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禽世界》2008,(5):53
生育素(肉禽篇)(水溶粉): 菲兰谱最新推出的生育素系列衍生制剂。肉鸡、肉鸭专用。显著提高日增重;有效降低腹脂率;增加胸腿肌含量;提高皮肤黄度值。  相似文献   

2.
瘤胃素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徐明  姚军虎  弓剑 《饲料工业》2002,23(9):27-29
瘤胃素又称莫能霉素或莫能菌素(monensin),是由链霉菌(Streptomycescinnamonesis)产生的一种聚醚类抗生素。瘤胃素能够调节瘤胃微生物区系,减少革兰氏阳性菌(Russell等,1988)和原虫(易建民等,1998)数量,抑制乳酸产生菌、氨产生菌和产气菌活性,提高乳酸利用菌活性(Dennis等,1981;Callaway等,1996;王中华等,1999)。饲料中添加瘤胃素可提高饲料转化率和养分吸收率。1945年美国正式将瘤胃素列为肉牛饲料添加剂,现已广泛用于肉牛生产中。瘤胃素在奶牛上的研究起步比较晚,试验表明,瘤胃素可提…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探讨藏红花素(crocin)的抗氧化应激作用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后续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在体外成熟(IVM)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藏红花素(0、5、10、15、20、25、30 μmol/L),小鼠卵母细胞在体外成熟培养12 h后,检测卵母细胞第一极排出情况、卵母细胞胞质内活性氧(ROS)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并进行体外受精(IVF);体外受精后6 h统计受精率,24 h统计卵裂率,96 h统计囊胚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0、15 μmol/L藏红花素显著提高了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P<0.05);当藏红花素浓度继续增加时,卵母细胞的第一极体排出率下降,30 μmol/L藏红花素显著降低了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P<0.05);5、10、15 μmol/L藏红花素均显著降低了卵母细胞ROS含量(P<0.05),10、15 μmol/L藏红花素均显著提高了卵母细胞GSH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10 μmol/L藏红花素组受精率、卵裂率、囊胚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15、20、25、30 μmol/L藏红花素均显著降低受精率和囊胚率(P<0.05),对卵裂率影响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在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10 μmol/L藏红花素可以显著增加第一极体排出率,显著降低卵母细胞ROS含量、提高卵母细胞GSH含量,但对受精后的胚胎发育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蛋鸡产蛋期的饲料中分两个阶段添加不同浓度的糖匝素,经过364天的饲养试验表明:糖萜素对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有显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少死亡鸡145只(P<0.01);产蛋率提高1.78%(P<0.05),多产蛋1729.9kg;减少饲料消耗224.6kg,饲料报酬提高2.6%;平均每只鸡增加盈利1.65元。并且,粘萜素不存在药物残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天然色素对肉鸡着色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共 4个处理;选取 22日龄体重和脚胫颜色相近的优质 AA肉鸡 540只,随机分成 12栏,每栏 45只,一栏为一个重复。试验共进行 28天,分不添加“金黄素- Y”(空白组)和添加三个不同浓度的“金黄素- Y”( 0.05%, 0.10%, 0.15%)试验组,进行肉鸡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金黄素- Y”极显著提高了试鸡脚胫和皮肤的着色( p<0.01)。试验肉鸡后期(后 28天)日粮中添加 0.1%“金黄素- Y”可达到理想的脚胫着色(罗氏比色扇 5.8级)和皮肤着色(罗氏比色扇 4.2级);日粮中添加 0.15%“金黄素- Y”可达到更佳的皮肤着色(罗氏比色扇 5.3级);同时添加“金黄素- Y”明显改善了饲料颗粒的外观色泽,对试鸡的日增重、料肉比和死亡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抑制素的功能与作用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抑制素是人和动物的许多器官和组织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其中动物性腺细胞(卵巢的颗粒细胞和睾丸的Sertoli细胞)所分泌的含量较多,由于抑制素在医学生殖领域和畜牧业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所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它的功能与作用机理作了以下探讨:(1)自分泌和旁分泌机理;(2)G蛋白的介导作用;(3)促性腺激素合成与降解理论;(4)阈值理论;(5)抑制素作于下丘脑,这些假说对了解和运用抑制素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抑制素基因免疫的免疫反应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应用抑制素真核表达质粒pcINH和抑制素融合表达质粒pCIS分别经肌肉注射免疫大鼠的2个系列试验,检测了免疫鼠抑制素抗体水平及抗体阳性鼠的比例。结果,抑制素质粒pcINH经脂质体介导免疫大鼠,50%(13/26)的个体产生了抑制素阳性抗体。40μg组产生的抗体水平最高;抑制素融合表达质粒pCIS免疫经盐酸普鲁卡因处理的大鼠,2次免疫获得了38.9%(23/54)的抗体阳性率。3次免疫获得55.6%(20/36)的抗体阳性率,100μg组产生的抗体水平最高;加强免疫可提高抗体的水平。但免疫剂量的增加并不一定能增加抗体阳性鼠的比例。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光、温、水等气象因子对夏播小豆产量的影响,达到合理利用气象资源、进一步挖掘小豆增产潜力的目的,以中晚熟小豆品种花小豆(V1)和中早熟品系德红5261(V2)为材料,设T1(6月17日)、T2(6月22日)、T3(6月27日)、T4(7月2日)和T5(7月7日)5个播期,形成不同的光、温、水生长环境,对夏播小豆产量性能指标和光、温、水因子效应及气象因子资源量在小豆生育前期与后期的比值(分配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小豆产量、单株荚数和单株粒重随播期推迟先增加后逐渐降低,各播期的大小依次为:T2>T1>T3>T4>T5,品种间产量差异极显著,V2>V1,每荚粒数和百粒重受播期影响较小;随着播期的推迟,小豆的生育天数、平均叶面积指数、总光合势逐渐减小,但收获指数相应增加。光、温、水因子对产量性能指标有明显的正负调节效应,V1生育前期有效积温与产量、平均叶面积指数、生育天数、总光合势和平均作物生长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收获指数和平均净同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生育前期降水量与单位面积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生育前期日照时数与平均叶面积指数、总光合势和平均作物生长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平均净同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生育后期有效积温与平均作物生长率呈显著正相关;生育后期日照时数与总光合势呈显著正相关。V2生育前期有效积温与产量、单位面积荚数、平均叶面积指数、总光合势和平均作物生长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收获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生育前期降水量与平均叶面积指数和平均作物生长率呈显著负相关;生育前期日照时数与生育天数和总光合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收获指数和每荚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生育后期有效积温与平均叶面积指数、生育天数和总光合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收获指数、每荚粒数和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生育后期降水量与平均作物生长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对气象因子资源量分配与小豆产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不同小豆品种获得最高产量的最佳光、温、水资源量在生育前、后期的比值(分配率)及其组合,V1为:生育天数1.86、有效积温2.27、降水量49.73、日照时数1.45;V2为:生育天数1.45、有效积温1.49、降水量1.57、日照时数0.98。在德州地区,夏播小豆选用中早熟品系V2在6月20日前后播种,生育期内光、温、水资源量的分配率及其组合最佳,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动物繁殖力,分别用不同纯度的抑制素真核融合表达质粒pCISI,配以不同免疫佐剂后导入72头母黄牛体内。结果表明:①两次免疫后,产生抗抑制素抗体的黄牛占59.72%(4 3/72);②pCISI能促进双大卵泡发育(68.75%,44/64),诱发排双卵(50.00%,32/64);③加入佐剂的疫苗较未加佐剂的疫苗免疫效果明显,普鲁卡因佐剂显著优于脂质体(P〈0.05);④纯度疫苗对牛的免疫效果略高于低纯度疫苗,但差异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10.
刻芽和发枝素处理是梨树体整形的重要技术手段,为探究在刻芽和外源激素处理过程中侧芽内激素响应调控机理,本试验以两年生早酥梨/杜梨为试材,研究了萌芽期不同刻芽方式及涂抹发枝素对树体侧芽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涂抹发枝素可以提高侧芽生长素(IAA)、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激素的含量,抑制脱落酸(ABA)激素的增长;刻芽同时进行涂抹发枝素要比单做刻芽处理侧芽内生长型激素含量高,(IAA GA ZR)/ABA的比值也较大;处理前期单芽全刻脱落酸(G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处理后期(IAA GA ZR)/ABA的比值最大。刻芽和发枝素处理打破了树体内源激素的平衡,提高中心干中部芽体生长型激素含量,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生长抑制型激素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褪黑素的英文名为Melatonin,学名N—乙酰基—5—甲氧基色胺,分子式C_(13)H_(16)N_2O_2。褪黑素是由松果体分泌的一种激素,具有调节睡眠、延缓衰老、增强免疫、抑制肿瘤、预防心血管疾病及其它多种调节功能。1 褪黑素与睡眼 褪黑素与睡眠周期有着密切关系。研究发现,褪黑激素在一天24小时中并不是均匀分泌的,而是有昼少夜多的规律。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30岁健康成人一昼夜的血清褪黑素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The recently identified claudins are dominant components of tight junctions, responsible for cell adhesion, polarity and paracellular permeability. Certain claudins have been shown to have relevance in tumour development.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analyse the expression of claudin-1, -2, -3, -4, -5, -7 and -10 in normal canine mammary glands. Samples from the inguinal mammary regions of 20 non-castrated, 1-13 years old female dogs were studied.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conventional specimens and tissue microarrays. The results of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reactions detecting claudins in tissue sections were photodocumented. The immunoreactivity of claudins was quantitatively analysed on digital images using Leica QWin morphometry software. Intense membranous immunolabelling was found for claudin-1, -3 and -7, intense membranous with non-granular cytoplasmic immunolabelling for claudin-2, moderate membranous immunolabelling for claudin-4 and -5, and weak membranous immunolabelling for claudin-10. The occurrence of tight junctions was confirmed by ultrathin sect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available data suggested that claudins might be proteins preserved throughout the evolution of mammals. The results of our study support the concept that they are indeed preserved, since the same type of claudins, in identical distribution, could be detected in our canine mammary tissue samples as could be found in human mammary tissue.  相似文献   

20.
啤酒酵母中(1-3)-β-D-葡聚糖提取与理化性能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开诚 《饲料工业》2004,25(10):7-10
(1-3)-β-D-葡聚糖是一种极富生物活性的多糖,它表现出很强的刺激免疫和抗肿瘤活性,是一种良好的生物反应调节剂.在啤酒酵母细胞壁中,含有大量的(1-3)-β-D-葡聚糖,我国的酵母资源十分丰富,估计年产啤酒酵母3~5万吨(干基)。可是我国啤酒制造业对啤酒废酵母没有很好的重视与利用。啤酒废酵母作为废弃物排人下水道或以低廉的价格售作饲料,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因此酵母提取物的研究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