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博  陈笑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453-6455
掌握"规划基数"分类体系与土地现状分类(二调)分类体系对应关系,按分类释义和转换对应关系,对毕节地区土地现状分类(二调)进行转换,运用信息系统管理学原理、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对规划年各类用地各项指标按比例法、权重法和综合分析法进行分解。  相似文献   

2.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 21010-2007),结合实际情况,将浙江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内的土地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并提出了具体的土地利用协调措施:即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的公示制度;制定优惠的财政和金融政策;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土地利用规划视角,探索适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县级对乡级土地利用的调控模式,缓解经济增长与耕地保护的尖锐矛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法]以系统论为依据,初步提出土地利用调控体系框架,并对塔城市进行实证研究,定性分析土地利用方向,划分主体功能区,定量分解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结果]该调控体系在塔城市得到良好运用,能够合理配置市域土地,统筹城乡发展.[结论]功能分区、方向分类和指标分解的“三分”模式,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为协调工业化、城镇化、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需要在土地分类中加强对生态用地的考虑。本研究以西藏普兰县为例,基于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和主体功能性理论,建立了包含生态用地、生态生产用地、生产生态用地和生活生产用地在内的普兰县"三生用地"分类体系。为便于该体系的应用,将"三生分类"体系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进行对接,形成了普兰县"三生分类"用地提取方法。得出规划基期年普兰县生态用地、生态生产用地、生产生态用地和生活生产用地的面积分别为675 653.44、642 039.18、677.00和1 034.93 hm2,各占全县土地面积的51.21%、48.66%、0.05%和0.08%。在分析普兰县"三生用地"现状的基础上,根据上位规划、现状经济发展和各用地部门的需求,对普兰县土地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对于生态环境安全有较高价值的生态功能用地、河流与湖泊用地面积保持不变,牧草地、用材林地面积则都有增加,建设用地主要占用的是生态容纳用地中的裸地和荒草地等,最大程度地对生态环境进行了保护,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指标控制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1994、2001、2008年TM影像作为数据源,运用决策树分类和最小距离分类法,对徐州市城区进行土地利用分类,根据获得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图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徐州市城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决策树法的分类精度要高于最小距离分类法;(2)1994-2001年,耕地迅速减少,变化去向主要是建筑用地,而建筑用地急速增加,主要变化来源是耕地和未利用地;(3)2001-2008年间,耕地继续减少,建筑用地增加,但速度明显放缓。  相似文献   

6.
以土地的生态、生产和生活功能为导向,将土地划分为生产生态用地、生态生产用地、生活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4类,并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进行了衔接,构建了眉县的“三生用地”分类体系。然后采取雷达图、信息熵、空间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方法,分析了眉县“三生用地”分布的空间结构,结果表明:(1)眉县各镇(街办)的生态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的数量差异较大;(2)眉县南北部镇(街办)的“三生用地”结构均衡性较高,信息熵水平高于中部镇(街办);(3)眉县生产生态用地在全县分布相对平均,生态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的分布相对合理,生活生产用地在全县分布差距较大。根据眉县“三生用地”的空间分布提出了结构优化的建议,旨在为规划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土地集约利用是当前土地管理的核心问题,许多问题都急待解决。通过全面实地调查和运用Google Earth和GIS对蚌埠市大学城4所高校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查,绘制土地利用现状矢量图,提取各所学校各类用地面积。在此基础上,对各校土地利用率、建筑密度、容积率和各类用地比例进行比较分析。提出调整和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建议,以期为大学城校园规划和土地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研究目的,将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耕地、园地等7种类型,利用转移矩阵分析2001~2007年各类用地转换特征及其经济效益,采用空间叠加法分析2005、2008年2个时段城区与重点镇用地类型转换的趋同性。结果表明,7年间新泰市林地面积增加最多,生态用地得到有效保护;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最多,后备资源开发成效显著;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等指标表明新泰市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2005~2008年城区与重点镇用地类型转换具有趋同性,转入最多是林地,转出最多是耕地;经济效益分析表明各类用地之间转换促进了内部用地结构优化,有利于用地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以湖南省资兴市为例,结合规划基数转换实践,归纳总结了规划基数转换出现的耕地基数、建设用地基数、第2次土地调查数据还原和后备资源(特别是荒草地基数)等若干关键问题,并用实证研究将问题融入到整个规划基数转换实践中,提出了相应的具体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0.
村土地利用规划是对现行规划体系的深化,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以苏北L村为例,对村土地利用规划中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的内涵和方法进行探讨,分析村庄土地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结构调整、布局优化、综合整治等方面对重构该村居民点空间布局,进而对村庄各类用地结构与布局的优化进行规划设计,力图为村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统一底图底数是编制各类空间规划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作为当前权威性最高、现势性最强的国土空间利用现状数据,所采用的工作分类与国土空间规划采用的用地用海分类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通过对工作分类和用地用海分类进行衔接分析,提出了基于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的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现状底图底数转换的总体技术思路、关键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基本农田调整布局要求,应用农用地分等成果,基于GIS 技术形成了 农用地等别转绘平均等别计算,耕地集中连片性分析基于多因素的同一等别较高质量耕地地块筛选按等折算等 技术建立了一套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基本农田空间布局技术方法。并以重庆市大足县为例,研究县级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中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基本农田调整布局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工作的推进,明确各地现状数据的工作日渐紧迫。以三调为基础的现状数据不能满足和符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工作要求,所以在三调基础上科学准确的衔接规划编制所需的空间关联信息和现状数据,形成科学、准确的现状底图是保证空间规划编制科学有效的基础。因三调数据与其他关联数据在坐标、分类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分类转换。本文在梳理三调工作分类和规划用途分类对应关系的基础上,以鄠邑区为例,对具体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海南陵水县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悦  张淼  陈仁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387-9389
以海南省陵水县为例,具体分析各类用地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妥善处理陵水县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矛盾,将生态保护的相关措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政策相结合,积极探索规划实施的制度创新,促进土地合理利用和高效配置。  相似文献   

15.
和圆媛  黄义忠  胡松  谢小棠  袁泉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690-12691,12712
土地是广义上的旅游资源,该研究分析了现有的旅游用地分类体系,认为由于当前缺乏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的旅游用地分类体系,导致了旅游产业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旅游用地管理都面临挑战,旅游用地与其他用地混淆导致旅游用地建设指标混乱,旅游用地取地不合理等问题尤其严峻.鉴于此,基于土地利用规划的视角初步提出新的旅游用地分类体系,将旅游用地分为4个大类5个小类,以期对以后的旅游用地规划和管理工作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需求,开发一套基于GIS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决策支持系统(简称CLUPIEDSS)。根据系统目标,将GIS与DSS技术结合,进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以MAPGIS 6.7为二次开发平台,以Visual C 6.0为开发工具进行系统开发。研究结果表明,开发的系统包括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知识库、用户界面5个部分,实现了数据管理、辅助评价、空间数据处理等功能;该系统既有规划实施评价模型,又有GIS空间数据处理能力;将其应用于贵州省黔西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工作中,评价结果符合实际,对该县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提供了一套基于GIS的科学化、程序化、定量化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土地规划分类和节约集约的建设用地需求量分类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毅  陈进发  徐剑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176-10178
以乳源瑶族自治县为例,在新的土地规划分类的基础上,应用建设用地分类预测法,分别对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进行需求量预测,同时结合城镇工矿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潜力分析,得出乳源瑶族自治县新一轮土地规划各项建设用地指标。结果表明,以土地规划分类和节约集约为基础,对建设用地需求量进行分类预测,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更具有指导性。  相似文献   

18.
何姗  朱毓波  汪霄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8):3298-3301
提出以制定转换表的方式来规范南京市土地分类标准,通过土地分类标准转换表的制定将土地管理部门和城市规划部门现行的两套土地分类标准联系起来,为解决土地资源不同分类标准间的衔接提出了一种尝试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