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揭示玉米穗期高温胁迫对子粒灌浆生理及产量的影响,以耐热型玉米品种郑单958和热敏感型玉米品种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第9片叶完全展开至抽雄期高温对玉米子粒灌浆特性、淀粉合成酶活性、激素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穗期高温处理,郑单958和先玉335的产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1.14%和25.40%;2个品种的粒重和灌浆前期的灌浆速率降低,到达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延迟,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减小,活跃灌浆期延长;灌浆前期子粒淀粉合成酶活性降低;高温对先玉335的影响明显高于对郑单958。高温处理后,2个品种子粒中的生长素、玉米素核苷和赤霉素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灌浆初期降低,灌浆后期升高,脱落酸含量表现则相反。  相似文献   

2.
刘志芳  陈修斌 《种子》2005,24(9):25-26
研究了赤霉素、硫脲和高锰酸钾等3种化学物质处理种薯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3种化学物质处理的马铃薯与对照(ck)比较,均能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干物质的含量,同时降低硝酸盐(NO3-)的含量;以赤霉素处理增产效果最为显著,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3.
不同剂量SO2保鲜剂对冷处理护色荔枝贮藏安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糯米糍等五个中晚熟品种八至九成熟的荔枝果实为试材.研究不同剂量S0,缓释保鲜剂处理(每千克荔枝用量A:3.5g、B:4.2g、C:2.8g)对冷处理护色荔枝贮藏安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A、B剂量处理的荔枝经3~5℃冷处理结合SO,缓释保鲜剂熏蒸48~72h后.果皮颜色褪变成青绿色.再继续于-2~O℃的自然通风库中贮藏100d,果皮颜色可恢复成自然的鲜红色。果肉晶莹洁白.保持了鲜果的品质,好果率可达97%以上,果肉的S02残留量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0.05g/kg)。其中,A剂量处理的糯米糍和玉荷包品种的荔枝保鲜及安全效果最好,SO2残留量为0.016g/kg和0.014g/kg,淮枝和蜜糖埕品种果肉的S02残留量仅为0.007g/kg和0.009g/kg,低于美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0.0lg/kg)。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盛花前1周使用外源GA_3处理花序,发现10 mg/L、25 mg/L、50 mg/L、100 mg/L GA_3均可显著促进花序的伸长,且花序伸长长度与赤霉素浓度正相关。试验进一步用液相色谱检测了不同时期穗轴中GA_3的含量,发现外源GA_3可以短时间内提高幼嫩穗轴中GA_3水平,在处理24 h时GA_3水平达到顶峰,且100 mg/L GA_3处理峰值最大,2 d时GA_3水平迅速回落。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了编码赤霉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第一阶段的关键酶CPS和第三阶段无活性赤霉素转化为活性赤霉素的关键酶GA20ox和GA_3ox的基因,结果显示这三个关键酶的基因呈下调表达,且GA_3处理浓度越高,基因表达水平越低。赤霉素代谢途径上编码负调控蛋白DELLA的基因与对照相比整体呈下调表达,且外源GA_3浓度越高,DELLA基因表达量越低。说明外源活性赤霉素GA_3严重抑制了内源赤霉素合成途径上关键基因的表达,间接抑制了内源赤霉素的合成;同时抑制了代谢通路上负调控DELLA基因的表达,促进花序的伸长。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磷水平对旱作陇东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俱和  高继飞 《种子》2012,31(12):68-71
研究施磷对苜蓿种子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对3年龄旱作陇东苜蓿(Longdong alfalfa)在不同施磷水平下种子产量、产量构成要素、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陇东苜蓿在旱作条件下春季施磷能显著增加种子产量和产量构成诸要素,表现为春季施P2O590 kg/hm2种子产量最高;春季施磷对旱作陇东苜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硬实率无显著影响。陇东苜蓿生殖枝数/m2、花序数/生殖枝、荚果数/结荚花序及千粒重与种子产量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小花数/花序与种子产量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油菜高产群体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油菜高产群体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按照常规田间试验方法种植了15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每个品种(系)设15万、30万、45万、60万和75万株/hm2等5个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油菜群体高产的最佳密度在30万~60万株/hm2。采用灰色关联梯度分析方法就油菜14个农艺性状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分析,其重要性表现为: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长>分枝角果数>株高>每角粒数>分枝子拉千拉重>单角果子粒重>一次分枝高度>单位面积花序数>分枝单株产量>密度>主花序角果数>主花序子拉千粒重>主花序单株产量。对高产群体中的角果数、每角拉数及千粒重3个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菜每角拉数分别与分枝子粒千粒重和主花序子拉千粒重极显著负相关,但与主花序单株产量和分枝单株产量相关性不显著;分枝子粒千粒重和主花序子拉千拉重均与主花序单株产量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分枝单株产量相关性不显著。因此,油菜群体获得高产主要依靠较多的分枝数和角果数,同时兼靠单角果子粒重。研究结果可为油菜高产育种提供理论指导,可减少油菜高产...  相似文献   

7.
《种子》2019,(1)
浸种是促进种子萌发、出苗和立苗的重要技术手段。本实验设置了4个赤霉素浸种浓度(0,70,140,210mg/L),研究了盐分胁迫下田菁幼苗生长和产量对赤霉素的响应。结果表明,赤霉素处理对田菁生长和产量产生了促进作用。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升高,SPAD、淀粉、可溶性糖、总生物量、每株角果数和每角果粒数先上升后下降,且均高于对照;蔗糖含量先下降后上升,且均低于对照。各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对千粒重均没有显著影响。结论:适宜浓度的外源赤霉素能促进盐分胁迫下田菁的幼苗生长和产量,且当浓度为140mg/L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不同层积时间和赤霉素处理对桃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不同层积时间和不同浓度赤霉素浸泡对桃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O-4个月的层积时间内,桃种子萌发率随层积时间的延长而提高,两者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在0-1 600 mg/L浓度赤霉素处理范围内,桃种子萌发率不随浓度的增大而提高,较适宜的赤霉素溶液浓度为400 mg/L和800 mg/L.且在适宜的赤霉素浓度范围内,层积时间越长,种子活力越高,即种子发芽势越高,赤霉素和层积处理相结合效果好于单独用赤霉素处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漯玉336产量、氮素吸收积累、氮素与氮肥效率、收获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对产量增产显著,漯玉336在高氮时产量和收益最佳,分别为632.73 kg和199.58元/亩;不同生育期漯玉336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不同,在大喇叭口至吐丝期的氮素吸收积累和吸收速率最高。从综合产量、氮素吸收、氮素效率等结果可知,漯玉336是氮肥高效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影响草乌种子产量的主要因子,提高草鸟种子产量,采用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对草乌种子产量的相关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株花序数、每花序小花数、每花序果实数和每果实种子数是草乌种子产量的主要构成因子,其回归模型为Y=-2.157 31+0.049 82 X2+0.28133 X 3+0.079 09 X4 +0.146 85 X6,且不同因子对草鸟种子产量的作用程度不同,其中单株花序数和每花序小花数的影响作用最大;株高是草鸟种子产量的重要影响因子,通过影响单株花序数和每花序小花数间接影响种子产量,且株高>35 cm的植株种子产量显著高于株高<35 cm的植株.  相似文献   

11.
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摘要:研究了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农田,在免耕覆盖麦秸、免耕、旋耕三种耕作方式下,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喷施玉农乐对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杂草种类差异不大,免耕覆盖麦秸的杂草数量比免耕不覆盖的降低53%-82%,比旋耕的降低了62%-78%。玉农乐30g/hm2处理,免耕覆盖麦秸的防效最好,免耕不覆盖和旋耕田差异不大;玉米田免耕覆盖麦秸,能降低玉农乐的用药量。免耕覆盖麦秸玉米出苗率降低,但是穗粒数、百粒重及产量增加;玉农乐45-60g/hm2处理,不同耕作方式中其产量差异不大;玉农乐30g/hm2处理和对照小区的产量,免耕覆盖麦秸的最高。  相似文献   

12.
探索赤霉素对苋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及残留动态,为建立苋菜生产中赤霉素安全、有效使用技术规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广州地区夏季苋菜生长到5-6片真叶时,叶面喷施高(90 g/hm2)、中(60g/ hm2)、低(30 g/hm2)三种浓度赤霉素,喷施后测定不同时期的苋菜株高、产量以及维生素C、蛋白质、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粗纤维含量,研究不同剂量赤霉素对株高、产量、营养品质的影响;测定苋菜不同生长期赤霉素残留,获得残留动态以及最终残留。 [结果]中剂量赤霉素处理对株高和产量促进作用显著,喷施后3-10 d样品的平均株高比对照增加11.50 %,平均产量增加27.56 %,达显著水平。其中3、5、7 d样品株高比对照增加达显著水平,分别为10.59%、13.33%、12.71%;5、7、10 d样品产量比对照增加达显著水平,分别为33.41%、44.35%、17.41%。低剂量和中剂量处理后10 d样品中维生素C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67.44 %、44.50 %,达显著水平;蛋白质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12.17 %、11.11 %,达显著水平。三种剂量处理后10 d后样品还原糖、粗纤维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赤霉素降解动态曲线符合一级动力方程,半衰期为1.24 d;三种剂量处理后5、7、10 d苋菜赤霉素最终残留均值在0.0012-0.0074 mg/kg之间(定量限只到0.01;有效数字过多),远低于日本限量标准0.2 mg/kg。 [结论] 广州地区夏季苋菜生长到5-6片真叶时,叶面喷施60 g/hm2的赤霉素溶液,喷施后10 d采收,赤霉素残留均值为0.002mg/kg,产量比对照增加17.41%,维生素C含量增加44.50%,蛋白质含量增加11.11%,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粗纤维含量差异不显著。建议可用日本肯定列表中的残最大留限量作为广州地区中国苋菜上赤霉素的残留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13.
赤霉素处理促进白菜开花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赤霉素处理对白菜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霉素促进白菜的开花。测定植株叶片相关物质的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升高,总的C/N升高。在激素方面,赤霉素处理不仅提高了植物体内GA的含量,而且也使IAA的含量升高,而ABA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比较三种激素的比值,GA/ABA、GA/IAA和IAA/ABA值均升高。  相似文献   

14.
正本次试验采用肌醇和赤霉素对种子进行包衣,研究包衣剂对幼苗在低温逆境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玉米出苗遇到低温冷害时使用包衣剂能够有效的保苗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丹玉405玉米种子,赤霉素,肌醇。1.2种子处理种子包衣:用2%羧甲基纤维素(CMC)等作为成膜剂,加入不同种类适宜浓度的抗寒剂混匀,再放入选好的玉米种子,手动搅匀,最后将种子晾干。  相似文献   

15.
酸蚀处理及赤霉素处理对苦楝树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荣璐  李青松  韩晓玉  王金龙 《种子》2012,31(12):71-73
采用98%的浓硫酸对苦楝树种子进行酸蚀处理,暴晒2 d后再用赤霉素浸种,研究上述处理对苦楝树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苦楝树种子有坚硬种皮阻碍水分吸收和氧气进入,98%浓硫酸酸蚀可增加种子的透气性和吸水力,促进种子萌发;赤霉素浸种对种子萌发也具有促进作用。用98%浓硫酸酸蚀50 min,再用400 mg/L赤霉素浸种效果最好,可使发芽天数缩短27 d,发芽率达60%。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种植方式和施肥技术对3个油菜新品种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产量影响最大,品种次之;以品种为黔油28、种植密度为7000株/667m2、种植方式为宽窄行单株种植、氮肥基肥追肥比为30%:70%的配套技术产量最高;此外,不同配套技术还影响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和单株角果数。  相似文献   

17.
以早熟玉米新品种绥玉29号为试验材料,在6种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绥玉29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绥玉29号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是先增后减,产量在6.75万株/hm2密度时达到最高,为7378.2kg/hm2;株高、穗位高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升高,百粒重、单穗粒重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单株产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正>为探讨赤霉素GA3和烯效唑浸种对大豆冠层结构的影响、对大豆株高作用的时效性与作用部位,探究调节剂提高大豆产量相关的形态特征方面的原因,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农学院研究人员采用GA3和烯效唑浸种处理大豆种子,调查了大豆茎秆、节长、叶柄、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变化。两年结果显示,GA3和烯效唑对大豆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对串叶松香草种子产量构成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串叶松香草株高、每株生殖枝数、每株花序数、每花序种子数、千粒重和单株种子产量这6个产量因子中,除株高和千粒重在不同生长年限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外,其它因子均存在显著差异;每株花序数和每花序种子数与单株种子产量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是串叶松香草种子产量的主要影响因子;串叶松香草单株种子产量的回归模型为:Y=-87.50047+0.14578X3+4.19497X4(F=23.51,Pr0.0001)。  相似文献   

20.
以浙江省主要推广的13个糯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在常规和高密度两种种植条件下的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密度和品种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增加种植密度能够大幅度的增加产量,渝糯7号、浙糯玉3号、燕禾金2005、苏科花糯2008这四个为耐密品种,在6.75万株/hm2密度下产量高过对照品种苏玉糯2号1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