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研究杂交中稻组合间再生稻高产对促芽肥需求量的差异性。以25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通过促芽肥施用量与剪穗叶处理,研究了促芽肥施用量对杂交中稻再生力的影响。头季稻齐穗期组合间着粒数与单茎的叶重、茎鞘干物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粒比和茎粒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头季稻着粒数越多的组合,其满足头季稻高产后剩余的光合产物量越少;头季稻着粒数较高的品种蓄留再生稻高产需要施用的促芽肥量更高。但当头季稻剩余的光合产物量过多或过少时施促芽肥对再生稻都没有显著增产作用。着粒数130~160粒的组合,以每公顷施促芽肥150kg尿素为宜;着粒数170~200粒的组合,以每公顷施促芽肥300kg尿素为佳;着粒数210—2.50粒的组合,每公顷施尿素应高于300kg,但其具体施用量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再生稻高产的促芽肥需求量与头季稻组合间着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主要对影响泸糯8号再生高粱再生季产量的主要因素,即促芽肥施用量、施用时间、发苗肥施用量和留桩高度进行了正交试验,得到其最佳种植方案:在距离头季高粱收获前10 d左右,施用促苗肥碳铵300 kg/hm2;发苗肥碳铵150 kg/hm2;留桩高度为2节,高粱再生季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能抛秧,头季稻栽密度,氮肥基肥用量、促芽肥施用水平、留桩高度、发苗肥施用量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经数学模拟选优,抛载再生稻获得300kg/666.7m^2产量,需抛栽2.18万丛/666.7m^2,氮肥基肥施用量占76%,催芽肥施用尿素19kg/666.7m^2,留桩高度45cm,发苗肥尿素施用量6.7kg/666.7m^2,为最佳组合,为制  相似文献   

4.
不同品种和栽培条件对再生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不同品种和不同栽培因素综合对再生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为提高再生稻产量水平的最优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L_9(3~4)正交设计原理,研究不同品种、不同留桩高度、不同促芽肥施用量3个因素对再生稻头季、再生季及年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对头季、再生季还是年产量,品种、留桩高度和促芽肥施用量三因素的最优组合为两优616、留桩高度为10cm、促芽肥为140kg·hm-2,可获得高产;对再生稻年产量的影响顺序为:品种留桩高度促芽肥,品种对产量起最主要的作用;对头季稻产量的影响顺序为品种促芽肥留桩高度,最主要的影响是品种;在再生季,对有效穗和穗粒数的影响程度顺序为品种留桩高度促芽肥,而对千粒重和结实率的影响程度为品种促芽肥留桩高度。综合来看,在本试验范围内,品种两优616、留桩高度10cm、促芽肥140kg·hm-2的组合有利于再生稻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5.
适时增施促芽肥,能提高母茎中氮素含量水平,使中稻收割时叶青籽黄、茎秆鲜、腑芽活力旺,可激发再生芽的萌发。促芽肥早施比晚施效果好,但要结合看田看苗进行,对长势差的提早施,长势过旺的应迟施、少施。一般在头季稻齐穗后15天左右每公顷施用尿素225千克。收割后的壮苗肥必不可小,一般在割后3天内,每公顷施尿素75千克左右。壮苗肥施用不能太迟,否则将延缓再生苗的发生,减少有效穗。  相似文献   

6.
不同促芽肥和发苗肥施用量对准两优527再生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不同促芽肥和发苗肥的施用量进行试验,研究其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3B2(促芽肥用尿素20kg/667m2,发苗肥用尿素10kg/667m2)的实际产量(486.3kg/667m2),促芽肥施用尿素15-20 kg/667m2,发苗肥施用尿素10-15 kg/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7.
《农技服务》2015,(4):93-94
试验结果证明,促芽肥施用时间与施肥量对再生稻腋芽生长、最高苗、有效穗、穗粒数等性状及产量产生重要影响。促芽肥适宜施用时间为头季稻收割前20-25d,单产3.0t/hm2以上产量水平,促芽肥施用量为尿素266.5-349.9kg/hm2。比目前生产上促芽肥施用时间和施肥量增产达40.0%以上,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8.
试验表明,川东南育苗移栽区净种栽小春地以4月上旬播种(如载空地或预留行,则可在3月上中旬播种),6叶期移栽(苗龄25~30d),净种每公顷植90000~120000株,每公顷施化学纯氮150~187.5kg可获得较高产量.在再生高梁栽培上,在头季收割前10~15d每公顷施150~225kg纯氮作促芽肥,头季收获时用快刀砍杆,留桩高度以保留顺1节~顺3节为宜,头季收后5d,每公顷施150kg纯氮作发苗肥,可获得较的再生高粱产量.  相似文献   

9.
适时增施促芽肥,能提高母茎中氮素含量水平,使中稻收割时叶青籽黄、茎秆鲜、腋芽活力旺,可激发再生芽的萌发。促芽肥早施比晚施效果好,但要结合看田看苗进行,对长势差的提早施,长势过旺的应迟施、少施。一般在头季稻齐穗后15天左右每公顷施用尿素225千克。收割后的壮苗肥必不可  相似文献   

10.
隆两优华占高产高效再生稻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5~2016年在湖南永州对隆两优华占再生稻进行了喷施"九二○"、增施促芽肥、机收时稻田土壤水分含量、留桩高度对比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隆两优华占两季总产量最高,生育期适中,再生力强,抗逆性较强,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再生稻品种;蓄留再生稻在前季稻齐穗后约15 d和再生稻破口期喷施"九二○"可明显提高产量;在肥力上等的田块增施促芽肥尿素10~12.5 kg/667m~2,在肥力中等和差的田块增施促芽肥尿素15 kg/667m~2,可显著提高再生稻产量;头季稻机械收割蓄留的再生稻产量低于人工收割蓄留的;蓄留再生稻以头季稻始穗后约18 d排水晒田再机械收割最适宜;机械收割留桩高度以25~30 cm为宜。  相似文献   

11.
纤维亚麻秋播高产栽培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阿里亚娜(Ariane)在秋播条件下的播种量、氮、磷、钾肥施用量及氮肥施用方法5个主要可控栽培因子与原茎产量之间的效应关系及其数学模型。获得3125套农艺措施组合方案,优选出目标原茎单产8250~10 500 kg/hm23个档次的农艺措施组合方案为:每公顷播种126.3~144.0 kg、施尿素404.0~472.4 kg、施普钙405.6~532.4 kg、施硫酸钾268.8~332.9 kg,尿素施用方法为底肥70%、蕾肥30%,或底肥50%、枞形肥30%、蕾肥20%。  相似文献   

12.
不同肥料及配比对鱼腥草地下茎产量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试验设计方法,选取硫酸钾、过磷酸钙、尿素、猪粪4个对鱼腥草地下茎产量起关键作用的施肥种类进行量化分析,初步建立了4因素与鱼腥草地下茎产量间的回归模型。对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发现,4因素对鱼腥草地下茎产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猪粪>硫酸钾>尿素>过磷酸钙。最佳施肥方案:每公顷施尿素604.05~665.40kg,过磷酸钙535.50~700.50kg,硫酸钾453.45~501.75kg,猪粪4840.50~5253.90kg。  相似文献   

13.
腐植酸复合肥对油菜的施用效应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微区试验研究自制腐植酸复合肥对油菜的施用效应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用量对油菜品质和各种生理活性均有明显影响,并影响最终产量。与无机肥相比,腐植酸复合肥表现明显的优势。该复合肥的用量与油菜鲜重呈显著二次曲线相关,施肥量在1 005 kg/hm2时,鲜重高达69.19 t/hm2。在肥力较高的土壤上,施用腐植酸复合肥较无机肥提高油菜体内Vc含量,但只有前者用量在300 kg/hm2时,油菜中Vc含量超过不施肥,以后随施肥量增加Vc含量逐渐下降。硝酸还原酶活性和NO3--N含量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以后逐渐降低,硝酸还原酶活性峰值在600 kg/hm2,NO3--N含量的峰值则在1 200 kg/hm2;蒸腾速率与硝酸还原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只是前者峰值出现在900 kg/hm2时,气孔扩散阻力与蒸腾速率变化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14.
岩薯5号是以岩齿红为母本,岩94—1为父本,于1991年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经7年47个点次试验,平均鲜薯产量38.93t/hm^2,比对照增产38.99%,28个点次平均薯干产量10.31t/hm^2,比对照增产了29.22%。平均晒干率26.2%,每kg鲜薯中含胡萝卜素97.00mg、维生素C167.60mg、钙132.00mg、磷426.00mg、铁7.40mg,薯干含氨基酸总量3.70%。高抗蔓割病。该品种属食用和加工用类型品种。岩薯5号的栽培要点是培育壮苗,栽插密度控制在4.5万株/hm^2左右,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每1hm^2施用尿素75kg,过磷酸钙150kg、硫酸钾150kg较为合理。适时收获,全生育期控制在150d以内。  相似文献   

15.
抗旱保水剂拌种对土壤水分和冬小麦产量影响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武山县旱坡地进行的冬小麦抗旱保水剂拌种对土壤水分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抗旱保水剂5 0 0 g拌种冬小麦种子2 0 kg可使翌年3- 7月份不同耕层土壤含水量较对照提高15~30 g/kg,冬小麦折合产量达5 4 10 kg/hm2 ,较对照增加5 30 kg/hm2 ,增产10 .86 %。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不同密度和肥料试验研究表明 ,秦优七号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在陕南生态区的最佳种植密度为10 .5万株 /hm2 ,同时在合理配施氮磷钾肥料的基础上 ,应将补钾放在首位。应以配施 K2 O112 .5 kg/hm2 (折合 KCl 2 2 5 kg/hm2 为宜 ) ,氮肥用量视地块而定 ,偏瘦地块可补氮 ( N) 2 76kg/hm2 (折合尿素 60 0 kg/hm2 ) ,一般地块施氮 138kg/hm2 (折合尿素 30 0 kg/hm2 ) ,P2 O5用量一般为 N用量的 30 %~ 5 0 %。通过方差分析和双标图分析的比较 ,可以看出双标图分析不仅可以找出各处理的主次效应 ,而且可以找出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虽然方差分析也可以达到此目的 ,但不如双标图直观 ,尤其是数据集大时 ,更加体现出双标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青贮玉米肥料运筹试验,研究了青贮玉米的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对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雅玉8号适宜的施肥量为285~375kg/hm2,且干物质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用肥量315kg/hm2时,采用重基肥不施穗肥的施肥方式,青贮玉米产量高,营养成分好。  相似文献   

18.
氮、磷、钾、硫肥对苜蓿产量和品质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4因素(氮、磷、钾、硫),3水平进行苜蓿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苜蓿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尿素225kg/hm^2、过磷酸钙562.5kg/hm^2、硫酸钾675kg/hm^2、硫磺粉75kg/hm^2时产量最高分别为:14550,14550,13678.5,12789kg/hm^2,分别高于对照28.3%,31.1%,20.6%,13.7%。施肥可提高苜蓿粗蛋白含量,硫酸钾的效果最明显:第一茬在225kg/hm^2时粗蛋自含量为19.4%,高于对照27.9%;第二茬450kg/hm^2时粗蛋白含量为20.1%,高于对照12.5%;施适量的氮、磷、钾可促进对其他养分的吸收。施硫磺粉对土壤养分没有明显的影响。施尿素、过磷酸钙、硫磺粉均能提高种植苜蓿经济效益,每公顷分别增值1476.9,1439.1,750.3元。  相似文献   

19.
抗虫棉万丰201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抗虫棉万丰201的特征特性,采用4因素4水平及3因素2水平的正交试验和新复极差法统计分析,对密度、追肥、灌溉、化控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多因子的棉花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对棉花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肥料施用量。合理密植与科学施肥,是提高棉田单产的重要技术措施。根据棉花产量和经济效益,确定了万丰201棉花地膜覆盖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优化方案为:留苗密度4.8万株/hm2;施尿素425 kg/hm2、磷酸二铵475 kg/hm2和氯化钾225 kg/hm2做基肥;在花铃期,用尿素200 kg/hm2追肥1次;全生育期化控3次,分别于蕾期、初花期和打顶后7 d左右各进行1次,缩节胺用量分别为7.5~12.0 g/hm2、15.0~22.5 g/hm2和37.5~49.5 g/hm2。  相似文献   

20.
茬口对农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六年试验结果得出,玉米、小麦、大豆产量均轮作高于连作,其中,豆茬玉米六年平均产量5615.90kg/hm^2,连作玉米为4909.42kg/hm^2,二者之间达到1%极显著差异。麦茬麦六年平均产量1876.35kg/hm^2,豆茬麦在1540.78kg/hm^2,连作麦是1419.37kg/hm^2,三者之间达到1%极显著差异水平。麦茬豆六年平均产量1613.63kg/hm^2,油菜茬大豆15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