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优 5 5 9系江苏省沿海地区农科所用不育系 —32 A与自育恢复系盐恢 5 5 9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 ,是一个集高产、多抗、优质为一体的杂交籼稻新组合。 2 0 0 1年底通过江苏省审定命名。1 产量表现1999、2 0 0 0年参加江苏省杂交籼稻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 6 17.4 kg,比 CK1油优 6 3增产 10 .3% (极显著 ) ,比 CK2 汕优 5 5 9增产 2 .2 % ,居第三位。 2 0 0 1年参加江苏省杂交籼稻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 6 2 1.4kg,比对照汕优 6 3增产 9.9% ,居第三位。2 特征特性 优 5 5 9幼苗矮壮墩实 ,芽鞘浅紫色 ,叶片较短挺 ,叶色略深 ;成株株…  相似文献   

2.
Ⅱ优084是江苏省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用Ⅱ-32A与镇恢084配置而成的杂交籼稻新组合,2001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2年参加国家级大区生产试验,2003年报请国家审定。该组合经多年鉴定和试种,表现有较大的生产潜力,已被江苏省农林厅列为“十五”重点示范推广新组合。1特征特性1.1产量表现1998年参加江苏省杂交籼稻联鉴,平均667m2产量616kg,分别比对照汕优63和特优559增产8.36%和5.27%,均达极显著水平,列12个参试品种之首。1999年参加江苏省杂交籼稻区试,平均667m2产量622.7kg,分别比对照汕优63和特优559增产15.08%和4.98%,增产极显著…  相似文献   

3.
王来法 《种子科技》2001,19(2):118-119
协优 50 7是江苏省扬州里下河农科所用协青早不育系为母本、R50 7为父本配制而成的高产、优质、多抗杂交籼稻新组合 ,1999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产量表现1997、1998年两年江苏省区试 ,平均亩产 6 4 0 kg,比汕优 6 3增产 8.1%。 1998年江苏省生产试验 ,比汕优 6 3增产 8.8% ,居首位。在江苏、安徽、湖北、江西、福建、浙江等地试验示范 ,比当地杂籼组合增产 8%~12 %。2 特征特性2 .1 生育期 :协优 50 7全生育期 146 d,比汕优 6 3迟4~ 5d,属中籼迟熟类型。2 .2 分蘖成穗率 :协优 50 7分蘖优势强 ,成穗率高 ,平均每…  相似文献   

4.
29优559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用籼型三系野败型不育系29A与恢复系盐恢559配组育成的杂交籼稻新组合,于2003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组合的绝对产量水平是历年来参试组合中最高的,现将该组合及栽培制种技术介绍如下。1产量表现1999年参加江苏省杂交籼稻联合鉴定试验,平均单产9.35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3.37%(极显著),居11个参试组合第1位。2001年参加江苏省杂交籼稻区域试验,平均单产9.96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54%(极显著),居第1位;2002年续试,平均单产10.26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26%(极显著),亦居第1位;2001、2002两年…  相似文献   

5.
朱贵平 《种子科技》2001,19(6):367-368
协优 795 4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新育成的高产杂交晚稻组合 ,在浙江省单晚区试中表现为分蘖力较强 ,株形松散适中 ,茎秆粗壮 ,耐肥抗倒 ,穗大粒重 ,结实率高 ,后期青秆黄熟 ,丰产性好 ,米质较优。2 0 0 1年 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产量表现1999年、2 0 0 0年浙江省单季稻区试 ,协优 795 4平均亩产分别为 5 4 4 .4 kg和 5 90 .6 kg,分别比对照汕优6 3增产 9.3%和 9.6 % ,均达极显著水平。 2 0 0 0年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 5 5 9.9kg,比汕优 6 3增产 11.0 %。2 特征特性2 .1 经济性状 :根据区试结果 ,协优 795 4平均株高10…  相似文献   

6.
Ⅱ优 559系我所用Ⅱ 3 2A与盐恢 559配组育成的杂交籼稻新组合 ,2 0 0 1年底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特征特性该品种 2 0 0 1年参加江苏省杂交籼稻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 93 2 1 .0kg hm2 ,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9.9% ,居第三位。Ⅱ优 559有效穗数 2 2 5万 hm2 ,每穗总粒 1 90粒 ,结实率 85%以上 ,千粒重 2 7g。Ⅱ优 559抗稻瘟病 ,抗白叶枯病 ,抗纹枯病。糙米率 81 .2 % ,精米率 74.7% ,整精米率 66.5% ,粒长 6.1mm ,长 宽 2 .5,垩白率76% ,透明度 2级 ,碱消值 4.8级 ,胶稠度66mm ,直链淀粉含量 2 3 .7% ,蛋白质含量9…  相似文献   

7.
优 746系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用 - 32 A为母本 ,与科恢 746组配而成。其父本科恢 746来自复交组合 :云粳 /泰引一号//圭 6 30 ///特青 1号。1 产量表现1 995年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栽培试验亩产达 6 37.9kg,比汕优 6 3增产1 3.8%。 1 995~ 1 996年四川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5 5 2 .1 kg,比对照汕优 6 3增产 0 .6 6 %。1 996年四川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6 0 3.4kg,比汕优 6 3增产 1 3.2 %。 1 997年 5月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安徽省从 1 996年开始引种。 1 996年大区丰产栽培试验亩产 5 5 1 .5 kg,比对照汕优6 3增产 1…  相似文献   

8.
<正>苏两优295系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苏29S×苏恢795配组,于2008年育成,属两系杂交中籼稻组合。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稻201303。1种植表现2010~2011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产量8 559kg/hm2,比对照Ⅱ优084增产5.8%,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2年参加江苏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384kg/hm2,比对照增产8.5%。2012年在共和镇试种3 000m2,平均产量11 589kg/hm2,比对照Ⅱ优084增产10.5%。  相似文献   

9.
中浙优8号(中浙A/T-8)是中国水稻所和浙江勿忘农种业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2003—2004年参加浙江省杂交水稻晚籼稻区试.平均每hm^2单产7440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2.3%:2005年参加浙江省生产试验,平均单产8050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4.4%。2006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稻2006002号),适宜在浙江全省推广。  相似文献   

10.
孙世贤 《种子科技》2001,19(2):120-122
(上接第 1期第 6 1页 )2 水稻2 .1 川丰 2号 :四川省种子站、四川省川丰种业育种中心、四川省江油市种子公司选育。 1999年四川省审定。系中籼迟熟杂交水稻 ,全生育期 148d,比对照汕优6 3迟熟 2 d。株形适中 ,株高 117.7cm,抗倒性强 ,分蘖力偏弱。穗长 2 5.2 cm,每穗总粒数 16 4 .9粒 ,结实率80 .7% ,千粒重 2 6 .9g。谷粒黄色 ,无芒。 1998、1999年参加南方稻区区试 ,平均亩产 554.3kg、6 10 .3kg,分别比对照汕优 6 3增产 7.2 %、4 .4 %。 1999年参加生产试验 ,比汕优 6 3增产 3.5%。宜栽秧龄 4 5~ 50 d,采用偏高肥水栽培 ,一般肥水田块…  相似文献   

11.
II优 1313系四川省宜宾市农科所水稻研究室彩粳籼杂交选育的亚种间恢复系宜恢 1313与 II- 32 A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亚种间组合。 2 0 0 0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产量表现  1997~ 1998年 ,参加宜宾市区试 ,平均亩产 556.1kg,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9.3% ,两年平均列试验第 1位 ,是唯一点点增产的品种。1998年参加南充市区试 ,平均亩产 545.8kg,比汕优 63增产9.0 7% ,并参加内江、泸州两地区试。 1998年参加贵州省遵义市区试 ,平均亩产 578.4 kg,比汕优多系一号增产 9.3% ,居试验第 1位 ,通过了遵义市品种审定 ,并参加贵州省区…  相似文献   

12.
29优 559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用籼型三系野败型不育系 2 9A与恢复系盐恢 559配组育成的杂交籼稻新组合 ,于 2 0 0 3年 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选育经过与产量表现1 996年夏 ,在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试验场用自育恢复系盐恢 559与 2 9A进行初次测配 ,获杂交种350g。 1 997年 2 9A×盐恢 559组合进入本所测恢鉴定圃 ,进行优势鉴定 ,表现杂种优势明显。 1 998年 2 9A×盐恢 559组合参加本所杂交稻新组合鉴定试验 ,小区产量 9980kg/hm2 ,比对照汕优 63增产1 5 .2 %。 1 999年 ,将 2 9A×盐恢 559组合取名为早优 559参加江…  相似文献   

13.
协优 930 8是中国水稻所育成的迟熟杂交组合。1996年、1997年参加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表现为高产、优质、抗性好。 1999年 3月经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1 特征特性1.1 产量表现 :1996年丽水地区连作晚稻区域试验统计 ,平均单产 4 4 9.7kg/ 6 6 7m2 ,比对照汕优 4 6增产4 .6 % ,达显著水平。 1997年单产 4 98.3kg/ 6 6 7m2 ,比对照汕优 4 6增产 4 .2 % ,比 优 4 6增产 3.5%。1.2 穗粒结构 :协优 930 8表现为穗大粒多 ,结实率高。作连作晚稻和单季晚稻种植 ,每穗总粒数 150~170粒 ,每穗实粒数 130~ 150粒 ,穗长 2 2~ 33cm,结…  相似文献   

14.
豫麦 70系河南省内乡县农科所以绵阳 84 - 2 /内乡 82 C6/ /豫麦 17复合杂交于 1995年选育而成。2 0 0 0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高产 白粒。长芒。株高 75cm。分蘖成穗率高。具有高产、稳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等特点。 1996~ 1997年内乡繁育 175亩 ,平均产量 517kg,展示田615kg,较豫麦 18增产 16.5%。 1997~ 1998年河南省区试南阳组较对照增产。 1998~ 1999年河南省超高产区试春水肥 ,亩产 538kg,比豫麦 18增产5.73% ;1999~ 2 0 0 0年亩产 567kg,比豫麦 18增产0 .93% ,居第 3位。同时 ,河南省白条河农场和新乡市顿房…  相似文献   

15.
陆两优 10 6是湖南亚华种业科学院用自育的广亲和低温敏优质两用核不育系陆 18S与贵州省黔东南州农科所选育的K10 6测配而成的两系杂交中稻高产组合 ,1998~ 2 0 0 0年参加了贵州省中稻联合品比和中稻区试 ,均表现株蘖型好、根系发达、茎竿粗壮、高产稳产、米质较好、抗性强 ,适应性广等优点 ,于 2 0 0 2年 2月通过了贵州省审定。同时在贵州、湖南、云南等省作中晚稻大面积推广。1 陆两优 1 0 6主要特征特性1.1 产量贵州省中稻区试 ,2 0 0 0年平均公顷产 76 39.5 kg,比对照汕优 6 3增产 12 .4 % ;2 0 0 1年续试 ,平均公顷产 84 36 .0 kg,…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以特青为母本与矮秆、优质的南京 2 157杂交选育 ,1998年 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南京 15。  产量表现  1995~ 1996年江苏省中籼稻区试 ,其中 1995年平均亩产 62 6.71kg,比对照增产5.94 % ;1996年平均亩产 583.12 kg,比对照增产5.56%。  相似文献   

17.
协优728系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苏协青早A组配育成的高产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2004年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籼稻区试表现突出,区试中高产点达734.8kg,平均667m^2产625.1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3%,居参试组合首位。经江苏省种子站统一抽样分析,米质达国标二级,出糙率82%,精米率70.6%,整精米率60.7%,垩白度1.8%,直链淀粉含量21.7%,胶稠度78mm,粒长7.3mm,长宽比达3.3,透明度2级,碱消值5级。2005年破格进入生产试验,2006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并进入全国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18.
威优467增产因素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优467是贵州省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恢复系R92-467与威20A配组而成的组合,具有高产、稳产、抗寒性强等优点。1994—1995年参加贵州省杂交水稻新组合区域试验,1994年9个试点平均亩产613.2kg,比对照威优64增产11.01%,达极显著水平。1995年8个试点平均亩产534.4kg,比对照汕优64增产9.15%,这极显著水平。两年平均亩产576.1kg,比对照增产10.19%,已通过省级区试,待审定,是一个很有希望的杂交稻新组合。本文就威优467的增产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其高产栽培对策。1材料和方法1994年贵州省杂交水稻新组合区域试验,参试点9个,包括…  相似文献   

19.
D优 13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用自育的优质不育系 D70 2 A与自育恢复系蜀恢 5 2 7配组而成 ,是一个高产、优质、抗病 ,制繁产量高 ,适应性广的优质杂交稻新组合。 2 0 0 1年通过四川省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现正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产量表现  1999年参加四川省优质米组区试 ,平均单产 5 4 5 .0 kg/ 667m2 ,比对照增产 4 .93% ,2 0 0 0年续试 ,平均单产 5 4 5 .4 kg/ 667m2 ,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2 .94 % ,居优米组首位。 1999~ 2 0 0 0年贵州省区试 ,两年平均单产 5 5 8.8kg/ 667m2 ,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8.83% ,达极显著 ,居迟…  相似文献   

20.
<正>盐两优2218系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盐221S×盐恢888配组,于2007年育成,属两系杂交中籼稻组合。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稻201301。1种植表现2009、2011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区试平均产量8 579kg/hm2,比对照Ⅱ优084增产4.6%,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489kg/hm2,比对照Ⅱ优084增产8.1%。2012年在黄花塘镇试种3 000m2,平均产量11 579kg/hm2,比对照Ⅱ优084增产1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