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脱落酸(ABA)对低温胁迫下油棕幼苗生理的影响,为提高油棕种苗抗寒能力及进行抗寒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油棕幼苗期,于10℃低温胁迫下喷施不同浓度ABA后,测定油棕幼苗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分析油棕幼苗的抗寒性能.[结果]在10℃胁迫下喷施ABA,油棕幼苗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质膜透性及脯氨酸、MDA和H2O2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下同),SOD和POD活性显著下降.喷施50.0~200.0μmol/L ABA处理在降低幼苗质膜透性和SOD活性的同时,抑制了MDA和H2O2含量上升,能有效缓解低温胁迫引起的膜脂过氧化,并提高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和POD活性.[结论]低温胁迫下喷施ABA可提高油棕幼苗抗寒能力,以喷施200.0 μmol/L ABA的抗寒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盐胁迫对油棕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半年生盆栽油棕幼苗为研究材料,考察了盐胁迫对其质膜透性、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以及SOD和POD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和盐胁迫时间的延长,油棕幼苗叶片细胞质膜透性增大,可溶性糖、脯氨酸和丙二醛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SOD和POD活性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干旱胁迫对油棕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油棕盆栽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干旱胁迫对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处理时间的延长,幼苗受害指数增大,细胞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SOD酶、POD酶活性出现先上升而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该研究结果对于油棕品种的引种或栽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半年生盆栽油棕幼苗为研究材料,考察了盐胁迫对其质膜透性、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以及SOD和POD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和盐胁迫时间的延长,油棕幼苗叶片细胞质膜透性增大,可溶性糖、脯氨酸和丙二醛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SOD和POD活性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油菜抗寒育种提供参考,采用盆栽试验研究4℃低温胁迫不同类型油菜幼苗2h、6h、12h和24h后的生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不同类型油菜幼苗的相对电导率存在一定差异,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的相对电导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甘蓝型油菜呈升高-降低-再升高变化趋势。不同类型油菜品种(系)的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叶绿素a/b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即脯氨酸含量随低温胁迫时间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和叶绿素a/b含量随低温胁迫时间延长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不同类型油菜幼苗在早期低温胁迫下均会快速响应,即油菜的抗寒性越强其生理响应越迅速,对低温的适应性也越快,不同类型油菜品种(系)的抗寒性强弱依次为陇油7号陇油6号9393521012。  相似文献   

6.
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生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5份玉米自交系,研究了低温胁迫条件下玉米幼苗的生理变化,分析了SOD、POD、丙二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等指标.结果表明,4 ℃低温条件下玉米幼苗中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一直升高,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趋势为先降低后升高,POD的活性基本是略有降低后又大幅升高,而可溶性糖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升高后又降低.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可以如实地反映玉米幼苗受低温胁迫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低温弱光对西葫芦幼苗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葫芦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低温、弱光、低温弱光3种胁迫方式分别处理幼苗,测定西葫芦幼苗的光合作用相关参数,研究其在低温弱光逆境条件下叶片光系统受损伤的程度,以明确叶片内的细胞受损伤程度。结果表明:低温、弱光、低温弱光3种胁迫条件下,西葫芦幼苗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NPQ)、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丙二醛(MDA)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弱光条件下叶绿素荧光参数下降最多,而低温弱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弱光伤害。弱光胁迫下的西葫芦幼苗生理指标显著性差异最大,说明弱光对生物膜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种衣剂对棉花幼苗生长及抗寒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种衣剂对低温胁迫下棉种发芽、幼苗生长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自行研制种衣剂并包衣棉种进行实验,通过不同时期、不同低温处理,测定棉种发芽率、幼苗农艺性状及相关生理指标.[结果]低温胁迫下种衣剂能提高棉种发芽率和出苗率,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增强幼苗抗寒能力;随着胁迫温度降低、处理时间的延长,棉花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均表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结论]种衣剂较不包衣处理能提高棉种发芽率、出苗保苗率,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幼苗生理系统,缓解了低温胁迫对棉花幼苗期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低温及干旱胁迫对槟榔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槟榔盆栽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低温和干旱胁迫对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低温和干旱胁迫处理时间的延长,幼苗受害指数增大,细胞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SOD酶活性变化趋势出现先上升而后下降的现象,POD酶活性整体变化趋势呈"S"形变化,两者可能在逆境处理过程中具有互补作用;槟榔对低温胁迫的反应敏感程度大于干旱胁迫的影响。槟榔对逆境环境(低温和干旱)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机制,该研究结果对于槟榔品种的引种或栽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低温胁迫下澳洲坚果幼苗的某些生理生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年生澳洲坚果A4品种盆栽幼苗为试材,研究了低温胁迫对幼苗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1 d,澳洲坚果幼苗叶片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升高;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2~3 d),丙二醛(MDA)含量呈下降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呈升高趋势,而脯氨酸(Pro)含量则是处理2 d继续升高,处理3 d后下降;胁迫解除后,各生理指标趋向于处理前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油棕低温抗性及适应机制,对西双版纳新引油棕品种T1,T2,T3,M1,采用人工低温恒温槽处理离体叶片,测定电解质外渗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结果表明,4个品种相对电导率随温度的降低呈“S”形曲线上升,模拟Logistic方程,求出低温半致死温度作为抗寒能力参考指标,其中以T1(-4.11℃)的抗寒性最强,T3(-2.90℃),T2(-0.92℃)次之,M1(2.18℃)抗寒能力最差。冬季常温下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相对较高,保护酶活性较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表现较低,保护酶活性则提高,说明低温胁迫诱发了保护酶活性,消除了部分超氧阴离子自由基,降低了低温胁迫对膜的伤害。  相似文献   

12.
油棕是重要的热带油料作物,可提供食用油,还可作工业原料或生产生物柴油。杀酵处理是油棕果提取 棕榈油的第一环节。研究分析了油棕果杀酵过程中杀酵温度、保压时间、果实存放时间、杀酵容量4 个因素对压榨出 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摘后的油棕鲜果应尽快杀酵,杀酵罐内油棕鲜果的体积占杀酵罐体积的比例不应超过 0.8,在120益杀酵条件下杀酵60 min,油棕出油率最佳。  相似文献   

13.
12个油棕新品种大田栽培抗逆性调查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全株调查统计法,对种质圃12个油棕新品种多年来大田抗逆性表现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连续9个月的干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油棕的生长、开花、结实与产量,但无植株因干旱死亡,其中品种RYL7和RYL3表现最好;中心风力达11级的强台风后,64%以上植株的叶片受损,但断折叶片仅占树体总叶片数的2.9%~8.2%,无折干和倒伏植株;受持续32d低温冷害,期间花序、初果、小果几乎全部受冻害死亡,受冷害叶片数占植株所有叶片数的3.5%~17.4%,但无植株死亡,当年油棕减产约20%。冷害后所有植株都正常开花、结实;几乎无明显病虫害,多年来没有喷洒过农药,对环境无污染。  相似文献   

14.
油棕体细胞胚的诱导和次生胚的增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棕体细胞胚的诱导是油棕体胚发生技术体系中最关键的培养过程,通过建立油棕次生胚增殖培养方法可有效地实现油棕组培苗快速的增殖繁育。本研究通过系统的对油棕体细胞胚发生及次生胚再生途径中若干影响因子的比较研究,建立油棕体细胞胚和次生胚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油棕体细胞胚再生体系在不同基因型的油棕品种内诱导率存在较大差别,其中植物外源激素二氯苯氧乙酸(2,4-D)对油棕胚诱导效果较好;油棕次生胚增殖在不同基因型的油棕品种内差异不显著,木本植物培养基(WPM)在油棕次生胚增殖中培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以油棕的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其在形成愈伤组织过程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等的动态变化,以及褐化前后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油棕的油棕愈伤组织形成过程缓慢,随时间延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有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先上升,后下降;电导率保持平稳。褐变对油棕愈伤组织的活性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热带木本生物质能源树种——油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油棕是一种重要的热带木本生物质能源树种,具有结果期长、产量和含油量高等特点。随着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生物柴油的发展日益受到关注。而棕榈油由于生产成本低廉,成为生产生物柴油最具竞争力的原料。本文分别综述了油棕的基本特性、全球及我国棕榈油生产贸易和消费状况、我国发展油棕产业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油棕产业的可行性和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摘 要:油棕是热带地区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也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产油植物,其主要产品棕榈油和棕榈仁油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由于棕榈油在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中占据重要地位,且100%依赖进口,因此,油棕在我国具有重大战略地位。本文主要分析了在我国发展油棕产业的现状,并对油棕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棕榈油供给量与国内主要植物油价格的互动关系,以及对于来自价格正、负向冲击下棕榈油的供给反应,为棕榈油进口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我国棕榈油月度进口量、棕榈油、豆油、菜籽油现货价格及马来西亚毛棕榈油现货价格数据,在协整-GARCH、误差修正-GARCH框架下进行估计分析,研究供给量与价格间的互动关系,并用线性和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我国棕榈油的加工厂商和贸易商重视过去较长一段时间积累的方差信息(ARCH效应),而不是上一期的预测方差(GARCH效应);相比于菜籽油,豆油对棕榈油价格的调整力较大;棕榈油供给量对价格的影响力较小,有关价格滞后二阶的好坏消息对供给量具有非对称性影响;棕榈油进口量和价格相互不是Granger原因.[建议]加强棕榈油进口管理、市场建设及库存变化监测,加深棕榈油全球定价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应用NCBI 网站上释放的41 977 条油棕EST 序列,从中挖掘SSR 位点3 946 个,根据27 个SSR 位点的 侧翼序列设计引物,并对18 份油棕DNA 样品进行扩增,扩增结果显示10 个标记具有多态性。根据这些标记信息, 对这18 份油棕资源进行主成分分析,18 份油棕资源被分成两个遗传群体,一个为文昌高隆湾和文昌椰子研究所的 油棕资源,另一个群体为10 份引自马来西亚的油棕资源。这些研究显示,开发的标记可用于油棕资源遗传多样性评 估、遗传结构评估,并可用于油棕遗传图谱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