九旱,土壤条件是沙壤土居多,比较适合花生的种植生长。近年来,双辽市委市政府因地制宜,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上,提出了确保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大力发展适应性农业,扩大花生种植面积,打造油料生产大市的战略决策,各乡镇干部和广大农民积极推广花生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在2005年达到了4万hm^2的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夏花生生育期旱涝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基于河南省109个气象站点1981-2019年的气象资料、农气站夏花生生育期资料以及76个县市的产量统计资料,根据夏花生需水特性将全生育期划分为前期(播种期-分支期)、中期(开花期-结荚期)、后期(饱果期-成熟期)3个时期,以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rop Water Deficit Index,CWDI)为农业干旱指标,...  相似文献   

16.
辐射与杂交相结合选育大花生新品种花育16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花育 1 6号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采用辐射与杂交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及适应性广的大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在产量比当前生产上推广的高产品种进一步提高的基础上 ,其籽仁色泽、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等内在品质和外观明显得到改良 ,且抗旱耐涝性及抗病性等综合抗逆性状较为平衡 ,在山东、河北、安徽等省份均表现突出 ,是一个可在我国北方大花生产区广泛推广利用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以夏套棉良种辽棉9号、中棉16号分别代表特早熟品种和早熟品种,应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技术,进行2因子、5水平的系统田间试验,建立了不同夏套棉品种的最佳种植模式,并计算出夏套棉高产优质的气象条件,确定了山东各夏棉区的适宜套播期和密度。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不同生态区花生品质差异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明确不同类型花生品种在不同生态地区品质差异及其稳定性,采用3个不同类型花生品种在山东花生主产区进行了多点实验,结果表明:全省花生籽仁脂肪含量为43.67%~52.75%,平均47.98%,鲁东高于鲁中和鲁西,夏套显著低于春播;全省花生籽仁蛋白质含量为18.18%~25.73%,平均22.36%,鲁中南含量较高,鲁西较低,鲁东居中,春播与夏套无显著差异.品种和环境对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作用显著,且环境的作用大于品种;无论脂肪还是蛋白质,春播传统出口大花生"花育22号"稳定性最好,夏套普通高产大花生"鲁花11号"稳定性最好,小花生"花育23号"稳定性最差;无论春播还是夏套,选用"花育22号"可得到较高且相对稳定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9.
花育22号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采用60Coγ射线诱变处理与杂交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及适应性广的传统出口型大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内在品质与鲁花10号、花17、8130相当,外观品质特别是籽仁色泽优于同类品种,产量水平高于大花生主栽高产品种鲁花11号、海花1号、鲁花9号等品种。该品种的生育期比同类品种短10~15d,且抗旱耐涝性及抗病性等综合抗逆性状较为平衡,是传统出口型大花生新品种选育的一个突破,可在我国北方大花生产区广泛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20.
肖方国 《南方农业》2012,(3):26-27,62
双季花生是旱地粮油作物的一种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大足县(2011年重庆市撤销双桥区和大足县,设立大足区)土肥站2003年开始示范,2009年推广面积达1333hm2。两季667m2共产鲜花生900kg(春、秋各450kg左右)以上,产值在3500元以上,比种"小麦—玉米—红苕"增加纯收入1500元以上;且有利于培肥土壤。本文分析了双季花生的效益、技术和在重庆地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