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度、盐度对大银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银鱼胚胎发育的温度、盐度生态幅较宽,适温范围为0.9~1.52℃.孵化过程中昼夜温差不宜超出1~3℃。胚胎发育的盐度上限为18%,仔鱼在4.3%以下可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2.
傅新  徐翔峰 《水利渔业》1999,19(2):32-32
山东省临沂市现有大中型水库893座,可养鱼面积133万hm2,大部分水库具备大银鱼生长、繁殖所需的生态条件,有计划地开展大银鱼移植增殖,并做好资源管理和保护,使大银鱼在水库中顺利产卵孵化,形成稳定的种群,对于优化水库养殖鱼类的群体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鲟鱼池塘养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广联 《内陆水产》2002,27(1):23-23
鲟鱼具有适应性广,个体大,广温性(存活水温1~32℃),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易驯化、养殖周期短、起捕率高等特点,适合池塘、水库及网箱养殖。现将池塘养殖鲟鱼技术介绍如下。1种苗培育1.1苗种来源从黑龙江购进受精卵,经人工孵化而来。受精卵卵径约2毫米,在19.5~20.6℃水温条件下,经80~120小时,便可全部孵化出仔鱼。孵化率为80%。孵化过程中,仔鱼出膜有一定时间差,因而在第一条仔鱼出膜那一刻,便专人收集仔鱼。1.2幼苗培育方法幼苗的培育可分3个阶段进行。阶段Ⅰ刚出来的仔鱼放在孵化盘内采用微…  相似文献   

4.
大银鱼是栖居于大中水面敞水区的野生小型经济鱼类,以肉嫩味美,营养价值高而著称,是我国名特优水产品之一,多年来一直享誉国内外市场。充分利用内陆水域优越水质条件和天然饵料资源,增殖大银鱼资源,已越来越受到水产界的重视。实践证明,大银鱼以一次性移植,收到渔业效果后,只要合理利用资源,不需每年投放鱼种、饵料、设施,就可持续受益。为确保移植万无一失,应全面分析大银鱼移入水体的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5.
第三讲银鱼移殖后增殖与管理梁守仁,王永玲(苏州大学生物技术学院水产系215151)1银鱼移植后的效果检查银鱼移植后,对移植的情况及效果应及时进行细致而科学的检查,主要检查分析的内容有:1.1检查银鱼移入新的水域后,产生生物学效应的时间,亦即见到新一代...  相似文献   

6.
(三)银鱼移植增殖水域条件的选择 太湖新银鱼和大银鱼,属于敞水性鱼类,适宜于生活在具有一定沿岸、水面开阔的封闭或半封闭的生态环境的水域中。因此移入水域,要求水位相对稳定,水质清新,无污染,最好处于中型与富型营养类型之间,各种理化因子适宜,生态系中,特别是中上层水体中要有空间生态环境,饵料生物资源比较丰富,中上层凶猛鱼类少,这是比较理想的繁殖、生长、发育的水域。 1.水域面积:移入水域的面积可大可小,大中型水库、湖泊及小型水体均可。但近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水面为2350~4500亩,均取得生物效应。所…  相似文献   

7.
滇池移植太湖短吻银鱼试验及其生物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太湖短吻银鱼(Neosalanx tangkahkeii taihuensis Chen)属鲱形目鲑鳟亚目银鱼科,为长江中下游重要经济鱼类之一。1979年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将太湖短吻银鱼少量受精卵移入滇池。我们在云南省科委及省农牧渔业厅支持下,从1981年开始,在二年的银鱼生殖季节于太湖采集银鱼受精卵1,452,500粒,孵化出仔鱼后,移植放流到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大银鱼混合营养期投喂小球藻,金藻,裸藻以及微粒仿生饲料的实验结果,其效果依次为金藻〉微粒仿生饲料〉小球藻〉裸藻。并观察了混合营养期仔鱼的形态变化,为大水面移植和小水体养殖大银鱼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太湖大银鱼卵子自然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太湖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Abbott)]是名贵水产品,近年来外贸出口抢手,价格随之猛涨,渔民争相捕捞,造成资源迅速衰退,年产量已减少近一半。因此,调查大银鱼自然繁殖状况,探索人工繁殖以及孵化放流的途径,以增殖大银鱼资源,是颇有意义的。另外,通过人工繁殖生产苗种,进行池塘养殖,近年来也引起生产与科研部门兴趣。  相似文献   

10.
祖国各地     
滇池增殖太湖短吻银鱼云南省水产研究所从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二年开展了滇池增殖太湖短吻银鱼试验,分别两次从江苏省吴县东山镇席家湖采集太湖短吻银鱼的成熟亲鱼进行人工授精,受精卵经长途运输,鱼卵孵化,仔鱼放流滇池,获受精卵一百四十五点二五万粒,孵出仔鱼七十六点二四六万尾,由于滇池的气候温暖、饵料丰富,自然环境优越,四月份放流,八月份开始捕捞,银鱼体长达六十——七十毫米,年底可达八十——九十毫米,最大个体可达一百毫米,一九八二年滇池产银鱼二百零七万斤。  相似文献   

11.
郑鑫 《齐鲁渔业》2000,17(3):28-29
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 Abbott)是一种适应范围广,繁殖能力强,增殖潜力大,经济价值高的名贵鱼类。山东省莱芜市公家庄水库继1996年人工繁殖大银鱼成功后,1997年再次进行人工繁殖,试验了大银鱼人工繁殖的有关技术,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基本情况莱芜市公家庄水库位于山东省中部山区,库区多年平均降雨量 634 mm,总库容1198万m3,可养鱼面积1050亩。底为沙底,有利于大银鱼的产卵孵化。水质清新,浮游生物和小杂鱼、虾资源丰富,属富营养型,且敌害鱼类较少…  相似文献   

12.
蒋迎风 《内陆水产》2001,26(12):41-41
银鱼是一种名贵经济鱼类,具有适应范围广、食物链短、增殖潜力大、繁殖力强、肉嫩味美、营养价值高等特点。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名特优水产品的需求日趋增长。我国水库、湖泊水面有近10万公顷,且大部分具备银鱼生长繁衍的条件。1我国移植银鱼的现状1978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在云南滇池进行了渔业资源调查以后,于1979年春在太湖获取太湖新银鱼受精卵1.3万粒,孵仔鱼6825尾,分别投放到滇池的海埂和观音山,次年即捕到成熟亲鱼和幼鱼。后经云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强化管理,198…  相似文献   

13.
游有松 《内陆水产》2004,29(12):38-38
大银鱼是一种适应范围广、生长迅速、繁殖力强、世代交替快、经济价值高的小型名贵经济鱼类.是大水体优良的移植、增殖品种。喜鹊湖1999年移植大银鱼,2000年获得生物学效果.2001年取得渔业效果.近两三年捕捞大银鱼年均产量30t。喜鹊湖大银鱼移植后.能够形成稳定的捕捞产量.主要在于采取了有效的资源保护与增殖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不同盐碱度对大银鱼受精卵孵化和仔鱼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银鱼Protosalanxhyalocranius(Ab-bot)的移植已在我国的一些淡水水库和湖泊取得成功并收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了探索大银鱼向内陆的盐碱水域移植的可能性,我们对其受精卵和仔鱼在不同盐碱度条件下的孵化和存活情况作了室内试验,现初...  相似文献   

15.
太湖新银鱼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洋 《科学养鱼》1998,(10):23-23
银鱼是一种小型经济鱼类,以其肉质嫩美、营养价值高而堪称我国名优水产品之一。多年来一直享誉国内外市场,每年为国家创汇上亿元。多年实践证明,银鱼移植是一种投入少、见效快、获益高、方便易行的资源增殖手段。银鱼以天然饵料为主,因此对其饵料基础的考察是移植增殖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下面根据八五期间对不同纬度水体中太湖新银鱼的研究,对其食性作简要介绍:1.食性特点太湖新银鱼终生以浮游生物为主,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仔鱼期和所有家鱼相同,主要以轮虫和极少量藻类为食,幼鱼至成鱼期主要以枝角类、桡足类为主。在其不同生…  相似文献   

16.
大银鱼的水库移植及资源增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银鱼(Protosalanxhyalocranius)属亚冷水性鱼类,能在1~4℃的水温条件下摄食,适宜于我国长江以北的水库作为移植对象。作者根据多年的调查研究,对大银鱼的移植技术及资源增殖管理提出了若干意见,主要是:提高人工授精技术,切实组织好鱼卵或成体的运输工作.加强鱼卵孵化管理;移植成功后要开展一系列资源调查工作,掌握群体数量变化规律,确定合理的年捕捞量,以保证种群不断延续。  相似文献   

17.
(六)银鱼移植增殖效果评估 银鱼移植之后,无论是投放受精卵、仔幼鱼,还是亲鱼,都要逐月、定点进行监测是否有银鱼的仔、幼鱼出现,特别是春季和繁殖季节,进行多点试捕、检查。如发现有银鱼,无论多少,都要进行生物学测定,同时检查性腺发育的情况。如果性腺成熟,那就说明在移入水域中能正常生长发育,产生了生物学效应,可按计划继续进行。如果连续两年捕不到银鱼,就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移植过程中的每一环节,看看哪一环节出了问题,也可能是移入水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等方面的某一个因子限制了银鱼的正常生长发育,总结…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吉利河水库大银鱼人工繁殖和增殖的一些技术措施,包括亲鱼的鉴别选择,人工授精技术 要点,受精卵的孵化管理、投放、增殖措施等。  相似文献   

19.
红山水库位于赤峰市东北部老哈河下游,是一座集防洪、灌溉、养殖为一体的大型平原型水库,集雨面积24500km2,总库容25.6亿m3,枯水期~丰水期水库养鱼面积8万亩~13万亩。水库1995年引进大银鱼受精卵,1998年捕捞产量达到2.5kg/亩,随后的2年里产量有所下降,但近年来由于采取较完善的增殖管理措施,资源得到逐步恢复。一、严格执行禁渔制度根据大银鱼生长、繁殖规律,制定了禁渔制度,并由水库管理局对养殖公司进行监督实施。将6月~9月大银鱼生长增重期、12月~翌年2月大银鱼繁殖、孵化期作为禁渔期;将库区主坝内3km底质为沙砾的大银鱼自然产卵、孵化…  相似文献   

20.
第二讲银鱼的移植增殖技术梁守仁,王永玲(苏州大学生物技术学院215151)1大银鱼及太湖新银鱼移植的价值与可能性前已达及,大银鱼及太湖新银鱼是原大宗产于长征及淮河中下游浅水湖泊的一种名贵小型经济鱼类.它体态娇小,无鳞体软,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无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