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候鸟在春秋两季进行两次长距离的迁徙,有的迁徙几乎跨越全球,这让它们长期暴露在危险中,经常付出生命的代价,但它们千万年来从未放弃。也许,对候鸟而言,迁徙真的是一种值得尝试的"赌博",一种有利的选择。无论是到非洲南部越冬的普通楼燕,还是往返于南极和北极之间的北极燕鸥,这些迁徙的鸟类都带给我们关于鸟类迁徙活动的无限遐想和震撼,而另一些鸟类则一整年都  相似文献   

2.
<正>在卡拉麦里,草原雕是一种长途迁徙的候鸟,只在春秋两季比较常见。在秋季的迁徙季节,它们沿着迁徙路线穿过中国,从卡拉麦里到克拉玛依的旷野有时会出现多达300—400只草原雕。近10多年,草原雕也开始在新疆猎物比较丰富的地区繁殖。由于人类活动和栖息地破坏,草原雕的数量正在逐渐下降,目前已被列为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3.
<正>黑脉金斑蝶又称“帝王斑蝶”,是目前已知地球上唯一的远程迁徙性蝴蝶。每年秋天,它们从美国北部和加拿大南部,飞越数千公里来到温暖的墨西哥中部越冬。返程过程,通常需要几代蝴蝶接力完成,这种跨世代迁徙现象非常罕见。在中国,也有因季节变化而迁徙的蝴蝶,多冷的时候它们才会迁徙寻找越冬的地方?什么样的地方适宜它们越冬?  相似文献   

4.
<正>460种野鸟在新疆飞翔我国幅员辽阔,地理区划丰富,不同的生态地理环境造就出典型的地方物种特色。新疆因为其在国内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物多样性,成为国内鸟类资源最具特色的地区之一。我国目前记录的野生鸟类大约1400种,新疆境内的野鸟种类超过460种。鸟类迁徙活动是最具吸引力的自然现象之一,进行季节性往返活动的鸟叫候鸟,长期对候鸟的追踪就是对生命力量的追寻。冬天从北方的西伯利亚和北极苔原迁徙来到新疆越冬的鸟儿,我们把它们叫做"冬  相似文献   

5.
<正>春天,大量迁徙的候鸟在野鸭湖上空盘旋;夏天,黑翅长脚鹬、凤头开始孵化下一代,鸟儿领着自己的幼子在池子中嬉戏;秋天,开始一年的迁徙;冬天,北方寒冷,鸟儿飞走,等待它们来年的光临。这些都会让闫娟和她的同事们感到欣喜和愉快。"这是我们体会到的大自然的乐趣,我们  相似文献   

6.
<正>山高任鸟飞,西域美丽的大草原是猛禽翱翔的自由王国。每年有数以万计的猛禽迁徙路过卡拉麦里,还有一些在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帕米尔高原繁殖。金雕成长的第一步:跳崖新疆猛禽项目组先后承担了猎隼、金雕等国际合作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西部地区开展了10年的专项调查。关于锈发金雕——布鲁库特,我有说不完的故事。"布鲁库特"是金雕的当地名称,源于突厥语系,有勇敢者之意。在卡拉麦里山G-4号金雕巢,4月有了第一枚卵。  相似文献   

7.
于凤琴 《森林与人类》2023,(11):112-121
<正>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与研究手段的不断进步,科学家对蓑羽鹤的研究和认知也不断更新,在蓑羽鹤行为习惯、迁徙路线、食性变化、繁育策略以及它们躲避天敌的能力等方面,都有新的发现。直到现在,还有人说蓑羽鹤迁徙要飞越珠穆朗玛峰,飞行高度有近9000米,但我们团队首次发现,不是所有的蓑羽鹤迁徙往返都要飞越珠穆朗玛峰。蓑羽鹤走环形迁徙路线,且不走回头路。它们充满智慧,从越冬地返回时,会选择兵分两路的迁徙策略。不仅如此,蓑羽鹤还有很多令人惊叹的本领和有趣的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8.
<正>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期残存的物种,全球现存总数可能少于3000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定为濒危物种。它们的主要繁殖地在中国东北地区、朝鲜北部和俄罗斯西伯利亚;主要越冬地在中国长江以南地区,朝鲜半岛、日本和东南亚一些地方也可见到。2011年秋天到2019年春天,生态摄影师冯江在江西修水、吉林长白山等地长期跟踪拍摄中华秋沙鸭,用影像记录它们的迁徙故事,展现它们一个个精彩的生命情节。  相似文献   

9.
<正>藏北流行一句民谣:年复一年藏羚按既定的时间严格来去,定下的时间一天都不会改变。自1987年至2005年,我们曾研究追踪了羌塘地区迁徙型藏羚的迁徙方向和规律,除了小群的迁徙群体外,大致可分为4个较大迁徙群体、5条迁徙方向:羌塘西部种群、羌塘中部种群、羌塘东部种群、羌塘南部种群,西部1条迁徙方向,中部2条(中西、中东)迁徙方向,东部2条(东北、东北东)迁徙方向。藏羚每年雌雄分路的迁徙可以说是一种艰辛和不可思议的生命长旅。  相似文献   

10.
<正>长白山是中国东北最高峰,是中国与朝鲜两国的界山,有"关东第一山"之称,地处中国境内的白云峰海拔2691米。长白山从山下到山顶垂直分布着阔叶林带、红松阔叶混交林林带、针叶林带、岳桦林带、高山苔原带5个景观带,能在几十公里内领略从温带到极地的自然景观,是野生动物天然的栖息地。动物们倚时而动,在大山中自由迁徙。马鹿、野猪、黑熊等在夏季常迁到高海拔地区避暑,冬天大雪封山,它们又到海拔较低、雪层较浅的红松阔叶混交林吃种子、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成千上万的候鸟每年要沿着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进行长距离的往返迁徙?它们延续上万年的迁徙是出于本能还是某种神秘的原因?它们的迁徙旅途会面临哪些危险?它们面对气候变化又作出怎样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正> 柳莺属鸟类为雀形目、莺科,是食虫鸟中个体甚小、种类繁多、种群数量很大的生态类群,目前有关它们迁徙方面的资料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于1987~1989年连续3年在浮山野外环志初步发现:迁经青岛的柳莺属鸟类共计9种,均系青岛旅鸟。环志还初步掌握了这些柳莺迁经青岛的种群数量大小,迁徙起止及持续时间、迁徙经过本地的高峰日等规律及迁徙途中的一系列行为特征。由于柳莺属种类多、  相似文献   

13.
视界     
《绿化与生活》2023,(11):25-28
<正>成群鹈鹕迁徙而至水中矗立场面壮观美国佛罗里达州,成千上万的鹈鹕迁移到一个岛上,场景震撼。66岁的Judy Rogero在德索托堡州立公园拍摄到这些画面,他表示:“每年的10月,鹈鹕迁徙至此,直至转年3月。我总是带着对它们迁徙的期待来到这里,幸运的是它们每年都如期而至。我涉水以使自己站在鹈鹕前面的低位,这是一个令人敬畏的场景,感觉就像优雅遇见了威严。”  相似文献   

14.
张连友 《森林与人类》2006,26(1):F0005-F0005
“候鸟的迁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一种对于回归的承诺。”法国导演雅克·贝汉的纪录片《迁徙的鸟》开头的这句话,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候鸟的一生,要扇动它的翅膀,不断的迁徙,年复一年地飞翔,不肯有一次的停歇。它们为什么迁徙?它们又怎样的迁徙?是怎样动力驱使它们承受体力的消耗和未知的伤害甚至生命的危险?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几乎所有的候鸟我们都有所了解,但是它们生命最关键的部分我们却依然还只能是猜测。这种感觉就象我们的一个老朋友,我们已经非常熟悉了,但他却依然留给我们谜团。这种未知和神秘让我们无法用寻常的理由解释候鸟的…  相似文献   

15.
<正>蓑羽鹤集群飞越喜马拉雅山脉的迁徙场面十分壮观,它们要驾驭高空的空气急流飞行,还要躲避猛禽的猎杀。地球上最震撼、最引人注目的动物移动,首推候鸟的迁徙。每年迁徙季节,数以百亿的鸟儿沿着固定的路线,飞越千山万水,克服艰难险阻,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往返飞行,演绎着大自然壮观的生命奇迹。  相似文献   

16.
<正>鸟类的迁徙路线和迁飞区都是大尺度的地理概念,它包括鸟类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往来迁徙所经过的宽阔廊道,由一个或多个迁徙停歇地"驿站"将鸟类的繁殖地和越冬地联系在一起。从地理位置上划分,全球可分为3个主要的候鸟迁飞区,即亚太候鸟迁飞区、非洲-欧亚大陆候鸟迁飞区及南北美洲候鸟迁飞区。这些迁飞区又可以分为不同的迁徙路线。不同迁徙路线上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且路线之间会发生很大的重叠,因此,迁徙  相似文献   

17.
<正>它们,不惧艰辛,不畏险阻,越过迢迢山水,向着南方的温暖翩翩而来,又是一年候鸟迁飞季,请护它们平安迁徙!  相似文献   

18.
在动物世界中,那些身体庞大的动物往往生活在更加遥远和空旷的地带。这不仅因为食物和习性的原因,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需要和人的生活区域分割开来。它们是森林或草原上的王者,需要自己的领地.但是在平原和人类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区,它们无法找到属于自己的地盘,只能向更远更高的地方迁徙。  相似文献   

19.
<正>白枕鹤怎么会到新疆?这里与它们最近的迁徙地也有上千公里的距离,它们是"开辟新航路"的先驱,还是误入此地的迷鸟?遥远的新疆有一个叫裕民的地方,那里有一片美丽的湿地"库鲁斯台"。原本这里是一片草场,可是流经此处的阿敏河过于"热情",每年积雪融化的时候,河水漫过河道,流到草原,加上此处地势低洼,水流久久不肯离去,于是乎草原转变成了季节性的湿地。每年4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白鹤的迁徙对策与迁徙模式,甄别20年来中国境内白鹤中途停歇地的分布变化,评价不同尺度下其重要性等级,提出白鹤中途停歇地保护空缺和管理建议。【方法】利用2016—2017年10只卫星跟踪白鹤的定位数据,根据停歇天数不同将中途停歇地划分为4种类型,通过权重赋值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利用ArcGIS 10. 2的空间分析功能,绘制迁徙路线图,并开展保护空缺分析。【结果】春、秋迁徙季节白鹤往返于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的迁徙距离、停歇次数、停歇时长、迁徙阶段长等迁徙参数均不存在差异显著性。春、秋迁徙期共识别中国境内中途停歇地62个和104个,分别属于5停歇区域中的23处和27处停歇单元。重要中途停歇地春、秋季节仅为9个和13个,包括传统的西松嫩平原的黑龙江扎龙、吉林莫莫格和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以及华北平原的黄河三角洲。新发现的有西松嫩平原的内蒙古图牧吉保护区、辽河平原的辽宁康平卧龙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内蒙古通辽科尔沁沙地东部湿地。重要、一般、临时中途停歇地和休整地分别有36. 4%、37. 5%、40. 7%和72. 4%位于现有保护体系之外。总之,西松嫩平原春、秋季节都是白鹤最重要的停歇地区;春季迁徙期,辽河平原次之,黄河三角洲第三;秋季迁徙期,正好相反。长江中下游平原秋季比春季重要,大兴安岭地区春季比秋季重要。【结论】白鹤春、秋迁徙均符合能量消耗最小对策,迁徙路线呈现"8"字形,中国东北西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是其狭窄迁徙通道的瓶颈位置。白鹤的迁徙模式为兼性迁徙,在食物匮乏的迁徙节段上采用蹦跳式迁徙,而在食物丰富的迁徙节段上采用轻跳式迁徙。近20年来,白鹤在中国境内的重要中途停歇地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辽河三角洲已不再是白鹤重要中途停歇地,但位于西辽河平原的科尔沁沙地东部是其新发现的重要停歇区域。为确保白鹤的迁徙安全和长久生存,建议对已建保护区的周边重要中途停歇地,依托现有保护管理机构加强监管;对湿地面积小而分散的重要停歇地,如科尔沁沙地东部湿地,建议成立保护小区;对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些停歇地和休整地,构建跨部门和跨区域的联合保护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