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利用软件Oligo6.0设计1对针对PRRSV Nsp2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已检测为PRRSV阳性的病料进行PRRSV Nsp2基因扩增及测序.应用DNAstar软件将所测序列与VR-2332毒株、CH-1a毒株(2001)进行比对,发现JXYC与JXNC毒株的核苷酸序列都有87个碱基连续缺失,在与JX2毒株(2007)VR-2332毒株进行比对时发现有相同的缺失,这说明PRRSV已经发生重大变异,而高致病性PRRSV变异不大.该研究补充和丰富了PRRSV毒株的基因组信息数据及PRRSV的分子流行病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我国华东某省HP-PRRSV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我国华东地区某省3个不同市县的疑似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发病猪场送检的病料中分离PRRSV毒株,并对其全基因组进行测序,进而对当前PRRSV流行毒株的分子特征和近几年我国PRRSV毒株的演化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采集养殖场病死猪的淋巴结和肺脏病料,处理后进行PRRSV的RT-PCR检测。对PRRSV检测呈阳性的病料进行病原分离和免疫荧光试验(IFA)鉴定,测定IFA鉴定呈阳性的PRRSV分离株的TCID50。参照NCBI基因数据库已提交的PRRSVVR-2332、CH-1a、HB-2及JXA1等毒株序列设计6对引物,对所得分离毒株分别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扩增、测序,并将测序结果与LV、VR-2332、JXA1等国内外16个PRRSV毒株进行序列同源性和进化分析。【结果】试验共分离鉴定获得3株PRRSV毒株,分别命名为SDCXA/2008、SDWF、SDLY。全基因组Blast比对结果表明,这3个分离株均为北美洲型毒株。序列分析发现,3个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与欧洲株的同源性极低(61.6%~61.8%),与2006年前分离的美洲型毒株的同源性较低(86.6%~97.1%),与2006后分离的美洲型毒株同源性较高(98.3%~99.7%)。Nsp2基因在3个易变区中变异最大,ORF5次之,ORF3相对最小;推导氨基酸序列中变异最大的亦为Nsp2。3株PRRSV毒株Nsp2基因推导氨基酸的第481和532~560位处共存在30个氨基酸缺失,与以HUN4、JXA1等为代表的国内高致病性分离株序列的同源性较高,结合进化分析将其均划为与JXA1类似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毒株(HP-PRRSV)。【结论】分离到3株HP-PRRSV毒株,其遗传特征相对稳定,但同时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异,说明PRRSV还在不断地变异和演化。PRRSV的分布无明显地域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RT-PCR分段扩增PRRSV流行株Jiangxi-3的基因组,参照VR2332序列,根据各片段之间相重叠的区域,将扩增片段的序列依次拼接获得Jiangxi-3完整的全基因组,并通过DNAStar软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Jiangxi-3的Nsp2推导氨基酸发生30个氨基酸的不连续缺失,与HB-1(sh)/2002相比,Nsp2推导的第480位氨基酸由D突变为E,缺失的位置为第481位氨基酸和532~560位氨基酸;Jiangxi-3与2006年Tian Kegong等从江西"高热病"病死猪体内分离的毒株JXA1的各个结构蛋白阅读框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8.0%~100%;Jiangxi-3与HB-1(sh)/2002、VR2332、RespPRRS MLV的Nsp2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4.7%、77.8%、77.7%,由遗传系统发育树可知与2006年以前分离的毒株相比,Jiangxi-3与HB-1(sh)/2002的亲缘关系较近.说明Jiangxi-3和JXA1极可能由同一毒株HB-1(sh)/2002演化而来.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陕西及周边省份部分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Nsp2和GP5的变异情况。【方法】采用套式RT-PCR方法,从肝、脾、肺和血清中直接扩增Nsp2、GP5基因并克隆测序,将获得的PRRSV流行毒株序列与GenBank中30个PRRSV参考毒株进行比对分析,构建进化树。【结果】获得了13株PRRSV的Nsp2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KM233849~KM233861)和12株GP5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KM233862~KM233873)。基因进化树分析显示所有测定PRRSV流行毒株均属北美洲型。对Nsp2基因序列分析发现,12株PRRSV为氨基酸缺失毒株,1株PRRSV为经典毒株。发现GSXF毒株有可能是一株重组毒株。PRRSV变异株与经典株相比,GP5蛋白中存在多处氨基酸点突变。【结论】陕西猪场PRRSV流行毒株以变异株为主,同时存在经典毒株和重组毒株。  相似文献   

5.
高致病性PRRSV缺失变异株Nsp2基因的克隆与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湖南省内多个出现疑似猪“高热病”症状的猪场采集病料70份,采用RT-PCR方法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检出PRRSV阳性病料54份,阳性率高达77.14%(54/70).对其中8份分别来自娄底、浏阳、永州、双峰、益阳、株洲、宁乡和溆浦的病料中的PRRSV基因组Nsp2高变区部分基因片段进行RT-PCR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分析.与国内外美洲型PRRSV分离株比较,序列相似性为72.2%~100%,其中,与公布的高致病性PRRSV缺失变异毒株的同源性最高,序列相似性为98.2%-100%.序列分析表明,这些毒株均是天然存在缺失的变异毒株,其Nsp2均有2个部位出现了缺失,分别为编码1个氨基酸的3个核苷酸的缺失和编码29个氨基酸的连续87个核苷酸的缺失,与高致病性PRRSV缺失变异毒株序列的缺失情况完全一致,且与其具很高的同源性,从而确定了分离的毒株均为引起猪“高热病”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这是国内外少见的PRRSV缺失变异及毒力显著增强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分离株ORF5和Nsp2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美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SV)基因组序列设计2对引物,对疑似PRRSV感染猪的病料进行RT-PCR检测,核酸检测阳性病料进行PRRSV分离,获得了1株美洲型PRRSV,命名为GD08-2.对PRRSV GD08-2株、GD-XH株、GD08-1株的ORF5基因和部分Nsp2基因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GD08-2株的ORF5基因与PRRSV疫苗株pMLV、经典株VR-2332和GD-XH株的相似性较高,而与GD08-1株的相似性较低.GD08-2株的Nsp2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出现12个氨基酸的不连续缺失,分别位于66~74位和192~194位,由此推测,GD08-2株可能为PRRSV的突变株.GD08-1株的ORF5基因与国内分离的高致病性PRRSV相似性较高,其Nsp2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存在30个氨基酸的缺失,与国内高致病性PRRSV分离株JXA1的缺失位置完全一致,由此推测,GD08-1株属于高致病性PRRSV;GD-XH株的ORF5基因与疫苗株pMLV的相似性较高,其Nsp2基因存在个别核苷酸的点缺失.遗传进化分析表明,GD08-1株与国内分离的高致病性PRRSV的遗传进化关系较近,属同一分支;GD-XH株和GD08-2株与PRRSV经典株VR-2332、疫苗株pMLV的遗传关系较近,属另一分支.  相似文献   

7.
豫西地区PRRSV新近流行株ORF5基因变异及Nsp2基因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豫西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新近流行株ORF5基因的变异情况及Nsp2基因的结构特征,采用RT-PCR方法扩增了26份近期采自豫西地区猪场疑似PRRS猪肺脏样品中的ORF5全序列和Nsp2部分序列,并对其生物信息学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成功扩增出的21株PRRSV流行株间ORF5全基因同源性为96.6%~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7.5%~100%;与参考毒株JXA1、MLV、VR-2332和LV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6.6%~98.9%、88.4%~89.2%、88.0%~89.5%和66.8%~67.3%;对阳性病料进行了部分Nsp2基因的扩增,测序结果显示,所有流行株的Nsp 2基因与已报道的美洲株VR-2332相比,不存在核苷酸的插入或突变,但存在2个位点共90个碱基的缺失;遗传衍化分析表明,流行毒株属于美洲型。研究结果揭示了豫西地区新近流行的PRRSV ORF5基因的变异情况及Nsp 2基因的特征,为该地区的PRRS防控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分析2005-2007年间中国部分省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流行毒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了解其遗传演化规律,查明中国目前PRRSV流行毒株现状。【方法】应用病毒分离方法从中国4个省份在2005-2007年间采集的81份疑似蓝耳病病料中分离到36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应用RT-PCR方法对36株PRRSV现地分离株的ORF5基因和Nsp2基因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36株现地分离株均属于美洲型 PRRSV,ORF5基因全长均为603 bp,未发现有基因缺失或插入,编码约200个氨基酸,分离株推导氨基酸序列变异主要发生在9~39位;36个分离株中有15株PRRSV Nsp2基因全长为2 940 bp,21株PRRSV Nsp2基因全长为2 850 bp;发生Nsp2缺失的PRRSV在Nsp2基因第481位、532~560位发生了不连续缺失,共缺失30个氨基酸。与GeneBank中收录的14个PRRSV ORF5、Nsp2基因进行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比较和分析,系统进化关系显示,除B02-2005株可能与疫苗株有关外,多数现地分离株与Ch-1a株遗传距离较近,不同年份分离到的毒株与早期PRRSV分离株的同源性逐年降低。【结论】根据氨基酸变异情况对PRRSV现地分离株进行亚群聚类分析,发现36株现地分离株分别归属于以VR-2332为代表的4亚群,以BJ-4为代表的1亚群和以Ch-1a为代表的2亚群。进化关系表明PRRSV ORF5、Nsp2基因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均发生了较大变异,不同地区PRRSV分离株的遗传关系存在交叉现象,地域特征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07-2009年部分猪群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株的遗传演化规律。【方法】按常规方法,从2007-2009年收集的疑似蓝耳病猪群组织样品中分离PRRSV,应用RT-PCR方法,对分离的10株PRRSV的ORF5和Nsp2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后与19个PRRSV参考毒株的ORF5、Nsp2基因进行核苷酸、氨基酸序列比较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分离到的SDWF5、SDCX1、LN3、LN8、LN12、SD2、SD5、SD14、ZB1、ZB2共10株PRRSV均属于美洲型PRRSV变异株,其ORF5基因全长均为603bp,编码约200个氨基酸,其推导氨基酸序列变异主要发生在9~39位;SDWF5、SDCX1、LN3、LN12、SD2、SD5、SD14、ZB2等8个分离株的Nsp2基因全长为2845bp,编码950个氨基酸,与代表毒株VR-2332相比,8个分离株在Nsp2基因推导氨基酸序列的480和532~560位发生了不连续的30个氨基酸缺失。与19个PRRSV参考毒株的ORF5、Nsp2序列进行比较后发现,10个分离株的ORF5、Nsp2基因核苷酸序列及其推导氨基酸序列均发生了较大变异。遗传进化分析发现,10个分离株与以CH-1a为代表的国内流行毒株处于同一分支,与JXA1等变异毒株的遗传距离较近。【结论】来源于不同猪群的10个PRRSV分离株的遗传关系存在交叉,没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但可能具有相同的始祖Ch-1a。  相似文献   

10.
采用RT-PCR方法对四川绵阳地区采集的疑似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感染病料进行克隆,并对ORF5基因进行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Nsp2基因扩增结果表明,获得的15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阳性毒株均为Nsp2基因存在缺失的变异株。ORF5基因测序结果表明,15株ORF5基因均由603 bp编码、200个氨基酸组成,各毒株之间的氨基酸同源性为87.6%~100.0%,与GenBank中13株参考毒株的序列同源性在57.2%~99.0%之间,与HUN4、JXA1、TJM、GXHZ12等HP-PRRSV代表株ORF5的相似性高达90%~99%。推导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各毒株的ORF5氨基酸序列因各场的不同而差异显著,存在一些突变位点,同时同一场内的不同毒株间的差异也较大,多数毒株在信号肽、跨膜功能区都存在突变位点,各毒株的潜在糖基化位点也存在差异;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15株ORF5序列均属于北美株,大部分毒株序列与2006年暴发的JXA1高度同源。总体上,各毒株之间没有呈现明显的地域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Nsp2基因进行克隆表达以获得蛋白,为该病的诊断预防奠定基础。采用自行设计的引物对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进行RT-PCR扩增,将产物基因回收纯化测序后构建PGEX-6P-1-Nsp2原核表达载体,用BL21(DE3)细胞进行转化,挑选阳性菌,用IPTG诱导表达,采用SDS-PAGE电泳和Western-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获得了HPPRRSV Nsp2基因序列,成功构建了PGEX-6P-1-Nsp2原核表达载体,经37℃,4 h获得表达产物,将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获得了一条约42 ku浓缩蛋白带。本实验的克隆表达产物为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Nsp2目的蛋白。  相似文献   

12.
孙荡  高歌  周胜  鲍梦雅  茅翔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903-10905
[目的]为临床上构建PRRSV的拮抗性小肽及相关疫苗设计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NCBI上国内分离的PRRSV毒株(FJ175688.1)Nsp2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并对其组分、理化性质、跨膜结构域、二级结构、糖基化位点、磷酸化位点和B细胞抗原表位进行预测。[结果]Nsp2含有7段的跨膜区域,二级结构中自由卷曲含量最高(57.64%),同时含有4个糖基化位点和76个磷酸化位点。综合分析表明,Nsp2具有大量的抗原决定簇。[结论]通过对Nsp2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可为PRRSV疫苗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Nsp2蛋白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复制的影响,采用体外克隆法构建表达高致病性PRRSV TJ株和其致弱毒TJM株Nsp2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TJ Nsp2和pEGFP-TJMNsp2,含有增强式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盒,瞬时转染重组质粒到Marc-145细胞系单层,利用G418抗性筛选建立细胞系,通过PCR和RT-PCR鉴定。PRRSV感染筛选的细胞系,检测病毒TCID50。结果建立稳定表达TJ株和TJM株Nsp2基因的猴肾细胞系Marc-145-TJ Nsp2和Marc-145-TJM Nsp2;在表达PRRSV TJ株和TJM株Nsp2蛋白的Marc-145细胞上感染PRRSV病毒,在复制早期病毒时增殖速度快,即Nsp2蛋白对PRRSV复制早期有正向调控作用,并且强毒的Nsp2此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旨在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Nsp5基因进行原核表达,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为了解PEDV致病机理奠定基础。本研究克隆PEDV/LY/2014/04毒株的Nsp5基因,亚克隆进pET-28a(+)原核表达载体,PCR和酶切验证重组质粒的构建,重组质粒pET-28a(+)-Nsp5转入E.coli BL21(DE3)中,SDS-PAGE检测Nsp5的表达和His band Ni+纯化情况,Vector NTI Advance等软件对Nsp5蛋白氨基酸组成、抗原表位、二级和三级结构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成功克隆并构建了重组质粒pET-28a(+)-Nsp5,表达重组蛋白大小约22 ku,且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His band Ni+纯化后获得高纯度重组蛋白。Nsp5蛋白是由19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其分子质量的理论值为21 820.07 u,理论等电点(pI)为8.734,略偏碱;二级结构骨架中α-螺旋(h)占55.61%,β-折叠(t)占7.65%,无规则卷曲(c)占20.92%,延伸链(e)占15.82%;Nsp5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中,中间段以α-螺旋为主作为骨架,C端多个复杂二级结构构成该蛋白的酶活性中心;B细胞抗原表位的预测,表明有15个潜在的B细胞优势表位。本研究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Nsp5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为了获得PRRSV非结构蛋白2-半胱氨酸结构域的高纯度原核表达蛋白以及了解该蛋白的抗原表位,试验以从PRRSV-VR2332毒株上提取的病毒全基因组RNA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非结构蛋白2-半胱氨酸结构域(Nsp2pro)基因,连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SUMO-Nsp2pro,转入宿主菌Rosetta2,经IPTG诱导,获得高浓度的可溶蛋白Nsp2pro,经亲和层析His-Bind后得到高纯度的目的蛋白。同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Nsp2pro二级结构及抗原表位进行预测。结果显示,Nsp2pro的α螺旋及β折叠区域较多,转角区域较少,结构较为复杂,位于蛋白分子表面且亲水的区段很可能是B细胞表位的优势区段。获得较高纯度的蛋白,将为后续进一步研究Nsp2pro基因编码的蛋白在病毒复制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高致病性PRRSV TJ株和致弱毒TJM株Nsp2测序及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GenBank中PRRSV VR-2332株全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TJ株和其致弱毒株TJM株非结构蛋白2(Nonstructure protein 2,Nsp2)编...  相似文献   

17.
规模化猪场爆发急性高热病,采集死猪肺脏病料和血清5份用RT-PCR方法进行PRRSVNSP2基因扩增,3份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阳性,编号为scwhn01,scwhn02和scwhn03.对scwhn01 NSP2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分析,有30个氨基酸的不连续缺失,与VR2332,JXA1,BJ-4,HuN4,CH-1a,HB-1(sh)2002和HB-2(sh)2002的NSP2的同源率在74.2%~91.0%之间,并从病料中分离到2株细菌,编号分别为SNC0901和SNC0902,均使被攻毒小鼠死亡.16S rDNA测序并在Genbank中blast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和大肠杆菌.对所分离的细菌进行17种抗生素药敏实验,对头孢噻呋、头孢噻吩等敏感;对克林霉素、阿莫西林/棒酸等中度敏感;对荷兰、林可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和土霉素等耐药.表明该猪场因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混合感染副猪嗜血杆菌、大肠杆菌导致猪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